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代人物花木兰作文200字
花木兰——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直以,她刚强,温婉孝顺的形象,一直活在一代又一国人的心中,从古至今,赞颂她的诗歌文献,以她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数不胜数.人们敬佩她,歌颂她,但是,我却为她充满了同情.花木兰,她本是一位普通平凡的少女,待在家中,守着父母姐弟,过着男耕女织的宁静生活.然而,可汗的一次大征兵,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因为肩负着孝悌的责任,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二年的戎马生活,十二年的南征北战,十二年的思念与痛苦.征战十二年,是一个男子都未必承受得了的,但木兰这样一个极其平凡的女子却经受住了这个严峻的考验.她坚韧不拔的意志,临危不乱的镇静,机敏过人的聪慧的确令人敬佩.但当烽烟过后,尘沙散尽,面对悲凉、冷峻的月亮,她的心怎能不涌起一股悲伤?那一幕幕往事随着凄婉的琴声缓缓飘入她的脑海中,此时的她,怎能不牵挂远在万里的父老乡亲?怎能不渴望曾经宁静的生活?从前的生活虽然平静,但却能守着父母,守着弟弟妹妹,悉心照顾他们,看着他们一天天快乐地生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但是,战争,这残酷的战争,却让自己与亲人分别两地.人的心毕竟不是钢铁做的,这思乡的愁苦,她怎能没有呢?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终于结束.木兰带着赫赫战功归来.天子对她大加封赏,并要授予她尚书郎的官职,但是她拒绝了.表面看来,木兰是不慕功名,愿回家与父母团聚.在我看来,这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户外,女主户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代父从军,并发挥她潜在的智谋与才能,然而她却不能由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国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并不是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木兰只有辞去封爵,解甲归田这唯一道路可走.回到家中,她迫切地换上旧时的女儿装.理云鬓、贴花黄,其实,木兰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她的身上并无豪气,她同天下女子一样,爱美丽,爱生活,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我想,当木兰对着窗子梳妆打扮时,她的内心一定会涌起一股悲痛的凄凉.十多年的征战除了带给她一段千古美名之外,也只留给了她一张逐渐苍老的面孔,回想起那逝去的美好年华,她的心怎能不为之惋惜呢?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花木兰怎么写
她的父亲年老多病,上不了战场,弟弟妹妹又太小,所以她只能女扮男装。
这就表明了花木兰对家人的热爱,
四年级作文我最喜欢花木兰
有一天早上,我去姥姥家玩,看见哥哥在背诗,就问哥哥在背什么诗,哥哥说在背木兰诗,我就问哥哥什么叫木兰诗,哥哥就给我讲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听了哥哥的故事,我就非常想知道花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女英雄。
在学校的一次义卖会上,我终于发现了一本花木兰的画册,就把它买了下来。
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的翻开看,里面讲的是,在北魏时期,胡人想来侵犯魏军,而魏国的士兵都在另一边保卫边境,一时调动不过来,形势非常严峻,魏王就下令,家里有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得去当兵,花木兰的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年迈体弱,不能当兵,但是征兵的名单上也有花木兰父亲的名字,看到父亲焦急的样子,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在军营里,木兰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表现的一点不比男人差,在和敌人打仗的时候,木兰总是冲在最前面英勇杀敌,凡是有困难时,木兰总能想出好办法,解除困难。
由于她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快被提为先锋大将,最后花木兰活捉了胡人的首领,凯旋而归。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怕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认真想办法,所做的事情一定能做成功,像花木兰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多动脑筋想办法。
女孩取得的成绩一点不比男孩差,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认真学习各项技能及科学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我们的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作文:我喜欢的英雄花木兰七百字
她的父母并不同意木兰替父从军,于是第二天一早,木兰就逃出了家门,她的父亲知道以后,无奈只能日盼夜盼,希望木兰能早日回来。
十几天后,木兰和她的伙伴正操练。
忽然元帅擂鼓聚集将士。
人到齐后,元帅说:“兄弟们,刚刚探子来报,敌人又来进犯了,现在是我们为国家效力的时候了,让我们为国家而战
”“好
好……”众军齐喊。
队伍出发了,花木兰也骑着马和队伍出发。
队伍摆开阵脚等侯敌军。
敌军一到马上就冲过来。
元帅下令进攻,花木兰一马当先,冲过去把几个迎面冲过来的敌军用枪刺了下来。
这时,一个敌军将领冲过来与花木兰交战,花木兰几个回合就杀了他。
元帅见了暗暗喝采,其他将士见木兰如此英勇善战,都奋力杀敌,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狼狈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