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军出征的时候都要说些师出有名的话,有哪些
天魁江——梁山泊寨主,一百单八将之宋江的出身及绰宋江,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人孝顺、仗义疏财,因为面黑身矮,人们都称他为“孝义黑三郎”。
上梁山前,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
可称挥金似士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大家把他比做天上下的能救万物的“及时雨”一样,在山东,河北很有名气。
宋江上梁山的缘由:宋江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人称“托塔天王”的晁盖相熟,是为好友,“生辰纲”事发后,宋江出于义气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
晁盖等人上梁山后,为报宋江救命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
宋江推辞不成留下书信和黄金两条,不料是夜被私通张文远的外室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怒而杀惜逃回家隐藏且得好友朱仝私放,赴柴进庄避难并与武松相识结为兄弟,后走清风寨投靠花荣,并于清风山结识燕顺、王英、郑天寿等人。
观灯遭刘高之妻陷害,与花荣大闹清风寨,收得秦明、黄信等人后同上梁山,于对影山劝收吕方、郭盛两位少年将军,路遇石勇得家书回家奔丧被擒发配江州,路上结识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勇、张横等好汉,至江州遇戴宗得会李逵、张顺;酒醉浔阳楼题反诗发狂言被判死罪,得梁山众英雄法场相救,白龙庙聚会同上梁山;曾头市晁盖中箭死后,为众人推为梁山泊主。
宋江的结局:受招安后率众兄弟战大辽、扫田虎、擒王庆、平方腊后,被授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受蔡、高、童、杨陷害,误饮毒酒后怕李逵再反,招来与之同饮共亡,死后被葬于当地蓼儿洼。
宋江所使的兵器:锟吾剑天罡星卢俊义——梁山泊副寨主,一百单八将之二。
卢俊义的出身及绰号:卢俊义,世居北京(大名府),出身富商之家,枪、棒、拳为河北三绝,一身好武艺,号称:棍棒天下无对
北京人尊称其为卢员外,江湖上人送绰号玉麒麟。
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祥瑞,又被称为“仁兽”,卢俊义相貌堂堂,目光炯炯,眉分八彩,身高九尺如银,故被称为“玉麒麟”。
卢俊义上梁山的缘由: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和众头领守在山寨,每日祭奠晁盖。
一日请到游方去济南经过梁山泊的大名府龙华寺主持大圆法师,闲聊中,宋江从其口中得知了卢俊义的名字,顿起仰慕之心——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麽烦恼不释
为此,吴用假扮算命先生、李逵扮做哑道童来至卢家为其算命,诈称其有百日血光之灾,须往东南千里外避祸,并诱其在墙上题藏头反诗一首。
卢俊义信之,留燕青在家,自与管家李固押十辆货车去泰安还愿。
路经梁山,不听劝告车插旗帜,先后与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李应大战不胜,被花荣箭射笠缨夺路而逃,为李俊、张顺诱至船上、活擒于水中;上山后不愿入伙,被强留三月有余方才下山,遇燕青得知家中变故而不信,回家后被与妻私通的李固告发,被判充军沙门岛,家产尽被李固霸占。
途中险被押解公人害死幸得燕青相救,旋复又被告发被判死刑,石秀劫法场不遂一同被关,幸有蔡福蔡庆照顾。
梁山军前后两战大名府,卢俊义方才获救,杀奸夫淫妇之后上梁山,活擒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宋江让位众人不服,拈阄打东昌遇虎将张清连遭败仗,石碣天文位居天罡星成为宋江副手。
卢俊义的结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做为宋江副手,率众兄弟转战南北,身先士卒,经数十常恶战,最终功成而回,被授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蔡、高、童、杨四奸臣设计,使人告其欲反被召进京,于天子赐宴中暗下水银,返程途中因毒发溺水身亡。
卢俊义善使的兵器:枪、棒。
注:为使大家更熟悉《水浒传》中的人物,特写此系列文章,预备按梁山英雄座次而写,力争每日介绍1--2人,如有谬误处,请大家指正。
天机星吴用——梁山泊军师,一百单八将之三。
吴用的出身及绰号: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居郓城县东溪村,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须长,爱做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在村中任私塾先生, 生来爱读兵书,通晓军机,上梁山后运筹帏幄,指挥若定,因此,江湖上人称“智多星”。
吴用上梁山的缘由:刘唐为生辰纲一事,夜走郓城县往投晁盖,途中酒后醉卧灵官庙,为巡查的县都头雷横抓获并带往东溪村晁盖庄,晁盖得知详由,谎对雷横说刘唐是其外甥得释并送雷横十两银子。
刘唐不忿,私自追赶雷横欲讨回银两,话不投机,两人动手,挥动朴刀大战,雷横不敌刘唐,看看将败,被旁边私塾先生吴用用铜链劝开。
吴用、刘唐回晁盖庄,计夺生辰纲,吴用出谋划策,并赴石碣村巧言说服阮氏兄弟共同聚义,定巧计在黄泥岗用蒙汉药晕翻杨志等人,劫取生辰纲。
事发后与晁盖等人等人同上梁山,并定巧计在石碣村大破官军。
上山后巧激林冲火并王伦,从此奠定梁山基础,在后来的争战中多出奇计,为水泊梁山的兴盛立下大功,成为梁山军师。
吴用的结局:梁山全伙受招安后,吴用作为军师,参加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其间,曾与阮氏兄弟议及重上梁山,碍于义字而做罢。
平南归京后被授予武胜军承宣使。
宋江受蔡、高、童、杨四奸陷害饮鸩而亡,吴用闻讯后与花荣赶至蓼儿洼,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之后,双双自缢而亡。
吴用所使的兵器:铜链天闲星公孙胜——梁山泊副军师,一百单八将之四。
公孙胜的出身及绰号:公孙胜 ,复姓公孙,单名胜,道号“一清先生”,生得一双杏眼,落腮胡须,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乃蓟州人氏,自幼在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大家都呼他为公孙胜大郎。
后来师从罗真人,学得一身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他做“入云龙”。
公孙胜上梁山的缘由:为给岳父蔡京庆寿,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大肆搜刮民财,共得十万贯金珠宝贝,名曰“生辰纲”。
公孙胜得之消息后激于义愤,往投晁盖献劫夺之议,在晁盖庄遇刘唐、吴用、阮氏兄弟,风云际会一拍即合,七星聚义,遂成“智取生辰纲”之举。
石碣村一战,运用所学道术,巧运长风火烧官军战船立下头功,上梁山后助晁盖火并王伦,开水浒寨基业。
后中途省亲回家,宋江大战高唐州为高廉妖法所败,戴宗、李逵上九宫县二仙山相请,奉师父罗真人之命,二次下山大败高廉,石碣天文位列天闲星,与吴用一起共为军师。
公孙胜的结局: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于平大辽途中回九宫县二仙山见师尊罗真人,遵师嘱助宋江平定田虎、王庆,曾于阵前斗法,大破田虎部下术士乔道清,并收其为弟子,淮西平定后,遵师命辞别众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习道术,如见首不见尾的入云神龙,从此隐居在山林泉石之中……公孙胜善使的兵器:松纹古定剑天勇星大刀关胜——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首,一百单八将之五关胜的出身及绰号:关胜,汉末名将关羽嫡派子孙,其人形象与关云长相似,身高八尺五寸,三柳长须飘扬脑后,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善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上梁山前为蒲东巡检,因不得赏识屈居下僚(巡检:负责辑捕盗贼的小官)。
关胜上梁山的缘由:梁山为救身陷牢狱的卢俊义、石秀,出动大军攻打大名府,战罢数场,大败李成、闻达、索超等将,攻城甚急。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派人至东京蔡京处求救,京城衙门防御保义使宣赞向蔡京推荐关胜,关胜到京献“围魏救赵”之计,深得彩京赞赏,受命率领宣赞、郝思文二将攻打梁山,初战用计擒得张横、阮小七二人;续战在阵前大战梁山猛将秦明、林冲不分胜败。
宋江爱慕关胜,更兼敬其祖上,遂与军师吴用定计,使大将呼延灼前往诈降、并于阵前鞭打假黄信,关胜信其投降诚意,依其计往劫宋江大寨,中计而逃,梁山军用绊马索绊倒其马将其擒获,上山后得宋江礼待,感其义气,遂降。
英雄排座次为百单八将之五,成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首。
关胜的结局:梁山众将受招安后,关胜随宋江出征,冲锋陷阵,刀斩辽国都统军兀颜光;在扫田虎、平王庆过程中屡立战功;征方腊战常州刀斩方腊手下名将钱振鹏,数战杀死梁山战将多人的南军大将石宝,最终功成回京,金殿受封为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甚得军心,众皆钦伏。
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
关胜善使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二,一百单八将之六林冲的出身及绰号:林冲,东京人氏,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高八尺,相貌英武,为人忠勇丈义,武艺高强,因其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故此江湖人送外号“豹子头”。
林冲上梁山的缘由:高俅之子高衙内于东狱庙调戏林冲之妻,被林冲喝退后又定毒计,使路谦诱林冲至樊楼饮酒,复将林妻骗至路家,林妻抵死不从,正闹间林冲闻信赶来,高衙内跳墙而逃,林冲将路家砸得粉碎,复携短刀寻路谦而不得。
一日,林冲与鲁智深路遇一卖刀人,购得宝刀一口。
次日,太尉府派承局两人到林家,言高太尉命其携刀往来比试。
林冲不查,误入白虎节堂被判刺配沧州。
途中,两公人在野猪林内欲害林冲,幸为鲁智深所救,于路路过柴进庄,比武棒打洪教头与柴进为友;进牢营先管天王堂后赴草料场,漫天大雪压倒草房,踏雪沽酒夜宿山神庙;高俅为除后患派路谦追综而至,设毒计火烧草料场。
山神庙外林冲报仇雪恨枪挑仇人,得柴进引荐雪夜上梁山,不见容于王伦下山索取投名状大战杨志;晁盖等七星上山,林冲为山寨大义于断金庭刀劈王伦,从此开辟水浒寨一派新天地。
从此,林冲为梁山东挡西杀,常胜美名传遍天下,英雄排座次为百单八将之六,成为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二。
林冲的结局:林冲因与高俅等权奸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是梁山众多朝庭旧将中为数不多的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之一。
梁山众将随宋江归顺朝庭后,林冲念及义气,随宋江南征北战,从未折损过梁山的威风,百战余生,终于平定方腊。
然而,在回京途中染患风瘫不能痊愈,留在杭州六荷寺中教武松看视,半年后不治而亡。
林冲善使的兵器:丈八蛇矛天猛星霹雳火秦明——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三,一百单八将之七。
秦明的出身及绰号:秦明,山后开州人,上梁山前为青州指挥司兵马总管兼本州统制,祖是军官出身,善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
因为他性格暴燥,声若雷霆,因此众人都称呼他为“霹雳火”。
秦明上梁山的缘由:宋江为避祸,投靠花荣客居清风寨,元夜外出观灯为刘高夫妇陷害,打入死牢,并由黄信定计诱花荣一并擒之,与宋江一同打入囚车押往青州,路上为清风山好汉燕顺、王英、郑天寿救下,并擒住刘高。
黄信逃回清风寨写信求救,青州知府慕容彦达得信后,命本州兵马总管秦明带兵征剿清风山,在山下与花荣大战,中宋江等设下的诱兵之计,落入陷马坑内被擒,宋江等人劝其入伙,秦明不允,众人用酒将其灌醉,派人穿其衣甲夜打青州。
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不辩真伪,以为秦明已反。
天明,众人送秦明下山,秦明单骑来到城下,城上知府大骂秦明并斩其家小,秦明无奈重返旧路遇宋江等人同回清风山,告知所使之计,秦明大怒,众人反复陪礼劝说,宋江又许花荣之妹与其为妻,秦明方降;随后单骑前往清风寨,说服徒弟黄信,众人起程同上梁山,从此山寨又添一员猛将,英雄排座次秦明为百单八将之七,成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三。
秦明的结局:梁山归顺朝庭后,秦明跟随宋江出征大辽,扫平田虎,剿灭王庆,凭手中狼牙棒,战场交锋,屡立战功,从未折了梁山的锐气。
最后,平定方腊的过程中,在睦州城下与方腊之侄、少年勇将方杰阵前交锋,不分胜败,不料方杰副将杜微暗放飞刀,秦明躲闪不及,被方杰趁势一戟刺于马下,血染沙场而亡。
秦明善使的兵器:狼牙棒。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四,一百单八将之八。
呼延灼的出身及绰号: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河东人氏,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
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
呼延灼上梁山的缘由:梁山义军为救柴进,打破高唐州,杀了奸臣高俅的侄子高廉,高俅闻信大惊,上奏徽宗举荐呼延灼带兵征剿梁山,徽宗准奏,并赐呼延灼名马“踢雪乌骓”。
呼延灼奉旨,带领副将韩滔、彭汜率连环马军出征梁山,阵前交锋不胜则放出连环马大败梁山军将。
汤隆献钩镰枪之计,宋江使时迁盗甲请徐宁上山教使钩镰枪大破连环马。
呼延灼单骑败走青州以图报复,于路夜宿桃花山下,被李忠、周通盗走宝马。
至青州见慕容彦达,知府命其率兵征剿境内桃花、二龙、白虎三山,答应功成后助其官复原职。
呼延灼攻打桃花山,寨主李忠不能敌,求救于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来援,呼延灼与鲁、杨二人交锋不分胜败,带兵回城并于城下走马活擒白虎山寨主孔明。
其弟孔亮败走途中遇武松,听其义赴梁山求救,宋江带兵下山,设计擒得呼延灼,呼延灼感其义气归降山寨,献计打破青州,三山聚义,众好汉同归水泊。
英雄排座次呼延灼为百单八将之八,成为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四。
呼延灼的结局:梁山全伙受招安后, 呼延灼参与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曾力擒辽帅兀颜光之子兀颜延寿,平南归京后被授予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练。
后领大军,破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出军杀至淮西阵亡殉国。
一说为救宋高宗,八十岁与金兀术大战,不敌,马陷吊桥被金兀术斧劈马下(说岳全传)。
呼延灼善使的兵器:八棱水磨钢鞭、长枪天英星小李广花荣——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首,一百单八将之九。
花荣的出身及绰号:花荣,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
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劣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人们爱其武艺,把他比做汉朝的名将李广,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
花荣上梁山的缘由:花荣是宋江的结义好友,宋江杀惜之后来到清风寨投奔花荣,于路在清风山救了因上坟而被王英掳上山寨的清风寨正知寨刘高之妻。
不料元夜观灯之时刘高之妻恩将仇报,唆使其夫将宋江抓住考打;花荣闻之大怒,抢回宋江并显神箭风威吓跑刘高军士;刘高告上青州,知府派都监黄信假做调解将花荣擒拿与宋江一并押解青州,路上为清风山好汉燕顺、王英、郑天寿救下并擒杀刘高。
黄信逃回清风寨写信求救,知府得信后命本州兵马总管秦明带兵征剿清风山,花荣出阵与秦明大战箭射秦明盔缨,后设计收降秦明、黄信等人一同投奔梁山;路过对影山恰逢吕方、郭盛比武,两枝画戟上的豹尾彩绦纠结不开,花荣一箭射去分开两戟, 艺惊众人;上梁山后晁盖闻之不信,恰好天边有雁群飞过,花荣弓开之处,弦响雁落,从此,满山之人无一不敬佩花荣。
后梁山英雄排座次花荣位列为百单八将之九,成为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首。
花荣的结局:花荣自上梁山后屡立战功,被称为“神臂将”“银枪手”,梁山好汉受招安后,花荣随宋江平定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其间,多次大显神威,枪挑箭射,威风八面。
他曾在盖州城下,连射田虎部下大将方琼、张翔、杨端等数人,被称为“神箭将军”,敌军闻之丧胆;大战睦州时,阵前一箭射死方腊手下国师邓元觉立下大功。
平南归京后被授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
宋江受蔡、高、童、杨四奸陷害饮鸩而亡后,花荣、吴用闻讯赶至蓼儿洼,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双双自缢,赴义而亡。
花荣所使的兵器:烂银枪、弓箭。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梁山泊掌管钱粮头领,一百单八将之十。
柴进的出身及绰号:柴进,大周皇帝后代子孙,因其祖让位于宋太祖有功被赐丹书铁券,祖居沧州,大财主出身。
柴进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缕清须,相貌俊秀。
为人仗义疏财,爱好枪棒,武艺高强,专好结交江湖好汉,曾先后接济过林冲、武松、宋江等人,江湖人送绰号“小旋风”。
柴进上梁山的缘由:柴进身为贵胄出身,为人丈义疏财,广爱结交江湖豪杰、英雄好汉,因此很为梁山好汉所敬重。
不料,高唐州知府高廉妻弟殷天锡看中柴进叔父柴皇城的府第,屡次上门搔扰,并打伤柴皇城,柴皇城气愤得病,柴进得之后,带领暂住其庄的黑旋风李逵前往探视,恰逢殷天锡又来搔扰,李逵大怒殷天锡后回梁山报信。
高廉听闻妻弟被打死大怒,抓柴进到堂,柴进据理力争,说明出身并丹书铁券之事,高廉不理,将柴进痛打后押入死牢欲取其性命,幸有牢狱节级蔺仁敬佩柴进,将其藏入枯井之中得保性命。
梁山好汉闻讯下山大战高唐州,攻破城池斩杀高廉,李逵只身下井救出柴进,众人共上梁山。
石碣天文,柴进位列天贵星,为百单八将之十,在梁山与李应一起共同为掌管钱粮头领。
柴进的结局: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柴进随众兄弟于平大辽征田虎平王庆,其间曾设巧计藏炮击贼,杀死王庆手下猛将糜胜;收江南自告奋勇,与燕青为伴混入帮源洞,凭胸中文韬武略深得方腊信任并召为驸马。
宋江大军杀至清溪,柴进出马里应外合大破方腊军,并在阵前一枪挑方腊之侄、猛将方杰于马下。
奏凯还朝后,金殿受封为横海军沧州都统制。
因在方腊处召过驸马,恐奸臣因此而见害,于是伪称患有风瘫疾病,纳还官印回家自在而居,忽然一天无病而亡。
柴进善使的兵器:长枪。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梁山泊掌管钱粮头领,一百单八将之十一。
李应的出身及绰号:李应,中山府郓州人氏,上梁山前为独龙岗祝家庄左近李家庄之庄主。
李应形象威猛,燕颌猿臂,虎体狼腰,仗义疏财。
爱骑白马,喜穿红袍,善使一条浑铁点钢枪,背藏五把飞刀,神出鬼没,能够百步取人。
因其生得目似鹞鹰,性如烈火,故此,江湖上都称其为“扑天雕”。
李应上梁山的缘由:祝家庄欲与梁山为敌,为求自保,同李家庄、扈家庄结为三庄同盟。
蓟州好汉杨雄之妻潘巧云与和尚私通,并挑拨杨雄与其结义兄弟石秀之间的关系,后被杨雄识破碎剐于翠屏山。
杨雄、石秀相约投奔梁山,路上又遇到时迁同行。
来到祝家庄时迁偷店家报晓鸡发生究纷而怒烧祝家店。
混战中时迁被捉,杨、石二人走脱,天明时遇李家庄管家旧友杜兴,杜兴引杨、石二人来见李应,李应出于义气派杜兴前往祝家庄讨要时迁被祝家三子拒绝且出言不逊,李应闻之大怒,引人前往祝家庄与祝彪辩理,言语不合而动手,祝彪不敌放暗箭伤李应左臂,李祝两庄联盟遂绝。
宋江三打祝家庄后,为请李应上山,派人假装知府等人捉拿李应问罪,于路夺之,李应上山避祸,后方知此乃梁山之谋,事已至此,李应感梁山诚意,从此决定入伙。
石碣天文出现李应位列天富星,为百单八将之十一,在梁山与柴进一起共同为掌管钱粮头领。
李应的结局:李应因为是财主出身,善于理财,故很得宋江器重,负责管理山寨的钱粮,因而出阵较少。
平定方腊之时,曾肥刀杀死方腊手下大将伍应星。
平南回京后被授与中山府郓州都统制。
上任半年之后,听说柴进等人辞官回乡,于是也假称风瘫,上报朝庭,纳还官印后回到家乡独龙岗李家庄,与杜兴一起同为富豪而善终。
李应善使的兵器:浑铁点钢枪,飞刀。
天满星美髯公朱仝——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六,一百单八将之十二。
朱仝的出身及绰号:朱仝,山东郓城县人,上梁山前为本县马兵都头。
朱仝原是本地富户,为人仗义疏财,专爱结识江湖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善使刀、枪;他身高八尺五寸,生得面如重枣、目若朗星,颌下一部虎须,长一尺五寸,很象关云长的形象,因此,大家都称他作“美髯公”。
朱仝上梁山的缘由:朱仝与雷横同为郓城县都头,两人交情很深。
一日,雷横上街闲走,听曲时忘记带银两,被唱曲人白玉乔、白秀英父女恶言嘲讽,雷横大怒痛打白玉乔,被白秀英告之相好郓城知府,被枷在县前示众。
雷母前来送饭欲解雷横绑绳,白秀英殴打雷母,雷横大怒一枷打死白秀英,被判发配于路为朱仝私放,朱仝因而获罪被刺配沧州。
至沧州后因为人谦和,深得知府及其子喜爱,每日带小衙内上街玩耍。
五月初五兰盂盆会,夜带小衙内观灯忽遇好友雷横。
原来雷横被放后即带母上了梁山,宋江听说此事,念记旧日情义欲请朱仝上山,吴用为此特设计带李逵、雷横到此。
雷横劝朱仝上山、朱仝不允,却发现小衙内不见,从雷横口中得之被李逵抱走,朱仝大惊,寻至城外见小衙内已被李逵杀死,朱仝大怒与李逵相斗,李逵且战且退,引朱仝至柴进庄,经众人相劝,只得同上梁山。
英雄排座次位居天满星,为一百单八将之十二,成为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六。
朱仝的结局:朱仝上梁山后,深得众兄弟敬重,在两破童贯、三败高俅等大战中屡立战功。
梁山受招安后,参加了平定辽国、河北、淮西、江南的征战,在苏州城下,做为梁山八员上将之一,与南军八将捉对撕杀,率先将南军大将苟正枪挑马下,尽显风威。
平南归来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上任后管军有方,后来,随同名将刘光世出战金兵,屡破强敌,因战功直至升任到太平军节度使。
朱仝善使的兵器: 长枪,大砍刀。
李世民出征高句丽一共几次
打了总共三次,亲征只有一次,即贞观十九年(645年)那次。
在隋唐时期,高句丽的征伐一共持续了70多年第一次战争发生在598年,隋开皇十八年,高句丽挑衅,隋朝反击第二次发生在612年,隋炀帝大业九年,隋朝战败,为隋的灭亡打下基础第三次是615年,也就是大业十二年,但是没打成,隋朝自己先乱了起来。
第四次开始就是唐朝和高句丽打了,645年即太宗贞观十九年御驾亲征。
胜,但未灭国第五次,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打得遣子谢罪第六次,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大败之第七次,655年,唐高宗李治的永徽六年第八次,658年,高宗显庆三年第九次,659年,显庆四年第十次,660年,显庆六年第十一次,661年-662年,唐朝战败。
第十二次,668年-668年,高宗乾封二年-三年,高句丽最后灭亡之战
呼延灼为什么会上梁山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四,一百单八将之八。
\ 呼延灼的出身及绰号:\ 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河东人氏,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
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
\ 呼延灼上梁山的缘由:\ 梁山义军为救柴进,打破高唐州,杀了奸臣高俅的侄子高廉,高俅闻信大惊,上奏徽宗举荐呼延灼带兵征剿梁山,徽宗准奏,并赐呼延灼名马“踢雪乌\ 骓”。
呼延灼奉旨,带领副将韩滔、彭汜率连环马军出征梁山,阵前交锋不胜则放出连环马大败梁山军将。
汤隆献钩镰枪之计,宋江使时迁盗甲请徐宁上山教使钩镰\ 枪大破连环马。
呼延灼单骑败走青州以图报复,于路夜宿桃花山下,被李忠、周通盗走宝马。
至青州见慕容彦达,知府命其率兵征剿境内桃花、二龙、白虎三山,答\ 应功成后助其官复原职。
呼延灼攻打桃花山,寨主李忠不能敌,求救于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来援,呼延灼与鲁、杨二人交锋不分胜败,带兵回城并于城下走\ 马活擒白虎山寨主孔明。
其弟孔亮败走途中遇武松,听其义赴梁山求救,宋江带兵下山,设计擒得呼延灼,呼延灼感其义气归降山寨,献计打破青州,三山聚义,众\ 好汉同归水泊。
英雄排座次呼延灼为百单八将之八,成为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四。
\ 呼延灼的结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后,\ 呼延灼参与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曾力擒辽帅兀颜光之子兀颜延寿,平南归京后被授予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练。
后领大军,破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出军杀至淮西阵亡殉国。
一说为救宋高宗,八十岁与金兀术大战,不敌,马陷吊桥被金兀术斧劈马下(说岳全传)。
呼延灼善使的兵器:八棱水磨钢鞭、长枪
武汉解封了吗
1926年春,匪首刘振华在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10万人进攻西安,刘振华围城8个月之久,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后冯玉祥将军率军入陕,西安之围被解,时称“二虎守长安”。
1925年l0月,吴佩孚东山再起,自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刘镇华经阎锡山与吴佩孚取得联系,被任命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于是刘镇华便在豫西招集散在各地的镇嵩军旧部、土匪、红枪会、大刀会,并以阎锡山供给的枪支炸弹,把这些乌合之众武装起来。
1926年初,因受到鄂军寇英杰师的围攻,国民第二军军长岳维峻率领他的部队败退到豫西、准备回陕西,但在陕州、灵宝地方遭到刘镇华部的截击,被打垮。
岳维峻只身逃往山西,成为阎锡山的俘虏。
当时的陕西军务督办李云龙(虎臣)和国民第二军第三师师长田玉洁,因到河南援应岳维峻,也被刘镇华打败,只身由灵宝过河经山西,化装逃回陕西。
经此一役,刘镇华很快编组成一支号称十万人的部队,计张治公一军、王振一军、梅发魁一军、柴云升一军、张得胜一军,此外还有一些直属部队和特种兵。
接着刘镇华指挥这—支十万人的部队西向潼关进发,演出了一场历史上少有的围攻西安八个月的残酷战争。
由于陕军精锐部队随岳维峻在河南作战,被消灭殆尽,关中地区守军成份复杂,兵力分散,驻同州的麻老九、驻蒲城的缑章保等部趁机迎刘入陕。
所以镇嵩军轻易地占据潼关,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直扑西安。
镇嵩军原本是豫西的一个惯匪集团,这次纠集的10万人马,也是仓促之间组成的乌合之众。
当时吴佩孚并没有能力满足这10万人的开支,镇嵩军只得“就地征发”饷糈。
他们出发时,即以“打到陕西去升官发财”相号召。
所以镇嵩军所过之处,庐舍为墟,陕西东路各县人民惨遭劫掠。
1926年4月初,刘镇华的镇嵩军兵临西安城下。
当时,西安城内只有督办李云龙所属第十师的一个旅、四个独立团和陕西陆军第四师卫定一部的两个团,都因建制不全,共计还不到5000人。
李云龙刚由关外归来,一部分人建议暂时放弃西安,徐图整理反攻。
就在这样举棋不定的时候,西安一批过去受刘镇华豢养的地方大绅就组织了一个什么“和平期成会”,派出代表去见他们当年的“刘兼座”表示欢迎。
为了使刘镇华更体面一些,他们请刘镇华稍停一下,等西安原来的李、卫部队全部撤走之后,举行一个盛大的欢迎会,欢迎“刘雪帅”(刘镇华号雪亚,当时一部分人乃至吴佩孚给刘的电报都这样称呼)进城。
刘镇华从这些所谓地方大绅方面已了解到西安城内的情况,满以为西安已在掌握之中,自乐于在盛大欢迎之下,来一个入城式,那确实体面多了,也就同意了这样的办法。
在镇嵩军兵临城下、谣诼繁兴、部分地方大绅筹备欢迎刘镇华入城、当局者撤守未定这样危疑紧急情况之下,原在西路与直军吴新田第七、第八师作战的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杨虎城召集他的高级将领李子高、姬汇百、孙蔚如、冯钦哉、魏野畴等人在三原开会,分析局势,研究对策,决定对刘镇华给以迎头痛击,固守西安。
在渭北进步力量热情支持与西安各进步团体欢迎之下,杨虎城率领了他的一部分军队很快地进入西安,稳定了战局。
杨虎城的先头部队是4月16日从西安北门进城的。
正在等候西安绅士欢迎入城的刘镇华,发现杨虎城的部队(这一部队自从1917年参加靖国军起,部队的军帽是红圈,一直到了这个时候,这个特殊标志还保存着;刘镇华原来率领的镇嵩军一到陕西,就和戴这样军帽的部队作战,继续不断地互相对垒达七八年之久,因之极容易识别)从三原向西安移动,大为惊讶,立即命令他在城东北郊三辅洼一带的前线部队向西安东部进攻。
原在东部的守军,受到压迫,纷纷向城内撤退,情况极其危急。
杨部入城部队没有来得及休息吃饭,就出东门应战,才把战局暂时稳定下来。
至此,刘镇华对于被欢迎入城的希望破灭了,于是命令他的部队开始向西安城的南北两方面移动,准备包围西安。
杨虎城率领他的幕僚和卫队等于4月18日由三原到达西安,稳定了西安的人心。
根据当时敌我的力量估计,决定作长期固守计划,开始在城外各要隘和城墙上构筑工事,分别派兵固守。
到了5月15日,镇嵩军占领咸阳、西安间的三桥,西安遂陷入四面包围之中。
镇嵩军绕城一周挖了宽深各6公尺的外壕,并加筑围墙一道。
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到11月28日止,西安和外界完全失掉了联系,不只人的进出断绝了,而且因当时部队设备很差,城内守军没有无线电设备,于是连通讯联络也完全断绝了。
在这一长时间内,为了对外打通一条交通线借以了解情况,虽曾组织过几次突击,终以受到镇嵩军的强大阻击而没有成功。
西安是主要战场,镇嵩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就放在这里,约计7万余人;而城内的守军,根据兵站的统计,还不足1万人,镇嵩军在吴佩孚补给之下,加上阎锡山大批重火器的供给,装备远较守军为优。
就在这样敌众我寡、装备悬殊的条件下,杨虎城主动团结陕西军务善后督办李云龙、卫定一,提出将城内军队改编为陕军,取消国民第二军、第三军称号,以李云龙为陕军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以田玉洁为第二师师长,自己任副总司令兼第三师师长,以卫定一为第四师师长,统一了军事指挥;利用国民党、共产党、学生联合会等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支持西安守卫战,同时对在城内搞投降活动的“和平期成会”予以坚决镇压;尽量设法解决军粮与民食问题。
这些措施在坚守西安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使得守军能坚持8个月之久,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在8个月中,有下列几次重要战斗: 一、东关的地道战。
东关战场,因地形关系,从战争开始一直到胜利为止,始终是镇嵩军进攻的重点,镇嵩军设在韩森壕的炮兵群,就专以东关陕军阵地为轰击目标,并在城外掘地道多处,企图轰炸城墙。
杨虎城部的卫队营奉命担任东关防务,在城下挖掘堑壕,专门防御镇嵩军的地道轰炸,镇嵩军几次挖掘地道,都被陕军发觉,予敌以重大打击。
二、东北城角之战。
7月22日,镇嵩军在炮兵掩护之下,以敢死队1000余人由东北城角架云梯登城,梯上悬白布赏牌,编有号数,由柴云升署名盖章,并加盖关防,第X号云梯第一名赏洋1000元,第二名赏洋800元,第三名赏洋500元,以鼓励进攻,同时在护城河下掘地道涵洞输送援兵,直薄城下的少数镇嵩军且已上城。
城上守军仓卒应战,短兵相接,战况极其惨烈。
杨部补充第一旅旅长姬汇百、第二游击支队司令孙蔚如都带着自己的卫队加入战斗。
战斗从上午6时开始,一直延续到下午5时,才把镇嵩军打退。
镇嵩军伤亡甚众,守军亦牺牲极大。
孙蔚如司令在这一战役中受了伤。
三、小雁塔的争夺战。
小雁塔为陕军固守南城重要据点,由李云龙部刘文伯旅防守,镇嵩军先后集中重兵攻击占领过两次,均经守军组织反攻克复。
这是南面的主要战斗。
四、西北城外大白杨、潘家村的突围战役。
守军为了打通一条交通线,与三原的李旅长子高、泾阳的田师长玉洁、咸阳的姜旅长宏模取得联系,曾几次组织突击部队进行突围。
最主要的是9月20日的一次,先由各部队挑选精锐近1000人,由李、杨总副司令移往西北城角的广仁寺亲自指挥,向城北大白杨、城西的潘家村分途进攻。
激战3日,占领了大白杨、潘家村等处。
终以镇嵩军集中重兵反攻,守军在惨重牺牲之后,不能不尽弃前功,仍退回城内。
除以上主要战斗外,吴佩孚在汀泗桥、羊楼司、汉阳、汉口连续失败之后,把他的空军转移到北方战场。
9月26日其空军曾到西安上空低飞示威,投掷炸弹,发散传单,对李云龙、杨虎城的首级悬赏10万元,以诱惑恐吓。
三原为陕西渭河以北重镇,即杨虎城入省以前的司令部所在地。
杨率队入省后,即以三原防务交给他的第五旅旅长李子高和陕军第二师师长田玉洁。
刘镇华以梅发魁为北路总指挥,并加上陕军叛军麻老九部,拼凑成1个师又6个混战旅,由渭南渡河,向杨部冯华堂、王玉柱部及丑彦俊、甄寿山、张祥生等部在相桥、田市、栎阳、小石等地的部队进攻。
后来,刘镇华以久攻西安不利,转欲先取泾阳、三原,以绝西安的外援,遂再加派王老五(振)所部,加入渭北战场。
至此,三原以东地区的陕军被迫撤退。
刘部于6月26日兵薄三原城下。
8月 5日以后,三原亦陷于刘部四面包围之中。
刘部在战地的奸淫烧杀情况,和西安不相上下,所不同的只是时间稍短而已。
10月初,冯玉祥部孙良诚的援军到达陕境以后,刘镇华为了准备和援军作战并巩固后路,lO月12日才被迫撤了三原之围。
在刘镇华部包围西安的期间,驻咸阳的李云龙部姜宏模旅,驻兴平、凤翔、醴泉一带的卫定一部的党玉良、党海楼、王宝发、陈发荣等部,在4月和8月曾经联合起来,组织过两次援应西安的战斗,终以力量分散,指挥不统一,而且装备极差,结果都被阻击退回,最后只能在咸阳和刘部隔河炮战而已。
在进入冬季后,西安城内军民面临着粮食极度缺乏的境地,所有可以吃的动物、皮革制品、中药铺的某些药材都被吃光。
城内居民曾试图出城就食,却被刘镇华部机枪封锁了道路。
在饥寒交迫之下,城内每天都有大批居民死亡。
在围城期间,城内死亡军民共达5万多人。
刘镇华对陕西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以后,冯玉祥的部队经过宁夏入甘,派出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领马鸿逵、孙连仲、吉鸿昌等部合计4个师、6个混成旅,经固原、平凉东下,到了10月初旬,前锋到达陕西兴平。
于右任且随同先头部队在10月12日三原刘镇华部溃退后不久就到了三原,组织了国民军第一、二、三联军总司令部。
在西安以外的所有陕军有了领导中心,也有了消灭刘镇华部的勇气。
到了lO月15日,孙良诚的先头部队和于右任领导下的陕军开始向咸阳地区的刘镇华部进行总攻,西安军民已能听见西北方面的隆隆炮声,其欢欣鼓舞的情况,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有非文字所能形容者。
孙良诚部援军进抵西安外围之初,受到刘镇华部的顽强抵抗。
经过猴儿寨、三桥40余天的几度激战,刘部仍然继续顽抗。
最后,因正面攻击无效,孙良诚派出奇兵一支沿终南山北麓向东迂回,抄袭刘镇华的大本营十里铺,加上城内守军的出击,到11月27日,刘镇华才率其军队开始撤退,西安解围。
刘镇华的败军狼奔豕突地沿西安潼关大道向东溃退,互相践踏,途为之塞。
陕西东路各县的人民纷纷起来,向刘镇华部进行袭击,讨还了他们的血债。
刘镇华一直跑到河南陕州,才开始收容败退下来的残部,分别驻在灵宝、陕州一带,从事整顿。
1927年1月,冯玉祥到达西安,以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军总司令,着手整顿部队,准备东出潼关,与北伐军会师中原。
就在这个时候,刘镇华获得了喘息机会。
当时他看到吴佩孚已经从武胜关以南垮了下来,而奉军的部队已到郑州,就派人和奉军联系,希望向奉军投效。
奉军方面并且派当年请刘镇华到陕西作省长的陈树藩(垮台后一直住在大连、天津)到刘镇华处,作奉军的代表。
于是,刘镇华又离开直系,投降了奉军。
结局 “二虎守长安”的李虎臣面对白骨垒垒、疮痍满目的惨状和“和平期待会”分子的攻击,心灰意懒,决心从此离开军界。
自己曾悄然微服出走,隐居于三原。
冯玉祥到西安后执掌了陕西军政大权,任命以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邓宝珊为副司令(二人随冯绥远五原誓师出征)。
冯严厉寡恩,培养亲信,陕军原来与冯玉祥就有旧仇,为了对付镇嵩军才组成国民联军。
后来冯玉祥又接受了镇嵩军刘镇华的投降,陕军感情受创,矛盾扩大。
驻守西安的冯军宋哲元逼迫陕军接受改编,李虎臣被任命军长,辖三师六旅,师长为何经伟、赤亚武、刘文伯。
命令其退出西安、出关东征。
陕军虽不愿放弃家乡地盘,但是为报答解围之恩出关东征。
接着,冯玉祥在徐州会议上公开拥蒋,冯作为第二集团军取得了对鲁、豫、陕、甘、青、宁六省的统管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