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和意义
1. Pain past is pleasure. (的痛苦就是快乐。
[无论多么艰难一定要咬牙冲过去,将忆起来一定甜蜜。
] 2.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有生命就有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3. Wisdom in the mind is better than money in the hand. (脑中有知识,胜过手中有金钱。
)[从小灌输给孩子的坚定信念。
] 4.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
)[感激敌人,感激挫折
] 5. 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a willing heart. (心之所愿,无所不成。
)[坚持一个简单的信念就一定会成功。
] 6.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干。
)[想说流利的英语吗
那么现在就开口
心动不如嘴动。
] 7.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凡事必先难后易。
)[放弃投机取巧的幻想。
] 8. Great hopes make great man. (伟大的理想造就伟大的人。
) 9.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 10.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 (四个简短的词汇概括了成功的秘诀:多一点点
)[比别人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决心、多一点反省、多一点学习、多一点实践、多一点疯狂,多一点点就能创造奇迹
] 11. In doing we learn. (实践长才干。
) 12.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东好西好,还是家里最好。
) 13.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14. Good company on the road is the shortest cut. (行路有良伴就是捷径。
) 15.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滴水穿石。
) 16. Misfortunes never come alone\\\/single. (祸不单行。
) 17. Misfortunes tell us what fortune is. (不经灾祸不知福。
) 18. Better late than never. (迟做总比不做好;晚来总比不来好。
) 19. 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 20. If a thing is worth doing it is worth doing well. (如果事情值得做,就值得做好。
) 21. Nothing great was ever achieved without enthusiasm. (无热情成就不了伟业。
) 22.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行动比语言更响亮。
) 23. Lifeless, faultless. (只有死人才不犯错误。
) 24. From small beginning come great things. (伟大始于渺小。
) 25. 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 (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 26. Truth never fears investigation. (事实从来不怕调查。
) 27. The tongue is boneless but it breaks bones. (舌无骨却能折断骨。
) 28. A bold attempt is half success. (勇敢的尝试是成功的一半。
) 29. Knowing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通百艺而专一长。
)[疯狂咬舌头] 30. Good advice is beyond all price. (忠告是无价宝。
)
朱光潜的性格、品质、成就、地位
朱光潜(1897年9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笔名孟实、孟石。
安桐城县人,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1897年出生,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1986年3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9 岁。
朱光潜是一位以救国兴邦为己任的爱国知识分子。
在旧中国的漫长岁月中,尽管道路有过曲折,但他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在复杂的斗争中,辨明了方向,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解放前夕的关键时刻,断然拒绝国民党当局的利诱威胁,毅然决定留在北京。
他在与广大人民一起迎接解放的日子里,曾兴奋地说:“我像离家的孤儿,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恢复了青春。
”解放后,他始终不渝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对党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尽管他曾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从未动摇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粉碎“四人帮”以后,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振奋,老当益壮,积极翻译名著,撰写文稿,发表演讲,指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驰骋不懈。
1983年3月,他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一开始他就声明自己的身份: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这就是他对自己后半生的庄严评价。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6 治学精神1、自我解剖 不断批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批判和美学辩论中,朱光潜勇于解剖自己,严肃批判了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特别是他自己曾经宣扬过的唯心主义。
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以后,他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 观点和新的问题,堪称学者的楷模。
2、寻求真理 学风端正朱光潜通过批判唯心主义认识到以往自己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以后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原著。
他在近六十岁时开始自学俄语,并用各种文本(中、德、俄、法、英)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他提倡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晚年的《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就是他治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3、“三此主义”忘我精神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 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4、《谈读书》节选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
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
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
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
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
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
他们――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
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重发达想象。
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青年必读书”,老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
比方中国书里,我最欢喜《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中的《书笺》、《世说新语》、《陶渊明 集》、《李太白集》、《花间集》、《张惠言词选》、《红楼梦》等等。
在外国书里,我最欢喜溪兹(济慈)、雪莱、考老芮基(柯尔律治)、白朗宁诸人的诗集,苏菲克里司(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孟列德(哈姆雷特)》、《李尔王》和《奥塞罗》,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戏剧集,杜(屠)格涅夫的《新田地(处女地)》和《父与子》,妥斯套夫斯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福洛伯(福楼拜)的《布华里(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说集,小泉八云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
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
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总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见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
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它至少有两大流弊。
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
为获常识起见,目前一般中学和大学初年级的课程,如果认真学习,也就很够用。
所谓认真学习,熟读讲义课本并不济事,每科必须精选要籍三五种来仔细玩索一番。
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
这不能算是过奢的要求。
一般读书人所读过的书大半不止此数,他们不能得实益,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而阅读时又只潦草滑过。
常识不但是现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
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藉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
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
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
比如政治学须牵涉到历史、经济、法律、哲学、心理学以至于外交、军事等等,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相关学问未曾问津,入手就要专门习政治学,愈前进必愈感困难,如老鼠钻牛角,愈钻愈窄,寻不着出路。
其他学问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
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我们只看学术史,凡是在某一科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
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
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
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
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
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
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
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
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
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对于初学不相宜。
不过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时,仍可约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微意。
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
苏东坡与王郎书曾谈到这个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
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
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
他皆仿此。
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朱子尝劝他的门人采用这个方法。
它是精读的一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
举看小说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结构,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
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
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
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
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
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
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
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
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
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
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7 美学思想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在康德开始的近代美学研究后,朱光潜将审美同情与道德同情的质的区分作出揭示,指出审美同情消除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把一瞬间的经验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主体‘迷失’在客体中”,也就排除了理性的审美同情中的地位。
他和梁实秋等人都与当时的主流文化不一致,但他们对西方传统的借鉴有古今种种的不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
《文艺心理学》被一些大学作为文艺理论的教材。
朱光潜对文学更直接鲜明的态度在《文学杂志》发刊词《我对本刊的希望》中表露着,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希望某一种特殊趣味或风格成为‘正统’“,”殊途同归地替中国新文艺开发出一个泱泱大国“。
这是当时一批立足于独立自由的人文主义立场上的文学家的心声的集中体现: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用,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他是以一种学者的姿
中国邮政面试问题:你选择邮政的理由,急
邮政的题目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的地区是委托人事厅统一出卷。
笔试内容分政能力测试跟专业两部分。
行测难度低于公务员考试,专业测试也不大难。
面试回答:首先,邮政作为一个百年企业,它值得我信赖并将青春托付。
其次,邮政提供的平台非常大,它能够给我足够的空间去磨练自己,展示才华。
再者,我认为在邮政工作,能够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
最后我相信有我的加入,邮政能够拥有更多的活力,更美好的未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各章节内容概括
是学校要 我以前 但是语文书被我弟了 我现在概括一 不要嫌弃哈。
。
。
——第一部分 1.保尔被退学,然后出去打工 2.游击队把德军的抢发给了群众,保尔从一个小孩手里抢了一把,自己去了德军中尉办公的地方偷了一把枪 3.保尔遇到冬妮娅,冬妮娅也是保尔的初恋 4.白军进入保尔所在的镇子,肆意疯狂,并且杀犹太人以作消遣 5.保尔从白军手中救出被抓住的朱赫,但是被自己的死对头看到并且被举报了,被抓进牢里了 6.保尔被不知情的白军军官错放,然后逃出来了,去了冬妮娅家,向冬妮娅表白了,保尔为了避风头逃到远方和冬妮娅分开了 7.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在镇子中加入了共青团,并鼓励镇子上的人民加入共青团,但是并不成功,后来也跟着共青团离开了镇子 8.主要写了保尔的战斗场景 9.保尔战斗中受伤严重,通过治疗恢复了。
和冬妮娅分手了。
回到了工作岗位。
——第二部分 1.白军部队要发动暴动,被制止了 2.保尔修铁路,但是发高烧被送回家,在途中被人认为死亡 3.保尔身体恢复,回到工作岗位上,先是抓政治学习小组,然后进入团委会。
认识丽达,对丽达产生感情,但是因为牛虻的精神使他放弃了这段感情。
4.保尔参加一个部队演习 5.列宁死亡,促使十万工人加入布尔什维党 6.保尔重逢丽达。
保尔在等待党宣传会议开始,听到几个党员在一起讨论一些下流的事,保尔忍不住把那个人打了一顿,上了党的法庭,最后把那个人开除出党。
7.保尔进入疗养院。
然后得到母亲的来信去帮助母亲的一个朋友家中的家庭问题,并认识了达雅。
想为了党工作但是身体状况不容许。
然后又去达雅家帮助达雅母女。
8.保尔因为自己的身体而对自己失望,想自杀,最后放弃了。
为了以后的生活向达雅求婚,达雅同意了。
保尔回到疗养院,但是治疗无效,又回到了丽达家,继续学习。
但是腿瘫痪了,只有右手能动。
他帮助达雅慢慢成为党员。
9.保尔开始写小说,但是写了三章寄给邮局,但是邮件不小心弄没了,保尔又重新写,最后得到大成功。
汗 累死我了。
。
。
不要嫌我写的差啊 因为这本书内容比较乱 很多小插曲我没有概括到 另外在百科里找到一段话 你可以结合我的这个一起看 —— 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
他因同学往神父的面粉中撒烟灰而被神父冤枉而被学校开除。
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
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
“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卡镇也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的岁月。
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
(为此,保尔曾经得到过一把枪。
但是由于德国人要没收这批武器,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怕保尔的枪被德国人发现,枪毙自己,所以将保尔的枪砸碎。
)只留下老布什维克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他在保尔家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在一次钓鱼的时候,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
一天,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了。
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沟里,与朱赫来一起逃走了。
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
在狱中,保尔经受住了拷打,坚强不屈。
为迎接白匪“大头目”彼得留拉来小城视察,一个二级军官错把保尔当作普通犯人放了出来。
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冬妮娅的花园门前,纵身跳进了花园。
由于上次钓鱼时,保尔解救过冬妮娅,加上她又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他的到来让她很高兴。
保尔也觉得冬妮娅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他们都感受到了朦胧的爱情。
为了避难,他答应了冬妮娅的请求,住了下来。
几天后,冬妮娅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他把弟弟送到喀察丁参加了红军。
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
他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战士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
他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
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
特别是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和冬妮娅的爱情产生了危机,冬妮娅那庸俗的个人主义令他反感。
等到在修筑铁路时又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和一个有钱的工程师结了婚。
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在工作上经常接触,可是保尔以“牛虻”精神抵制自己对丽达产生的感情,后来他又错把丽达的哥哥当成了她的恋人,最后下定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因而失去了与她相爱的机会。
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
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
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入了党。
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
在海滨疗养时,他偶然认识了女民工达雅并相爱。
保尔一边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
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
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
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
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
6个月后,写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来时丢失了,保尔一度灰心丧气。
后来,他振作了起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
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
生活的铁环已被彻底粉碎,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10字之内的警察座右铭
1.头顶国徽,心忧天下
2.忠真智勇,奉献为民
3.立志从警,誓死报国
4.贼有未曾经我傅,誓无不可对人言
5.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6.盈坏热心肠,满腔浩然气
7.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硕士生评优秀学生党员,撰写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的问题
1、评选先进一般会有时段要求的,组织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可按照时段的要求展开。
如果没有具体时段要求,可以任意时段的事迹都涉及。
即使有时段要求,重点写该时段的内容,带过其他时间的事迹加以点缀也是可以的。
2、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重点在学习上,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而做好本职工作是先进个人的前提条件。
3、对学生党员学习先进的描述可以拓展性扩张,包括学习的态度、意志、创造性学习方法、学习的效果等等。
4、即使在读硕期间没有担任组织职务,但参加组织活动,日常助人为乐,遵守组织纪律,帮助和教育其他同学等等,都是可写的内容。
5、组织先进材料的关键是挖掘,重点是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