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古典吉他座右铭

古典吉他座右铭

时间:2015-02-07 14:15

古典吉他十级是个什么水平

儿童琴 34 36寸(儿童琴多是古典吉他,尼龙弦)民谣吉他(钢弦)一般分为38 39 40 41寸,其中38 39寸是练习琴,41寸是标准尺寸,女生或者身材娇小的也可以考虑40寸的吉他。

一般的单板吉他多是41寸的,部分品牌会有40寸的。

再有42寸以上一般都要定做了。

古典吉他标准尺寸是39寸。

古典吉他学习过程

我学了8年了。

怎么和你说额、、一开始就是学单一的弦,搞清楚没个弦的基本的音,然后弹一些熟悉吉他的练习曲,然后一些和弦,一些单旋律的小曲子,3个月后基本能弹些带和弦的曲子。

现在江苏考级书上的基本都能弹 ,学要有耐心和恒心,是吉他里艺术的最高表现,弄的很细,要持之以恒的加以练习,还要动脑筋怎样去攻克技术难题和音乐的处理,当然这些都需要一个好的老师去指导。

所以学一个好的老师是很重要的,别指望自学古典吉他,那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关于古典吉他考级!

首先要知道,古他与民谣吉他虽然吉他,但它们回事,包括指弹也一样,与古典吉他不是一回事。

因为姿势、动作、触弦技术要求是不同的,大多的技术动作,对于民谣或指弹是正确的,但对于古典可能是错误的,反过说也一样。

这里说的很多人教不了古典吉他,可能这个“很多人”是只会弹民谣或指弹的。

不会弹古典,怎么会教古典呢

当然,这“很多人”也会弹那么几首所谓古典吉他曲,但他们不是用古典的技术来完成,所以听上去古典吉他曲,但其实不能算在弹古典吉他。

就如用琵琶弹“爱的罗曼斯”还只能算弹琵琶一样。

至于会弹古典吉他的人,会弹不一定会教。

古典吉他的学习是一个体系的学习,每个阶段都要学习一个单元的体系,并重点解决若干技术问题。

从教师来说,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学习规划,而且要预设与动态相结合,即针对性预设学习目标及过程,在过程中动态地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动态设计也要有针对性创设计划,因为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所以动态引导与规划是很重要的环节。

教程是静的,是共性的指南,而人是动的,有个性的差异。

会弹几首古典曲子,弄一本教程如卡尔卡西,教学生从头练习到底,就自认为是正宗的教学,其实这样学习是学不好的。

毫无目标的练习是无效的劳动。

很多人弹了50首渐进,25首练习,但还是不上不下的,说会古典听着不爽,说不会古典毕竟这么首子都弹出来了。

还有一种是按考级目录选曲来教,这是最常见的,但这种教学是最容易走偏的。

前面说了,古典吉他进阶内容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学习进阶要科学安排,而按考级目录练习,是一种快餐式学习方法,很多技术无法有针对性全面学习,而是在某首曲出现了,就那么练习一下,一笔带过,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基础的进阶,练习曲目的选择是为解决进阶体系服务的,现反过来了,要以考级曲目为体系,碰到什么技术就解决什么,这种学习最大成果是,在短时间内级别很高,但水平很差,十级水平严格地说,连五级也不如,如果再严格地评价,一些十级的连如何发音也没掌握,这种只能把音弹出算了事的,真的需要自废武功,推倒重来。

为什么古典吉他这么冷门

首先典吉他一点也不冷门家级音乐学院里必有这程。

  其次,造成古典吉他冷门错觉的,主要是民谣吉他烂大街的问题。

试想,一个只想把把妹、拉拉风的人,会认真的从识谱、练耳、视奏等整套体系开始学么

  然后,古典吉他要求有一定专业度,没有老师基本练不成。

这就像打高尔夫与马拉松的问题。

高尔夫很冷门么

并没有,觉得高尔夫冷门的,那是因为还没有进入这个群体。

而马拉松只要不残疾就都会跑,所以感觉热门。

  最后,专科乐器注定是个小众,因为难,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

但是小众并非冷门,高尔夫、斯诺克都是很好的例证。

古典吉他发展历史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于古典主义时期而得名。

发展历史:“吉他”是古典式弦琴中把式弦琴下属的一大类目;早在八世纪和九世纪时就有了阿拉伯吉他和拉丁吉他,最早的吉他音乐是由十三世纪时卡斯提利亚国王阿尔风索十世开始萌芽的。

到了十五世纪,把式弦琴的另一下属类目鲁特琴体系开始崛起,使原先的阿拉伯吉他逐渐被淘汰,而拉丁吉他进化为比维拉琴。

十六世纪,比维拉琴改用手指直接触弦拨奏,在王室贵族民间广泛流传。

在西班牙最盛行的时期是1535-1578年间。

鲁特琴亦于十六世纪奠定了古典音乐的基础,至今依然在把式弦琴的下属类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艺复兴之前,把式弦琴的发展较为薄弱。

随着音乐家的不断创作、改进。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十六世纪,鲁特琴和比维拉琴的推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出现了一批音乐家、作曲家。

进入巴洛克时期,由于西班牙吉他的易弹奏性,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流行。

鲁特琴在这个时期仍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伟大的“音乐之父”巴赫与怀斯。

他们两人对鲁特琴音乐的贡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鲁特琴、比维拉琴以及随后崛起的吉他都是把式弦琴中的重要种类,它们一直在曲目、弹奏技术与制作工艺等方面相互促进并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之前的“吉他”既有四根复弦、五根复弦,复弦的缺点是弦数多导致调音较麻烦,因而很快五根单弦的改进形式开始流行。

1790年(庚戌年),德国人加上了第六根弦,使现今吉他EADGBE的六弦式定音首次出现。

古典吉他硬件工艺的定型源自十九世纪中页西班牙制琴家进行的改良,确立了沿用至今的65cm国标弦长。

1946年,美国科学家伯特·奥古斯汀开发研制出了尼龙弦,并应用于古典吉他、竖琴、鲁特琴等的琴弦材料改良。

尼龙弦不仅能承受更高的张力与更剧烈的物理环境变化,而且寿命也更长,对古典吉他的音色、音量也能有极大的改观,从此几乎完全取代了较脆弱的羊肠弦。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