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几次向梁山泊招安
两第一次招安梁山泊时书原文 制曰:文能安邦,武能。
五帝凭礼乐而有疆封皇用杀伐而定天下。
事从顺逆,人有贤愚。
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
近为尔宋江等啸聚山林,劫据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
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
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孟夏四月日诏示最后一次招安梁山泊时的诏书原文 制曰:朕自即位以来,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求贤未尝少怠,爱民如恐不及,遐迩赤子,咸知朕心。
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
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
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
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疋,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疋,赐与宋江部下头目。
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
故兹诏赦,想宜悉知。
宣和四年春二月日诏示
水浒传里梁山泊一百零八个好汉招安后,先后死的顺序。
1、宋江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2、卢俊义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3、吴用闻宋江死后,缢死在宋江墓前 4、公孙胜在宋江受招安后回蓟州出家 5、关胜平方腊后,被朝廷封为左将大名府正兵马总管,酒后落马而死 6、林冲平方腊后得了中风,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7、秦明在宋江征讨方腊时,被方腊的侄子方杰一戟刺到马下,死于非命 8、呼延灼平方腊后,朝廷封其为御营兵马指挥使,破金时战死 9、花荣, 宋江被毒死后,花荣到楚州看视,和吴用一起上吊死在宋江、李逵墓前 10、柴进为免受奸臣之辱,推称风疾病患,纳还官诰,回沧州为民,无疾而终 11、李应受招安后,李应被封为中山府郓城都统制 12、朱仝受招安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 13、鲁智深平方腊时擒得方腊大将夏侯成,并亲手抓获方腊,后焚香打座圆寂而逝 14、武松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15、董平攻打方腊时被炮火伤了左臂,为救张清,被方腊部将张韬一刀剁成两段 16、张清征讨方腊时攻打独松关,被厉天闰一枪刺中腹部而死 17、杨志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18、徐宁征讨方腊时,兵马走到杭州城东新桥时,徐宁去救郝思文被毒箭射死 19、索超征讨方腊时,攻打杭州城,被南军元帅石宝一锤打落马下死于非命 20、戴宗受招安后被封兖州府都统制,戴宗不接受,到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21、刘唐征讨方腊时在攻打杭州的战斗中阵亡 22、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23、史进受招安后随大军南攻方腊,于睦州昱岭关死于小养由基庞万春之箭下 24、穆弘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死 25、雷横征讨方腊时战亡 26、李俊征讨方腊得胜回京途经苏州城外时假装中风,随后投奔了暹罗国 27、阮小二征讨方腊时遭南军火排袭击被挂钩搭住,他不愿受辱,自刎而亡 28、张横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29、阮小五征讨方腊时战死 30、张顺攻打方腊时被滚石和擂木砸死在湖底 31、阮小七受招安后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穿着龙袍戏耍被削职为民,阮小七就和老母亲回梁山泊石碣村打鱼去了 32、杨雄在征讨方腊的途中病死 33、石秀征讨方腊时战死 34、解珍攻打方腊南军时被南军挠钩搭住发髻,解珍割断发髻坠崖身亡 35、解宝征讨方腊时,哥哥解珍坠崖身亡,解宝见状,急退下山去,不料山上滚石乱箭齐下,解宝被活活砸死在乱山丛中 36、燕青受招安后,预感跟卢俊义前去受封没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 37、朱武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方腊,为生还的十五员偏将之一,被封为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 38、黄信受招安后,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建功立业,后被授武奕郎 39、孙立受招安后,被封为武奕郎 40、宣赞征讨方腊时阵亡 41、郝思文征讨方腊攻打杭州城时,忽被绳索套住,拖进城斩首 42、韩滔征讨方腊攻打常州城时,不幸被南军冷箭射死 43、彭玘 44、单廷珪 45、魏定国征讨方腊时阵亡 46、萧让(文官) 宋江征讨方腊时,萧让未出征,留在京师 47、裴宣受招安后被授武奕郎兼都统领 48、欧鹏 49、邓飞 50、燕顺在征讨方腊时战死 51、杨林 52、凌振 53、蒋敬受招安后被封为武奕郎兼都统领 54、吕方 55、郭盛征讨方腊时,被南军滚石砸死 56、安道全(神医) 宋江征讨方腊时,皇帝诏安道全进宫治病未能出征,梁山好汉因未能及时救治而伤亡严重57、皇甫端(治马的兽医) 征讨方腊时,皇甫端被留在京城未能出征 58、王英 59、扈三娘 60、鲍旭征讨方腊时阵亡 61、樊瑞受招安后被封为武奕郎兼都统领,后拜公孙胜为师,学习道法修成正果 62、孔明征讨方腊时病死途中 63、孔亮 64、项充 65、李衮征讨方腊时阵亡 66、金大坚(文官)在征讨方腊时被圣旨召回御前听用 67、马麟征讨方腊时阵亡 68、童威 69、童猛跟随宋江征讨方腊返回时,因不愿做官,同李俊一起,从太仓港乘船到日本国去了 70、孟康 71、侯健 72、陈达 73、杨春 74、郑天寿 75、陶宗旺征讨方腊时阵亡 76、宋清(宋江弟弟)受招安后被封为武奕郎 77、乐和 宋江征讨方腊正要出征,乐和被五都尉指名要走,留守京都 78、龚旺在征讨方腊时阵亡 79、丁得孙在征讨方腊时在山路草中,被毒蛇咬了脚,毒气入腹而死 80、穆春 81、曹正 82、宋万 83、杜迁 84、薛永 85、施恩 86、周通 87、李忠在征讨方腊时阵亡 88、杜兴受招安后被封为武奕郎 89、汤隆征讨方腊时阵亡 90、邹润受招安后被封为武奕郎,弟弟 91、邹渊阵亡 92、朱富征讨方腊时病死途中,弟弟 93、朱贵阵亡 94、蔡福征讨方腊时阵亡,弟弟 95、蔡庆征方腊后返乡为民 96、李立 97、李云 98、焦挺 99、石勇征讨方腊时阵亡 100、孙新受招安后被封为武奕郎,孙新妻 101、顾大嫂受招安后被封为东源县君 102、张青 103、孙二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104、王定六征讨方腊时阵亡 105、郁保四征讨方腊时阵亡 106、白胜征讨方腊时病死途中 107、时迁征讨方腊时病死途中 108、段景住征讨方腊时阵亡
梁山泊好汉受招安内容概括200字左右
宋江三败高太尉后,高太尉带铁叫子乐和,圣手书生萧让回京见皇上讲招安的事,并留下参谋闻焕章在梁山做人质。
然而高太尉回京后,密而不报,只把乐和,萧让关在后花园。
于是梁山派燕青,戴宗进京调查招安一事。
两人找李师师和太尉宿元景打关节,终于使皇上知晓梁山好汉的心意。
于是皇上训斥高俅,童贯,并派宿元景去招降宋江等人。
宋江大喜,于是梁山全伙受招安。
纯手打,求采纳
大宋皇帝第一次招安梁山泊为何会失败
因为,老鲁,阮老二不愿下跪,拒绝招安。
排定座次后,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梁山的老大,他便立即为自己和梁山人找出路,打出了“招安”的大旗.让乐和唱,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染做皂了,洗刷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梁山伯实力强大,后来为什么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
(下文之前有关内容:朝廷派陈太尉到梁山泊招安。
由萧让宣读诏书,诏书内容骄横。
) 萧让却才读罢工,宋江以下皆有怒色。
只见×××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
此时宋江、卢俊义皆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
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什么人,敢如此大胆
” ×××正没人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与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
”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
” ×××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
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做不得皇帝
你莫要来恼犯着×××,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宫员,尽都杀了。
”众人都来解劝,把×××推下堂去。
B:×××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梁山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梁山英雄中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他们是谁
梁山排下座次后,宋乐和唱首《满江红.喜遇》。
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招安,心方足。
”时三位直性子的好汉强烈不满: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李逵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鲁智深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刷怎得干净
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全词如下: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
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
重阳节饮酒赏菊。
宋江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宋江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水浒传中朝廷第三次招安梁山派出了殿前太尉
宿元景宋徽宗第三次招安梁山好汉,差殿前太尉宿元景前往招安。
宿元景,为宋徽宗心腹官员,官拜殿前太尉。
为人宽厚,驭下有恩,是童贯、蔡京等权奸的反对派,能向宋徽宗反映一些民间疾苦。
他反对对梁山泊用兵,力主招安,终于促成徽宗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