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美丽中国纪录片讲的啥
《美丽中国》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
影片从长江以南的稻米之乡开始,到酷热的西双版纳雨林,极寒的珠穆朗玛峰,中国的标志长城,中华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万公里海岸线等。
《美丽中国》曾荣获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
[1] 《美丽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拍摄了中国56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展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
历时4年拍摄,使用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等先进摄影技术,记录了大量珍贵、精彩的画面。
《美丽中国》分为《锦绣华南》、《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潮涌海岸》六集(BBC英文版的名称对应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全片拍摄中国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展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
[1]
请提供一些经典纪录片,比如BBC的《美丽中国》。
。
。
世界百部著名片: 《华氏911》 《帝企鹅日记 》 《 微观世界》 《南京大屠杀》 《 带摄影机的人1~3》 《的鸟》 《神经病人》 IMAX出品纪录片《深海探奇》 《普通法西斯1~17》 希特勒纪录片《意志的胜利》 大急救\\\\《大急救》美国影评最佳纪录片 1~15 《彩色第三帝国1~15》 《白色星球》 《颍州的孩子》 纪录片《幼儿园》 纪录片《龙脊》 纪录片《英和白》 纪录片《沙与海》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 贾樟柯电影展播之气——《东》(上)(中)(下) 疯狂英语(上)疯狂英语(下) 《裸遍世界1~3》 《摄氏零度 春光再现1~2》 《老徐的影像日记1~2 》 《国球沧桑》 《回家的路有多长》(上)(下) 《牺牲》 集结号纪录片 《 圆明园》 《永恒的敌人-狮子和鬣狗01~10》 大国崛起—1 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2小国大业(荷兰) 大国崛起—3走向现代(英国) 大国崛起—4工业先声(英国) 大国崛起—5激情岁月(法国) 大国崛起—6帝国春秋(德国) 大国崛起—7百年维新(日本) 大国崛起—8寻道图强(俄国) 大国崛起—9风云新途(苏联) 大国崛起—10新国新梦(美国) 大国崛起—11危局新政(美国) 大国崛起—12大道行思(结束篇) 《难以忽视的真相》 《故宫》 《台北故宫》 美国国家地理《鬼斧神工巴厘岛》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狗儿真奇妙》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钢铁鲨鱼》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澳洲动物探秘》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非洲大陆》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犯罪实验》 Discover探索节目: 《花豹家族》 《大堡礁》《 龙在中国 》《卑斯迈战舰》《登陆火星》《 暴龙》《 特种部队》《 尼罗河 》《 战舰指挥》《 武装潜伏》《 与狼共舞》 《太空飞行器》 《认识两性》《丛林海战》《权力的诱惑》《地震》《非洲历险》《西班牙之魂》《基因遗传》《龙卷风》《埃及艳后》《冰河纪动物》《南极冰原》《奇峰动物》《时空大冒险》《世纪宝藏》 《熊之家族》《 找亚特兰提斯》《讯雷直升机》《 真假摩西》《寻找日本舰队》 《拿破仑》 《恐龙猎人》《梦幻帝国》(拜占庭)《 隐形战机》 《烟火》《圣经女神》《木乃伊之谜》《 时空大冒险》《活佛转世》《灵修少年》 再说长江1~33 北极传说 [缘起]拍摄四年的张艺谋《英雄》纪录片 《河之南》第一集:大河之源 《河之南》第二集:大河之民 《河之南》第三集:大河之都 《河之南》第四集:大河之魂 《河之南》第五集:大河之光 《河之南》第六集:大河之歌 《河之南》第七集:大河之艺 《河之南》第八集:大河之学 《河之南》第九集:大河之风 《河之南》第十集:大河之南 探索频道精彩纪录片: 《巨人之迷》1~5 《玉文化》第一集 美丽的石头 第二集 神奇的技艺 第三集 神秘的巫术 第四集 神圣的王权第五集 庄严的礼仪第六集 不朽的祈愿 第七集 世俗的趣味 《前世今生》 央视大型记录片:《唐之韵》 第1集 千古唐诗 第2集 独振新风 第3集 吴中四士 第4集 边塞诗人(上) 第5集 边塞诗人(下)第6集 山水诗人 第7集一代诗仙(上) 第8集 一代诗仙(下) 第9集 千秋诗圣(上) 第10集 千秋诗圣(下)第11集 大历诗人 第12集 韩孟诗派 第13集新乐府派(上)第14集 新乐府派(中) 第15集 新乐府派(下) 第16集 别调独弹 第17集 一代诗豪 第18集 风流才子 第19集 朦胧诗人 第20集唐末余音 文革十年1966 文革十年1967 文革十年1968 文革十年1969 文革十年1970 文革十年1971文革十年1972 文革十年1973 文革十年1974 文革十年1975 文革十年1976 话说长江-01:源远流长 02:巨川之源 03:金沙的江 04:四川盆地 05:岷江秀色 06:成都漫步 07:峨眉凌云 08:宜宾到重庆 09:大足石刻 10:川江两岸 11:壮丽的三峡 12:长江第一坝 13:荆江览苦 14:洞庭水 岳阳楼 15:文武赤壁 16:庐山独秀 17:瓷都景德镇 18:九华山 19:飞红滴翠 20:古城南京 21:扬州漫话 22:镇江三山 23:太湖平原 24:黄浦江畔 25:走向大海 加蓬:最后的伊甸园1~2 我们的留学生活の我的太阳
《美丽中国》的影评
从雅克·贝汉《鸟的迁徙》开始,现代纪录片对看惯央视大江大河的我们产生了一次心灵上的颠覆,记得当时看完DVD,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跳出来。
后来经过一系列诸如《帝企鹅日记》的灌输,又看到高清的《行星地球》时,依然让我升级的目瞪口呆。
如果说BBC的《行星地球》产生了一次视觉上的震慑的话,那么,《美丽中国》就是一次心灵上的清洗。
很多人觉得《美丽中国》确实养眼,但充其是娱乐,内容空虚、或者又狭隘的扯到政治上说外国人埋怨中国环境,这么说你真是被CCTV教育的很好。
要不形容此纪录片对白含糊不清,不足以表现中国博大芸芸,而且全篇都在描述动物…… 一.国内外纪录片的角度 对于这次记录首先说一下拍记录片的角度,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本质,我国很多纪录片,尤其央视的格调与世界上其它国家迥然不同,其原因在于我们常常把纪录片拍成宣传片,当一个记录轻飘飘的煽情与美化时它也变的不足为信甚至让人反感,失去了呈现真实,揭露真相,记录片也就变的没有力量。
记录片难拍重点不是技术,而是创作者的勇敢与关怀,理性的追求真相与探索心灵并且能够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是艰巨的。
有人说《美丽中国》肤浅时,我们想一下《迁徙的鸟》,全片几乎没有什么对白,但是震撼了全世界人的心,因为有太多看似简单的事物却被我们忽视了,纪录片的工作就是用心来观察周围任何看的到的事物。
就好像在中国,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穷人、沿街乞讨乞丐,当他屈膝于你时,你可能和你女朋友厌恶的躲开了。
但是各个论坛都在发什么最震撼国人照片,这个时候你又被莫名其妙的感动了。
这不是在说现代人的虚伪和被蒙蔽,而是在说一个好纪录片不在于把一个事物诠释的多么全面与挖掘的多深,比方泱泱中国怎么可能用6集就展示它的美
六万集都不够,而是如何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表现出来。
就好比中国纪录片拍长江,会用大量生硬考究的解说,乐此不疲的详述着它的历史与宏伟,这个如果给BBC,一个壮丽游走的航拍就达到目的了。
这里也有个技术问题,我们一拍就把直升机拍进去了。
所以说国内外记录片的区别在于,成熟的记录片应该是用镜头说话,而我们是了为解说词的顺理成章去拍那几个镜头,更像是电视散文,失去了纪录片发觉与探索的乐趣。
中国真正好的纪录片其实诞生在民间的DV记录。
二.定位 《美丽中国》远离的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生活的在其间的人,从它们身上表现出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淳朴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理念。
这个定位是异常准确的,因为现代都市的人与生活中,中国的特质已经被湮灭了。
此次拍摄,很多事物是被第一次展现在镜头上的,诸如云南洞穴中蝙蝠捉鱼的场面、熊猫的求爱交配,有时候真的内心在质问,这真的是中国嘛
居然有太多的惊奇与陌生,我怎么完全不知道不了解
也许是我无知,但是我敢肯定很多人看过剧集都要有此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鄂温克妇女,她们在世代游牧中悉心照顾森林中的驯鹿 这些生灵也都有了它们自己的名字,然而过这种生活的鄂温克人只有30个了,几乎所有的族人都放弃了森林生活,搬进了现代省事的钢筋水泥房子里。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说不出是同情还是羡慕。
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大量野生动物和原始的自然生态,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伽拉萨山朝圣,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灵之土与万物生灵,定会有美好的来生。
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你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清透,比你更了解脚下的土地。
说白了人那才活的像个人本来该有的生活,城市人活的都像个奴隶,而且还津津乐道。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
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现的物种除了虾米小鱼都感觉都已经所剩无几了,然而这也是事实,当然BBC总也不忘讨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对问题担忧的同时也赋予了希望。
片子阐述了一个空前发展和人口爆炸社会下,环境的面临的重大危机与压力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是全人类当今最大的问题,放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成立。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思考留给大众,我国号称大型纪录片常常把观念框死,灌输其形式而非客观展现。
西方传媒几十年依旧包罗万象,我们感觉刚一上就黔驴技穷。
三.失落的世界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
我们还在拿着四大发明找着大国的优越,其实这种心态就像个虚空的外壳脆弱不堪,文化内核早已塌陷,禁不起半点指点,当安东尼奥尼等一系列电影人把镜头对准中国时,惊起层峦叠嶂的罪名,尤其改革开放后,原因外国人他们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现在看来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些人给我们记录了宝贵的影像,当央视把镜头对准日新月异的时候,国际影人才找到了真正的中国
不在深圳、不在上海,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的密林,在风干的楼兰,一些我国的影像纪录者听起来就生畏的地方。
当我们民族信仰出现危机的时候,要感谢BBC这样的摄制组让现代人看到信仰在何处,就是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当国家危难时,开奔驰宝马的都跑了,这些人会坚守到最后一刻。
我们身后是冰冷的高楼,他们身后是圣洁的雪山。
我们跑的太快,遗失了很多东西,物质让我们作茧自缚,躯体被附着的不透气后,魂灵腐蚀的很快。
四.如何说教 中国人很含蓄,但是到说教别人时就变的很直白,西方人很直白,但是到了说教的时候就变的很含蓄。
谆谆教导可以用在中国古代,那时候人的诱惑少,可以平静下来,但是放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这种不痛不痒细水长流的唠叨,很轻易的被人以为苍蝇蚊子煽打开来。
所以当今倘若想让人反思就需要刺激他。
你能说《难以忽视的真相》不说教嘛
但是它把说教留在了最后,首先向你抛出各种惊人数据,对你狂轰滥炸,深深把你刺激了,当你担忧与思索的同时,之前的客观记录对说教部分起到了推波助澜也水到渠成,煞费苦心的一方面让你了解真相,另一方面就为了结尾那几句教你如何做起。
《医疗内幕》通过美国与其它西方国家医疗体系的对比,让人产生巨大的落差之余会质疑与探讨与自密切相关问题。
环保纪录片说教是必须的,只要把信息从灌入转变为引导的时候它就会成功。
所以这个模式大概是打你个巴掌再给你个红枣。
《美丽中国》是先给你一箩筐红枣然后在给你记嘴巴。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是对人类自我作践,导致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危在旦夕带来的震撼。
大体是,好看嘛
我们说好看,美嘛
美
马上灭绝了,见不到了
由此我们心里一沉,引发出反省,最后他也要给出你希望。
比如讲到金先生捕鸟给上海有钱人吃,然后展现了他娴熟的捕鸟技艺,当我们心里低估怎么炫耀起捕鸟的时候,原来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护着,捕鸟是为了给鸟体检,然后放生。
其实这种转变我在生活中也看到,之前麻雀被捕杀过度,如今成群飞舞,而且在我家院子里的麻雀都不怕人,人对动物的观点多少在进步。
节目完结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一味发展虽然导致中国自然环境的毁灭,而有计划的生态旅游将为野生动物带来无限裨益,中国高速发展的后果造成对资源、生存空间以及环境质量的巨大压力,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样考验着我们,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能力解决如此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那个这个国家必非中国莫属。
说明了,这不单是中国问题,也是个世界问题与我们人类文化的问题。
五.技术 当镜头从高空俯视中国大陆时,隆隆作响,这样的镜头实属厚重磅礴,当今的影像制作,除了要立场新颖,技术也尤为重要,尤其自身格局大的纪录片,格局大就是不同于拍个体人的日常生活,或者简单的访谈,倘若拍自然、拍太空或者拍故宫之类,没有昂硬的技术支持、精致的画面,要想吸引现代人去看个纪录片,真的很难。
这个不止需要资金人力物理,更需要创作者的勇气和艰辛,深入腹地,寻寻觅觅,纪录片的拍摄也是一场探险。
有时候常常面对匪夷所思的镜头就想人家是怎么拍的,为什么可以在雪山白峰之间平稳的穿梭,拍一年四季的变化得是如何漫长的等待。
《迁徙的鸟》胶片就长达460公里,最后剪出来也就一个多小时,所以在技术的保障下人家真实呕心沥血啊,比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纪录片创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冒险、豁的出去同时也耐得住性子。
cctv联合摄制,央视真会给自己粉金。
可能那几个很模糊的镜头由于未能实地拍摄是央视提供的。
整个西亚、中华文明的神圣源头喜马拉雅,再过30年,山峦的冰雪将消融 六.自然纪录片-本质的复兴 从弗拉哈迪开始,纪录片就带有关注自然与人生存的大命题,如今我们看到几十年前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仿佛凝视远古,观摩化石。
弗拉哈迪从那时起就尊重人类各异的文化传统,表现他们的智慧与尊严,关注人们的情感和命运。
如今自然纪录片再一次兴起,是否是一种本质的复兴
《美丽中国》与《行星地球》同样让人对波澜壮阔的自然产生震撼与敬畏,但《美丽中国》更多了种人文关怀,对古老的丧志殆尽的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而可能用不了多久这些人们的生活也只能在这珍贵的影像中找到,人与自然的不断疏离违背了宇宙的规律,纪录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环境审视,就像《第十一个小时》里讲,自然不会毁灭,即便人类灭绝,消失的资源几百万年会重生,太阳依旧、天也照蓝,归根结底,人类毁灭的只是自己。
把自然与人分开来讲是不负责任的,当五花八门的记录片夺人眼球时,西藏雪山上的人与牦牛往往脱颖而出的吸引着人,这说明人类本来的洁净的精神在对现代文明、现代文化进行的最后一次召唤。
我们乐意听到看到,证明着我们也依存向往。
七.原味的中国 从香格里拉到丝绸之路,从蒙古草原到喜马拉雅,从大兴安岭到热带海洋,整个系列看下来你会更加了解你居住的土地,以及生活几千年的人和生物,虽然他们的习俗、信仰越来越鲜为人知,好在今天被记录了下来,用节目里的话说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一个原味的中国,一个数个世纪以来传送着的土地。
美丽中国记录片观后感600字
观《美丽中国》有感 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
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
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
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
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
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
《美丽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
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
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
列举《美丽中国》记录片各剧集的名称,主要内容,出现在纪录片中的我国几个特有少数民族的分布及其生活特
2010 - 2011 学年第 2 学期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 序号姓名课程名称学院专业提交时间授课教师 133陈文威著名电视栏目解析信息工程学院肖琳芬 题 目:纪录片《美丽中国》第一集“龙之心”赏析 要 求:1.从摄影、音乐、叙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2.可为答题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500字。
分 数 《美丽中国》第—集“龙之心”,以其壮观美丽的画面和震撼心灵的音乐,让人身临其境般欣赏到中国的珍惜动物,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摄影上,拍摄手法多样,大气到高空俯瞰地面,碧空下的梯田,山川中的石林,无不给人一种壮观开阔的感受;细微到一朵花的轻颤,燕子的双双偎依,五步蛇的潜伏,无不给人一种真实细致的感受,这都能够让你体会大自然的绝妙。
石林上空风云变幻,山村的天色变化,用的是专门的延时摄影技术,拍出了一种震撼神奇的效果;鼠耳蝠在水面掠过,划出一条水痕,带起两片水花,这个场面用的是超高速摄影机,捕捉到鼠耳蝠在这个过程中一帧一帧的详细过程,而且是多方位拍摄,片中对左右前后上各个方位的图像进行了播放,缓慢而细致入微,让人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在音乐上,背景音乐与画面、解说词相配合。
不同场景用不同的曲子,曲子的音调和所用的乐器也都有所不同。
拍摄洞穴时,音乐空灵而悠长;而鸬鹚捕鱼时的音乐是低沉、急促的鼓声,给人一种紧张感;叶猴攀爬时的音乐是轻快的笛子声,让人感受到猴子的活泼。
总体来说,音乐很有中国风,与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
在叙述上,我没有发现有什么明显的叙述线索,但不同图像间的连接并不显得突兀,十分流畅平和。
与画面相配合的解说词令人拍案叫绝,时而幽默,让人莞尔一笑;时而深沉,让人深刻反思。
叙述扬子鳄的那一段十分有意思,剪辑很有技巧,故布疑阵般的制造悬念。
一开始有人搜索扬子鳄,而扬子鳄正破壳而出时,让人产生紧张的想法:那些人要捕捉扬子鳄。
到后来那些人捉到扬子鳄,让人感叹惋惜;最后才发现那些人是来保护扬子鳄的,让人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这段叙述先设下悬念,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投入到其中。
总之,《美丽中国—龙之心》不论是从摄影、配乐还是叙述方式上,都是十分棒的,我感觉它拍出了中国的独特韵味。
这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
急求 纪录片《美丽中国》 观后感 200字就行,只能等30分钟,事成给分
美丽自何而来——《美丽中国》主题结构、视听语言分析内容简要:《美丽中国》又称《野性中国》是BBC和央视联合拍摄的纪录专题片,一共六集。
《美丽中国》的问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好评。
它以它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视角以及优美的配乐,让人们耳目一新,甚至对纪录片有了新的认识。
在本文中从主题、结构、构图、景别、摄影技巧、运动镜头和固定画面、剪辑、声画关系和音响等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字:人和自然和谐画面渲染 正文内容关于专题片,我们在课上观摩了很多,而我之所以选择这部片子来分析除了想在相似的影视分析中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外,就是因为在看过BBC做得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后估计和所有看过的人一样地无比痛心疾首地痛骂央视的直播之后,对BBC的技术和观念很是尊崇,所以对于他们和央视合作的《美丽中国》也就多了分喜爱,分析起来自然更加认真。
& b3 v0 J;关于主题网上对于《美丽中国》的定位是“由中英联合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纪录片”,虽然在这部纪录片中确实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在呈现中国多元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另外三分之二就全部是自然生态,但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展现自然景观的影片,它自始至终都在探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一直在强调这种关系里的“和谐”。
+“和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财富,是道家倡导的哲学思想,“和谐”更是中国政府在近几年提出的治国观念,所以我认为英国人能以“和谐”作为影片的中心,是明智的,是贴切的,也是新颖的。
并且,在近几年中国以强劲势头发展的情形下,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渐渐缺失了中国的特质,所以把镜头对准自然,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在沿袭了中国古老生活方式的那些古朴的人之中,表现出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专题片最核心最基本的主题的选择上,他们的选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也有人提出,《美丽中国》有很多地方实际上是在贬低中国,这片子也不过是在抛开他们发达国家对中国环境方面的强权与迫害不谈而只是嘲讽中国对自然的破坏。
我个人认为这些人的看法大概是受了国际上对中国长久以来不怎么友好的打压态度的影响,也有因为发达国家将落后工业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这一经济发展规律而感到怨恨的原因。
影片中虽然是有一些诸如“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现的物种除了虾米小鱼都感觉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的批评,然而这些都是客观事实。
并且这些批评都是在展现了我们中国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观后提出的,结尾人家还不忘讨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在对问题担忧的同时也赋予了希望。
我们自己又怎么能自欺欺人的说我们就是地大物博自然景观丰富精妙,至于环境问题全是发达国家造成的,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呢
更何况,我一直都觉得纪录片总是或多或少有教育意义的。
比之其他的纪录片BBC的说教又是高明的。
《美丽中国》的模式就是先给你一箩筐红枣然后在给你记嘴巴。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我们体会到的更多是对人类自我作践,导致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危在旦夕带来的震撼。
比如讲到金先生捕鸟给上海有钱人吃,然后展现了他娴熟的捕鸟技艺,当我们心里低估怎么炫耀起捕鸟的时候,原来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护者,捕鸟是为了给鸟体检,然后放生。
节目完结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一味发展虽然导致中国自然环境的毁灭,而有计划的生态旅游将为野生动物带来无限裨益,中国高速发展的后果造成对资源、生存空间以及环境质量的巨大压力,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样考验着我们,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能力解决如此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那个这个国家必非中国莫属。
这些说教都是不漏声色,自然流露的。
而片尾的那个“期许”更是高明,BBC把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放在了同一阵地,中国的面临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问题与我们人类文化的问题。
此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仅中国有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环境问题,二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如此的泱泱大国有影响世界的力量,好的方面及坏的方面都可以对世界造成影响。
但是不得不说,BBC的技术再高明,观念定位再新奇准确,也有其不足之处。
比如关于在第四集《万里长城的塞外风光》中对长城的解说就有一问题。
在记录了鄂温克人温情的生活后,解说说道很难想象,长城就是来防御这些人的。
首先,长城是历史上东方的农耕文明所选择的应对游牧文明的办法,用今天温情的北方生活画卷去质疑长城背后历代统治者的意图,镜头后面的主观批判意图实在太明显了。
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解说提到,长城是防御骑兵的等等,似乎表明,拍摄者是知道长城作用的,但之后在介绍西部的长城时,又对为什么在这么荒凉地方建筑长城表示疑惑,这反映出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生态环境的演变茫然无知,今日荒凉之地,昔日可能是丰美草原,游牧与农耕文明争夺拉锯的地区本身就生态脆弱容易荒漠化;二是对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能力根本不理解,毫无军事常识。
以上表明,镜头显然并不愿意理解长城所代表的文明,但却很愿意评价它。
再有对于蚕、丝绸的解说,显得过于玩笑,而且显然有意淡化了丝绸属于汉族文化的贡献这一事实。
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的历史贡献主要是流通环节上的。
这并非苛求。
BBC在面对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时,如果过于回避汉族的角色,显然并非尊重文化与尊重历史的态度。
或者说在影片的深度上,BBC做得不够精彩。
主题毕竟是六个剧集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力量。
在此我做总的阐述,下面除了“关于结构”部分我无法避免的也要分析总的结构外,其余部分都将以第一集为例进行分析。
关于结构总结构:影片可以说是用空间顺序来拍摄的,从他们称作“南方”的中国的东南部开始,之后是地貌景观最为明显的西南、有着广阔沙漠的粗犷干涩的西北、过着游牧生活的内蒙和冰雪著称的东北到繁华都市集中的华东。
但是如果在这样从宏观处着眼,他们似乎是遵循着这种空间顺序,但是在每一大块之下的细节上,他们选取的空间位置是灵活的,没有章法的,也是极具趣味和吸引力的。
所以说它是空间结构的影片,不如说它是主题结构式的影片,六集内容都在展现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奇妙精彩的自然景观,中国丰富珍惜的物种资源,中国人和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和谐”二字。
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集中的主题展开的,如同一段曲折美妙的故事,娓娓道来,浑然一体不觉其松散,你只需要跟随着讲述者的脚步去细细聆听。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求bbc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 China)的背景音乐专辑。
请点击参考资料地址直接下载原声音乐专辑曲目: 1. Wild China Theme 2. Cave Monkeys Ensemble 3. Festival 4. Gods 5. Tundra Swans 6. Fish Festival 7. Ice 8. Mythical Mountain 9. Great Wall Ensemble 10. Mountains 11. Yangguan Lament 12. Hakka House 13. Eagle 14. Cave Monkeys Orchestral 15. Rice 16. Hunting Bats 17. Jungles 18. Kung Fu 19. Kailash 20. Winter 21. Ice Celeb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