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简介
名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简称 马达加斯加 英 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 La Republique De Madagascar 国名释义 “马尔人的国家” 别称 牛的王国、华尼乡 首都 塔那那利佛 Antananarivo 国花 ---- 果树 旅人蕉 国鸟 ---- 面积 62.7万平方公里 人口 1476万人 语言 法语 民族 马达加斯加人占98% 宗教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货币 马达加斯加法郎 国庆节 6-26 时差 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与中国建交 1972-11-6 0:00:00 气候 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中部热带高原气候、西部热带草原气候 名胜 努西贝岛、布拉哈岛、津巴扎纳植物园等。
行政区划 分为自治省(FARITANY)、县 (FIVONDRONAMPOKOTANY)、镇(FIRAISAMPOKOTANY)、乡(FOKONTANY),全国共有6个自治省、111个县、1242个镇、13476个乡。
各省名称为:塔那那利佛、安齐拉纳纳、菲亚纳兰楚阿、马哈赞加、图阿马西纳、图利亚拉。
简史 16世纪末伊麦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了伊麦利那王国。
1794年伊麦利那王国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于19世纪初统一全岛,建立马达加斯加王国。
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1958年10月14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
1960年6月26日宣布独立,成立马尔加什共和国,亦称第一共和国。
1975年12月21日,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亦称第二共和国,迪迪埃·拉齐拉卡就任总统。
拉上台后试图建立马达加斯加式的社会主义制度,1990年迫于西方压力实行多党民主和经济自由化。
1992年8月19日,马举行全民公投,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1993年2月,在马首次多党总统选举中,阿尔贝·扎菲(ALBERT ZAFY)战胜拉齐拉卡,当选第三共和国总统。
1997年2月,拉齐拉卡在总统大选中获胜,重新就任总统。
工业 水泥、炼油、棉纺等。
农业 水稻、木薯、咖啡、可可等。
矿产 石墨、云母、铀、铬、铜等。
国旗 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主权,绿色象征希望 国徽 马达加斯加国徽呈现—派团结、丰收、生机勃勃的景象,它仿佛是—支高亢的进行曲正引导人民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圆形国徽以一枚从海面冉冉升起的太阳为核心,预示国家的前途辉煌灿烂。
国徽底部的齿轮代表工业;中央的长枪、铁铲和钢笔则分别是土兵、体力及脑力劳动者的标志,它们同时表示,要用武力保卫国家主权,用辛勤劳动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圆徽四周,用主要农业物产--稻穗和咖啡组成的圆形宽边,有一种可触摸的温暖的光芒;宽边上端绘有红色五角星,五个角分别代表农民、劳动者、士兵、青年和妇女,人民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被庄严的气氛所笼罩。
宽边下面,用当地文字写着马达加斯加的座右铭:“祖国、革命、自由”。
国歌 《啊,我们亲爱的祖国》歌词:啊,祖国,我们亲爱的祖国,啊,美丽的马达加斯加。
我们热爱你,我们忠于你,天长地久始终不渝。
啊,上帝,我们向你祈祷,保佑祖先的宝岛。
让我们一致衷心期望,愿她兴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摘要
小说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故事。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从小身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滋生了自发的反抗意识。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来到保尔的家乡别谢托夫卡开展工作,并住在保尔家。
在朱赫来的影响下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
一天,朱赫来被捕,保尔恰好在街头遇见敌人押解朱赫来过来,保尔出其不意地扑过去,把敌人打进壕沟,帮助朱赫来逃跑了。
不久,保尔为此事被抓进监狱。
在严刑拷打面前,保尔经受住了考验。
出狱后,保尔误入林务官家的花园,撞见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尼亚。
冬尼亚见蓬头垢面的保尔惊喜交集,保尔为了躲避危险,便在冬尼亚家里住下。
原来,在此前的一次钓鱼中,保尔曾把调戏侮辱冬尼亚的工厂主的儿子苏哈尔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冬尼亚对保尔“热情和倔强”的性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保尔也觉得冬尼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而产生好感。
后来,他们在交往中,慢慢地滋生了爱情。
保尔在冬尼亚家住了几天后,在哥哥 阿尔青的帮助下,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成了布琼尼骑兵集团军的战士。
保尔作战十分勇敢,成了一位优秀的共青团员和红色的政治宣传员。
这时,保尔抽空读了不少书,他特别喜爱《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一有时间就给战士们朗读或讲故事。
保尔在革命熔炉里成长起来。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死亡。
保尔不得不从前线转到后方工作。
为了支援前线,保尔和共青团员们以忘我的精神投入了修建铁路的劳动。
这是一项十分艰苦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先是秋雨,道路泥泞,接着是严寒大雪,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还有武装残匪的骚扰,疾病的威胁……,但是,保尔和他的同志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依然朝气蓬勃,干劲十足。
已经担任省委委员的朱赫来非常赞赏他们的革命觉悟和劳动热情,感动地说:“他们真是无价之宝。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这中间,保尔曾想吸引冬尼亚来参加他们的工作,但他发现冬尼亚和他之间的思想距离越来越大,现实的斗争使他们无法取得共同的语言,他们终于分手了。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人们传说他已经死了。
其实,保尔已回到家乡养病,他站在牺牲了的战友墓前,心潮澎湃,十分激动,抒发了这段著名的内心独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它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世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的思想从此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又重返战斗岗位,并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
时隔不久,保尔旧伤复发,健康状况恶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他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党工作而感到痛苦,一度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并给自己提出了新的任务:帮助妻子达雅努力学习,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自己也开始文学创作,用新的武器为党工作。
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保尔用硬纸板做的框子摸索着写作,后来自己口述,请人笔录,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写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重大成就在于,它以生动的艺术语言刻画了一个献身于共产主义壮丽事业的平凡而又伟大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主义国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受到革命人民广泛而热烈的欢迎,被誉为“共产主义思想的形象教材”。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几乎没有不受到保尔.柯察金壮丽人生的教育和鼓舞的。
保尔在烈士墓前的独白成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座右铭。
今天,保尔的光辉形象仍激励着中国年轻的一代.
自嘲这首诗 中心思想(简短)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优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 ‘运交华盖欲何求……。
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
”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
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
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
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
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
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
”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
达夫打趣道: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 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 《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
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
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 “漏”作“破”。
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
《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
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
”(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
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
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
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
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
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
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
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
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
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
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
”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
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
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
”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
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
”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
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
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
”“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
”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
《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
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
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
”是东方朔假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
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假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
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设的,即作者的自嘲。
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采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
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
过去的“解嘲”,先假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
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
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
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毛主席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
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
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
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
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
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
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
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
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
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
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
‘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
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
‘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
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
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
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
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
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
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已,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
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
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
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
即不管的意思。
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
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
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廉政作文500字怎么写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求《动物农场》论文,作品或者作者分析也可以,越多越好,要求尽量专业化,不要散文读后感类型的
读了奥威尔的《动物庄园》,感触很深,要说到对这本小说的看法,首先得从奥威尔说起。
1936年,作为志愿者,奥威尔携妻奔赴西班牙战场,在阿拉贡前线,法西斯的枪弹射伤了他的喉咙。
在与俄国同志并肩作战期间,他目睹了苏共清洗“托派”、株连无辜的残酷,开始反思这个曾给予他激情的红色政体。
“我从西班牙回来后,一直想通过一个故事来揭露苏联神话……直到有天,我见一个男孩鞭打一匹拉车的马……这使我想起,若这些动物知道自己的力量,人类就无法控制它们……我开始用动物的观点来分析这个世界及其面临的问题。
”(《动物庄园》序)其实在这个故事里,动物就是人,只不过形象不一样而已。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转变才成就了这样一本看似寓言却又深刻的书。
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农场,在这个农场里动物天天都为农场主干活,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可以果腹而已。
有一天一头老公猪(老少校)把它们召集起来,告诉它们你们应该站起来反抗农场主,应该得到自由的生活。
动物们在听到老少校鼓动的话语后都群情激愤,个个摩拳擦掌,唱着革命的歌曲《英格兰的生灵》,想象着赶走农场主,想象着以后的好日子。
随后,革命很快并且很轻易地成功了,后来又发生了一场“牛棚战役”,奠定了革命的果实,动物农场建立,并且颁布了《七戒》,成为农场的法律。
庄园有两只猪斯诺鲍和拿破仑作为领导者。
但是不久拿破仑用它养的9只凶悍的狼犬赶走了斯诺鲍,并在以后的时间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他身上,把它宣传成农场的敌人。
最后猪们成了农场的领导阶级,变得跟以前的农场主一样,甚至更凶残,而从前的七戒从无数次地偷偷修改,最后只剩下最后一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最后小说在人与猪的脸逐渐切换与逐渐混淆不清中进入尾声。
看完这本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拿破仑。
从开始他的一举一动,比如以“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名号悄悄养了9只”狗奴才“,并遣使他们赶走了斯诺鲍。
而且在以后的时间中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他的身上,把他宣扬为农场的敌人。
在这些方面都可以看见,拿破仑真是个阴谋家,损了别人好了自己。
说到这里就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中国的“四人帮”。
这四个人也可谓是很厉害的阴谋家。
在毛主席的眼底下也敢玩弄阴谋。
他们在文革时期各种迫害知识人士,逼得他们中脸皮薄的自杀了,忍受力强的被舆论折磨死了,一个个都活的相当凄惨。
当时该是一段多么动乱与荒唐的岁月啊。
在他们的”兴风作浪“下,中国一片民不聊生。
中国的青年们都无知的跟着他们打倒了一个又一个的好人民,好领导。
所幸的是,最终他们没有得逞,这才得以使中国发展至现在这样。
感谢党的正确领导。
这使我们又一次坚定了”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还有一个令我很关注的则是一匹叫鲍克瑟的雄马,他力大无比,战斗时奋勇当先,工作时尽心尽力,他时时刻刻都是那么努力,那么拼命。
而一直鼓励他好好工作的则是他的座右铭”我会更努力工作“和”拿破仑统治永远是对的”。
他对动物农场来说,不得不说劳苦功高。
就是这么一位值得尊敬的农场的一员,在年老力衰,病倒之后,竟然落得一个被送去屠宰场的下场,此等做法实在是令读者都感到心寒。
这一角色的命运,深刻的揭示了革命的变质:统治者愚弄下层人民,利用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等到统治者觉得他们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就像抹布一样把他们扔掉。
就像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所言,”生活过去很糟,现在很糟,将来也好不到哪去“,这就是被愚弄的下层人民的一辈子的命运。
还记得老麦哲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同人类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就不要模仿他们。
即使征服了他们,也决不沿用他们的恶习。
而且,千万要注意,任何动物都不能欺压自己的同类。
不论是瘦弱的还是强壮的;不论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我们都是兄弟。
任何动物都不得伤害其他动物。
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
”看,老麦哲的这个愿望是多么美好。
之所以称之为愿望,是因为它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实现。
刚开始起义后,我和动物们都一样,都翘首企盼那个建立的动物都平等的庄园。
谁知,拿破仑上台后,越发变得和琼斯一样,甚至最后都让动物们分不清到底是人还是猪。
看到这里,我只能说现实里的诱惑太多,而经得起诱惑的人是少之又少。
就像中国古代的皇帝一样,荒淫坏国的总是有那么多。
小说中的动物庄园就像一个乌托邦,美好却遥不可及。
看完《动物庄园》,体会最深的当属那些一直被愚弄的普通动物们。
他们是良民,大大的良民。
他们一生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却还是一辈子挨饿,一辈子辛苦。
在斯奎拉的各种花言巧语下,他们居然自欺欺人的相信自己的生活变好了,至少有了自由。
殊不知,走了一个琼斯,来的拿破仑更变本加厉。
他们一辈子都是被奴役的状态。
真是可悲又可怜的一群动物。
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让我们再来看看《动物庄园》的历史意义。
建国初期,苏联就跟动物庄园一样,内外交困。
便玩命地把经济实力搞上去,一来时刻准备击退打算将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阴险企图,二来给普通群众们看看,只有苏联共产党才能救俄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发展俄国。
搞建设就不能效率低,于是便把权力、财力都统统收归党和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谁反对就是反革命,谁反对就干掉谁。
正是由于了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落后,权力过度集中,才滋生了专制独裁和极权政治。
斯大林就跟《动物庄园》里的拿破仑一样,想当年也是个革命热血的青年。
这位来自格鲁吉亚的年轻人,即使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也坚定不移的站在列宁的身边,坚定不移的保持共产主义信仰。
但当他登上了权力的宝座后,由于缺少权力的有效制约,更失去了群众的监督,逐渐地与人民失去了联系,抛弃了人民的利益,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独裁者。
在30年代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清洗”运动,将数以千万的无辜党员杀害。
但我认为这不是斯大林的个人品德问题,而是制度对人的心灵的腐化,任何人在斯大林的位置上,只有一个可悲的结局—成为另一个斯大林。
突然想起了有一次看到过的一句话“人性本身就是极为软弱的,只要能活着,是像人活着还是像狗活着其实真的无所谓”。
这话深刻的揭示了那些生活在农场的动物们的心境。
它们就是这样,无论是谁来统治它们,它们生活都未曾改变。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它们的这些想法就是在动物庄园中拿破仑不停的强调琼斯先生一旦回来,动物们都难逃厄运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而这一招,中国古代的皇帝们更是驾轻就熟,一旦推翻了前朝,就把前朝丑化的不堪入目。
让群众一想到万恶的旧社会就害怕得浑身发抖,再好好表扬自己一番,唱唱红歌,写写赞美诗,一个个都像朝鲜人民痛哭流涕地下跪金大将军一样,还有谁能不感恩戴德呢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
我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取得成功。
作为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我们曾经长期的跟随前苏联开展斗争和建设,很多前苏联的弊病也遗留在我们的身上。
在面对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时,不能过于乐观,而应冷静地正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认真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在这样的要求下,我想每一名党员和官员都应该认真读读这本《动物庄园》,相信必会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