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给药原则、流程、及注意事项
你好,该护士违反了医疗守则当中的第三条护士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三条和第五条原则,没有给予患者充分的用药说明。
发生类似情况 医院负全责。
具体医院责任追究就不多做说明。
给药是药物治疗具体执行过程的总和,包括合理给药方案、安全正确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记录的全过程。
追问: 能够再详细点么 比如安全正确的给药途径是什么 ? 回答: 护士给药需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护理管理,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次护士要熟知口服药物的性质、用途、用药方案、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知识;要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当好医生用药的参谋;同时,对病人要加强卫生宣教,获得病人的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口服给药达到应有的治疗目的。
护士拿到药物,首先需要核对药物是否正确,是否过期。
给药时对患者给予药品充分说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对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口服药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口服给药及用药安全,明确规范护理人员给药前需执行“三读”“五对”并向病患说明目的、原因、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提升患者用药正确性,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如有 疑问应核对无误后方可给药。
3.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严格遵循查对制度,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5.协助患者服药,为鼻饲患者给药时,应当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由胃管注入。
6.若患者因故暂不能服药,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
7.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暂不服用并及时通知医师。
8.观察患者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帮助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口服药注意事项 口服给药最常用。
药物口服后通过胃肠道吸收而获全身疗效。
药物口服时需注意的事项有: (1)按时服用。
有的药需在空腹时用,有的药则需在餐后服用,具体情况应遵循医嘱。
(2)剂量要准确。
须从各方面注意,如:量取液体药物时,须将量杯的刻度与自己的双眼平行;服用药片不足1片时,要分量准确。
有半片压迹的,可从压痕处分开。
无压迹或不足半片者,应将全片压碎为粉末后再按需要量均匀分开,不可在不等大的颗粒中任意分取或随手掰一块。
(3)了解药物配伍禁忌。
有些药物不宜同服,或要求一定的服用顺序。
而慢性病患者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时应注意请教医生。
(4)多喝水。
服用药片时最好以一大杯水(约200毫升)带下,以保证将药物冲入胃中而不是黏附于食管壁上。
否则,既刺激食管,又延迟进入吸收部位而影响吸收。
(5)有很多药在服用期间不可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等,需加以注意。
(6)有的药很苦,一般包有糖衣,应将药片整个服下。
如必须把药分开,或药片无糖衣包装,可先喝糖水滋润口腔及食管后再服药,最后再饮糖水。
否则,干燥的黏膜接触药物后将有苦味久久遗留口中。
(7)注明为肠溶片的药物不可掰碎或嚼碎服,应将药片整个服下。
(8)昏迷的患者及幼小儿童不得给固体型药物,以免引起窒息或食管刺激。
(9)混悬剂及乳剂药物,服前要摇匀。
(10)有些药(如含铁化合物的液体制剂或酸性液体制剂)可腐蚀牙齿或使之变色,服药时可用吸管吸,或服药后即用开水漱口。
已告知患者上述注意事项,患者已知晓口服用药的注意事项,明白该如何服药并同意双方签字。
解暑药有哪些
一、家中常备的解暑药1.十滴水:由鲜姜、丁香、樟脑、薄荷脑、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组成,有健胃、驱风作用。
用于夏令外感、中暑头痛、发热、吐泻、腹胀等,可内服外用,有“救急水”的美誉。
十滴水治疗中暑起效快,发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内服用2~5毫升即可;在烈日下活动后感到烦热,或恶心、呕吐及腹胀、腹泻,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2.5~5毫升)滴入1杯凉开水中,搅匀服下。
将十滴水涂抹在患处,可治疗痱子;洗澡水中加入1~2瓶可防治痱子。
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的毒性,故不宜多服,孕妇忌用。
2.仁丹:由陈皮、檀香、砂仁、豆蔻、甘草、木香、广藿香叶、儿茶、肉桂、薄荷脑、冰片、朱砂组方,为朱红色的水丸。
具有清暑开窍的功效,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恶心胸闷、晕车晕船等,偏重于清暑开窍,主治伤暑引起的头昏、头痛、恶心、胸闷等症。
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一次10至20粒。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儿童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因含有朱砂,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
3.人丹:主要成分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脑、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罗勒油,为银色的包衣水丸。
具有驱风健胃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暑、酒醉饱滞,偏重于祛风健胃。
口服或含服,一次0.1~0.2克。
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婴幼儿、孕妇禁用,三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
4.藿香正气水:主要由藿香、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等中药组成,具有散寒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胃肠型感冒,症状有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还可防治暑热夹湿造成的轻度中暑。
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夏日若不慎被蚊虫“侵袭”,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半小时左右可减轻或消除瘙痒感。
服用藿香正气水最好不要吃甜食,因为甜食有生湿作用,两者作用药效会降低。
该药含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对酒精过敏或者驾车族可以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
对该药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个别患者服用本品后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在此提醒大家使用本药时注意用药安全,特别是有过敏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5.金银花露:是以金银花为主制成的饮剂,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金银花性寒味甘,有生津、止渴、清热、散风、解表等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口服60~120毫升,一日2~3次。
金银花露味道虽好也不能当水喝,否则会引起腹泻。
6.风油精: 是由薄荷脑、丁香、樟脑等组成的外用药,有祛暑、提神、醒脑和镇痛作用,用于防治伤风感冒、头痛、牙痛、风湿骨痛、中暑头晕以及蚊虫叮咬等。
在洗澡水中加几滴风油精,既清凉舒爽,又能防蚊虫叮咬,防治痱子,祛除汗臭;少量风油精涂于头部两侧太阳穴,能缓解头昏脑涨的感觉,以便安然入睡;因吹空调受凉引起的腹痛,可将风油精涂在肚脐上;在内衣上洒几滴风油精,可减轻汗臭、腋臭。
孕妇忌用,怀孕早期如果使用风油精,有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窒息。
7.清凉油: 含樟脑、薄荷油、桉叶油、薄荷脑、樟脑油、丁香油、桂皮油、氨水,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蜇咬、轻度烫伤等,有“万金油”之称。
遇到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时,将清凉油涂抹在患处,可活血消肿、镇痛止痒;伤风、头痛时,涂在头部的印堂、太阳穴便可缓解。
夏天得皮炎的多,当皮肤瘙痒时,可在痒处涂些清凉油,就能马上止痒。
清凉油味有较强的驱蚊作用,如在房间内的各个角落处,分别放置揭开盖的清凉油盒,可使蚊子在整个夏天都不敢进房间。
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涂清凉油2到3次便可,还要远离眼睛,一旦进眼要迅速用清水冲洗;两岁以下儿童、怀孕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用前宜遵医嘱,切勿涂搓于眼部、黏膜及伤口。
对外用药物敏感者,需先涂抹微量于局部患处,如皮肤出现刺激现象,即刻停用就医。
尽量选用白色的清凉油,红色的可能会污染衣物。
发药的三查七对制度
发药的三对制度已经不适用前的发药和用药安全。
药学专业技员在调配处方的全过程必须做到“四查十对”。
一查:处方, 对科别 . 姓名(含性别) . 年龄.二查: 药品, 对药名 . 规格 . 数量. 标签.三查: 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 用法用量变. 四查: 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
护士发口服药发错但马上纠正,并未导致任何后果,该不该受处罚
《美满姻缘》:好一段美满姻缘,今宵了却前生愿。
只凭着真情一点,哪管它天上人间。
鹊桥喜渡堪称美, 郎才女貌惹人怜。
莫错过良辰美景夜凉天;从今后夫妇和谐到百年。
怎样正确口服药物
用法用量:一次一粒,一日三次,注意饭前食用,若有不适,请停止用药
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给药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1、错误的概念 药错在开医嘱、转录、配置和给药过程中发生的与药静脉注射液有关的错误[2]。
给药过程是医院一个复杂的子系统、通过医生开医嘱,医嘱的转录、药物的配置,最后由护士给药这个过程,患者才能得到适当的治疗。
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患者就有可能得不到正确的药物治疗,患者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2、给药错误常见的类型 2.1病人错误: 指将药物用错病人。
这类错误容易发生在护士给药的环节中,护士通常在短时间内处理多个病人的发药和给药工作,其流程的遗漏和个人疏忽都可能导致用错病人。
2.2药物错误: 指给病人用了与其治疗无关或对于病人不适宜的药物。
这类错误常发生在护理人员未执行查对制度或对医嘱的理解错误。
2.3时间错误: 是指护理人员实际给药时间与医嘱开立的时间相差一个小时以上,有研究显示时间错误占给药错误的70.8﹪[3]。
尽管时间错误发生率高,但是不易酿成药物不良事件,对病人造成的伤害较小。
2.4剂量错误: 是指护理人员实际给药的计量与医嘱开立的剂量相差10﹪以上[3]。
护士漏发口服药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护士漏发患者的药,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什么责任,也不是发错药能给患者造成伤害。
药物食用过量怎么办
病情突发时,会出现用错药(包括剂用法等)的情况。
药物后,总的处理是,一、注意当时的不良反应,避免意外伤害;二、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三、反应严重者要去医院就诊,根据情况进行输液、洗胃或者催吐等。
\ 通常来说,目前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多数安全性比较好,如果一次吃掉一天的剂量,理论上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但它们毕竟不是非处方药,不要太大意。
感冒药多是非处方药,安全性比较好,如果服用剂量比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多出了1~2倍,危险应该不会太大。
不过,药物在人体内有一个代谢、排泄的过程,如果已经过量服用1~2倍,就应间隔1~2次后再服用,否则药物浓度过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对于退烧药,如果服用过量,可能会导致患者出汗过多,体质虚弱者容易发生虚脱,所以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多喝水。
因为这类药物都是患者在发烧时临时服用,用药过量后,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决定何时开始服用下一次药物。
\ 使用降糖药、胰岛素和降压药的患者,如果过量服用药物,不良反应会比较明显,例如,降糖药和胰岛素过量,会导致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等症状,严重时出现低血糖晕厥;降压药过量,会导致低血压、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等。
\ 因此,如果上述药物过量,需要积极补救。
如果是降糖药过量,应立即加主食,如糖块、馒头等,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情况决定是继续用药、调整药量,还是暂停一次。
如果是降压药过量,要尽快躺下休息,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决定何时继续用药。
如果患者有明显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