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张之洞有名的座右铭

张之洞有名的座右铭

时间:2018-04-17 00:07

大量的名人名言、座右铭、哲理诗句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患不知人也。

20、,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年级上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言必信,行必果。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3、,一览众山小。

14、业精于勤,荒于嬉。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6、纸上得来终觉浅,。

17、,柳暗花明又一村。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下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有所不为, 而后可以有为。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0、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1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12、近水楼台先得月。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前车覆,后车戒。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2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

22、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23、太上有立德,其次在立功,其次在立言。

虽久而不废,此之谓不朽。

24、贫贱之交不可忘,。

2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6、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九年级上1、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5、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6、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7、德不孤,必有邻。

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9、,不拘一格降人才。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2、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往者不可谏,。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20、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2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5、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2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2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九年级下 1、义无反顾,计不旋踵。

2、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冒天下之大韪。

9、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12、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1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民以食为天。

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1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1、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2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2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0、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关于学校的名人名言

这里一问一答,呵,要是你有什么不懂,也问进去,希望他能为你解答,不过他们的问与答个人觉得很有意义出自:《校雠通义序》曰:“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语此。

后世部次甲乙,纪录经史,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见于坟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

”看一下目录学的书就可以,简单的说就是学术(流派观点)的内容、分别和递承关系 其实目录学是学术史包括专史的纲目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他的《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他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

不明,终是乱读

”近代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叙录》中谈到他从小就酷爱读书,但不知学习之法,后来他读到张之洞《輶轩语》中的一段话如此说:“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

”时,他不禁雀跃地说:“天下果有是书耶

”于是他便日求购而读之。

终于在他十七岁那一年买到了一部,于是大喜不已,日月读之而不厌倦。

遇有疑问就进行考证,并写下了二十余册读书笔记。

最后他完成了《四库提要辨证》这部八十万余字的巨著

作者深有体会地说:“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

”清代的学者特别强调目录,就因为目录室打开宝库的钥匙。

章学诚在他的《校雠通义》里也谈到通过图书进行科学分类来实践“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使读者能即类求书,因书究学。

章学诚的目录学特色也同样首先反映在他对文献的理解上。

章氏目录学思想概言之有三。

其 一,强调目录学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功用,以期“即类明学,由流而溯源,庶几通于 大道之要”。

这一观点显然和他的“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3〕的 观点有关。

他说:“古无经史之分”;“六经:圣人取此六种之史以垂训者耳。

子集诸家, 其源皆出于史”〔4〕。

“辨考”正是要从史学的角度完成文献内涵的定位,收到学 术史之功。

其二,系统分类著录,互著、别裁相辅。

此前元末马端临《文献通考》第一次有意识地使用 了互著法;公元1620年祁承?NFEE1?《澹生堂书目》较早地将互著、别裁兼用。

而章氏《 校雠通义》则第一次从理论上精到地阐述了互著、别裁的意义,并力倡普遍使用这两种著录 方法。

这一阐述标志着我国目录分类方法的进一步提高。

如他的所谓互著是指:“理有互通 ,书有两用者,未尝不兼收并载”〔5〕。

而这一目录学理念正是他把文献视为显道 之器的必然结果。

在哲学思想上,章氏具有唯物主义的自然天道观,他认为“道不离器,犹 影不离形”,“道因器显”。

而文献作为资料本质,正是一种“显道之器”〔6〕。

他说:“君子苟志于学,则必求当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

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经术精 微,则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

……”〔7〕。

其三,编制专科目录和索引。

今以《史籍考》为例。

《史籍考》的编纂是本着他“盈天地之 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的思想,包罗很广,“取多用宏,包经而兼采子集”〔8〕 ?,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一部深具特色的史学专科目录。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