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座右铭 > 达芬奇座右铭是什么意思

达芬奇座右铭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02-02 02:54

达芬奇的座右铭是什么

代表作《蒙娜丽莎》、《做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座右铭 未知

达芬奇是什么著名画家他的座右铭是什么

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他的座右铭是:好,但还要做得更好。

达芬奇有哪些名言

各自是什么意思

1、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

  2、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3、自画像。

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的素描精品。

他的素描作品的艺术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

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4、达芬奇的《圣母与卷线轴》也极为珍贵,许多艺术家将这幅作品视为与《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和《自画像》齐名的达芬奇的代表作。

达芬奇的代表作有哪些及其地位

《蒙娜丽莎》【名称】《蒙娜丽莎》又名《永恒的微笑》Mona Lisa【类型】油画 (画板) 【尺寸】77X53cm   【收藏】现藏世界上最大的法国美术馆:卢浮宫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宗教题材的壁画,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该画420X910厘米,现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Milan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

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

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

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题材取自圣经故事。

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

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

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基督受洗》【名称】基督受洗   【类别】 名画 、湿壁画   【年代】1476年  【规格】176.9×151.2厘米   【属地】意大利,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内。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奉老师之命,只画了左侧两个小天使中左边一个,可是就这一个侧面形象的天使,从人物造型和脸部的神情表现来看,要比老师所画的其他几个人物生动得多。

达·芬奇着重描绘的是一个天真无邪、毫无神秘色彩的儿童形象。

儿童头部的卷发、身上的衣褶以及他与据说也是他画的后面的自然背景之间的和谐关系,给人以极其真实可信的感受。

尽管是初露头角,但可以看出达·芬奇在人体结构与自然形象方面的深入探究,已经优于他的老师。

色彩表现符合规律,形体的写实性十分强烈,因而给人以神态毕肖的印象。

画布上这个跪着的小天使,目光炯炯有神,他认真而又好奇地注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事件。

这一切似乎使他深入幻想的境界。

当老师委罗基奥看了之后,也颇有自愧勿如的心情。

自此以后,达·芬奇又被老师介绍给一位在陶器釉绘上有独特技艺的画家卢卡·德拉·波比亚,让达·芬奇进一步向这位色彩大师学习绘。

《岩间圣母》   创作时期:第一幅约作于1483~1490年间,另一幅约作于1508年   创作题材:宗教类   作品类型:油画 第一幅   作品规格:第一幅为198×123厘米,第二幅为189.5X119.5厘米,   现收藏地:第一幅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另一幅则收藏于伦敦国立美术馆一般题材的《岩间圣母》都按照教会意愿把圣母画在先知环绕之中,这是圣方救济会赞助者用来提升圣母玛利亚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构图方式。

而达芬奇的创作完全是一幅在佛罗伦萨正悄然兴起的世俗性作品,画面上的一切无不体现着新意:情节的艺术化处理;不寻常的难以捉摸的风景;人物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光的巧妙利用;高尚的美所辉照出的人物形象。

这幅画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佛兰德斯或威尼斯画派所少有的朦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

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

《博士来拜》《博士来拜》是达·芬奇的名画之一,油画,画作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诞生之时 东方三博士前来朝拜的故事。

在这幅未竟之作中,画家不再以叙事角度简单罗列有关人物,而以激烈对比的构图和形象表现显示艺术上的创新:圣母、圣婴和三位博士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构图,周围的群众却以激动的手势环列左右,宛如人群组成的漩涡;背景上按精确的透视法画出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队也形成强烈的对照。

《拈花圣母》 圣母穿着暗蓝色的衣服,外加红袖红裙,身披金色的斗篷,胸前别了一只胸针。

圣母将圣婴抱在怀里,她一手扶着他,一手则拿着一朵康乃馨。

圣婴正伸出手想要抓住康乃馨。

据传说,粉红色康乃馨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难时留下的伤心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母爱的象征。

红色康乃馨则是象征殉难的基督徒的血,似乎预示了圣婴以后的遭遇。

拈花圣母》中表现出的人性感染力更是超越了当时的同主题作品。

圣母孩童般纯真的笑容和圣婴专注抚弄花朵的神情是如此生动,令人怜爱。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