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的故事
《朱子家训》两则故事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译文]天亮了就起床,先洒水把庭院打扫干净,要让室内外都清洁整齐;天晚了就要休息,睡前关好门窗,该锁的要上锁,必须亲自查看。
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压有才华的官员,很多有识志士被关进牢里。
政局混乱,民不聊生。
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藩,从小立有大志,决心长大后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他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每天闭门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管,就连自己的庭院和房间都懒得收拾。
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看他。
见陈藩住的房间乱七八糟的,薛勤不禁皱起眉头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把房间打扫干净再接待客人
”陈藩昂起头,不以为然地回答:“男子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做打扫房间的小事
”薛勤虽然为陈藩年少就有澄清天下之志感到敬佩,但他很不赞同不爱整洁的理由,反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藩一时无言以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
他明白了凡事要从小处做起,懂得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后来,陈藩在朝廷做了官,历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世人誉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2、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译文]见了貌美的女性而心存邪念的人,要想到你自己的妻子、女儿可能有同样的遭遇;为抹平心中的怨恨而阴谋伤害他人,会给自己子孙留下祸根。
故事:秋户戏妻从前,鲁国有个名叫秋胡的人,娶妻结婚才五天,就急着外出求职去了,在陈国谋得了一官半职。
眨眼过了五年,秋胡思念家中老母和妻子,就向上司告了假,带着几年来积聚的金银财物,驾车赶路回家。
快到家了,秋胡在路边的桑园里看见有位农家少妇正在采桑。
烈日当空,暑气蒸人,只见那女子穿得单薄,背影婀娜多姿,秀色迷人。
秋胡心中顿生邪念,不顾家门就在眼前,急忙下车一边向采桑女走去,一边大声说:“大嫂,烈日下采桑多么辛苦,我因赶路也暑热难当,请停下来陪我在这桑荫下歇会儿把
”采桑少妇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顾自采桑不止。
秋胡走到妇人身后又说:“费力种田不如遇上丰年,费力采桑不如遇上大官。
我身上带有金银,情愿送给大嫂,怎么样
”采桑固然辛苦,养蚕可以纺丝织绢,拿来换取吃穿和日常用度,上可赡养双亲,下可替出门在外的丈夫养育儿子。
我才不会接受你的金钱,但愿你心无邪念,收起财物赶路去把
”
有关朱子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春秋时代,鲁昭公在国内待不下去,出走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年纪很轻,就把国家丢掉,这是什麼原因呢?」 昭公回答说:「我年纪很轻,很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又不留接受。
於是弄得里边无人帮助,外边无人拥护。
现在已没有一个人真心帮助和拥护我,倒是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
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根茎已经枯萎,枝叶尚自美丽。
可是等到秋风一起,自然就连根都被拔起来了。
」 景公觉得他这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并且认为若让昭公回去,该成为一位贤良的国君。
晏子说:「不会如此。
凡掉在水里的人,原先是不防备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径的。
一定等到掉在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注意路径。
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著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著去挖井取水。
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 这故事载於「晏子春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但含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我们对任何事,都要想深一层,想到它可能的发展,预先作妥善的准备,作个万一的预防;假若事到临头,才如睡梦方醒,那麼必像鲁昭公那样,不容於臣民,再要恢复已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便根据晏子说的最后几句话,引申成「临渴掘井」这句成语,用来嘲笑人平时对於事情不做准备、不知提防,等到事已临头,才忙著采取措施去应付,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譬如一个学生,平时不好好听课,不确实做习题,对课本所讲的模模糊糊,脑筋里没有印象,待到考试时,便临时抱佛脚,开夜车,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便是「临渴掘井」。
我们用这句成语时,还可将「未雨绸缪」来联用;「未雨绸缪」即事先预作防备,免得到时手足无措的意思。
如:「我们作什麼事都应该未雨而绸缪,不要临渴而掘井。
」
关于朱子家训的小故事
《朱子家训》两则故事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译文]天亮了就起床,先洒水把庭院打扫干净,要让室内外都清洁整齐;天晚了就要休息,睡前关好门窗,该锁的要上锁,必须亲自查看。
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压有才华的官员,很多有识志士被关进牢里。
政局混乱,民不聊生。
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藩,从小立有大志,决心长大后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他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每天闭门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管,就连自己的庭院和房间都懒得收拾。
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看他。
见陈藩住的房间乱七八糟的,薛勤不禁皱起眉头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把房间打扫干净再接待客人
”陈藩昂起头,不以为然地回答:“男子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做打扫房间的小事
”薛勤虽然为陈藩年少就有澄清天下之志感到敬佩,但他很不赞同不爱整洁的理由,反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藩一时无言以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
他明白了凡事要从小处做起,懂得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后来,陈藩在朝廷做了官,历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世人誉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2、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译文]见了貌美的女性而心存邪念的人,要想到你自己的妻子、女儿可能有同样的遭遇;为抹平心中的怨恨而阴谋伤害他人,会给自己子孙留下祸根。
故事:秋户戏妻从前,鲁国有个名叫秋胡的人,娶妻结婚才五天,就急着外出求职去了,在陈国谋得了一官半职。
眨眼过了五年,秋胡思念家中老母和妻子,就向上司告了假,带着几年来积聚的金银财物,驾车赶路回家。
快到家了,秋胡在路边的桑园里看见有位农家少妇正在采桑。
烈日当空,暑气蒸人,只见那女子穿得单薄,背影婀娜多姿,秀色迷人。
秋胡心中顿生邪念,不顾家门就在眼前,急忙下车一边向采桑女走去,一边大声说:“大嫂,烈日下采桑多么辛苦,我因赶路也暑热难当,请停下来陪我在这桑荫下歇会儿把
”采桑少妇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顾自采桑不止。
秋胡走到妇人身后又说:“费力种田不如遇上丰年,费力采桑不如遇上大官。
我身上带有金银,情愿送给大嫂,怎么样
”采桑固然辛苦,养蚕可以纺丝织绢,拿来换取吃穿和日常用度,上可赡养双亲,下可替出门在外的丈夫养育儿子。
我才不会接受你的金钱,但愿你心无邪念,收起财物赶路去把
”
有关朱子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春秋时代,鲁昭公在国内待不下去,出走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年纪很轻,就把国家丢掉,这是什麼原因呢?」 昭公回答说:「我年纪很轻,很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又不留接受。
於是弄得里边无人帮助,外边无人拥护。
现在已没有一个人真心帮助和拥护我,倒是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
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根茎已经枯萎,枝叶尚自美丽。
可是等到秋风一起,自然就连根都被拔起来了。
」 景公觉得他这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并且认为若让昭公回去,该成为一位贤良的国君。
晏子说:「不会如此。
凡掉在水里的人,原先是不防备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径的。
一定等到掉在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注意路径。
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著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著去挖井取水。
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 这故事载於「晏子春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但含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我们对任何事,都要想深一层,想到它可能的发展,预先作妥善的准备,作个万一的预防;假若事到临头,才如睡梦方醒,那麼必像鲁昭公那样,不容於臣民,再要恢复已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便根据晏子说的最后几句话,引申成「临渴掘井」这句成语,用来嘲笑人平时对於事情不做准备、不知提防,等到事已临头,才忙著采取措施去应付,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譬如一个学生,平时不好好听课,不确实做习题,对课本所讲的模模糊糊,脑筋里没有印象,待到考试时,便临时抱佛脚,开夜车,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便是「临渴掘井」。
我们用这句成语时,还可将「未雨绸缪」来联用;「未雨绸缪」即事先预作防备,免得到时手足无措的意思。
如:「我们作什麼事都应该未雨而绸缪,不要临渴而掘井。
」
朱子治家格言的故事
《弟子规》上讲,“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我们跟人家争的是德行、学问还有才艺,如果不如人,我们要自己自励,要努力上进;如果是说衣服、饮食、我们的享受不如人,那有什么所谓
就像巴菲特,这么有钱,世界首富,仍然是生活这么节俭。
所以胡主席“八荣八耻”里面讲到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朱子治家格言》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有一口饭吃的时候,我们有衣服穿的时候,知道来之不易,这里头凝聚著多少人的血汗,我们怀著感恩心去受用,更不能去糟蹋。
毛主席普通的睡衣一件用了二十年,有七十三个补丁,你看老一代革命家这种风范。
在现代这时候提倡节俭有更重要的意义,节约资源,珍爱地球。
我们的地球就这么大,如果我们穷奢极欲的去使用资源,浪费资源的话,那就是有今天没明天。
所以我们希望永续的发展,我们留给下一代子孙一个美好的环境,那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节约。
如果我们不节约,危机一定会产生。
像美国所有的经济政策都是在促进消费,这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一个根本原因之一。
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时,你会用《朱子家训,中什么来劝诫他
可以考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熹的《朱子家训》中的“ 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应该怎么理解
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
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全文译:【译文】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人民。
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
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
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
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
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
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
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
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
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
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
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
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
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
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
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
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
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
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
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
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
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
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
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