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红教、黄教、黒教”之间的主要实质性区别是什么
宁玛派,俗教,宁玛派将佛法分为九乘,尤视阿底瑜伽乘,即俗称的大法,提倡一切现象原始清净圆满的见地。
在传承方式上,比较重视伏藏传承,即前弘期由莲师所埋藏的密法经典。
重要的传承师包括三素尔、龙钦巴、德达林巴、蒋扬钦哲、局米旁等,主要寺院有藏区的敏珠林寺、多吉扎寺和康区的噶陀寺、白玉寺、佐钦寺。
格鲁派,俗称黄教,14世纪青海高僧宗喀巴广学流传于藏区的一切教法,并进行系统严密的组织其强调戒律,因此格鲁派僧人都戴象征戒律的黄帽。
此派在显教方面,主张依次第遍学一切佛法,见地上依据中观应成派,密法方面,比较推崇后弘期所传的密集、胜乐、怖畏等密续以及秘密不共的温萨耳传。
重要寺院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等。
两派主要区别在于密法修行的方便,以及空性的见地。
黑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
正式名称苯教或者“苯巴教”。
在佛教传入前,藏族几乎人人都信奉苯教。
宁玛派(红教)的很多仪式就是借鉴苯教的。
佛教成为主流宗教后,苯教势力越来越萎缩,但在西藏北部仍有信奉者。
花教即藏传佛教的萨迦派。
萨迦派比较注重“道果法”的修行。
道果法就是加深自己对因果报应的理解,以获得解脱的一种修行方法。
推荐一些最值得一读的佛经
瑜伽师地论其他大量佛教书籍下载:常见佛教书籍下载汉传佛教典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华藏上师讲授】◆ 金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著】◆ 弥陀疏钞【莲池大师著】◆ 胜鬘经讲记【印顺法师讲】◆ 地藏本愿经讲记【圣一老法师述】◆ 维摩诘经别记【太虚大师著】◆ 心经讲演录【贡噶呼图克图】◆ 心经抉隐【元音老人著】◆ 心经讲记【圣一法师述】◆ 楞严悬镜【憨山大师著】◆ 楞严经注【王治平著】◆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吴立民居士著】◆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华藏上师开示】◆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济群法师讲】◆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讲】◆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讲】◆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讲】◆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演培法师释】◆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范古农述】◆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法性空慧学【太虚大师】◆ 法相唯识学【太虚大师】◆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佛法原理与做人【太虚大师】◆ 我的宗教体验【太虚大师】◆ 欧阳竟无文集◆ 虚云老和尚文汇【印顺法师集】◆ 慧明法师开示录(电子书) ◆ TXT压缩◆ 月溪禅师问答录◆ 禅宗大意【正果法师著】◆ 船子和尚拨棹歌◆ “乙亥讲演录”等两篇【王骧陆讲】◆ “略论明心见性”等五篇【元音老人著】◆ 维摩精舍丛书三篇【袁焕仙讲】◆ 论开悟(60K)【贾题韬讲述】◆ 禅学随笔(119K)【铃木大拙著】◆ 佛法要领(37K)【刘洙源著】◆ “略说修学菩提心”等三篇(26K)【越尘著】◆ 憨山大师自叙年谱(30K)◆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太虚大师年谱◆ 来果禅师开示录(电子书) ◆ TXT压缩◆ 一代高僧广钦老和尚语录(电子书) ◆ TXT压缩◆ 净土十疑论白话释【智者大师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校, 378K)【黄念祖著】◆ 心声录等四篇(297K)【黄念祖著】◆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居士讲】◆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李净通居士编】◆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李炳南居士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讲】◆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净空法师讲】◆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净空法师讲】◆ 菩萨学处【太虚大师讲述】◆ 戒律学纲要(选录)【圣严法师著】◆ 菩萨道的修行【郑振煌居士讲】◆ 什么是佛法【张澄基教授讲】◆ 什么叫修行【净元禅师著】◆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讲】◆ “正信的佛教”、“学佛入门”、“学佛群疑”三篇(373K)【圣严法师著】◆ 人有二十难(60K)【证严法师著】◆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等两篇(37K)【徐恒志著】◆ 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居士】◆ 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茗山法师】◆ 皈依的意义【圣严法师】◆ 受戒的好处【星云法师】◆ 了凡四训(18K)【袁了凡著】◆ 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巨赞法师】◆ 《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述意【巨赞法师】◆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憨山大师】◆ 宗门武库【参学比丘道谦编】◆ 百法论议【憨山大师】◆ 永思集【印光大师】◆ 大乘绝对论【月溪法师】◆ 试谈空有之诤的焦点所在【巨赞法师】◆ 地藏菩萨本迹录【李圆净编集】◆ 法苑谈丛【周叔迦】◆ 揣龠录【顾随】◆ 莲宗祖师传略【善慧莲 编】◆ 一梦漫言【明•见月老人】 ◆ TXT压缩◆ 佛教与山【集体编著】◆ 性缘问题之申论【智谕老和尚著】◆ 华严五教止观浅导【智谕老和尚著】◆ 华严一乘十玄门修学记【智谕老和尚著】◆ 华严一乘十玄门探玄【智谕老和尚著】◆ 华严经义海百门述义【智谕老和尚著】◆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直解【智谕老和尚著】◆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完整版)【静波法师 述】◆ 林间录【宋 慧洪 著】◆ 禅门锻炼说【晦山戒显著】◆ 古农佛学答问【范古农 著】◆ 白话百喻经故事◆ 《越尘集》chm版、 ◆ 《越尘集》txt版、 ◆ 《越尘集》35字\\\/行txt版 【越尘居士网文集】◆ 智谕老和尚著作集 (chm版,13M)◆ 太平广记中的佛教记载◆ 《宗镜录》略讲【南怀谨 讲】◆ 《祖堂集》◆ 《般若花》【徐恒志 著】◆ 蕅益大师文集(chm版)(宝库根据现有电子文档编辑)◆ 《印光法师嘉言录》◆ txt压缩◆ 《金刚经说什么》(E书形式)【南怀谨 著】◆ 灵峰宗论(chm版)【蕅益大师 著】◆ txt压缩◆ 楞严通议(chm版)【憨山大师 著】◆ txt压缩◆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 撰】◆ 彻悟大师遗集【唤醒、了睿辑录】◆ 曰本佛教史【圣严法师 著】◆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明•元来 撰】◆ 《中国禅学》第一卷(chm版)【河北禅学研究所】◆ 谛闲大师遗集◆ 《佛说盂兰盆经》讲义(电子书)【圆瑛大师讲】◆ 佛教入门(chm版)【圣严法师讲】◆ 智谕法师佛学著作全集(chm版)◆ 佛陀的一生(chm版)【星云大师著】◆ 十大弟子传(chm版)【星云大师著】◆ 禅画禅话(chm版)◆ 参学琐谈(电子书)【台湾 真华法师】◆ 济公全传(chm版)◆ 济公活佛传奇录(电子书)◆ 了凡四训(chm版)◆ 龙舒增广净土文(chm版)【宋 王曰休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chm版)【圆瑛大师】◆ 省庵法师语录(chm版)【[清]彭际清居士 编订 清凉书屋 点校】◆ 净土警语(chm版)【[清]行策大师 著 清凉书屋 点校】◆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chm版)【弘一法师编述,清凉书屋校订】◆ 《广弘明集•慈济篇》(chm版)【大唐西明寺释道宣撰,清凉书屋校注】◆ 《无上清凉——弘一大师墨宝舍利》(chm版, 7.3M)【上海龙华古寺编】◆ 《《晚晴集•寒笳集•格言别录》》(chm版)【弘一大师编订,清凉书屋校注】◆ 《印光法师文钞集后编》(chm版)【弘一大师撰,清凉书屋点校】◆ 《西方发愿文》专集(chm版)【莲池大师等 著 清凉书屋校释】◆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著】◆ 寿康宝鉴【印光法师 编】◆ 慧律法师文集(电子书)◆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疏(电子书)【窥基、普光、德清、智旭四家解疏】◆ 念佛警策【〔清〕彭际清 纂,清凉书屋点校】◆ 拜佛与医学(电子书, 12M)【道证法师编述】◆ 念佛镜【〔唐〕道镜、善道共集,清凉书屋点校】◆ 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电子书)【陈英善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五】◆ 僧肇思想探究(电子书)【涂艳秋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六】◆ 摄与《瑜伽论.戒品》之关系(电子书)【释体韬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十三】◆ 大乘止观导论—梵本《大乘庄严经论•教授教诫品》初探(电子书)【释惠敏•关则富合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十四】◆ 《杂宝藏经》及其故事研究(电子书)【陈英善 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十五】◆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 著】◆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著】◆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济群法师 著】◆ 《瑜伽菩萨戒》要义【济群法师 著】◆ 《戒律与禅法》(电子书)【释惠敏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 观世音菩萨灵应事迹实录【智成居士敬辑,清凉书屋制作】◆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煮云法师著,清凉书屋制作】◆ 佛教教理研究(电子书)【水野弘元著,释惠敏译,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三】◆ 天台忏法之研究(电子书)【释大睿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五】◆ 续比丘尼传【沙门震华编述,蔡曰新点校】◆ 印光法师文钞一、二、三编(chm版)【净土典籍小组录校,中华佛典宝库制作】◆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电子书)【憨山大师笔记】◆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电子书)【范佳玲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八】◆ 释迦如来教法灭尽记【清凉书屋辑校】◆ 坛经讲座(电子书) ◆ TXT文件压缩【贾题韬讲述】◆ 禅宗宗派源流(chm版)◆ 弘一大师讲演录(电子书)◆ 观音慈林集、观音持验纪(CHM版)【清 弘赞、周克复撰】◆ 成唯识论疏翼(FoRead版,解压后请先阅读FoRead.chm)【韩镜清 著】◆ 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电子书)【释见一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六】◆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电子书)【刘常净著】◆ 《昙鸾法师文集》(CHM版)【北魏•昙鸾法师著 清凉书屋点校】◆ 《法华特论》(CHM版)【冯达庵著,“唐密圆音”网站录入】◆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电子书)【谛闲大师遗著】◆ 常用佛经难字读音◆ 庐山净土集(CHM)【[东晋]慧远法师等著 清凉书屋敬辑】◆ 智者大师净土文集(CHM)【〔隋〕智者大师著 清凉书屋敬辑】◆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电子书)【净行法师 编著】◆ 净土深义(电子书)【台湾法藏法师宣讲】◆ 佛教与山(电子书)【集体编著】◆ 《心密文集》V1.1 (chm版, 5.7M)【佛心中心法三代祖师文集,佛心中心法论坛编辑】◆ 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电子书)【妙华法师 著】◆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CHM)【〔民国〕印光法师说 清凉书屋点校】◆ 王维咏佛诗文集(CHM)【〔唐〕王维 著 清凉书屋辑】◆ 安乐集(CHM)【〔唐〕道绰法师著 清凉书屋点校】◆ 佛经民间故事 (CHM)【〔台湾〕陈鸿滢 编著】◆ 净土十要(CHM)【蕅益大师选定】◆ 净土五经一论(CHM)◆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释圣闻 汇编◆ 心经广义(电子书)【冯达庵 述】◆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电子书)【冯学成 著】◆ 新编佛教念诵集(CHM,V2.2)【中华佛教在线、中华佛典宝库 敬编】(2004.05.04修订)RAR压缩文件◆ 菩萨戒本经讲记(CHM)妙境长老藏传佛教典籍◆ 心经藏译【释迦牟尼佛 说】◆ 成就真实戒经【释迦牟尼佛 说】◆ 现观庄严论【弥勒菩萨造】◆ 辨法法性论【弥勒菩萨造】◆ 七十空性论【龙树菩萨造】◆ 百业经【晋美彭措法王传讲•堪布索达吉译导】◆ 缘起赞五十八颂【宗喀巴大师造•昂旺朗吉堪布释】◆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宗喀巴大师造,法尊法师译】◆ 菩提道次第摄受求加持颂【宗喀巴大师造】◆ 三主要道【宗喀巴大师造颂•帕绷喀大师讲授】◆ 菩提道次第摄颂略解【宗喀巴大师造•安钦上师说解】◆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能海上师集】◆ 三主要道颂简释【宗喀巴大师造颂•堪布索达吉讲述】◆ 中论略义【宗喀巴大师造疏•观空法师译汉】◆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月称论师造颂•宗喀巴大师造疏•法尊法师译汉】◆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莲花生大师著】◆ 菩提道灯论【阿底峡尊者造】◆ 入二谛【阿底峡尊者著】◆ 成就胜道宝蔓集【冈波巴大师著】◆ 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诺那呼图克图口授】◆ 实相宝藏论【龙钦巴尊者造】◆ 实相宝藏论释【龙钦巴尊者造】◆ 昂旺朗吉堪布文选◆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著】◆ 密勒曰巴尊者传【张澄基著】◆ 密勒曰巴歌集【张澄基著】◆ 净土法门之钥【华藏祖师述】◆ 略说佛教各派互不相违【堪布索达吉著】◆ 四加行和上师瑜伽【顶果钦哲仁波切讲】◆ 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讲记【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修心八颂略释【朗曰塘巴尊者造颂•索达吉堪布传释】◆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冈波巴大师造】◆ 打开满足之门【堪忍法师著】◆ 净土教言【麦彭仁波切著】◆ 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54篇,电子书)【法尊法师著】 TXT压缩◆ 密宗法语【超一法师开示】◆ 金刚乘密法概论【觉囊派法王多罗那他尊者著】◆ 密宗断惑论【堪布索达吉著】◆ 藏传佛教各宗教义及密宗漫谈【刘立千居士著】◆ 狮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问答选录◆ 寿份无量--修持延寿本尊法门【大藏寺祈竹活佛讲】◆ 阿底峡尊者传◆ 能海上师永怀录◆ 能海上师传 ◆ TXT压缩◆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多识活佛著】◆ 末法时代的虹化大成就者◆ 根松成林嘉活佛开示◆ “要明确学法的目的和方式”等三篇【智敏上师著】◆ 二十世纪末超类绝伦的虹身示现◆ 大手印系列【沙门慧贤传】◆ 入菩萨行论广解【隆莲法师 译解】◆ 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蒋扬亲绕 著】◆ 八大手印【法尊法师译】◆ 剑轮修心法【印度•法护大师著】◆ 剑轮修心法注释【印度•法护大师著,嗄汪达耶格西注释】◆ 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 中观四百论释【圣天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造释、法尊法师(从藏)译颂、任杰(从藏)译释】◆ 入中论曰光疏【月称论师 造颂、法尊法师译颂、益西彭措 著】◆ 修心八颂略释【朗曰塘巴 造颂、索达吉堪布 传释】◆ 《佛子行三十七颂》简释【土美仁波切 造颂,慈诚罗珠堪布 讲述】◆ 金刚功德经【堪布索达吉译】◆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恰美仁波切著,堪布索达吉译】◆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祈竹仁宝哲 述】◆ 心灵甘露--大藏寺祈竹仁宝哲嘉言◆ 大圆满的加行见地【敦珠法王开示】◆ 《入中观般若论》汉译本及略释【月称论师造,桂•廓巴拉则由梵译藏,桑周札喜活佛由藏译汉】◆ 证悟的女性【堪布卡塔仁波切 著】◆ 《圆觉心法指归》【智敏•慧华上师】◆ 智敏•慧华金刚上师开示录◆ 诺那华藏经舍《学佛
学魔
》【智敏•慧华上师】◆ 《动静皆修一心三观》【智敏•慧华上师】◆ 普贤王如来大力愿颂【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传授】◆ 普贤王如来祈祷能显自然智根本愿文【】 ◆ 另一译本【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译】◆ 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寂天菩萨造原颂,麦彭仁波切释,索达吉堪布译】◆ 君主法规——护地庄严论【麦彭仁波切著,堪布索达吉译】◆ 麦彭仁波切教言【晋美彭措法王讲授,堪布索达吉口译】◆ 量理宝藏论【萨迦班智达著,堪布索达吉译】◆ 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解脱见【莲花生大师】◆ 读《实相宝藏论释》笔记——关于大圆满的思想【刘立千著】◆ 中论广释•因缘品【宗喀巴著,许得存译】◆ 修次中篇【莲花戒大师作,丹增嘉错仁波切讲授】◆ 中观正见【丹增嘉错仁波切】◆ 我与无我【丹增嘉错仁波切】◆ 利他与六度【丹增嘉错仁波切】◆ 禅观【丹增嘉错仁波切】◆ 修行之道【泰•锡度仁波切】◆ 随念三宝经浅说【法尊法师】◆ 九次第定释(节录)【达吉上师讲授】◆ 略说三主要道心要【昂旺敦振】◆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多识活佛】◆ 格鲁派公案系列【鸿泥整理】◆ 印度佛教史【多罗那他 著】◆ 法王晋美彭措传【索达吉堪布 著】◆ 集量论略解【陈那菩萨造,沙门法尊译编】◆ 悲惨世界【索达吉堪布著】◆ 辨了不了义论释难【僧海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随念三宝经注疏——吉祥妙音【益西彭措堪布 著】◆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知麦彭仁波切造,益西彭措堪布译】◆ 格言宝藏论释【萨迦班智达造颂,索达吉堪布译释】◆ 君主法规论释【全知麦彭仁波切造颂,堪布索达吉译释】◆ 菩萨戒律仪论\\\/入中论略释般若灯【大法王白玛旺甲造,堪布益西彭措译\\\/堪布益西彭措著】◆ 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 一切悉地生源【优婆塞•绛巴妥默著】◆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能海上师集述】◆ 修定修观法要【昂旺朗吉堪布口授,郭和卿译】◆ 入中论讲记【法尊法师讲述,隆莲法师笔记】◆ 文殊赞并释【吉祥智慧功德贤 造】◆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雍增•赤江仁波切 贯注】◆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麦彭仁波切造颂,索达吉堪布译颂,益西彭措讲授】◆ 教言汇集【索达吉堪布译讲】◆ 走向解脱•在家篇【堪布益西彭措著】◆ 走向解脱•菩萨戒品【堪布益西彭措著】◆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注疏——虚空藏【麦彭仁波切造,堪布益西彭措注】◆ 智海浪花——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索达吉堪布撰写前言】◆ 生死之轮图【大藏寺祈竹活佛讲】◆ 金刚经释(chm版)【索达吉堪布著】◆ 生生世世摄受愿文【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著】◆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洛著嘉措、俄东瓦拉 译】 ◆ TXT压缩版◆ 莲花生大师传略【尔金林巴 发掘】◆ 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略释【麦彭仁波切造颂,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 注疏虚空藏【麦彭仁波切造颂,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地道建立【三宝无畏王大师造,法尊法师译】◆ 阿秋喇嘛文集(chm版)【根据网上文章编辑】◆ 成就山法精华--大圆满修持精要【敦珠宁波车开示】◆ 加行之大圆满见【敦珠宁波车开示】◆ 密勒曰巴尊者传【张澄基著】◆ 入中论自释【月称论师造 法尊法师译】◆ 现观庄严论略解【弥勒菩萨造颂 法尊法师译释】◆ 释量论略解【法称论师著,法尊法师译】◆ 智慧的能量(chm版)【堪忍尊者 著】◆ 《宝鬘论》讲记【丹增嘉措喇嘛 讲授】◆ 格萨尔王传(chm版) ◆ txt压缩版◆ 格萨尔经典大战(chm版) ◆ txt压缩版◆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chm版)【麦彭仁波切 著】◆ 觉囊派教法史【觉囊派前法王阿旺•洛追扎巴著 许得存译】◆ 西藏王统记(chm版)【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 量理宝藏论(chm版) ◆ txt压缩版【萨班•庆喜幢 编著,明性法师 中译】◆ 宗喀巴大师传【法尊法师编译】◆ 菩萨戒品释【宗喀巴大师 著】◆ 福德与智慧【丹增嘉措喇嘛】◆ 精研论【龙树菩萨 造】◆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赛仓•洛桑华丹仁波且著】◆ 生死无惧(chm版)【索甲仁波且著】◆ 因果明镜论【益西彭措堪布著】◆ 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chm版) ◆ TXT压缩版【益西彭措堪布 著】◆ 唤醒沉睡的佛(chm版)【泰锡度仁波且 著】◆ 烟酒杀生过患【索达吉堪布 著】◆ 事师五十颂释【宗喀巴大师造,索达吉堪布译】◆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又名《大通方广经》,《圣大解脱经》,chm版) ◆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华藏上师】◆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明吉•金贝巴班智达口授传承,蒋扬•钦哲•汪波等编纂】◆ 了义炬(电子书)【姜贡康著仁波切著述 郑振煌译】◆ 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师热罗多吉扎奇异一生【热 益西森格 著, 多识 洛桑图丹琼排 译】◆ 解脱庄严宝论概说(电子书)【堪布卡塔仁波切讲,含“大手印无上心要”“死亡无惧”“转识成智”“谈发菩提心”等四篇】 ◆ TXT压缩版◆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电子书)【措如•次朗 著】◆ TXT压缩版◆ 西藏古代佛教史(电子书, 5.28M)【敦珠金刚上师造】◆ TXT版◆ 道一至道十八【丹迥•冉那班杂仁波切开示】◆ 显密问答录(chm版)【索达吉堪布 著】◆ 红史(电子书)【蔡巴•贡噶多吉 著】◆ 七系付法传(电子书)【多罗那他著,郭元兴译】◆ 《圣八吉祥偈》讲解(电子书)【第三世巴都祖古仁波切著】 ◆ TXT压缩版◆ 前世今生论(DOC文件)【慈诚罗珠堪布著,索达吉堪布译】◆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电子书)【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讲述】◆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宗喀巴大师造•昂旺朗吉堪布释】◆ 卡塔仁波切文集(二)(电子书)【含“冈波巴四法”、“入悲智之门”、“证悟的女性”】◆ 创古仁波切文集(电子书)【含“三乘佛法心要”“转心四思惟”“止观禅修”“月灯”“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入菩萨行论(电子书)【寂天菩萨 造,贡噶旺秋仁波切 讲述】◆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chm版)【第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开示】◆ 《福德根源》--印度历代上师生平史传(电子书)【林凡音 译,大藏寺编辑】…………南传佛教典籍◆ 阿含经随身剪辑〖庄春江居士编著〗◆ 中阿含经十二选〖庄春江居士编著〗◆ 佛陀法语〖荷盟贺士 编〗◆ 静止的流水〖阿姜 查法师著〗◆ 森林里的一棵树〖阿姜 查法师著〗◆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阿姜 查法师著〗◆ 佛使比丘的修行世界〖佛使比丘著〗◆ 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胜特色〖佛使比丘著〗◆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chm版)〖杰克•康菲尔德 著〗 ◆ txt压缩版◆ 内观基础〖书,多人著译〗◆ 内观次第马哈希法师著 智如比丘译〗◆ 以法为赠礼〖阿姜 查法师著〗◆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著〗◆ 四念处选章〖马哈希大法师作〗◆ 一问一智慧〖佛使尊者作〗◆ 解脱自在园十年〖佛使尊者作〗◆ 行禅〖一行禅师作〗◆ 证入“无我”的利益〖缅甸 雷迪大师 著〗◆ 尊者阿迦曼传〖阿迦摩诃布瓦 著〗◆ 史念原始佛法〖希尔伯列克 著〗◆ 四念处〖曾银湖 编译〗◆ 念住呼吸〖泰文原著:尊者阿迦李达摩达罗,英文翻译:谭尼沙罗比丘,中文翻译:曾银湖〗◆ 南传菩萨道〖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 著〗◆ 菩提资粮〖帕奥禅师讲〗◆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英编者:菩提比丘,中译者:寻法比丘◆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讲〗◆ 观察缘起〖帕奥禅师讲〗◆ 解脱心〖阿迦曼 讲〗◆ 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胜特色〖佛使比丘 讲〗◆ 菡萏逸香〖阿迦曼尊者讲 曾银湖译〗◆ 无上的布施〖缅甸毛淡棉帕〗◆ 内观禅修:基本和进阶练习〖马哈希法师 著〗◆ 印度佛教史〖平川彰著 ,显如法师译〗◆ 去尘除垢〖帕奥禅师 讲〗◆ 如实知见〖帕奥禅师 讲〗◆ 泰国大藏经律藏•戒律纲要◆ 让火山止息〖舍弃我禅师著〗…………
★☆超难禅机,谁来开示
★☆ (迷信的就免进)
人不是佛,修行方能成佛,人有佛性,佛对人而言,是“可以能是”和“应该是”,而不是“已经是”。
正因为“不是”,才要修行为“是”,从“不是”到“是”,是一个转染成净的过程,心性虽净,仅是定体,由定生慧方成正觉。
建议楼主看看讲解的,若有人言我等过去是佛,如今迷失了,此为邪说,不可不辨。
成佛了不再轮回,众生了悟自性后,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何来始末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阿弥陀佛
我想出家
很好很好,学佛就是为了承办西方极乐世界(即证悟本性,不在外境上),承办永恒不变之快乐
解脱轮回痛苦。
益西彭措堪布关键开示:想出家就出家吧 有人因为家人不同意而不出家。
虽然佛在戒律中规定,在出家前应首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但佛在《律本事》中同时又指出,若此人发心非常坚定,对家里已无牵挂之心,在寺庙或山林中住满了七天,且在此期间,其家人未作寻找或还未找到,他就可在此出家,可以完全获得戒体,和父母同意后出家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传戒的阿阇黎有一点轻微的支分罪,而这可在半月诵戒忏悔时即得清净。
一般来说,出家是很难获得父母的应允的,但如果因此而退失出家之念,或有人把父母不同意作为不出家的理由,则无疑已因为自己而让生身父母造下了很重的业障。
历史上释迦牟尼佛是背着父母去出家修行的,我们熟悉的虚云老和尚、法尊法师等也是背着父母而毅然出家修道的,因此我们应谨慎对待此事,不然学佛尚未有进展,却已增加了父母的业障。
佛在《贤愚经》中说,若有人想发心出家,而另外有人给他制造违缘和障碍,使其出家不成功,这恶业极为严重,就象一个人掉进了黑暗一样,他会堕落到漆黑一团的黑暗地狱中受无量痛苦;就象百川汇归大海,恶业果报都集中到了制造违缘的人身上;就象劫末火烧毁须弥山,一点也不剩下一样,对别人出家制造障碍的人会被地狱中的大火烧得一无所余。
佛经中还提出,一个人出家的功德等同于建造一千万个佛塔的功德,相反,阻止他人出家,其罪业有如毁坏一千万个佛塔。
由此可见,如果自己发心出家或劝人出家,将获得很大的功德。
真正发出离心出家的人,前世今生的很多罪业会逐渐消灭,增上自在安乐。
色 达 喇 荣 五 明 佛 学 院 尊贵的第十三世 达赖喇嘛之师——伏藏大师列饶林巴尊者,其化身即如意宝 晋美彭措法王。
一九八0年,为振兴正法,广利有情,法王在“大密乘光身静处,成就四业之圣地”,著名的第一世敦珠仁波切之修行地,及十三位心子同时成就虹光身之胜地——今四川省色达县喇荣沟畔,创建了学修并重的大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一九八七年五月,班禅大师亲自批准了五明佛学院成立,并尊称上师晋美彭措为“圣者法王”。
五明佛学院开设的课程可分为:显宗和密宗两大部份,而显宗是日后修学密宗的基础。
有人以为藏传佛教唯有密宗,其实不然,藏传佛教中显密同样发达,其从印度翻译的显宗经论之浩瀚实不逊於汉传佛教。
且与汉传佛教相比,其次第严谨,修学系统性的特点尤为突出。
明朝时中兴宁玛巴的无垢光尊者龙钦巴曾作过如是教诫:末法时代,唯有闻思究竟的人方可证悟大圆满。
闻思的第一步即是学显宗教法。
学院里开设的显宗课程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般若五大类。
藏族僧众们上课要求特别严格,在第二天上课时不但要背出头一天的颂辞,而且还要完整地复述出其主要内容。
各科修完,一般需四、五年时间,然后经过严格的答辩,与大众前激烈的辩论,过关者可获得堪布(法师)的称号,才有资格给他人讲经说法。
经过这段时间扎实的学习,能使学人对三宝获得决定的信心,在知见上生起甚深的定解,避免於日后的修道中误入歧途,更不可能受种种邪知邪见的蛊惑。
密宗课程开设有加行、续部讲解和传授大圆满诀窍。
所传的密法中还有大幻化网、时轮金刚、大威德金刚等。
无论是仁波切堪布,还是一般僧众,在修密法正行之前必须先修满五个加行,其时间一般与学显宗教法同步。
具体为: 皈依。
学佛之人皈依后,皈依之心并不能直接如量生起,这皈依修法就为增上、坚定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从而为出世间的种种功德打下基础。
发菩提心。
大乘与小乘的区别标志是,发起了为救渡一切众生而誓愿成佛的真实菩提心。
这是进修菩萨道、圆满佛果的最根本的因,在此基础上才能生起大乘的一切功德。
忏悔。
众生无始以来积集了种种身口意罪业,致使远离解脱沉沦生死。
密宗以最殊胜之忏罪法——金刚萨埵忏罪法遣除罪障,使三门清净,功德得以迅速增长。
献曼达。
佛又可称作两足尊——福慧资粮具足。
众生福薄慧浅,修此殊胜的献曼达,可迅速圆满福慧资粮。
上师瑜伽。
上师为佛法僧三宝的总集体,密乘的修学功德均源自上师,於上师信心大者,单修此法即可成就。
五个加行需按次第而修,每个加行中都有一特定的密咒,每个密咒至少应念满十万遍,并且不以修满一轮为足。
加行好比是对自己的善根培土施肥,土质只有从贫瘠改造为肥沃深厚后,才有长出参天大木的基础。
即令圣者法王,学法时也共修满二轮加行。
加行修完,显密闻思获得了一定的定解,并接受了大圆满灌顶后,便接著修大圆满中的特殊加行,完成后方正式开始修正行的彻却(立断)与托噶(顿超),其修行步骤之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学院在弘扬以宁玛巴大圆满显密教法为主的法要的同时,并广泛吸收其余教派的菁华。
如法王曾开讲过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每年还要多次讲解萨迦派大德图美无著尊者的《佛子行三十七颂》,法王每到外地弘法,均要讲授此论。
汉藏佛教秉承不同的传承体系,各自结出了丰硕成果。
然而由於高原地理的阻隔,历史上两地佛教甚少交流,以致互存讥嫌。
至今藏地仍有人认为“和尚教”非佛陀所说之教法;汉地则看“喇嘛教”又是摇铃,又是打鼓,多视其为巫术类,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有深入对方而遽下结论,结果造下了谤法的地狱之罪。
法王以其将大圆满弘遍南瞻部洲的宏愿及与汉人的甚深缘分而在五明佛学院开设的汉僧部,促进了汉藏佛学的交流,弥补了这一缺憾。
法王亲自挑选出三位大堪布给汉地僧俗弟子传授显密教法及藏文。
十几年间,共讲授了:《中论》、《入中论》、《入菩萨行论》、《定解宝灯论》、《中观宝鬘论》、《格言宝藏论》等显密法教及许多大圆满的论典及诀窍。
四方佛弟子受法王功德的感召,纷至沓来,投师学法。
学院现有藏族、汉族常住众上万人。
在人烟稀少、条件艰苦的藏区,能汇集成这么大规模的教团,实为一大奇迹。
法王一直强调,凡来学院长住学法的人,无论藏汉、僧俗,必须遵守这三条原则:团结互助、严守戒律、精进於闻思修。
学院於严格的四众戒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纪律。
如男女出家人之间禁止接触、交谈,其居住区域分开很远,中间隔一居士区,相互不能进入对方区域。
即使居士也不例外,居士区也是男女众分开居住,男女居士严禁单独交往,如结伴行走,绕坛城等都在禁止之列。
法王传法在大经堂内,全体藏汉僧俗均参加听讲。
经堂三面围廊,中间为一大片露天水泥地,可容纳一万多人。
这里听法必须严格遵照佛教中的规矩:脱鞋、脱帽、不能打伞。
而藏地气候恶劣,冬春两季气候寒冷,时常风雪交加,灌进听法者的衣领;夏天的太阳没遮没拦,紫外线又特强,照在人身上如热铁板炙烫一般;或是阴雨绵绵,水泥地上早已积水成汪,而听法者照例坐在湿漉漉的地上,只用披单为经书挡雨,任凭雨水淋在身上,两个钟头的一堂课下来,已成雨人。
即使大活佛、大堪布也安然处於大众之中,没有例外。
每天傍晚六~八点钟,大经堂里便人声鼎沸,犹如闹市,众多喇嘛汇集到这里,参加每天例行的辩经法会。
辩经是藏传佛教的一大优良传统,它能遣除疑难,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的内容,还能锻炼表达能力,为今后修行、弘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谓“听十遍不如辩一遍”即是此理。
时趋末世,正法渐隐,邪说渐盛,芸芸众生莫衷一是。
然而由於法王这样的大成就者创建了五明佛学院这样的殊胜道场传播著正法,使众生又找到了修行的真实依靠,找回了成佛救度群生的信心。
这正可说是末法中的正法。
赞曰: 大悲重振世尊教 雪域高扬正法旗 一从文殊狮子吼 虹光花雨映天西
佛教问题:丹真绒布上师说大圆满与净土宗
随机开示也是究竟说法。
随喜赞叹
信受奉行!
年阿体是什么
藏族诗歌有“道歌体”、“格言体”和“年阿体”,在仓央嘉措的时代,是比较盛行“年阿体”的,这种诗歌的文风,有点类似于我们汉族地区的“文人诗”,写的很优美,而且像猜谜语一样用典故、写隐喻,这种文风肯定是上层人物和知识分子才能享受的,大多数没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根本没有办法使用“年阿体”诗是《诗镜》翻译介绍到西藏后才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这个流派影响深远。
《诗镜》藏文是“年阿买隆”。
“年阿”意为“雅语”或“美文”;“买隆”意义镜子。
内容除少数文艺理论外,主要是讨论文体、讲述修辞和写作知识,包括诗、散文和散韵合体三者。
但以诗为重点,所以汉译为《诗镜》。
《诗镜》的作者檀丁是印度著名的宫廷诗人,约生活在七世纪。
《诗镜》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古代印度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经验,作者在前言里写道:“总结以前的论著,近世的运用,我尽所有的能力,阐述文章的性质。
”该书对后世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诗镜》最早介绍到西藏的是萨迦·贡噶坚参,他用译述的方式把《诗镜》的大概内容作了介绍,纳入到他撰写的《学者入门》一书中。
1260—1280年间,雄顿·多吉坚参将《许镜》全部译成藏文,名为《修辞论诗镜》。
多吉坚参的弟子邦译师洛追丹巴即首先以此书授徒讲学,渐次传播。
《诗镜》共分三章,包括定义、对定义的解释和诗例,都以诗的形式写出。
第一章叙述文章的体裁,有一百零五首诗;第二章说明修辞方面的“意义修饰”,有三百六十五首诗。
第三章说明修辞方面的“文词修饰”、“隐语修饰”和“写作缺点”,有一百八十六首诗。
共计六百五十六首诗。
《诗镜》传入西藏后,很快引起了广大僧侣学者的注意,学习、研究和应用《诗镜》蔚然成风。
首先,藏族学者纷纷注释《诗镜》,主要的有十五世纪仁蚌巴著的《诗注无畏狮子吼》,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写的《诗镜释难·妙音欢歌》。
解放后,藏族僧侣学者才旦夏茸、东嘎·洛桑赤烈、赛仓·洛桑白丹撰写了《诗学概论》、《诗学明鉴》、《诗学修辞明鉴》等著作。
总之,《诗镜》逐渐被藏族人吸收和消化,按照藏族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实际,进行了补充、改造和创新,从而使《诗镜》成为藏族自己的文学修辞著作。
其次,运用《诗镜》的文学理论和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与日俱增,形成了影响巨大的“年阿体”诗歌流派。
藏族学者注释《诗镜》的论著非常多,他们在书中举的例子不仅有原文翻译的,而且有自己创作的。
如东嘎活佛著的《诗学明鉴》中解释介绍《诗镜》中的各类修辞手法时往往举出三种诗例,第一种是原文翻译的,第二种是历代藏族学者创作的,第三种是出自自己手的诗作。
象这样用来举例而创作的诗歌数量相当多。
此外,用这种辞藻华丽的格律诗形式进行创作的诗人层出不穷,许多僧侣学者也非常喜爱这种“年阿体”创作手法。
著名的佛学大师宗喀巴·洛桑扎巴是运用《诗镜》理论创作诗歌较早的一位诗人,他喜爱“年阿体”,主张修辞;“分析理论的研究,依照教言的实行,雅善修饰的辞藻,乃是世间三种宝”。
宗喀巴用“年阿体”创作的诗作很多,早期和中期的诗作在他六十岁时汇集刊印成《诗文散集》,共收有一百三十篇诗文,其中有一百二十首诗。
这些诗包括赞颂、祝愿、劝化等内容,其中以赞颂诗最多,也最有特色。
赞颂诗代表著作有“宗喀巴四大赞歌”之称的《缘起赞》、《弥勒赞》、《文殊赞》、《尊胜佛母赞》。
著名的佛学大师珀东·乔来朗杰也精通《诗镜》中的各类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史书上说他善于词章之学,是一位诗人,曾作有《佛陀十二宏化赞》、《文殊百颂》、《妙音天女赞》等诗作;他在卫藏各地游学时,常在途中即兴作诗,歌颂名胜古迹和山水风光,并撰有《诗学论·心意之事》。
第三,藏族文人不仅创作出许多辞藻华丽、雕绘篆刻的诗歌作品,而且把这种唯美主义的文风带进了学术著作和其它文学作品的写作中。
蔡巴·贡噶多著《红史》时,一开头就写了一首“年阿体”诗,以后著书人,都习惯用“年阿体”诗写开场白和一个章节、一大段落的起始文。
此外,五世达赖喇嘛的历史文学名著《西藏王臣记》,次仁旺杰撰写的长篇小说《循努达美》和传记文学名著《颇罗鼐传》、《噶伦传》等,都是采用“年阿体”散韵结合的著作。
这样作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用韵文撰写学术著作和佛学论著,讲究文章的修辞、韵律和节奏,将深奥的哲理、玄妙的教义,化作充满诗意的、明白晓畅的文学,而不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说教;一种是如果读者没有掌握《诗镜》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阅读这类采用“年阿体”散韵结合的著作时造成障碍,难以领会书中的意思。
《许镜》传入西藏后,上层文人写作多追求典雅,反对俚俗,喜用藻饰堆砌,趋向华丽、繁褥。
此时,来自于“谐体”民歌形式的“四六体”形式受到一部分学者的青睐,运用“四六体”创作的诗歌应运而出,形成了一个流派,其代表作应推《仓央嘉措情歌》。
仓央嘉措和米拉日巴的诗歌在藏语里都叫“古鲁”,没有爱情的意思。
但是,一般认为米拉日巴的诗歌主要宣传了“出世主义”的“成佛之道”,因此译成道歌,而仓央嘉措的诗歌主要宣扬了“入世主义”的“男女之情”,所以译成情歌。
从字面上看,仓央嘉措的诗歌确实是表达真挚纯洁的爱情,如:“常想喇嘛尊容,从不显现心中;未想姑娘之面,心头时现时隐。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理解仓央嘉措的诗不能停留在字面上,认为仓央嘉措诗歌是政治抒情诗,是宗教诗。
《仓央嘉措情歌》的作者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也有人认为,情歌不一定完全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有些可能是仓央嘉措所写,有些可能是采录的民歌。
集录成册的《情歌》有好几种版本,收录的诗歌数量也不一样,一般认为七十首左右较为可信。
以上
什么是天翼广佛通
藏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少数民族。
主要生活在我国西部平均海拔4 000多米的青藏高原。
约有459.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玉树、海南、黄南、海北、果洛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
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很早以前,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一些部落。
他们主要从事游牧和狩猎,自称为“博”,这就是藏族先民。
公元6世纪,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王)。
公元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整个西藏地区,自此,他定都在逻些(今拉萨),设立官职,划分军政区域,创造文字,制订法律,统一度量衡,建成了吐著奴隶制政权,汉文史籍中称为“吐著”。
吐番政权建立以后,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代他到唐朝的都城长安求婚,唐太宗将聪明美丽的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文成公主进藏后,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到了西藏,大大密切了吐蓄和唐朝的关系。
这是藏族和汉族人民友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到了元代,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时,除了在中央设置理藩院专门管理西藏事务外,还正式册封了喇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藏族人民有着反抗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的优良传统。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藏族地区成了英、法、俄、日等国争夺的地方。
1888年,英国派军队侵入西藏,在隆吐山遭到藏族军民的坚决抵抗。
1904年,英国侵略军武装侵入拉萨,沿途遭到了强烈的反击。
藏族军民在江孜奋勇抵抗,给了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
藏族信仰喇嘛教,使用本民族的历法,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藏语按地区不同分为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
藏文创制于公元7世纪前期,是有4个元音符号和30个辅音字母的拼音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藏族地区的工业、农业、林业、交通、文教、科技等各项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藏族地区已建起了成千上万所大、中、小学校及各类干部学校,藏族不仅有了自己民族的大学生,而且已经有了一支数量可观、具有专业知识的干部队伍和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藏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化艺术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学遗产。
如史诗《文成公主》、历史名著《智者喜筵》、传记小说《米拉日巴传》、格言诗歌《仓洋嘉措情歌》等都是著名的传世之作。
尤其是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更是脸炙人口。
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或重要人物及其神化传说)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发型服饰:藏族男女都喜欢蓄辫子,戴首饰。
男子把头发编成独辫盘在顶上,也有的剪成短发。
女子喜欢把头发留成许多小辫子被在背上,也有的梳成双辫。
男女都爱戴呢帽或细皮帽,上穿绸、布长袖短褂,外着宽肥的长袍,右襟系着带子;下穿裤(男子)、裙(女子),脚上穿牛皮长靴。
平时常常袒露出右肩,便于活动,或者袒露出两只手臂并将两只长袖系在腰间。
妇女还爱在腰间系一条漂亮的围裙。
礼仪:藏族有一种独特的礼仪,就是献哈达。
哈达是一块特制的白色丝织长巾,在拜访谒见时用双手献上,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宗教信仰 藏族信仰喇嘛教。
民族节日 正月大祈愿法会 藏历年——传统节日,藏历正月初一,节期三五天,藏语称洛赛节。
祈愿大法会(传大召)——正月初三,纪念释迦牟尼在祗园精舍城法会上用无比神奇的幻术和多种神变击败了卓切、那赖吉、杰瓦坚、尼吉普、诺坚、扎拉瓦坚等外道六师及其追随者,大获全胜,藏语称莫朗钦茂。
摆花节——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青海,甘肃两地的藏民居聚地称为酥油花灯节。
二月 送魔节——二月初七日,将化装成魔鬼模样的人赶至大夏河对岸,七天内不准返回。
亮宝会——二月初八日,晒大佛像,展示各种宝物。
充曲——二月下旬,也称小祈愿法会或传小召,展示唐嘎佛像和三大寺的珍贵宝物。
三月 世轮金刚节——三月十五日,纪念藏历第一个饶迥的第一天(火兔年——公元1027年)。
四月 萨葛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龙王潭畔举行,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
拉卜愣地区僧俗男女不吃,不喝,不说话一天两夜。
浴佛节——四月八日举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转山会,祭神祈福拜佛。
五月 桑吉曼拉节——五月初五日,传说这一天药圣要撒下圣水灵药,上山采药游山。
逛林卡(又称赞朗结桑)——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日,传说为世界神灵降临之日,十五日这天达到高潮,设帐野餐,尽情歌舞,观赏自然风光。
智达得钦节——五月初十日,莲花大师的降生日,山南协扎和洛扎卡曲等地举行庆祝活动,每年举行一小庆,十二年为一大庆。
雪顿节——马上射箭 雪顿节——牦牛大赛 六月 丹伊得钦(又称朝山节)——六月四日,是释迦牟尼口授四大真经之日,朝佛,诵经,点灯。
七月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四五天,雪顿意为酸奶宴,又叫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所以又称藏戏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在藏历七月六日到十二日举行。
八月 望果节——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在秋收前择吉日举行,历时一到三天,节日一过,便开始秋收。
九月 降神节——九月二十二日举行,人们朝佛,行善,诵经。
十月 西藏的“沐浴节” 仙女节——藏语称摆拉旦珍,十月十五日举行,有多种宗教活动。
燃灯节——藏语称葛登阿曲,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这天是宗喀巴圆寂日,晚上各地俗家和寺院都在屋顶上点灯,寺院内举行宗教仪式。
十二月 驱鬼节——藏语称之为古突,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各地寺庙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驱鬼销灾,迎接新年。
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青藏高原:这里高山连绵、雪峰重叠、地势高峻。
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山脉,由西向东,横亘青海和西藏全境。
珠穆朗玛峰,海拔 8 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这里江河婉蜒纵横,湖泊星罗棋布。
在西藏的西部,有狮泉河、噶尔藏布、象泉河,东部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横贯西藏南部。
纳木错、色林错、玛旁雍错、羊卓雍错等湖泊,像一个个大小各异的明珠点缀其间。
这雄伟的名山大川,孕育了藏族这样一个粗扩豪放的英雄的民族。
建筑风格 藏族的建筑艺术以无数大大小小、规模各异的喇嘛寺最为壮观,尤其以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为代表。
布达拉宫建在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山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整个建筑依山而建,从山脚一直修到山顶。
高110多米,长360多米,总建筑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由4000间佛堂、寝宫、经堂、灵塔殿等组成。
里面光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就有20多万尊。
主楼有13层,东大殿是历世达赖坐床和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地方,是最大的宫殿;在它的上方是达赖的寝宫,金碧辉煌,陈设豪华。
达赖的灵塔共有8座,以达赖五世的一座最为豪华,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珠宝镶嵌,璀璨耀眼,共耗用黄金11万两。
各殿堂内壁画题材丰富,工笔细腻,瑰丽多姿。
从远处望去,群楼重叠,巍峨耸峙,气势磅腐,雄伟壮丽,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经济活动 饮食:藏族多生活在高原地区,以农牧业为主。
他们以粘粑和牛羊肉为主食,喜欢喝酥油茶和奶茶。
粘粑是将炒熟的青棵或豌豆面粉用茶水拌成的一种食品。
酥油茶是将酥油与热茶倒入特制的木简捣拌而成。
此外,藏族还喜欢喝青棵酒、酸奶,吃奶渣等,有的地区也食用米饭和面条。
交通:以前,藏族地区特有的交通工具,除了骡马、牛皮船、独木舟、溜索桥外,最有特点的是牦牛。
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