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解释一下“知青“是什么意思
上山下乡又是什么
我是65年下知青,我们几个妹,没父母,和80岁的奶奶在青岛生因为不是红五类,街道干部对我轮番上阵,如果我不走,就要开除大姐的正式工作,我家就列为社会户,全家下乡。
那后果不可想像。
我只有报名,救了全家。
80年才返城。
我很知足现在的幸福生活。
国家政策好。
人民自由自在的生活,各尽其能。
农民工进城工作拖脱贫致富,我们当年分文不收。
上山下乡是无奈的选择,无言的结局。
知青上山下乡在什么时候发生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广阔天地练红心。
知识青年下乡来,贫下中农乐开怀。
该怎么评价知青上山下乡,“青春无悔”难道错了么
知识青年下山运动已经过去整整50年了,怎待当一场涉及数千万青少几乎全国每一个家庭“的大移民”运动。
是耶,非耶,福耶,祸耶
大唱赞歌的有之,大加挞伐的有之。
说青春无悔者有之,说青春无奈者有之。
一时各执一词,争执不休,莫衷一是。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没有什么争头。
取决你从哪个角度甚么层面来看这个问题。
如从历史角度来看,从国家层面来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只能说是为文化大革命这场动乱浩劫收拾烂摊子的无奈之举,是一重大失误,是难以得到正面评价的,是不值得歌颂的。
如果从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自身来讲,如何来回顾和总结这一段人生,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青春无悔一说,道出了大多数知青对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的复杂情感。
当下,一些所谓的“公知”,“精英”,借从整体方向上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由,全面否定广大知青的人生道路,否定他们的忍辱负重,艰苦奋斗。
他们以一付伪贵族似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广大知青的自我人生评价冷嘲热讽,什么“空洞虚假”,什么“强颜欢笑”,甚至用十分下流的语言来亵渎广大知青和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斗的成果。
更令人鄙夷和不齿的是,这些伪贵族伪精英在渲染广大城市下乡知识青年的“苦难”的同时,却完全漠视同一时期处在更痛苦更贫穷的数以亿计的淳朴善良的农民的存在,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城市人金贵,广大农村尤其是偏僻山乡的人命中注定该受苦受穷。
这种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容忍的,也是我们城市老知青朋友自身都不会认同和接受的。
这一点在我所接触到的大批知青朋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和插队山乡的父老乡亲们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年年去看望他们,他们也像亲人一样地接待你们,乡亲行遇到灾难,他们也感同身受,解囊相助。
所有这一切都使我深受感动和教育。
至于那位老人家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说,可以分析讨论,我个人觉得也不能完全否定。
但是那些精英们把它反向解读为愚昧和野蛮教育开化和文明,这种说法,我们的老知青同学们自已能接受吗
现今广大农村乡亲同胞能够接受吗,对知青价自身来讲,上山下乡这段经历真是毫无价值的吗
就算是充满苦难和辛酸,难道真是不值得追忆的吗
就算往事不堪回首,也得回首
而且他们现在以积极和阳光的心态来回顾这一段历史,说一句“青春无悔”,又有什么不可以
难道要让他们永远生活在怨恨,泪水和痛苦回忆的阴影中吗
难道硬要重新扒开他们好不容易才愈合的心灵的伤口,还要向上面撒一把盐,你们这些“公知”,“精英”才感到快感吗
以上所见,失之偏颇之处,望众友指教。
上山下乡是哪一年
“上山”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的诗歌
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回顾 作者:徐彬嗨
小伙,别光叫我“爷爷”,我,还有一个名字叫“知青”。
在和你差不多一样大的时候,我们就离开学校,告别家乡。
去农村,到兵团,垦大漠,戍边疆
“奔赴祖国最艰苦的地方
”然而,一旦现实和理想砰然对撞,我们才发现脚下的路是那么的漫长。
天苍苍,野茫茫,日晒雨淋田里忙;稻田里,坡头上,汗流浃背湿衣裳;窝窝头,玉米棒,没到日落饿得慌;油灯暗,炕头凉,多少回梦里喊爹娘。
知青岁月里,有人觉醒,有人迷茫,有人失落,有人逃离,有人坚强。
更多的人在无奈中年复一年地等待,等待花开,等待希望
这就是,当年我们的青春。
嗨
姑娘,别光叫我“奶奶”,我,另有一个名字叫“知青”。
在你和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们就下田插秧,种高粱,割小麦,采果子,收庄稼忙
脸,晒黑了;手,割破了;累了,饿了,太阳怎么就不下山了
小王瘦了,小李病了,小张哭了,我想妈妈了
夜,总是那么长,城里的玫瑰花,已开得怎么样
大街上,流行什么花衣裳
同桌的那个“他”,如今,又漂泊在何方
南飞的大雁啊,何时能带我回故乡
天亮了,梦醒了,脸上的泪,还在不停地淌。
那就是,我们的真实少女时代,太多的回忆,定格在当年的模样上。
我,还有一个名字叫“知青”。
经过十年的磨练,十年的渴望,我终于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告别了战友、再见了老乡,我满怀着新的希望,去拥抱知识的海洋。
校园里,课堂上,灯光下,读书忙。
我承担着改变命运的重任,奋力要将失去的光阴补上
坎坷的经历,是我们学习的动力,探寻真理,是我们不变的理想。
我们如此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幸运,来自于千百万知青的梦想
嘿
朋友,别问我“贵姓
”我和你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 。
无论你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无论你的经历是荣耀,还是悲伤,只要你出说这个“名字”,我们的心,就会立刻贴近;只要你述说你当年的故事,我们的脉搏,就会在同一个轨迹上并行
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满头的白发,早已悄然爬上我们的发髻,但我们的心,依然是那么热,我们的情感,依然是那么地激昂,那是因为,有太多共同的沉淀,在我们不老的血管里流淌......受字数限制,此处省略11行请记住我们的共同的名字,将“知青”二字,永远-铭刻在你我的心上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