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快板台词
十不怕,如果你不信耶稣,你害怕。
第一信主,不怕说:神的恩典实在多,耶稣赦免我罪过,叫我平安又快乐。
第二信主,不怕笑:神的恩典真奇妙,不生气来不烦恼,是非不和人计较。
第三信主,不怕苦:苦尽甜来享美福,耶稣生在旧马槽,甘心乐意来受苦。
第四信主,不怕难:患难之中有老炼,从忍耐来到老炼,至死忠心不改变。
第五信主,不怕亏:吃亏到底福成堆,常说人亏神不亏,自古以来亏过谁。
第六信主,不怕穷:贫穷之人主欢迎,从前有个拉撒路,讨饭进了天国城。
第七信主,不怕饿:禁食祷告能力多,殷勤劳动多生产,舍己爱人好处多。
第八信主,不怕病:长疮生病主心痛,神的儿女神管教,管教责备爱无穷。
第九信主,不怕邪:主在十架流宝血,一切邪恶怕耶稣,信主以正压百邪。
第十信主,不怕死:死后天家有赏赐,天使天军来接咱,手拿金琴口唱歌。
基督教快板
太5:3 虚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太5:4 哀恸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太5:5 温柔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太5: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太5: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太5:8 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太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太5: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五3 虚心是头一个宣布的祝福。
虚心不是指人的天性,而是人意愿的选择和有操守的品格。
这就是说,信徒认识到自己的无助,而倚靠神的全能。
他们感到属灵的需要,可以从主得着供应。
天国便是属于这些人的了。
在那里,自满并不是美德;而自尊是一种邪恶的品格。
五4 哀恸的人有福了,他们必得安慰。
这种哀恸,不是因为生命的变幻无常而引起的,而是因着与主耶稣的相交,从而经历到的伤感。
这种伤感是与他身同感受,为世上的创伤和罪恶而难过。
故此,哀恸不仅包括了为一己的罪而难过,也包括了为世界可怕的景况、人们拒绝救主,和那些拒绝神慈爱的人,将来命定的恶果而难过。
这些哀恸的人必得安慰,那时「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二一4)。
信徒今生要为这一切而哀恸;但不信的人今生所受的哀伤,只是将来永远哀伤的前奏。
五5 第三个福是宣布温柔的人有福:他们必承受地土。
这些人可能本性是善变的、喜怒无常的和粗暴的,可是藉着基督的灵的作工,他们变得温柔友善(比较太一一29)。
谦和是指接受自己卑微的地位。
温柔的人为自己的缘故温和友善;纵使他为神的缘故,或为保护其它人时,会变得如狮子般猛烈。
温柔的人并非现在承受地土;相反,他们会受人苦待,遭人剥削。
可是,按字面的解法,当基督在千禧年时掌权作王,世上和平繁盛,他们便在那时承受地土。
五6 跟着宣布的福,是给饥渴慕义的人的:这些是应许的满足。
这些人响往活出义;他们渴望社会有诚信、正直和公平;他们寻求教会中有实际的圣洁。
如布雷德福所写,他们有「一种渴望。
这渴望不能被属世的事满足,他们的饥渴非基督填满不可,要是没有就宁愿死去。
」这些人在将来基督的国来到后,便能够丰丰足足了:因为正义昭彰,奸恶给摒除弃绝,道德的标准达到最高,这些人就必得饱足。
五7 在主的国里,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有怜悯的心,是指很能自发和主动地去怜悯别人。
从一方面看,这种人能对那些犯了错事,也应得到惩罚的人施以怜悯,抑制住而不向他们施以惩罚。
广义上看,怜恤是指帮助那些有需要而又无法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神赦免我们的罪,免我们应受的惩罚,而且更加藉耶稣基督的救恩显明对我们的仁爱,这便显出他的怜恤了。
当我们有怜恤的心,便是效法神了。
怜恤的人必蒙怜恤。
在这里,耶稣不是指神让相信他的罪人得着救恩的那种怜恤;他的怜恤并非只限于有怜恤心肠的人──他的怜恤是无价又无条件的赏赐。
其实,主在这里是说基督徒在每天的生活都需要怜恤,同时也是指到将来神按我们所作的工而施的怜恤(林前三12~15)。
如果一个人没有怜恤的心,那人便不会得蒙怜恤;即那人的赏赐会因此而减少。
五8 清心的人有确据,必得见神。
一个清心的人的动机是纯净不搀杂别的事物,他的思想圣洁,良心清洁。
他们必得见神可从几方面作解。
首先,藉着神的话和圣灵与神交通,清心的人便得见神;第二,他们有时会得着从神而来的超自然异象;第三,当耶稣再来时,他们藉着耶稣便必得见神;第四,他们在永恒里必得见神。
五9 另一个宣布的福是使人和睦的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留心主并非谈及那些有和平性情的人,也不是指那些爱好和平的人。
他是指那些主动参与,缔造和平的人。
按本性,人通常都只是以旁观者心态去看争斗。
属神的做法是积极创造和平,即使是受凌辱,被攻击。
使人和睦的人被称为神的儿子。
这不是指怎样成为神的儿子──只有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约一12)才可作神的儿子。
信徒藉着促进和平,便能显出他们是神的儿子。
将来有一天,神会承认他们为有神家样式的人。
基督教--圣经八福--怜恤
【太五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 ﹝原文字义﹞“怜恤”慈怜,体恤。
﹝文意批注﹞“怜恤人,”即同情和体谅别人,乐意给别人所不该得的。
“必蒙怜恤,”即蒙神的同情和体恤,将我们所不该得的给我们。
﹝话中之光﹞(一)我们对待自己应该严苛,对待别人却要宽大、怜悯。
(二)我们愿意人怎样待我们,我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
(三)我们与弟兄相处,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弗四32),这样,就必蒙神怜恤。
(四)我们若能记得自己对神的亏欠有多少,蒙神的怜悯有多大,就不该在意别人对我们的亏欠,也不该那么严苛地斤斤计较了。
(五)今天我们若能超过公义而怜悯别人,到那一天也要蒙神超过公义而怜悯我们。
(六)当我们看见人就觉得人可爱,很想把主的恩典也与他共享,这证明我们里面也有了主的怜悯心肠了,这时我们才可以算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
在主的国里,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有怜恤的心,是指很能自发和主动地去怜悯别人。
从一方面看,这种人能对那些犯了错事,也应得到惩罚的人施以怜悯,抑制住而不向他们施以惩罚。
广义上看,怜恤是指帮助那些有需要而又无法自己解决问题的人。
神赦免我们的罪,免我们应受的惩罚,而且更加藉的救恩显明对我们的仁爱,这便显出他的怜恤了。
当我们有怜恤的心,便是效法神了。
怜恤的人必蒙怜恤。
在这里,耶稣不是指神让相信他的罪人得着救恩的那种怜恤;他的怜恤并非只限于有怜恤心肠的人──他的怜恤是无价又无条件的赏赐。
其实,主在这里是说基督徒在每天的生活都需要怜恤,同时也是指到将来神按我们所作的工而施的怜恤(林前三12~15)。
如果一个人没有怜恤的心,那人便不会得蒙怜恤;即那人的赏赐会因此而减少“怜恤人的”,是指那些愿意施舍并服事别人的人。
这是他们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服事受苦的人。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怜恤人的人”(7)天性是只顾自己的人,不大会体贴与同情别人。
因为真正体贴与同情别人,自己就得忍受损失,至少要忍受自己的所有的减少,不管是物质的,或是精神上的,减少是人所不甘心的。
真正的怜恤人是要付代价的。
不计较自己的减少而去怜恤人,这是神的性情的表达。
人肯撇下自己的所有来活出神的性情,他们必蒙怜恤,神的眼目必不离开他们。
基督教讲章八福八登山宝训
在新约圣经中,耶稣基督的教训,总是围绕“天国这个信息展开,在此他不仅强调了上帝的主权与管理,而且也规范了天国子民应具有的属灵品性。
在四福音中,有关天国子民应具有的属灵品性的直接教训,主要集中在登山宝训之中。
而作为登山宝训的开启信息,“论八福历来作为耶稣伦理教训的缩影,倍受关注。
它的价值在于,描述了一个天国之子的形象,他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从灵性的贫乏走向富足,甚至甘于为主受苦的过程。
深入有效地理解、实践八福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约信息,指导我们的属灵生活,肩负起福音使命。
以下,我们循序来看“八福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信息。
一、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节)“虚心,英文译作“灵里贫穷,中文译为“虚怀若谷。
在原文中这两种意思都有包含,但仍不够完全。
更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一无所有的人有福了,天国是属于他们的。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在灵里极其贫乏,需要基督的生命、能力和扶持的恩惠,才能承受神的国。
“有福,是指那些因着与基督和神的话产生关系而接受神国并得着其中所蕴涵的神的爱、眷顾、救恩及每日同在的人,所处的一种完美的状态。
首先,从消极的角度说,“虚心是对人性里面占有欲望的挑战。
由于人的堕落、罪的介入,在人性里面有了一个倾向,渴望更高、更美的东西被自己所拥有,归到自己的名下。
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惜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这种天性里面的劣根,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在人的思想文化中,慢慢变成了一种潜在的价值观念。
从“唯我独尊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从“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到“胜者王侯,败者贼,无不体现了这种思想被大众化的过程。
这种占有思想的发展,必然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一种扭曲,越有,越想有;越有,越想与人比较,比得过人就骄傲自大,比不过人就自悲自怜,患得患失。
岂不知,这是人滥用上帝给予的自由,无法弥补空虚带来的后果。
原来,当上帝还未造人在地上时,已经为人预备了许多有用而且悦人的东西,为的是让人类赖以生存和享受。
创世纪中记载,神称这些东西为“物,并且,把这些东西交给具有上帝气息的人来管理与支配。
在上帝的定旨关系中,神要占据人心灵里面的最高位,然后,才是外面神所赐福的无数美物,如钱财、爱情、权势、地位、学问等等。
神的荣耀,透过所得的人所彰显;人的尊严,要通过对神的顺服,得到满足。
然而,伊甸园的背叛,使人的心灵丧失了对神的交通,心灵的宝座闲置了。
在旧的关系破裂,新的关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物披着华丽的外衣,伴随着罪恶,悄然进入到我们的心灵深处。
于是,人的里面失去了平安,没有了满足的喜悦。
放眼今天的世界,从政府部门近来所披露的腐败现象,到经济领域所披露的丑恶事件;从国际间资源的争夺,到一般的民事纠纷,无不显示出这个恶果所带来的影响。
没有任何人比耶稣更了解我们的天性,也没有任何人比耶稣更能够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在“八福的一开始他就 强调“虚心,要我们把一切阻碍我们与上帝亲近的“物,从心灵里面洁净出去,把宝座重新预备给上帝居住。
只有倒空一切,我们的心灵被神所充满,我们才能获得实在的满足与无比的喜乐。
其次,从积极的角度说,虚心是提倡我们过一种谦卑、顺服的生活。
慕安得烈弟兄认为谦卑是:意识到自己一无所有、毫无用处,且真正看到神是一切,遂让路给神真正成为一切。
也就是说,不要自以为义,自视清高,而是要降服在主的面前,让神的旨意在我们的身上畅行无阻。
当耶稣讲这个信息的时候,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层良苦的用心。
在主那里谦卑不像我们所理解的那么轻松,他所讲的谦卑与他的死联系在一起。
主自己本有与神同等的权利,但他却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而且,顺服神的旨意,按着神的定旨,死在十字架上。
尽管自己的天性本不情愿喝这杯,但是为了人与神的复合,他还是弃绝了与我们人性相融合的生命,如他所言:“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
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约10:18)因此,真正的谦卑乃是通向死的途径,死是谦卑的至极与最高的明证。
谦卑是花,结出的完全之果就是向己死。
如同耶稣除了藉着死,无法证明他对神的降服已达到极点,也无法弃绝人性而跃入神的荣耀里一样,我们只有在自己的生命中谦卑的经历神要我们向罪死的工作,才能使基督的生命完全诞生在我们的里面。
让我们牢记主的教训:“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太16:24-25)(网上资料。
因篇幅字数有限,只能选其中之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