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搞笑相声台词,越短越好啊
《白吃》甲:请教你一个问题啊
乙:啊,你说吧 甲:你这个人一辈子最要紧的是什么事情
乙:那就是“吃”呀 甲:吃完以后呢
乙:睡 甲:睡完以后
乙:吃 甲:吃了睡睡了吃,品种不错嘛
乙:啊,唉,怎么说话呢,你 甲:说到吃你比不上我 乙:你怎么能吃
甲:我是专门在外面吃蹭饭的。
乙:那咱俩握握手吧 甲:怎么了
乙:我是专门在外面吃白食的。
甲:同行啊 乙:你说,什么地方的白食最好蹭
甲:这还用问吗
再大的大款也大不过公款 乙:对喽,要不怎么说“饭桶”所见略同呢
甲、 乙哈哈哈哈 甲:吃公款 乙:吃公款 乙:前些日子啊,我在宾馆门口捡了一个代表证,足足让我吃了三个月。
甲:唉,什么会开那么久
乙:甭管开什么会,我带着代表证往里头走,没人敢拦着 甲:哇塞 乙:前些日子那看门的保安把我拦住了,旁边有个服务员说话了:别拦着他,别拦着他,这人我认识,这是老代表了。
甲乙哈哈哈哈 甲:那你要是没有代表证怎么吃
乙:那我就穿一身好西服,等着过来一辆高级小轿车,下来一个老总模样的人,我就迎上去了,唉呦呦,可把你给盼来了(去握甲的手) 甲:哈哈哈哈,到哪里去吃
乙:他比我饿多了,你看看。
你看我跟在老总后头,老总以为我是接待单位的,接待单位呢,以为我是老总,我跟老总一块步入宴会大厅,频频招手致意,第二天,我招手致意的照片------还上报纸了。
甲乙哈哈哈 甲:你算是出名了。
乙:昨天中午我吃了一顿好的,好家伙,这一瓶酒就值一头牛,一桌酒席能盖一栋楼哇,大伙甩开腮帮子正准备吃呢,我喊了一嗓子,“不好喽,快跑哇,电视台的来曝光喽” 甲:哈哈哈,好
乙:就听见“轰”的一声。
甲:怎么了 乙:全都吓跑了 甲:曝光谁不怕呀 乙:哈哈哈,剩下我一个人守着十五、六桌,我那个使劲吃呀,那个菜好吃呀,吃得我胸脯子比下巴颏高出了两寸,剩下的东西我折吧,折吧打成盒饭,我跑到街上卖了一千八百块钱。
甲:不错,不错,但是你没有我吃得好
乙:怎么个好法 甲:我比你吃得刺激 乙:怎么刺激
甲:不是我吹,现在城里我已经吃厌了,我吃到农村去了。
乙:从城市吃到农村 甲:这叫“回归大自然” 乙:你比我能吃 甲:前些日子,县里派了个检查团到下面去验收小康村,检查团总共两个人,我混进去了。
乙:就俩仁你都混进去了 甲:这你不懂吧 乙:啊 甲:上面是派俩个人下来,下面陪他们的连我一起54个人 乙:一副扑克牌 甲:浩浩荡荡汽车三辆,前面两辆小汽车开路,我们50多个人挤在后面卡车上 乙:不怕被挤死 甲:顾不了那么多了,我们唱着歌就下山了。
乙:唱什么歌
甲: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
乙推甲 甲:谁把我推出去了
“该出口时就出口哇,风风火火去蹭饭哇------------“啪” 乙:怎么回事
甲:轮胎炸了 乙:你看看,超载了。
甲:五十几个人下来,走了三四十里路,饿的眼睛都绿了 乙:一群狼进村了 甲:我们走过那一路连树叶子都没有了。
乙:闹蝗虫呢,你看 甲:我们走到小康村一看,总共只有8户人家 乙:哎呦,来了五十四张大嘴 甲:村长吓的腿都软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乙:都吓哭了,你看看。
甲:就在这几年那,我们村成了模范,迎来了参观团,送走了检查团,我算了一算帐,唉,变成了穷光蛋,今天只好请你们喝稀饭
乙:嘿,白走了一趟,你看。
刘宝瑞相声《解学士》台词
在南京水西门大街一座豆。
掌柜的姓解,叫沛山东人,五十多岁有一个老伴儿,没儿没女。
有一天,这老两口子全病了。
也没人推磨了,也不能做买卖了。
老解就跟老婆说: “你看看,有个闺女就有半子之劳,我都五十多了,还没儿没女,以后可怎么办呢
你不会赌气养一个吗
” 这事儿哪有赌气的。
赶到老解五十五岁,竟然得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
老两口子这份儿高兴就不用说了。
对这孩子爱如掌上明珠。
时间过得快,一晃儿就到了六岁。
孩子倒是透着机灵,看见人家念书他就看,看见人家写信他也瞧。
可有一桩,这孩子不会说话。
老解可烦了,心想:命中没儿别强求,有了儿子是哑巴。
这天,老解请人帮着算豆腐帐,这孩子照例过来看个没完,老解急了,给这孩子一个嘴巴,啪
“瞧什么呀
” 孩子一着急,张了嘴了: “我瞧人家写字儿。
” 老解一听;怪哉,怪哉,孩子说话了。
“嗯,好
你喜欢念书,我给你买书,送你上学去
” 一高兴,帐也不算了,挑起两个豆腐桶就走。
怎么
送这孩子上学带卖豆腐。
路上买了三本书,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直奔书房去了。
书房的老师姓罗。
到罗老师的门口,老解就叫门,可又怕耽误做买卖,他一边吆喝,一边叫门: “豆腐老师,豆腐老师……” 老师一听:怎么,我成了豆腐老师了。
开开门一看,是老解。
“老解,我短你的豆腐钱哪
” “不短,我送孩子上学来了。
” 老师一看这小孩五官清秀,看样子还挺聪明,就很爱惜。
“好吧,进来吧
” 老解把豆腐桶挑到院里头放下,跟着也进了书房。
老师说: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 “叫哑巴。
” “人有叫哑巴的
” “他不会说话可不就叫哑巴。
” “这不是起哄吗
哑巴能念书吗
你快领走。
”本来嘛,那时候又没有聋哑学校。
“他现在会说话了。
”“好
我问问。
你叫什么名字
” “我爸爸没念过书,没给起名字。
” 老师一听,这孩子不但不哑,说话还挺合情合理,就高兴了:“我给你起个名字,叫解缙,大号叫鸿魁。
” 老解在旁边急了:“先生,别让这孩子泄了劲哪
” “什么呀,你走你的吧
到月头儿,你给送两吊束修钱来。
”“先生,咱是个穷人,交不起那么多的学钱。
”“那么,我就白教吧。
”老师还是真喜欢这孩子,愿意白教。
“那也不能叫您白教,这孩子在您这儿念一天书,我给您送两块豆腐来。
” 老师一听,我这教学都换豆腐吃了:“你呀,别在这儿捣乱了,我什么也不要,三节两寿,你来看看我,就全有了。
”老解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师叫小孩:“解缙,你过来,我给你上书。
” 头一本念《百家姓》。
老师说;“上三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念去吧
” 解缙说:“您给上三趟,我不念。
”“那上两趟吧
”“两趟我也不念。
”“上一趟啊
””“一趟我也不念。
”“那你甭上学了,回家去吧
”“老师,让我在您这儿上学,为什么又让我走哇
”“是呀
一趟才八个字,你都不肯学,难道说你还上半趟
”“不
老师,您给上得太少了,多了我才念呢。
” 老师一听;我教了这些年的书,还没遇到这样儿一开头就嫌少的呢。
“少,好办。
我给你上四趟。
”“四趟我也不念。
”“那就上半篇,八趟了
”“半篇我也不念。
”“依你呢
”老师有点纳闷儿。
“您给我上一本,我才念。
”“一本儿
回头你还得背哪
” 那时候念书就是念,背,打,念完了背,也不讲,背不上来就打。
老师怕小孩儿不知道,还直给提醒。
小孩儿说:“背不上来,老师打我,我不埋怨。
”“好,给你上一本儿
过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司徒司空,百家姓终。
念去吧。
” 那位说,怎么这么快呀
不快、我在这背一本儿《百家姓》,大家全睡着了。
这孩子拿着书本儿,回到自己书桌那儿,把书本儿往桌上一放,他不念——那时候小孩念书,上身得晃,这叫“忙其身,忘其累”。
怎么呢
那时候念书不知道怎么讲,一个劲死背。
念的时候。
上身儿要不动,俩眼睛死盯着书,念着念着就听不见了。
怎么
睡着了。
——这孩子,拿个手指头,蘸点水在桌子上写。
先写赵、后写钱,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往下写。
旁边的小学生一看,嗯
这家伙怎么不念呢
就偷偷叫他:“解缙,快念,背不下来,一会儿老师可打你。
” 解缙也不理他。
这个小学生就叫那个小学生,“哎
师哥,你瞧,他也不念。
”“哎
师弟,你瞧,他不念。
” 这个叫那个瞧,那个叫这个看。
不一会儿,书房里六十多学生,全不念了,都瞧他一个人儿了。
老师正在那儿看《诗经》,看着看着,一听书房里鸦雀无声,抬头一看:怎么
全不念了
好,不管你们念不念,到时候背书,背不下来,就打。
过了一会儿,小学生们还在瞧解缙,老师把戒尺往桌上一拍:“背书
” 小孩儿吓了一跳,背什么,一句还没念会哪。
老师不管,这儿叫:“王文元,过来背书。
” 这孩子已经念《三字经》了。
就上了三行。
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他呀,净顾了看解缙了,就记住头两句,往下全忘了。
他想了个主意:书不合上,就放在老师面前,露着他念的那个地方,背不下来,好偷着回头看。
哪知道,他一转身,老师就把书给合上了。
他还不知道哪,就背:“人之初,性本善,翻过去,看不见。
”“往下背。
”“翻过去,看不见,不能背,没有念。
” 他这儿找辙来了。
老师这个气呀:“去
跪那儿念去
”“苟不教,性乃迁……”早干吗来着
简断捷说,六十来个小孩子,全都没背下来。
老师想:今天解缙一来,大伙儿都没背下书来,他要再背不下来,罪魁祸首,我就重重打他:“解缙,快来背书
” 小孩拿着书本,冲圣人牌儿作了个揖,冲老师一作揖,把书本往桌上一放,转过身去:“赵钱孙李……百家姓终。
”他背下来了。
老师说:“你这孩子要是不说实话,我打你,你在别处念过书吧
”“老师,我刚会说话,实在没念过。
” 天下爹娘爱好的,老师一看这孩子那么聪明,特别高兴:“你们大伙儿净看他了,全没背下来,他可背下来了。
都回家吃饭去吧,下午好好念,背不上来,我可要挨个儿打。
” 到下午上学以后,解缙把《千字文》拿过来了,到老师跟前:“老师,您给我上这本地。
”“啊,一天念两本呀
我没法教,念得多忘得快,贪多嚼不烂。
你还背你上午学的吧。
” 打这儿起,老师教这孩子念书,总比别的孩子细致,上的书比别人多。
这孩子不知道怎么讲就来问。
念到一年,这孩子就念《诗经》了。
到第二年,这孩子就开笔做文章,能做诗,对对子了。
他这做诗净惹祸。
有一天下雨,他下学回家,正走到曹丞相的府门口,他想上门洞去避避雨,一上台阶,滑了个大跟头。
府门洞里两边懒凳上坐着曹丞相府的家丁、用人,一看,大伙儿全笑了。
小孩儿一想:我摔倒了,你们怎么还笑
上台阶冲大伙儿一作揖:“众位叔叔大爷,你们都在这儿凉快哪。
”“可不是嘛。
”“那你们笑什么呢
” 大伙儿一听,这话没法儿回答,怎么说呢
你摔倒了,我们笑了,不像话。
就说:“你摔倒了,没哭,我们笑了。
”其实这也不像话。
“各位叔叔大爷,你们闷得慌吗
”“闷得慌怎么样呢
”“我给你们做一首诗,好不好
”“这么大孩子能做诗,好,你说说
” 小孩儿张嘴就来: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 “这孩子骂咱们大伙儿哪
”“这是谁家的孩子
”“咱们后花园对过豆腐坊老解家的。
”“走,找他们家大人去
”揪着这孩子到了豆腐坊。
“老解,你们这孩子骂人。
” 老解出来一瞧,丞相府的,不敢惹——宰相门前七品官。
就问这孩子:“你为什么骂人呢
” “爹,我没骂。
”“你没骂
把你刚才做的那首诗,念出来让你爸爸听听
” “刚才我做的是: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坏众朋友。
” “嘿
你这孩子,真能编瞎话,你不是说笑煞一群牛吗
”“爹,我说‘笑坏众朋友’,我是拿他们当朋友。
他们自己愿意当牛,咱们管不着。
”“我们怎么那么倒霉呀
老解,这孩子你要是不管,明儿可要惹大祸。
’” 又有一天,老解卖完豆腐回家,半道上正碰见解缙,爷俩一块儿走。
走过一家粮食店门口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和尚,都被枷带锁,有俩公差押着,找粮食店买茶喝。
解结一瞧:这俩和尚怎么会犯罪的呢
出家人应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啊
嗯,不是好人
小孩儿一生气就过来了,向和尚一抱拳:“二位大师父,你们脖子上带的这个叫什么呀
” 和尚说:“不知道。
”“我知道,这叫你。
”“知道你还问
”“我给你们做首诗好吗
”“这么点小孩儿会做诗,好,你说吧。
” 小孩用手一指,说: “出家又带枷, 落发还犯法, 两块无情木, 夹着大西瓜。
” “这是谁家的孩子
怎么这么讨厌
” 老解赶紧过来:“大师父别生气,这孩子不会说话,脑袋怎么会像西瓜呢。
西瓜什么颜色,脑袋又是什么颜色
” 俩公差怕他们吵:“行了,行了,你也走吧。
” 老解到家,就说这孩子:“我再听你做诗,我可打你呀。
” 可是这孩子习惯了,张嘴就来。
老解让这孩子扫地:“你把这地扫扫。
”小孩说:“慢扫庭前地。
”“你把鸡罩上,鸡都跑了。
”小孩说:“轻罩笼内鸡。
”“怎么回事,你又来劲儿,又做上了
”“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
”好
一句诗也没少说呀。
这孩子念书念到了九岁,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
老师说:“放学了,明年初六开学。
” 解缙说:“老师,我明年初二来吧。
”老师说:“都来,你别来了。
”“老师,您怎么不让我来了
”“废话,明年来了,是我教给你呀,是你教我呀
”“您教我。
”“我教你什么呀
凡是我念的书,你都念了。
我就问你这么一句吧,你如有发达之日,把为师我放在什么地方
” 这孩子多会说话:“老师,弟子倘然发迹,绝不忘我师教养之恩。
”“好
明年你愿意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事咱们爷俩化吟个诗答个对儿的。
给你两吊钱,回家过年去吧。
”白念三年书,还拿两吊钱。
这孩子夹着书包儿、拿着书桌儿就回家去了(这书桌子就是三块板儿,用合页一钉,比小板凳大不了多少。
那时候上学,自己就带这么个小桌儿)。
到家一瞧,正在炸豆腐呢。
因为到年下了,做素菜的多,就添上炸豆腐卖。
小孩进门叫了一声:“爹,我帮您烧火吧。
” 老解一瞧:“你怎么把书桌子拿回来啦
”“放年假了。
”“明年还得去,拿书桌子干吗
”“明年老师不让我去了。
”“为什么
”“老师说:明年去了,是他教给我呀,还是我教他呀。
”“别胡扯了,只要你能写两块豆腐帐就得了。
等着,咱把豆腐炸得了,我领你上街,给你妈买两朵花,给你买点炮放,再买点儿鱼,买点儿肉,好好的过个年。
再买两副对子贴上,像个过年的样儿。
”“贴对子,不用买了。
”“不买怎么着
”“您买纸来,孩儿我写得了。
”“怎么着
你都会写对子了
哎呀
咱们家里头,连我这辈子已经是八辈子没有认识字的了。
轮到小子你这儿,会写对子了,小儿呀,小儿呀
你简直是开水浇坟——你欺(沏)了祖了。
” 他还净是俏皮话儿。
“好
我买纸去。
你写得好好的,贴到大门上让人看看,是老子我的光荣,也是小子你的脸面。
” 不一会儿就买回来了。
“小儿,你写吧,我去买菜去。
” 这孩子一想:我要写,得写一副像样儿的对子。
不能又写什么“汉瓦当文延年益寿,周铜盘铭富贵吉祥”,什么“洪范九畴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的,这多俗气。
对,出去找个题去。
出了大门一看,对过儿是曹丞相府的后花园,丞相好养竹子,一片青竹茂盛,长得挺高,由墙外往里看,真好看。
小孩儿一瞧这个题挺好哇,回到屋里提笔就写:上联是“门对千棵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横批是“大块文章”。
字写得苍老有劲。
写完了就打糨子,到外边就贴上了。
回到屋里,坐那儿又写屋门对儿、财神对儿、灶王对儿、福字儿、横批、斗方、出门见喜、抬头见喜、春条儿……这孩子可就折腾上了。
他哪知道,贴上大门对子,惹了祸了。
他刚贴上对子,正赶上曹丞相下朝回家。
坐着个八抬轿,他的管家曹安在前边当引马,轰散闲人。
丞相让曹安把轿帘儿打开,要看看过年街上的热闹景象,特意绕到后街来看看两边儿的匾额,买卖铺的对子。
一看这副对子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哦,油盐店,俗气。
再看另一副对子,是:“苏季子当金钗六国封相,张公芝还宝带五世其昌”,横批是“裕国便民”。
哦,当铺,俗气
再看:“进门来乌衣秀士,出户去白面书生”,这是剃头棚,俗气。
再看:“驮山宝换国宝宝归宝地,以乌金卖黄金金满金门”。
这是煤铺哇,老套子。
丞相为什么注意这个呢
因为他是南书房的御老师(南书房就是皇上念书的地方)。
这朝的皇上就是跟他念的书,很有学问,所以,他要瞧匾看对子,瞧人家写得好坏。
瞧着瞧着,就到豆腐坊这儿了。
因为豆腐坊这副对子是五言的门心对儿,字儿大,所以丞相老远就看见豆腐坊贴了对子了。
他可还没瞧见什么词儿就乐了,心里说:怎么豆腐坊又贴上对子了,听说豆腐坊八辈子没有一个认识字的,还年年要贴对子。
那年贴那副对子多叫人乐呀
上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人家写对子的知道他不认识字,下联就给他写了个“财源茂盛打三枪”,他呢,也不知道,就给贴上了,而且是上联贴到下边儿了,下联贴到上边儿了,横批倒着就贴上了。
今年又这么早就贴上了,不知又成什么笑话了。
轿子到豆腐坊门口不远,丞相捋着胡须就预备乐,可是字也看明白了。
上联是“门对千棵竹”,哟
改词儿了。
捋着胡须一看下联“家藏万卷书”,“啊
”一着急,胡子揪下四根儿来,豆腐坊出了能人了
“门对千棵竹”是拿我竹子为题,这下联儿可不像话,“家藏万卷书”。
小小的豆腐坊敢说家藏万卷书
我是市书房御老师,当今万岁跟我念书,这么大的丞相府也没敢写家藏万卷书哇
岂有此理
再一看横批,更火儿了,“大块文章”
胡说
豆腐坊应当写“大块豆腐”。
丞相越想越生气,就叫管家: “曹安,去问问豆腐坊,这副对子是何人所写,把他抓来见我
” “是
” 曹安刚一转身儿要走。
丞相心里一想:不对,我要是把人抓来,把他对子给撕下来,人家说我以大压小,以官欺民。
也罢,回家再说。
他就改了话了:“曹安,回家再说。
” 丞相回家,坐在自己书房一想:有了,这对子他怎么写的,怎么贴的,我让他自己怎么撕下来。
上联不是“门对千棵竹”吗,我让你“门对墙头儿”。
“曹安,来呀
到花园子,找着花把式王三,挑水的赵四,门房的老刘,加上你,你们四个人,把后花园的竹子削下半截去,光留下半截,竹子帽儿给我隔墙头扔出去,要让外边一棵竹子都看不见,快去
”“是
” 曹安到后花园找到了王三、赵四、老刘,四个人就削竹子。
曹安这个不愿意呀,大年下的歇会儿多好,没事儿给竹子剃头玩儿。
都削完了,唏哩哗啦就往墙外扔,都扔完了,就去回复丞相:“跟爷回,竹子帽儿都扔出去了。
”“外边一点儿都看不见啦
”“看不见了。
”“去,到豆腐坊看看去,看门上那副对子撕了没有
” 丞相是想这个:你“门对千棵竹”才好“家藏万卷书”哇,你这门对墙头儿,还要“家藏万卷书”,就对不上了,他一定会把这副对子撕了。
曹安出了相府,直奔豆腐坊。
快到豆腐坊,老远一看,对子还在那儿贴着哪。
临近一瞧:嗯
相爷说是五言对,怎么这副对子是六言的啦
这是怎么回子事情呢
小孩子不是还在屋里写着吗,写着写着一想:我那副大门对多好,现在外头一定有很多人看,外头瞧瞧去。
到门口一看,一个人儿都没有,再抬头往对面一看:哟
竹子都哪儿去了
正在这儿纳闷儿,就听唏哩哗啦,唏哩哗啦,从墙里头往外扔竹子帽儿哪。
这么好的竹子怎么给削下半截来
多可惜
这是怎么回事
小孩一转眼珠儿,明白了,心说:哦
为我这副对子呀。
常言道:宰相肚内能撑船,可是这个宰相的肚子呀,甭说撑船,连扎个猛子也不行。
一琢磨,一准是为我这下联生气了。
本来嘛,我这么个豆腐坊,敢写家藏万卷书,那他那丞相府多难看哪。
他把我这对子撕了呢,怕落个仗势欺人,所以把竹子削下半截儿,让我这对子不落实地,要我把对子撕了。
好,你度量小,不怨我,气气你。
对子呀,不但不撕,再添俩字。
丞相,我要不让你这竹子连根刨,那才怪呢。
这孩子回到屋里,裁了两块纸,写了个“短”字,写了个“长’”字,刷上糨子,到外边就贴上了。
贴完一看,地上扔着好些竹子,到里头叫他爸爸:“爹爹,丞相知道咱们年下做的豆腐多,怕咱们柴火不够用的,把竹子帽儿都削下来,给咱们当柴火烧,赶紧往里捡吧。
”别胡说了,丞相那么好的竹子,他舍得给人吗
”“不信您跟我看看去。
” 老解到外边一瞧:“真给咱们啦
”爷俩住院儿里就抱,堆了小半堆子。
老解说:“丞相对咱们可太好了。
”小孩心说;您也不知道我这祸惹得多大哪。
捡完了把门关上,曹安可就来了。
曹安一瞧:呦,没撕
好嘞。
抹头往回就跑,跑回相府书房:“跟爷回,小人奉命到豆腐坊看对子……”“对子没了吧
”“有,不但有,好像又长出一块来。
”“胡说,对子有往外长的吗
”“可不是,六言了。
”“什么词儿
”“上联是‘门对千棵竹短’,下联是‘家藏万卷书长’。
” “上联多了个‘短’字,下联多了个‘长’字。
好哇
我这竹子短了,他那书倒长了,实在可气
曹安,到后花园,找上王三他们,还是你们四个人,把竹子连根刨了,隔墙给我扔出去。
”“是
” 曹安到花园里,四个人就刨竹子。
一边刨一边埋怨。
大年下的,刚给竹子剃完头,又给竹子修脚来了。
把竹子刨完了,都扔到墙外去了。
曹安跑到书房:“跟爷回,竹子可连根儿刨了。
”“一点儿没剩吗
”“一棵都没剩。
”“那好,你到豆腐坊瞧瞧去吧,那副对子许没了。
”“是。
” 曹安出了丞相府,来到了豆腐坊门口一瞧:哟,怎么又多出俩字来,丞相,看你这回怎么办
竹子您是连根刨了,对子没撕下去,再要跟他怄气,就该拆房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小孩子不是跟老解把竹子帽捡进去了吗,就又回屋写福字什么的去了。
这孩子正写着,就听街上,唏哩哗啦,唏哩哗啦,小孩子就明白了。
就叫老解:“爹爹,丞相怕咱们柴火还不够烧的,竹子连根刨了又扔出来了。
” “不能吧
”“不信您瞧瞧去。
” 爷儿俩出来一看,可不是嘛。
小孩儿连他妈也叫出来,仨人就住院子里抱竹子,小院儿都堆满了。
老解说:“相爷心眼真好,从来没这么大方过。
”小孩儿心说:这回祸惹大了,现在要把对子撕下去,也就什么事没有了,不撕,就是一场是非。
又一想,这么大人跟我斗,偏不撕。
小孩斗上气儿了。
回到屋里,又裁了两块纸,写了一个“无”字,一个“有”字,写完了就贴到大门对儿底下了。
刚贴完,曹安正好来了,一瞧:嘿
有意思。
抹过头来往回就跑,来到书房:“跟爷回,豆腐坊那副对子呀……”“撕啦
”“还贴着哪。
”“没撕
”“不但没撕,又长出一块来。
是‘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 “好哇
我这竹子短了,没了,他这书还长有,实在可气
这可不能怪我仗势欺人。
曹安
赶紧到豆腐坊,先撕对子,然后把写对子的人拿锁链子锁来见我
”“是
” 宰相门前七品官,主人多大,奴才多大,曹安也火儿了:大年底下的,因为一副对子我跑了八趟豆腐坊。
倒要问问这副对子是谁写的,我一定得出出气。
到豆腐坊门口,叭叭一叫门,老解出来开门,一瞧:“我当谁呢,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管家到此,一定有事。
” “当然有事。
”“我猜着了,年下了,相爷要做点素菜,打算照顾照顾我。
您说吧,来多少块豆腐,多少块豆腐干儿,多少豆腐丝儿,您来多少炸豆腐
” “你全卖给我啦
我问你,这门口儿这副对子是谁写的
”“我儿子写的。
”“好
”“管家大人太夸奖了。
” “谁夸了。
你知道他写这副对子惹多大的祸吗
我家丞相因为这副对子,连去青竹两次,要他撕对子,他不但不撕,反而三番两次地添字,要笑我家相爷。
我家相爷恼了,让我来撕对子,锁写对子的人
明白了吗
叫他去
” 老解一听吓得直哆嗦:“管家大人,您受点儿累,回去跟相爷说就提他没在家。
”“不行,没在家他上哪儿去了
”“在屋里写对子哪。
”“废话,别麻烦,赶快叫出来。
”“是。
” 老解进了大门,把大门咣当关上了,一插,又把门闩也上上了。
跑到屋里一瞧,这孩子还写呢。
老解这个急呀,又急又气,过来就给这孩子一嘴巴:“你还写哪
我说的相爷哪能这么好心眼呢
挺好的竹子给咱烧火
闹了半天,是你写对子写的,丞相恼了,让管 家上这儿锁人来了
你赶紧跳墙跑吧
”“爹爹不用害怕,他发来多少人马
”“净人,没马
就来一个管家,咱们也受不了哇
”“您甭管了,我把他打发回去。
”“怎么着,你一打发,他就回去
我看你怎么打发
” 小孩儿往外就走。
外头曹安因为老解插上了门,气更大了,一个劲儿砸门:“快开
快开
”小孩儿不慌不忙:“门外何人喧闹
”曹安一听:怎么这么酸哪
“快开门,是我。
” 小孩儿把门开开,见了曹安,深打一躬:“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 “我家丞相因为你这副对子,连去青竹两次,你不但不撕,反倒一再添字,要笑我家相爷,我家相爷恼了,派我用锁链子锁你来了。
来,上锁
” “啊
不得无理
下去
” 曹安叫小孩这么一喊,给唬住了:“啊——怎么回事
” “管家大人,我来问你,我学生可是杀人的凶犯
”“不是呀。
”“可是响马强盗
”“也不是。
”“还是的
”“别说我学生不是杀人凶犯,即便是杀人凶犯,响马强盗,还有本地父母官,碍不着你家相爷。
你家相爷要看我这副对子词句佳,字体妙,想跟我讨教,可以拿拜匣,下请帖,我学生以文会友,可以进府一谈,怎么,锁我
你这大胆的奴才,可恶的东西,在我这豆腐坊门前,大声喧哗,无理取闹,真是可恶之至
你怎么来的
” “我走着来的。
”“走来的,滚回去,混帐东西
” 曹安叫他写得晕了,赌气回头就跑。
心想:好哇,我让豆腐渣写了我一顿。
一进书房:“跟爷回,混帐东西
”“驾谁
”“这是豆腐渣骂我。
”“谁是豆腐渣
”“豆腐坊少掌柜的不就是豆腐渣吗
”“该
人家豆腐坊少掌柜的,你愿意叫他少掌柜的就叫一声,不愿叫他少掌柜,叫他声学生,无缘无故叫人家豆腐渣,那还不骂
”“嗨
真倒霉
您听我说。
我不是一见面就管他叫豆腐渣。
我到豆腐坊一叫门,老解先出来跟我耍一套贫嘴,问我买多少豆腐干儿,豆腐丝儿。
我照您的话说了,他回头就关上门了,我又一叫门,就听里面有人问:‘门外何人喧闹
’我说:‘你开门吧,是我。
’开门一瞧,出来个孩子,他说:“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这是骂你呀
”“您听着,骂我的话在后头呢
”“别罗嗦,快讲
” 曹安把小孩的问话和要丞相拿拜匣请的话都照说了一遍。
丞相一听:这孩子够厉害
不善,好
“曹安,拿我的拜匣,搁一张请帖,请他去
” 曹安一听鼻子都气歪了:“跟爷回,您要吃豆腐,咱到油盐店去也赊得出来……” “谁赊豆腐
”“不赊,干吗拿请帖请豆腐渣呀
”“你知道什么,他是一个白丁儿,我是当朝一品,拿请帖去请,他要是收下,就叫以儿小犯上,轻者是‘发’罪,重一重就活不了,懂吗
” 曹安叫小孩这么一喊,给唬住了:“啊——怎么回事
” “管家大人,我来问你,我学生可是杀人的凶犯
”“不是呀。
”“可是响马强盗
”“也不是。
”“还是的
”“别说我学生不是杀人凶犯,即便是杀人凶犯,响马强盗,还有本地父母官,碍不着你家相爷。
你家相爷要看我这副对子词句佳,字体妙,想跟我讨教,可以拿拜匣,下请帖,我学生以文会友,可以进府一谈,怎么,锁我
你这大胆的奴才,可恶的东西,在我这豆腐坊门前,大声喧哗,无理取闹,真是可恶之至
你怎么来的
” “我走着来的。
”“走来的,滚回去,混帐东西
” 曹安叫他写得晕了,赌气回头就跑。
心想:好哇,我让豆腐渣写了我一顿。
一进书房:“跟爷回,混帐东西
”“驾谁
”“这是豆腐渣骂我。
”“谁是豆腐渣
”“豆腐坊少掌柜的不就是豆腐渣吗
”“该
人家豆腐坊少掌柜的,你愿意叫他少掌柜的就叫一声,不愿叫他少掌柜,叫他声学生,无缘无故叫人家豆腐渣,那还不骂
”“嗨
真倒霉
您听我说。
我不是一见面就管他叫豆腐渣。
我到豆腐坊一叫门,老解先出来跟我耍一套贫嘴,问我买多少豆腐干儿,豆腐丝儿。
我照您的话说了,他回头就关上门了,我又一叫门,就听里面有人问:‘门外何人喧闹
’我说:‘你开门吧,是我。
’开门一瞧,出来个孩子,他说:“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这是骂你呀
小学生三人相声台词
爷俩》冯 在这呐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 我好想你们呀 虎年到了 祝大家天天快乐 欢乐 没事偷着乐 啊 你问牛群呐 他得晚点来 孩子出了点事儿 这次考试考砸了 让老师给叫家去了 一会儿他来了 千万别问 问他他也不承认 不信您问 牛哥 怎么才来呀 他肯定会说 哎呀 烦死了 他们非请我吃饭 就这么个人 牛 哎呀 抱歉抱歉 来晚了 各位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冯 哎呀 牛哥 怎么才来 牛 哎呀 烦死了 他们非请我吃饭 冯 在哪吃的呀 牛 光顾聊了谁知道在哪吃的呀 冯 跟谁聊得阿 牛 光顾聊了谁知道跟谁聊得 冯 聊得什么啊 牛 光顾聊了谁知道聊得什么啊 冯 别装了 都知道了 让老师叫家去了 牛 谁捅出去的 冯 谁捅出去的 我也不能告诉你 我成叛徒了 我就不说是潘长江捅的 牛 潘长江怎么这样 我找他去 冯 唉 你甭找他 你找他他也不承认 那孩子从小就像叛徒 为什么叫你啊 牛 为什么呀 我都没脸说 冯 有什么没脸说 无非就丢人呗 牛 全班50个孩子 这回期末考试我儿子就考了个第二名 倒数第二名 你说他对起…… 他就连他这名字也对不起 冯 名字 牛 就为了让这孩子有出息 你知道我给他起什么名子 冯 什么名字 牛 牛顿 冯 好名字 长得像头牛 反应还很迟钝 牛 你说全班那么多孩子都是一年生的 人家怎么就考得好 老师说他们班就俩差的 我们牛顿倒数第二 倒数第一的那孩子姓冯 叫冯什么来着 反正挺绕嘴的 冯 冯斯特洛夫斯基 牛 对对对 叫冯斯特洛夫斯基 你说生个男孩叫冯斯特洛夫斯基 要是生个女孩 还指不定叫什么呢 冯 那就叫莱温斯基 牛 这非把美国搅和乱了不可 你说就 冲着跟儿子起这破名子 他这当爹的就不着调 冯 哎 你骂谁呐你 你骂谁呐你 你找揍啊 牛 你急什么呀 冯 废话 我就是那个冯 冯不着调的 牛 冯斯特洛夫斯基 冯 我儿子 牛 是你儿子 我可找到根儿了 和着我那儿子是让你儿子拐带坏了 倒数第二老跟你这倒数第一玩儿 这不等于跟臭棋篓子下棋 越下越臭吗 冯 你亏心不亏心阿 我们倒数第一能跟你们倒数第二玩 充分说明我儿子有爱心 我们主动帮助后进同学共同落后 就我儿子眼神这么好 人家考试抄谁的还不倒数第三呐 牛 我说咱俩就别在这掐了 冯 掐吧 再掐就该并列第一了 牛 这天天把我给急得 我这几天没干别的 天天看这个名人传记 冯 我也没事翻翻连环画什么的 牛 你看这个朱元璋六岁开始要饭 冯 孙中山十五岁才有鞋穿 牛 爱迪生卖过报纸 冯 高尔基擦过皮鞋 牛 陈景润卖过鸡蛋 冯 马巨人打过猪草 牛 倪萍捡过柴火 冯 赵本山订过马掌 牛 冯巩捡过烟头 冯 牛群偷过煤球 牛 谁偷过 冯 我总觉得我小时候干过那事估计你也干过 牛 我就发现古今中外的成功者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冯 恩 牛 从小吃苦没受过父母的溺爱 冯 对 你就是太溺爱孩子了 牛 我溺爱孩子 冯 就是你 牛 上回学校军训 你生怕孩子吃不饱 往孩子书包里塞了八个酱猪蹄儿 孩子白天不敢吃啊 晚上偷偷在被窝里啃 等这个猪蹄啃完了 第二天晚上做着梦 啃我儿子脚丫子 一边啃一边嘴里还嘟囔 今儿个这猪蹄儿怎么这么咸 冯 我说前段时间我儿子怎么老闹牙疼 哎 我听说这次考试你儿子特露脸 给你考了个大零蛋回来 牛 那是老师成心找茬 冯 啊 牛 说我儿子五音不全 唱歌跑调 我儿子能跑调 那是我一句一句教的 跟我一个音 都不差 我当时拉着儿子去找老师评理去 冯 怎么评理 牛 我给她唱了一首 《达坂城的姑娘》 一下把老师镇住了 冯 你怎么唱得 牛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 两只眼睛真漂亮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 有一句跑调吗 冯 都没在调上 牛 这么说我对儿子有那么点儿溺爱 冯 还有那么……相当严重 仅次于我 牛 那怎么办 冯 不是有这么句话吗 牛 阿 冯 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富不能富孩子 想办法让孩子们吃苦阿 牛 哎呀 现在的孩子哪有苦可吃啊 冯 没有苦吃 你按我的主意做 我保证让你儿子吃上苦 牛 哎呦 你快点说 冯 这么着 我明天早上找辆卡车把你们家值钱的东西都拉到我们家去 牛 啊 冯 吃苦嘛就得造成一种一贫如洗的感觉 等你儿子 嗖 一回家 你就嚎啕大哭 哭 你会吗 牛 会 冯 演示一遍 牛 啊—— 冯 牛哥饶命 你这样哭 容易把狼招来 发自内心的哭 牛 那我说什么 冯 什么伤心说什么 牛 什么伤心说什么 冯 对对 你来来 牛 哎呦 儿子呦 冯 就这样 牛 可了不得了 冯 对 牛 咱家值钱的东西都让你冯叔拉走喽 你得给你爹报仇阿 冯 你说这干嘛你 你就说做生意赔了 儿子呦 咱家已经揭不开锅了 今天只能吃点 卜丁子 白菜帮子 剁吧剁吧 和点棒子面儿了 牛 你这喂鸡呐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 需要营养 冯 你可以隔三差五的给他炖条鱼 你甭说买的 就说从邻居家猫嘴里夺的 牛 我儿子爱吃排骨 冯 上我那拿去 我省一口全有了 牛 那我怎么跟儿子说 冯 你就说从狗嘴里抢得 牛 那我儿子学习就能上去了 冯 再有 古人的经验不用白不用 头悬梁 锥刺股 只要 他以打盹儿 就把他头发吊房梁上 在打盹儿 就用锥子扎他屁股 噗—— 牛 那学习要还上不去呢 冯 那就得使老虎凳辣椒水儿了 你小子学是不学 说 牛 我说你对你儿子也这样吗 冯 我儿子不重要 先得把你儿子教育好 人不能光考虑自己 得多为别人着想 你说是不是 牛 我就问问 你对你儿子是不是也这样 使老虎凳辣椒水儿 冯 那我哪下得去手阿 我那是亲儿子 牛 我那也不是后的呀 你这人就是不着调 都是亲儿子你下不去手 我就下得去手啊 冯 有什么下不去手的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舍不得媳妇儿套不着流氓 急有什么用啊 急能解决溺爱问题吗 急孩子能进步啊 你得提高自己 得勉励孩子 你可以时不常的给孩子作首诗嘛 牛 我怎么作阿 冯 你给你儿子就这么作 啊 学习不刻苦 不如卖红薯 不信看你爹 从小二百五 牛 那你也应该给你儿子作首诗 冯 我不会…… 牛 你会作 你肯定给你儿子这么作 啊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考试完了看你爹 还是不着调 冯 去你的
小学生二人相声剧本
不写作业的孩子先是不写作业,老师要下午检查,然后偷同桌XX 作业,同桌说先唱一段,可以唱法海你不懂爱(可以自己想另外的),然后让他扭秧歌,(随便啦),然后七嘴八舌争论(比如:你这个人的脸皮比柚子皮还厚;你这人就是——家里乱,欠收拾;你是没长脑子,还是脑子上长了个霉啊
)。
然后一个小老师(同学XX)一直站在身后,被抓到: 师:同学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辛苦了
生:为作业服务
然后交代事情。
完了。
小学校园小品剧本
布景:一张讲桌,三套桌椅 人物:教师 学生杨二丫 学生李代娣 学生陈妮 陈唱: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上场到座位) 李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笑…… 杨说:昨夜西风凋碧树,刚下层楼,放眼不见求学路。
当……(谁呀
) 杨:哎,特大新闻,特大新闻
班任又被咱气跑了,咱班又换新班任了
听说姓候。
陈;这好,刚气走了一只“羊”,又来个“猴”。
李:管他什么猴呢
就是孙悟空来了,也得把它气回去。
杨:好
咬牙切齿不放松,立根就在乱班中。
千说万劝主意正,管保谁来谁气蒙。
耶
老师;:进教室“上课
” 陈:起,起立。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首先一下,我是你们新班主任,我姓候。
学生合:“猴”
(哈……嘿……) 老师:安静,下面请同学们一下。
杨:老师她叫陈妮,她叫李代娣。
陈,李:她叫杨二丫。
老师;:难道同学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吗
要别人来介绍。
好了,下面我公布一下月考成绩吧
杨二丫76、 李代娣67、陈妮49。
陈:啊
今晚又该竹板炒肉丝了。
杨、李:此话怎讲
陈:你们有所不知
每次考完试回到家,80分以下是女子单打,70分以下是男子单打,60分以下是男女混 合双打。
这回我死定了。
老师:不要议论了,认真分析一下自己没考好的原因。
给我写出书面反思,感悟一定要深刻。
老师:好了,把反思读给大家听吧? 李:春花秋月知多少,考试何时了。
今朝又把试卷发,成绩不堪回首书包中。
上次余悸今犹在,只是科目 改。
问君何时能出头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陈唱: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处,成绩差,挨过多少白眼,多少皮肉苦。
其实 我心里比谁都痛楚。
杨:高分几时有,无语问青天,不知明天上学府,考试严不严
我欲发奋图强,三更闻鸡叫,五更挑灯看 ,只可惜,生愚钝,智不全。
又叹书山题海,也应有恨,谁说我意志不坚,月有阴晴圆缺,生有成绩优劣 ,难于上青天。
此事古难全,但愿努力后,名在孙山前。
老师:我还没发牢骚,你们倒发开牢骚了。
哎
唱: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学生不是我想象,就是找不到教育的方向,更别说满怀希望。
站在教室里, 泪水在心里,不知该往哪里去
学生:挤眉弄眼看笑话。
下课铃声…… 学生:首战告捷,耶
回家喽
老师: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心烦的时候,心烦的时候不睡觉,学生个个涌上我心头。
(说:)不行
这帮 小家伙好像和我故意作对,看来,光眼里是不行啦,哎
对了,现在新课程改革,要优化师生关系,嗯
就这么办。
杨:哎,谁把地打扫得这么干净
好有新桌罩,呦,还有椅垫哪
老师;:上课了,今天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请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现在我把谈们拼在一起,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头接耳,搞小动作。
老市唱: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我这里讲得很精彩。
你们先注意看一看。
学生: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明白,来来来来…… 老师:哎
没办法了
今天就上到这里吧
陈:不好了,不好了,李代娣和张家根打起来了。
头都打破了。
快看看吧
和:走 老师:门口迎上,你们都别去,在教室里安心学习,这事交给我。
陈:这回李代娣可惨了,他家那么穷,那什么当医疗费呀
杨:老师会不会开除他
会不会告诉她妈妈呀
她妈妈可有病呀。
陈:没准,这老师挺凶的。
和:我们还是为他祈祷吧? 陈唱:我祈祷,李代娣平安回来,虽然受伤,但回来就好。
杨唱:我祈祷,老师能网开一面,千万不要开除拉倒。
李:灰溜溜走进教室,头上缠纱布。
老师:面容平静,好了没事了,我去取作业本,准备上课。
扬、陈:哎,怎么样
李:别提了,老师到了医院,二话没说,就跑前跑后帮我找大夫,交医疗费,一句埋怨的话都没说。
看到 我头上流血,老师哭得像泪人儿,咱们这样对他也太不仗义了
老师对咱们可是杠杠的。
学生:我们都错怪她了。
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老师:愣神 李唱:老师对不起,不是不爱你,真的不愿意,又让你伤心。
学生唱:老师对不起,不是为难你,真的不愿意,又让你生气。
老师唱:没关系呀,真的没关系,至少你们已经认了错,不必伤心地自我折磨,更不需要太多的承诺,只 要你们努力学习,对于我来讲已经足够,人的一生有许多回忆。
合:想到你们我会很甜蜜。
老师:今天我们学一首小诗《爱的诗篇》 老师:爱是山泉 杨:滋润了多少干涸的心田 老师:爱是雨露 李:孕育了多少幸福的家园 老师:爱是春风 陈:驱去了冬的严寒 老师:爱是灯塔 杨:让心与心的距离不再遥远 老师:捧出你的心 学生:捧出我的心 老师:用我们的心 学生:用我们的爱 合:去献给:昨天、今天、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