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语里“夜叉”和“丸”是什么意思
“夜叉”跟中文单词是一样的。
梵文yaksa的音译,夜叉。
印度神话中富贵之神贝拉的仆从。
在佛教中属毗沙门天,是佛法的守护神。
八部众之一。
“丸(maru)”是“麻吕(maro)”的转音,接在人名、马、船、名剑等名词的后面。
以上是《日汉大辞典》的解释。
日本人用“丸”取名的很多,大概是小孩子刚生出来小小的一团,所以用表示“圆,丸子”的maru来做爱称吧。
日本古代名人源义经的小名就叫“牛若丸”。
人生的“七苦八难”是什么啊
七难八苦 喜欢战国的人知道一个人物叫山中鹿之介。
关于山中鹿之介的故事中有名的一个就是他为了使主家尼子再兴,他对着新月祈祷,说愿意经受七难八苦。
然而在中文网络之上,我搜索后惊奇地发现,绝大部分介绍山中鹿之介的文章中,都把这个词误作七苦八难。
所以我感到有必要写篇文章来纠正一下。
七难八苦来自佛教的概念,虽然佛教里面各种数字非常多,以至于比较难记忆,七难八苦的概念不小心被记成七苦八难也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深入理解一下,其实也并不太难记。
八苦,其实原来只有四苦:生老病死。
这个我们都非常熟悉了。
后来佛教觉得这四苦不够归纳世上所有的痛苦,就又给加了四个: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
于是成为八苦。
《中阿含经》中把人生间的苦谛归纳为四苦八苦,这个词(四苦八苦)目前还是日语中的常用词。
了解了这个,我们就可以知道,只有八苦,没有七苦。
然后来说七难。
佛教中七难有多种说法,泛指各种灾难。
具体来说,有说是:日月失度难、星宿失度难、灾火难、雨水难、恶风难、亢阳难、恶贼难;也有说是:火难、水难、罗刹难、刀仗难、鬼难、枷锁难、怨贼难;还有说:人众疫疾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第四种说法是:王难、贼难、火难、水难、罗刹难、荼枳儞鬼难、毒药难。
各种七难说法分别代表什么,我们不是佛门中人,自然不必去深究。
不过,虽然我们对七难不太熟悉,但是对它的反面七福却是很了解的。
佛经中曰:七难即灭,七福即生。
佛经中虽说七福,但并没有说明什么是七福,这给了后人以想象的空间。
日本人根据这句话,创造出了七福神:惠比须、大黑天、毗沙门天、弁财天、布袋、福禄寿、寿老人。
(也有以吉祥天和猩猩来代替福禄寿和寿老人的) 七福神分别对应七种福,日本人也相应地定义了七福:律义(即清廉)、有福、威光、爱娇、大量、人望、寿命。
我们只要记得,七难为七福的对立面,自然就不会搞错成八难。
不过呢,虽然不存在七苦,但是八难倒也是有这种说法的。
佛教中还有一句话,叫做三途八难。
三途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三道轮回:畜生、饿鬼、地狱。
而八难,则是阻碍佛道修行的八个障碍,内容是三途再加上长寿天、北俱卢洲、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
于是,也有人用八难这个词来形容世间的灾难,还有人把八难引申为“饥渴寒暑水火刀兵”,只是这些用法都比较少见。
不管怎么说,山中鹿之介的原文,说的是“愿はくは、我に七难八苦を与え给へ”,这个是确定无疑的。
而“七难八苦”也是佛教中用来形容各种灾祸的一个非常常见的说法。
请将这一句话翻译成日语(+罗马发音)
杉谦信很可能真是女的,有史实根据
第一:历史记载,上杉谦信死于“妇人病” 这东西中国人知道的不多,日本人都很少有看过的,但在日本史学界确是小有名头的史料。
作者是伊势龟山城主松平忠明,他的这部日记里就写到,“越后景虎大虫にて卒す。
” 这个嘛,什么是“大虫”呢,有人说是老虎,不过日本可没这种说法。
这个词在日语里已经是个死语了,但里却明确的写着:“大虫”就是“妇人の 血の道しゃくを起こすもの”,大致而言,就是妇人得的血崩之病吧。
现在福井县官币神社有“大虫神社”,就是祭祀掌管妇人病的神祗的。
你家一个男人死于血崩啊。
。
OTL。
男人从哪里血崩啊啊
要不然就是作者写上杉的时候睡着了。
要不然就是他和上杉有仇啊。
第二、上杉谦信奇特的生理周期 。
这是有大量史料证明的,上杉谦信有个很怪的病,就是每月10日前后都会腹痛,而且因此不能骑马,“X月10日、谦信公腹痛をおこし…”,这样的记载在上杉家的军记里是相当多的,好几次,还因此取消了出阵。
腹痛的原因......不明。
关东出阵的时候,上杉军已经把北条打的千钧一发,6月11日,上杉忽然腹痛而撤退回廊桥城。
这在里是记载的清清楚楚的。
上面说谦信死于“大虫”,还有人记得他倒在茅厕里是几月几号吗
两种说法:3月9日或11日,也就是10日前后。
这种微妙定期腹痛,只有“每个月的那几天”才能好好的解释,谦信很不幸的,这么坚强的女人,却也被痛经折磨,1580年3月10日前后那 一次,不知怎的,造成血崩,竟然就倒在厕所里——瞧这个倒霉地方 OTL 第三、这点是常识了,谦信是那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却意外的完全戒绝女色。
虽说可以以宗教情结来解释,但那种圣徒般的情感会存在在一个完全不在乎杀伐的人身上吗
既不戒杀,何必戒色
而如果以谦信是一个少女来解释,就简单的多了。
可是他把自己比作是战神。
。
。
用宗教情结又不是可以解释的通了。
。
第五、上杉画像中的隐喻 那年头,不少大名、武将都留下了肖像画(太难看了。
。
OTL)。
而且除了描绘自己的形貌外,一般也会在背景中反映自己的特点。
比如吧,他的画像就在背景中画着红莲之火,自己的身貌更宛如。
上杉谦信的画像似乎是成心和武田对着,他选用的是毘沙门天的造型,这大概也很顺理成章吧。
然而很诡异的,这副画像中,上杉谦信手持铁棒,站立云端——这都是传统的宗教造型,但他脚下却画着一个赤红色的木杯。
无缘无故画木杯作甚
里提到,那个时代,用瓶子来象征男性(我们联盟的瓶子大人不就是男的嘛),而杯子却是女性的隐喻...... 在自己的画像中画上杯子,大概可以折射出性别意识并未泯灭只是遭到强行压抑的上杉姐姐的痛苦心理吧。
第六、高个儿乎
矮个儿乎
非上杉谦信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是他到底是个高个子还是个矮个子
即使在现代的通俗小说里都有两种版本,海音寺潮五郎氏的以及南条范夫的都说谦信个子很矮,但津本阳的却说谦信是个大个儿。
这些作家都不是胡说的,他们都有相关的古代军记或者随笔可以做参考。
看来谦信到底是高是矮早就有不同说法。
基本而言,根据考证,上杉谦信的身高是5尺2寸,也就是156公分左右的样子,无论按什么时代的标准,确实都不能算高个儿。
然而,古代书籍中称谦信“高大”的记载却相当多。
为什么
其实很好解释,因为这些作者大约知道谦信其实是个女人,一个女人有1米56,在的日本,绝对可以算高个了。
第七、谦信遗骨移葬之迷 上杉景胜时代,随着秀吉一道命令,上杉氏被迫离开多年称雄的越后,会津。
后来,关原以后,家康一道命令,又转封米泽。
非常奇怪的是,每次搬迁,上杉家都要把谦信的墓掘开,取出盛放谦信遗骸的壶,一起带走,到新领地后再重新入葬。
这是为什么
按照当时的习俗,祖先的坟墓是不能轻易动的,否则就是不孝不敬。
唯一的解释:谦信遗骸本身有着大秘密,上杉氏要带着这个秘密一直在身边,不允许其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
什么秘密
因为上杉谦信是个少女。
德川时代,特别喜欢在继承问题上找茬儿废绝大名,如果让德川幕府知道上杉家当年的当主是女人,多半就是灭顶之灾啊,此事比性命还要紧,当然不可大意。
第七、细腻的书人和诗人谦信 谦信的笔迹是有传世的,从现存的笔迹看,相当的纤细,与武田信玄刚健强劲的书法恰恰形成对比。
甚至可以说,如果是一个男人写的字,谦信的笔迹有点儿过于纤细阴柔了,完全不象一个八方无碍的名将。
不独笔迹,谦信的文化品味也很特殊。
《源氏物语》在当时是很少有战国武将阅读的,更很少有战国武将喜好,因为这是一部恋爱物语,完全与武家之道无关甚至相左。
公卿读之情有可原,今川义元这样的家 伙读读也很正常,不过你们能设想武勇著称的谦信竟然也是此道的爱好者吗
然而不幸的是,事实上,谦信不仅仅是《源氏物语》的爱好者,而且这还似乎是他从小阅读的教科书。
谦信上洛的时候,曾经向当时的关白近卫前嗣索要和歌集《三智抄》,当时就让前嗣吃惊不小。
越后的田舍大名(乡巴佬)竟然玩儿和歌,而且要一部以“雅歌”(恋歌)之风情著名的和歌集
(因为在日本和歌是少女的喜好。
从谦信的文化风格和文化口味看,至少也可以说是少女化严重,或者特“婉约”的那种....... 一个军神怎么那么的不豪放啊。
。
OTL 第八、《松平记》用“丽”来形容谦信的容貌 《松平记》里详细的记述了谦信去世前的样子。
其中有这样的描写:“看到主君うるわしき御様子,诸臣喜上眉梢”(为了方便理解,留下一处不翻译),这是谦信已经由直江实纲的夫人为其整妆(临死前整容)后又回光返照时群臣的反应。
“うるわしき”据说有“元気な”的意思,也就是写谦信回光返照,但是,同样这个词也可以写做“丽しき”,如果是那样,就是群臣被整妆后谦信容颜之“美丽”所感动并感到欣慰了。
用“丽”来形容男人的容颜,无论如何也太过分了点儿,除非是形容男宠、面首这样的女性化的男人,而这里居然用来形容谦信。
看来48岁的谦信即使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稍微化化妆还是很有魅力的,只不知为这魅力所吸引的是女人还是...... 第九、谦信的交际 谦信上洛的时候,曾经多次拜谒将军足利义辉的宅邸。
有好几次,在义辉不在场的情况下进入足利内宅,与其母亲和妻子交谈,关系相当近密。
对此,谦信、义辉、义辉的母亲、妻子都处之如常。
谦信确实和义辉颇有交情,但再好的朋友,经常自己跑去和人家的母亲、妻子等女眷混在一起,总之是太不避嫌了吧
然而,将军本人也好,他的女眷也好,无人对此 表示过一丝一毫的不满,甚至觉得是非常自然之事。
这大概是因为谦信已经告诉足利将军的内眷:咱们是同性,于是大家心理上自然毫无别扭之感。
另外,谦信并非吝啬之人,但他上洛之时,对宫中的女官却毫无馈赠,甚至没有什么接触。
当时的女官留下的《お汤殿の日记》详细记载了上杉上洛每日的日程,除了拜谒天皇、将军,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也不正常。
任谁都知道这帮宫廷里的女人的重要,后来织田信长上洛,留秀吉守京都,对宫中颇有打点,就差没勾搭两个了。
威风凛凛的大将谦信,本来应该是很容易讨女官的喜欢并因此博得很多额外声誉的。
但他似乎有意回避这些。
写给女性的书信竟然远远多于写给男性的书信。
称谓上经常使用女性用词。
此外,当时日本因受上杉谦信影响,女性书信用词开始规范化,这是日本人都知道的名人逸事。
第十、谦信的心理洁癖 当我们逐渐发现了谦信的本来面目,我们就越来越能理解他为什么与武田信玄在感情性格上那样的格格不入了。
武田信玄不义、好色。
上杉谦信似乎特别厌恶的就是他的好色和违背伦常。
他不是说过吗
追放父亲、杀死妹夫,身为乱世之人,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与侄女通*,违背人伦,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不义甚至不孝都还好说,好色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恶行”,多么强烈的女性的爱憎
第十一、白山神社的神像 越后白山神社供奉的正是毘沙门天,而非常奇怪的是,这尊神像却是一个骑马的女神,旁边还悬挂着“毘”字旗帜。
以“毘沙门天”自居的上杉谦信,却允许自己的领国内有女性的毘沙门天神像存在
第十二、异性装扮癖谦信
谦信最有名的造型是什么
包着头巾的样子,而头巾是当时女性使用的服饰。
另外,在上杉神社中供奉着一件“红地雪持柳繍襟辻ヶ花染胴服”,据说是谦信生前所穿的服饰,看看象是男人穿的还是女人穿的吧……
有个动漫忘了叫啥名了
是吧
你说的女王属性角色应该是,她有一只狮子和很多神器(就是武器,长相是人,可以变成武器的),戴眼镜的是兆麻,是的神器兼道标。
野良神-毘沙门篇,是第几话至第几话,主要讲什么
漫画12—23话,第四—第六卷,主要讲毗沙门受药师陆巴(已经勾结夜斗的父亲,想要让毗沙门换代,操控新一代最强武神)挑拨,怀疑兆麻背板自己和仇人夜斗有来往(雪音阴差阳错跟着兆麻来到了毗沙门的领地),放逐了道标兆麻(剔除左右手)。
陆巴搅浑了毗沙门的神器蓝巴,使毗沙门染恙。
陆巴知道夜斗啥都能斩很强,想借夜斗之手斩了毗沙门,遂捉了日和还有兆麻,然后夜斗和雪音来踢馆救日和,和毗沙门决斗时雪音被斩断,然后又进化为祝器(这个其实才是本篇重点……)。
然后陆巴聚集起毗沙门所有闲着的神器,放妖怪来吃他们,以此削弱毗沙门(超级惨……)。
毗沙门这时候已经堕落了,蓝巴悔过放了兆麻和日和。
再然后就是兆麻解释多年前的旧案,夜斗其实是救命恩人……毗沙门收拾乱局,放逐了陆巴……夜斗日和退场,日和考上了高中,兆麻回归毗沙门道标。
后来还有两方人马一起在铃巴种的樱花树下赏樱的情节~既搞笑又温馨~强烈推荐漫画
安达渡嘉画工美呆
和尚把自己的肉割下喂老虎,后他就成佛,这个故事具体怎么讲的
啥身喂虎源于佛教故事: 久远劫以前,有一位婆罗门,住在深山峻岭中用功,精进修道,不犯诸恶,心中慈仁护念一切。
有一天,婆罗门在寻找食物时发现一只刚刚生产完的老虎,瘦骨如柴,既没有力气去觅食;也没有办法产生乳汁来喂育幼虎,只好吃它刚生下的一只幼虎充饥,才能哺育其它幼虎。
婆罗门看到这种情形,感到非常哀伤,思忖道:「众生的苦,无量无边,母子相互吞食,这种痛苦,难以形容。
」便流着眼泪,想寻找食物来喂母虎,以保全幼虎的性命。
婆罗门心想:「我精进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解除众生的烦恼,使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我以后也会老、会死,身体也会烂坏,不如现在布施给这只老虎,救护老虎母子。
」思量已定,便将自己的头靠近老虎的嘴边,把自己布施给老虎食用,因为这样,老虎母子都得以生存下来。
这是释迦如来过去在因地中修行时,舍身命脑髓布施一切救护众生的故事。
因为这样无畏的布施,圆满了布施波罗蜜的功德,以此功德超越了九劫的时间,最后终于在娑婆世界成佛,为天人师,广度众生。
省思布施的心,来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量,观众生如子,观众生苦如己苦,故能竭尽所能行布施,解众生苦而无怨悔,是慈悲也是精进;是禅定也是智能。
犬夜叉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犬夜叉:(inuyasha) 犬:当然,是狗的意思。
夜叉:梵语中暴恶的意思的音译,吃人的鬼,归依佛法之后,守护诸天,特别是担任毗沙门天的从者守护北方。
这个典故,看过圣传或者别的什么关于佛教典故的小孩应该都很清楚吧
守护北方的夜叉。
高桥先生为这位男主角起名字叫“犬夜叉”用意何在呢
也许是取其“守护”的意思吧
因为在第二卷里面,当犬夜叉对戈薇说出:“总之我保护你就是了
”随之,铁碎牙起了反应和变化,有一颗保护爱人的心,大概是“守护”的最终含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