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有关读书的成语诗句格言

有关读书的成语诗句格言

时间:2014-11-24 10:32

有关读书的诗句或格言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

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

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

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

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

何以节宣之

关于读书的成语 名言

一、关于读书的成语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学而不厌、手不释卷、皓首穷经。

二、关于读书的名言1、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培根 3、读书时要深思多问。

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4、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 鲁迅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 赫尔岑 成语解释 1、凿壁偷光【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反义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胸无点墨2、囊萤映雪【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

【近义词】囊萤积雪、裹足取暖、囊萤照雪【反义词】不思进取3、学而不厌【解释】: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释义: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示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手不释卷、好学不倦、虚心好学、皓首穷经【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4、手不释卷【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开卷有益、好学不倦、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手不释书、学而不厌【反义词】不学无术5、废寝忘食【解释】: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出自】: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努力【近义词】发愤忘食、焚膏继晷、旰食宵衣、以夜继日、夜以继日、日旰不食、忘餐废寝、披星戴月、孳孳不倦、孜孜不倦、闻鸡起舞、兢兢业业、凿壁偷光、不遑暇食、宵衣旰食、忘寝废食、专心致志、起居无时【反义词】夜以继日、焚膏继晷、旰食宵衣、游手好闲、饱食终日、因噎废食、发愤忘食、心不在焉、兢兢业业、无所事事、游手偷闲

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诗句

名言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卡莱尔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孟德斯鸠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培根读书使人充实,理想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富兰克林故事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篇后一语]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

他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

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

我的脑子不肯休息。

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

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

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

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

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

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

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

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

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

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

”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

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

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古诗唐·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清·郑燮: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明·杨继盛《言志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唐·韩愈《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