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话剧剧本
—战火中的大学生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为了保存中华民族新兴力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在昆明成立。
第一幕:联大成立大会第二幕:伪军劝降第三幕:毕业典礼(落幕)人物:校长女学生A学生B学生C伪军军官第一幕:西南联大成立大会校长: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遭受日本鬼子的侵略,我们的家园惨遭蹂躏,我们的同胞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但是,国家为了保存新兴力量,千里迢迢的将我们护送到这里。
(顿了一下)我不想多说什么,我相信你们知道应该做什么。
下面我宣布西南联大正式成立。
(鼓掌)同学们(鼓掌):我们知道该做什么,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保卫家园。
校长(神情激动):好样的,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都是祖国的希望
同学A:校长您放心
我们一定会努力的,日本鬼子侵略我们的家园,杀害我们的亲人,此仇不共戴天。
同学B(满脸愤怒):我父母是惨死在日本鬼子手里的,我要去参军,跟日本鬼子拼了
同学C:对,我们去参军,去和他们拼了(众人响应:拼了,拼了····)校长:你们····你们糊涂啊
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把你们送到这里吗
你们说和小鬼子拼了,你们说你们会什么
(停顿)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们的使命不是跟他们拼命,祖国有很多需要你们的地方(停顿)同学们,只要我们有
有没有关于红军的小品或舞台剧或话剧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第一个: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
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
”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三个: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
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
第四个: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回答者:Μаgιс°婕 - 魔法学徒 一级 8-18 19:36对最佳答案的评论yun!!!评论者: yangyang940628 - 魔法学徒 一级你讲的我都听过,拜托来点新鲜的. 好吗? 大哥(或大姐)评论者: 天条主任CYH - 试用期 一级fdgdgd评论者: zdsxlxc - 试用期 一级其他回答共 4 条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
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毛主席在他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浡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红1方面军主力通过腊子口后,继续北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
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
然而,蒋介石却不甘心失败,9月26日,他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指挥陕甘宁青四省国民党军的作战。
10月28日,国民党西北剿总调整部署,以5个师的兵力,采取东西对进、南进北堵的作战方针,企图围歼我于洛河以西地区。
当时,我1方面军只有1万余人,而敌东西两路共有3万余人,而且装备精良,形势是十分严重的。
能否打破敌人的这次围剿,关系到党中央和红军能否在陕北立足,也关系到红军今后的命运。
10月28日,敌西路第57军开始东进,11月初占领太白镇,但此后半个多月,该敌徘徊不前。
为调动敌人,我红15军团81师一部加紧围攻甘泉,敌果然上当,第57军迅速东进。
11月20日晨,敌109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分3路沿葫芒河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推进。
16时许,敌人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直罗镇。
我红1方面军首长立即抓住敌孤军冒进的有利战机,于当日上午10时定下了21日消灭直罗镇一带之敌一至两个师的决心。
当晚,我红军主力将直罗镇包围。
21日晨,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对敌发起进攻,枪炮声响彻山谷。
敌从睡梦中惊醒后四散奔逃,但在红军的严密包围之下,左突右冲就是出不去,战至中午12时,敌大部被歼,只有师长牛元峰带领500余敌人逃入镇东南高地一土寨内,固守待援。
因寨墙坚固,山势陡峭,我屡次攻击未奏效,为避免无谓的牺牲,我1方面军首长决定由红15军团一部围而不攻,集中红军主力准备打敌援兵。
22日上午,敌西路第67军111师东援直罗镇;23日,敌东路117师、107师也企图解109师之围,但都被我击退。
西路之敌军见东路被阻,失去了前进信心,军长董英斌率第106师、第111师及军部向太白镇逃跑。
红军立即分3路展开追击,并于24日在张家湾至羊角台途中将敌第106师617团歼灭,其余敌军退入太白镇。
此时,被围困于直罗镇东南土围寨中的109师残部,见援兵无望,遂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第二天清晨,我15军团发现敌逃跑后跟踪追击,于上午将残敌全部歼灭,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直罗镇战役,红1方面军共歼敌1个师另1个团,迫使敌第57军退回陇东,第67军117师后退,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同志在评价这次战役的影响时指出: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永远的红飘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从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红色故事小品剧本
可以演课本剧,比如说。
金色的鱼钩 时间:1935年秋。
地点:长征路上,一望无际的草地。
人物:炊事班长(近四十岁,个儿高,背有点儿驼,,皱纹满脸)。
红军战士小梁(十七八岁,瘦弱有病)。
小战士甲和乙(十二三岁,病弱交加,疲惫不堪)。
第一幕 草地夜话 画外音:1935年秋,红军进入草地。
炊事班长奉命照顾三个病号。
青稞面吃完了,战士们只好吃野菜、草根。
一天,老班长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来了小鱼。
(幕启,小战士们津津有味地喝着鱼汤。
老班长坐在一旁慈祥地望着他们。
) 小梁: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啊
班长:(摸摸嘴,回味似的)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老班长收拾好碗筷,下,从另一边上,小梁悄悄地跟上,老班长坐在草地上艰难地嚼着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
) 小梁:(失声地)老班长,你怎么…… 班长:(支吾着)我,早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小梁:不
我全知道了。
班长:小点声,小梁。
(搂过小梁,又指了指两个小战士睡觉的地方)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能再告诉别人。
小梁: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班长:不要紧,我身子骨还结实。
(抬头望了望星空,良久)指导员把你们三人交给我时说,一路上,我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再苦再累,也要把你们带出草地。
我估摸着还要20天的路程,这20天,难熬呀
眼看你们一天天衰弱下去,真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小梁: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点儿呀
班长:唉,太少了。
(轻轻摇头)小梁,弄点儿吃的太难了。
有时候等了大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条蚯蚓做鱼饵,我不知翻了多少草皮。
还有,我的眼睛坏了,一到夜里,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我看得见
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分好了工了吗
再说,你病得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小梁:不…… 班长:(严厉地)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小梁张口无语,扑在老班长怀里哭了,幕落。
) 第二幕 凝重的眼神(略) 第三幕 最后的嘱咐 (幕启,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依稀可见。
近处,四个衣衫褴褛(lán lǚ)的红军战士围在一起。
身后,是茫茫的草地和一行踩得稀烂的路) 老班长:(快活地)同志们,咱们快走出这草地了(指指远山)。
我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
(说罢,拿针钩找水塘去了;小红军们快活地找野菜、拾干柴。
) 小梁:怎么老班长还没回来
战士甲乙:啊
(有些慌乱)去找找
(老班长在水塘里昏迷不醒,鱼竿还握在手中。
) 小梁:我来钓鱼,你俩一个照顾老班长,一人赶紧生火。
(终于钓到一条小鱼,赶忙熬鱼汤。
) 小梁:(伏下身)老班长,你醒醒
喝点儿鱼汤就会好的…… (小红军甲乙跪在一旁哭泣。
) 老班长:(微微睁眼,盯着鱼汤)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吃了还要赶路,这二十多里路,一定要走出去
小梁:老班长,你吃呀
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哭泣)
老班长:(抚摸小梁的头)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手突然滑下去) 三个战士:(齐哭喊)老班长,老班长,你醒醒呀,醒醒呀
(小梁小心翼翼地包扎好鱼钩,放在贴身衣袋里,动作缓慢。
) 画外音又起:(小梁的声音)老班长,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把 这珍贵的鱼钩送到去。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瞻仰它,永远记住这金色的鱼钩,记住这峥嵘的岁月。
(幕落)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品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第一个: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
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
”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三个: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
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
第四个: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回答者:Μаgιс°婕 - 魔法学徒 一级 8-18 19:36对最佳答案的评论yun!!!评论者: yangyang940628 - 魔法学徒 一级你讲的我都听过,拜托来点新鲜的. 好吗? 大哥(或大姐)评论者: 天条主任CYH - 试用期 一级fdgdgd评论者: zdsxlxc - 试用期 一级其他回答共 4 条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
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毛主席在他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浡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红1方面军主力通过腊子口后,继续北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
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宣告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
然而,蒋介石却不甘心失败,9月26日,他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指挥陕甘宁青四省国民党军的作战。
10月28日,国民党西北剿总调整部署,以5个师的兵力,采取东西对进、南进北堵的作战方针,企图围歼我于洛河以西地区。
当时,我1方面军只有1万余人,而敌东西两路共有3万余人,而且装备精良,形势是十分严重的。
能否打破敌人的这次围剿,关系到党中央和红军能否在陕北立足,也关系到红军今后的命运。
10月28日,敌西路第57军开始东进,11月初占领太白镇,但此后半个多月,该敌徘徊不前。
为调动敌人,我红15军团81师一部加紧围攻甘泉,敌果然上当,第57军迅速东进。
11月20日晨,敌109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分3路沿葫芒河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推进。
16时许,敌人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直罗镇。
我红1方面军首长立即抓住敌孤军冒进的有利战机,于当日上午10时定下了21日消灭直罗镇一带之敌一至两个师的决心。
当晚,我红军主力将直罗镇包围。
21日晨,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对敌发起进攻,枪炮声响彻山谷。
敌从睡梦中惊醒后四散奔逃,但在红军的严密包围之下,左突右冲就是出不去,战至中午12时,敌大部被歼,只有师长牛元峰带领500余敌人逃入镇东南高地一土寨内,固守待援。
因寨墙坚固,山势陡峭,我屡次攻击未奏效,为避免无谓的牺牲,我1方面军首长决定由红15军团一部围而不攻,集中红军主力准备打敌援兵。
22日上午,敌西路第67军111师东援直罗镇;23日,敌东路117师、107师也企图解109师之围,但都被我击退。
西路之敌军见东路被阻,失去了前进信心,军长董英斌率第106师、第111师及军部向太白镇逃跑。
红军立即分3路展开追击,并于24日在张家湾至羊角台途中将敌第106师617团歼灭,其余敌军退入太白镇。
此时,被围困于直罗镇东南土围寨中的109师残部,见援兵无望,遂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第二天清晨,我15军团发现敌逃跑后跟踪追击,于上午将残敌全部歼灭,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直罗镇战役,红1方面军共歼敌1个师另1个团,迫使敌第57军退回陇东,第67军117师后退,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同志在评价这次战役的影响时指出: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永远的红飘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从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红军这十问,有谁能回答吗
有这样一部话剧作品,没有电视宣传,没有广告推荐,仅有过几次演出,却场场爆满。
观众都起立观看,掌声在整个剧场久久不停。
这部话剧,就是《从湘江到遵义》,而这部话剧中最扣人心弦、引人落泪和深思的台词,是剧情最后的,红军十问。
我们流血牺牲建立的新中国!我们当年那些梦想实现了吗
人民当家做主了吗
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吗
还有贪官污吏吗
还有人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吗
我们还在受外国人的欺辱吗
中国人真正的站起来了吗
我们的党还记得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吗
还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吗
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还有人站出来吗
还有人像我们一样,愿意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吗
这十问,有谁能回答吗
有关长征的台词
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
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曹禺的雷雨向我们诉说那个混乱的年代。
现在请-----为大家表演《雷雨》
有关长征的小品短剧剧本
长征中的感人小故事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
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
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
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
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
种种永垂不朽的“”,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
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
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