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的台词
《新语》故事(现代文)1、陈仲贤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2、泰山桂树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
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
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
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3、割席分座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4、急不相弃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王祥事母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
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
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6、郗公吐饭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
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
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
乡里人叹道: 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
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
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
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7、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时,曾应人之邀去赴宴。
席间他发现,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于是就停了下来,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
同座的人讥笑他,顾荣道: 哪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后来遭遇永嘉之乱,大家纷纷渡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总有一人帮助自己,顾荣问他缘故,原来正是那个接受烤肉的人。
8、周镇船漏周镇被罢临川郡守一职,返回京都。
船停泊在清溪渚,周镇还没上岸,丞相王导来看他。
当时是夏季,突降暴雨,船很窄小,又漏得很厉害,几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王导说: 胡威的清廉,也不过如此
马上向朝廷进呈,任命周镇为吴兴郡守9、老翁可念谢奕任剡县令时,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都已经喝得大醉了,还不让停。
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 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
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 你是想放了他吗
于是就把老头放了。
10、范宣受绢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
有人问他: 疼吗
范宣回答: 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
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
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
就这样依次减半,他始终没有接受。
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 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
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11、不忘根本殷仲堪做荆州刺史后,正赶上水灾歉收,所以他吃饭常常只是五碗盘,再没有多余的菜肴了。
如果饭粒掉在盘子或席子上,他就拣起来吃了。
这样做虽然是要给人做表率,但也是他生性简朴使然。
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作了一州的刺史,就以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现在我虽然地位变了,但我的志向不会改变。
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会因为地位高了就变了本呢
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啊。
12、身无长物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
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富裕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领
王恭没有回答。
王大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
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13、纯孝之报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府君(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
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
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14、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5、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①。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③。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①陈太丘:陈寔。
参看《德行》第6 则注①。
期:约定时间。
日中:日到中天;中午。
②委:抛弃。
③引:招引;拉。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6、荀巨伯不弃友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
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
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
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17、王戎不摘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②。
【注释】①折枝:使树枝弯曲。
②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很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
18、武帝不忘哺乳恩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①。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
此或可万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
”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②。
【注释】①”汉武帝”句:汉武帝奶妈的子孙在京都长安横行霸道,官司奏请把奶妈流放到边远地区,武帝批准了。
申宪,申明法令,指执行法令。
东方朔,汉武帝时任侍中。
②心忍:心狠。
凄然:形容悲伤。
愍:怜悯。
【译文】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
东方朔说:“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来的事,你想一定要把事办成的话,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
这样也许能有万一的希望呢。
”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就对她说:“你是犯傻呀
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
”武帝虽然才智杰出,心肠刚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来了,立刻下令免她的罪。
19、锦被风波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
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
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①
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②
’吾不取也。
”奋衣而去③。
自后宾客绝百所日④。
【注释】①是则:则是,指效法你。
②“衣夫”句:出自《论语,阳货),原文作“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孔子的弟子宰我认为,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太长,孔子以为不到三年期满,吃大米饭,穿绸缎,心里不安。
夫(fú),那个。
③奋衣:振衣,等于拂袖,甩手。
④百所日:百来天。
所:约数词。
【译文】陈元方遭遇到丧父的不幸,哭泣悲恸,身体骨瘦如柴。
他母亲心疼他,在他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用条锦缎被子给他盖上。
郭林宗去吊丧,看见他盖着锦缎被子,就对他说:“你是国内的杰出人物,各地的人都学习你,怎么能在服丧期间盖锦缎被子
孔子说:‘穿着那花缎子衣服,吃着那大米白饭,你心里踏实吗
’我不认为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说完就拂袖而去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①。
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②
”【注释】①饷:送。
盖头: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20、杨修啖酪【原文】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译文】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轮到杨脩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
”21、画地为方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①。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②。
”魏武知之,即遣还。
【注释】①“何晏”句: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了何晏。
②庐:简陋的房屋。
按:这里指何晏不愿改姓做曹操的儿子。
【译文】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
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
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
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
”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22、日近日远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②。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按: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
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
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
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具以”句:按: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
他的好友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
这就是所谓东渡意。
【译文】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
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
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
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
”明帝回答说:“太阳远。
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
”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
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23、为卿作驴鸣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译文】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
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
孙子荆后到,对着遗体痛哭,宾客都感动得流泪。
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学一学。
”学得像真的声音,宾客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24、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①。
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汲(jī):取水。
②饶子:果实很多。
【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
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
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25、王戎中签轻女王戎女适裴,贷钱数万。
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译文】王戎的女儿嫁给裴,曾向王戎借了几万钱。
女儿回到娘家,王戎的脸色就很不高兴;女儿赶快把钱还给他,王戎这才心平气和了。
26、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
”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注释】 ①若令:如果。
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
”徐孺子说:“不是这样。
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27、钟氏二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
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名声,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
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关于曹操的成语
【释义】割掉胡须,丢掉外袍。
形容落魄的样子。
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将钟繇未成,退守潼关,就改派曹洪、徐晃驻守潼关,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
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丢掉自己的战袍,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成语故事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望梅止渴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
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
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
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
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
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
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
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偃旗息鼓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
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兵贵神速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
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
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
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
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还有,你要慎重
”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
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
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
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
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
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味如鸡肋 曹操出兵汉中时,本来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
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进一盘炖鸡来,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
这时,部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便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
杨修知道了,便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
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
”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后来,人们就借“鸡肋”来比喻乏味,说是“如嚼鸡肋”,或“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
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赤壁鏖兵释义:鏖:激战。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
泛指激烈的战斗。
赤壁大战的故事周瑜与诸葛亮商量好进攻曹操的时间,然后,把人马分成6队,只等东南风一刮起来,就开始行动。
东南风刮起来后,黄盖带了20只装满芦苇、硫磺等物的火船,向对岸开去。
快到曹操军营时,船一齐起火,顺着风势,将曹军船只烧着。
由于曹操听信庞统的话,将所有的船用铁环锁在一起,根本没法逃走。
这时,曹军水寨全都烧着,一片火光。
许多兵士被烧死了。
曹操知道中了计,一边叫骂,一边寻找船只。
这时,张辽驾着一只小船过来,曹操才脱离火海。
曹操被救上岸时,东吴兵马已杀了过来。
他在张辽等人的保护下,终于甩掉了东吴的追兵。
他们来到一个山势很险的地方。
这时,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将士们都吓了一跳,问他笑什么,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不懂计谋,如果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支兵马,那就厉害了
”话没说完,杀出了一支人马,原来是早已埋伏在这里的赵云。
曹操连忙突围,死伤了许多兵士,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这时,天已经亮了,正下着大雨。
曹操以为没有危险了,就下令休息吃饭。
他坐在树林中,不禁又哈哈大笑起来。
旁边人问:“丞相您损失了那么多人马,笑什么呢
”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还是缺少计谋,如果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支人马,我们还能逃得了
”话音没落,突然一阵喊声,张飞率领兵马冲了过来。
曹操大吃一惊,甲衣也没穿就上了马。
他手下的将士一边跑一边迎敌,许多人都受了伤。
这次,曹操开始走小路。
他们来到了华容道。
曹操见远处还有烟雾,像有伏兵。
曹操说:“这是诸葛亮叫人放的烟,让我不敢走这条路。
”于是,曹操等人走上了华容道,这条路本来不平,加上刚下过雨,特别难走。
曹操下令砍树搬草,垫平路面。
不少士兵累得昏倒在地上。
好不容易到了平坦一点的路面,曹操又哈哈大笑起来:“如果是我指挥打仗,肯定在这里埋伏一支军马,诸葛亮、周瑜到底是不行啊
”话没说完,有是一声炮响,关羽带人截住了去路。
曹操吓了一跳。
等他定下神来,看清是关羽时,脸上顿时有了笑容:“云长。
以前我对你不错,请你看在过去的情义上,放我一条生路吧。
”关羽是个讲义气的人,他回想起曹操对他的种种好处,又看那些士兵的可怜样子,就让开了道路。
诸葛亮听说关羽放走了曹操,非常生气,说:“关羽因为私人情义耽误了公事,拉出去杀了
”刘备一听,急忙过来求情:“我和关羽像亲兄弟一样,本来准备一齐死的,先生杀了他,我也没法活了,就原谅他一次吧。
”诸葛亮这才不说什么了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故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拼音】: sān gù máo lú【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三次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坚持不懈。
官渡大战后,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
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
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
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
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望梅止渴读音: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意为梅子酸,人看见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借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
”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