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尼采的语录,名言,越多越好
1 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2 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要怀疑酒的质量。
3“他沉沦,他跌倒。
”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
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4 此人往高处走---他应受称赞
那人总是从高处降临,他活着,自动舍弃赞美,他是从高处来的人
21 赞美使一些人变得谦逊,使另一些人变得无礼。
22 千万不要忘记。
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23 致孤独者。
如果我们在我们一个人独处时不能像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那样尊重别人的荣誉,那我们就算不上正人君子。
6 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体线面,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
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
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
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
7 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8 当心
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9 大胜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解除了胜利者对失败的恐惧感。
“我为何不能失败一次呢
”他自言自语,“我现在已有足够的本钱了” 10 他现在穷了,原因并非别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抛弃了一切。
缘何如此
---他惯于寻觅。
所谓穷人,正是那些对他甘愿受穷做了错误理解的人。
11 他是思想家,这意味着:他善于简单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对待事物。
12 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13 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
14 智者问傻子,通往幸福的途径是什么
傻子毫不迟疑,就象别人向他打听去附近那个都市之路似的,答曰“自我欣赏,再就是东游西荡。
”智者嚷道:“住嘴,你要求太多拉,自我欣赏就够拉
”傻子回答说:“没有一贯的蔑视,又怎能不断的欣赏呢
” 15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1 上帝死了 PS:前段时间看见一个教会的广告,画面全黑,只有4个字:尼采死了…… 2 超人即是海洋,你们的伟大轻蔑会在海中沉没。
3 人是一根绳索,连接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绳索悬于深渊上方。
4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PS: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5 人人需求同一,人人都是一个样,谁若感觉不同,谁就进疯人院。
PS:谁有自己的个性,谁就明白这句话 6 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
可是他们认为,我冷酷,是开着可怕玩笑的嘲讽者。
7 人的生存是可怕的,且总无意义:一个搞恶作剧的人可能成为它的厄运。
我要向人们讲授生存的意义,这意义就是超人,是乌云里的闪电。
8 对于强大的,有负载能力的精神而言,存在着许多沉重之物。
这精神包含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东西:它的强大要求负载沉重,甚至最沉重之物。
9 有负载能力的精神要驮载这一切最沉重之物,犹如满载重物而匆匆走向荒原的骆驼。
精神也正是这样匆匆走进荒原。
然而,在寂寥的荒原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变成了狮子,它要为自己夺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
10 不要再把头埋进天堂这类东西的沙滩里,而要使头自由,使这颗尘世头颅为尘世创造意义
11 我学习过走路,从此我让自己奔跑;我学习过飞翔,从此我能就地飞走,而不愿首先被推送。
我现在轻松自如,我现在飞翔,俯视下方,现在有个神明在我内心舞蹈。
12 人的情况和树相同。
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 13 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
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
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14 即使你对他们温柔敦厚,但他们仍旧是觉得受到你的蔑视。
他们以隐秘的伤害行为报答你的善举。
你无言的骄傲总与他们的口味不合;倘若你某次谦虚到虚荣的地步,他们就喜不自胜了。
15 总有一天孤寂将会使你厌倦,你的骄傲将会扭曲,你的勇气将会咬牙切齿。
有朝一日你会呐喊:“我孤独
” 16 有些人之所以离群索居就是为了躲避流氓:他实在不愿与流氓共饮井水,共享水果和火。
有些人走进荒漠,与猛兽同受干渴之苦,就是不愿与肮脏的的赶骆驼者共坐在水槽边。
电视剧动漫超兽武装第31集,冥王说的那句话是什么
好像是,当我到达高处,无人同我说话的那一句。
然后呢
尼采要不是天才,他也不会疯掉.想看尼采,先建议你去看看别人写的关于他的一写思想的精华的本本,里面有他的一些经典观点,以及,他的生平。
我在看的一本是刘小枫的--不做好人做强者。
这本还是不错的。
尼采和叔本华可以说是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的关系,当然,尼采比叔本华要进步。
尼采观点很多受到叔本华的启发,又高于他。
在现代,人们发现,尼采的一些观点已经是后现代的观点。
尼采的观点太容易被人误解了。
即使读了,也没一个人说,完全能够理解他的原来意思。
他是一个诗人般的哲学家。
尼采本身的著作有好多,从第一部悲剧的诞生,依次有不合时宜的考察,大卫。
施特劳斯,历史研究的功罪,教育家叔本华,里查德。
瓦格呐在拜罗伊特,人性的和太人性的,漂泊者和他的影子,曙光,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真的不错),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瓦格呐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尼采反对瓦格纳,瞧;这个人(他的自传),权力与意志(死后出版的),(昏死,百度搜索东西也够慢的,百科都开这么慢
),先说下尼采著作中的主要的观点,主要有(我也刚开始看),超越自己,要做超人;重估一切价值;人文与科学的一些思考,总之太多了,最容易记得的就那几个。
如果想买书,你可以去卓越呀,或者是当当去买。
那书便宜点。
打完收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撒
尼采原文是什么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 有的人在死后才出生”
那些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
(尼采)
尼采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尼采,1844年10月15日生于萨克森地区的勒肯。
父亲是新教牧师,父亲去世后,母亲带他和妹妹迁往瑙姆堡。
1858~1864年他在舒尔普福特文科中学学习,受到很好的古典语言文学教育。
1864年到波恩大学,学习古典语言文学。
1865年10月他前往莱比锡学习。
1867~1868年曾服兵役约半年。
对尼采的思想成长和个人生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在莱比锡的学习。
这时他阅读了《世界是意志和表象》,赞赏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思想。
1868年11月,尼采认识了瓦格纳,十分钦佩瓦格纳的艺术天才。
1869年春,尼采应聘到瑞士巴塞尔大学任教,他在大学的就职讲演是《荷马与古典语言学》。
1869~1878年,尼采除了在普法战争期间作为志愿兵在前线当了几个月卫生兵和1876年10月~1877年9月因病休假外,一直在巴塞尔大学担任古典语文学教授。
在这10年里,他曾多次争取不教古典语文学,争取获得哲学教授的席位,但没有实现。
1872年初,尼采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悲剧的诞生》出版,论及希腊的艺术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和太阳神阿波罗精神,前者抒发为音乐,后者体现为雕刻、叙事诗等。
书中谈到古希腊悲剧如何从音乐中产生,如何没落,并预言古希腊艺术的精神将在瓦格纳的歌剧里得到新生。
1873年开始,尼采写成4篇《不合时宜的看法》。
第1篇《大卫·施特劳斯、自白者和作家》在1873年8月发表,作者通过对施特劳斯的批评,与当时风行的历史主义针锋相对。
第2篇《论历史对人生的利弊》于1874年2月发表。
同年10月发表第3篇《教育者叔本华》。
他认为哲学家应鄙薄名誉地位,探讨人生意义,为真理而奋斗,成为世人的教育者。
1876年7月发表第4篇《理查·瓦格纳在拜罗伊特》。
1876年,尼采的健康状况不佳,眼疾日益严重,同年10月辞去教学任务,在瑞士及意大利各地休养,但是著述并未中辍。
1878年5月他出版了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的《人性的——过于人性的、一本为自由思想者而写的书》。
1879年3月《混杂的意见和格言》,11月底《漫游者和他的影子》先后出版,合并成《人性的——过于人性的》的第2卷。
这本著作在文体上有新的特色,采用格言体,并且以潜在的对话的方式叙述,与柏拉图的《对话集》相似,谈话对手是瓦格纳、叔本华,或者是他自己的影子,漫游者本人是尼采自己。
1881年8月出版的《晨曦·关于道德成见的思想》和1882年出版的《欢快的科学》抨击了传统道德。
1883年,尼采致力于写作他的主要著作《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1884年1月出版。
查拉图什特拉是古代波斯拜火教的创始人,尼采借这个教主之口,说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其中两个主要内容是“超人”和“万物永远还原”。
尼采在书中预言,由于世风日下,人已变形,因此必然要出现一种新人,即“超人”。
他宣称“上帝已死”、并用“一切价值重新估价”为口号,攻击基督教宣扬的“奴才道德”。
1886年7月发表《在善与恶的彼岸》,这本书涉及尼采以后著作里的各种问题。
尼采不承认现有的衡量善恶的标准,这些标准是有权势的统治者制定出来强制穷人的。
他认为应该有新的标准,于是也就有新的价值,对原有价值都要进行重新估价。
1887年11月10日尼采发表的《道德的系谱学》,是《在善与恶的彼岸》一书的补充和续篇。
作品揭示了道德偏见的根源,认为人的本性深处潜伏着仇恨、报复和残忍等魔鬼,一旦有一种力量把这些魔鬼放掉,它们就不受善与恶的控制。
实际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身上的“非人性”的本质。
1888年是尼采神志清醒地生活和创作的最后一年。
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以下几篇著作:《偶像的毁灭》(9月7日付印)、《瓦格纳真相》(9月16日发表)、《反基督徒》(9月30日完成手稿)、自传《看啊,这人》(11月6日付印)、《尼采反瓦格纳》(12月15日手稿付印)。
还有未完成的草稿《达到权力的意志》,副标题是《一切价值的重新估价》。
尼采还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未撰写成文的思想。
1960年卡尔·施莱希塔把这些遗稿按照年代加以整理,汇集成册发表,书名为《八十年代的遗稿》。
1889年1月7日尼采摔倒在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的街头,从此神经错乱。
他一生中最后的11年是在他母亲与妹妹的照顾下度过的,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去世。
尼采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
他一生用格律体和自由体写过许多诗歌,其中有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例如1888年写的《威尼斯》和《落日西沉》。
《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散文诗,全书充满了寓意和隐喻,有《圣经》风格。
尼采的论战文章和大量格言,思想深邃,文笔犀利,独具一格,他被公认为是德国最优秀的文体家之一。
尼采是个颇有争议的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
尼采活动的时代是在1870年普法战争以后。
这时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工人阶级日益壮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的弊病暴露无遗,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又有一些人则在另一方面寻找出路,尼采哲学便应运而生。
他的哲学极为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宗教和道德的虚伪。
他反对一切旧的传统,是个彻底的偶像破坏者。
但是他站在精神贵族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强调天才、“超人”,蔑视群众,从个人主义出发,既揭露资本主义,也反对社会主义。
尼采的思想从20世纪初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曾对因不满现实而探求新路的知识分子起过积极作用,同时纳粹反动势力也把它奉为他们的圭臬。
在文学上,20世纪前期的许多德语作家,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作家,如“格奥尔格派”作家、托马斯·曼、海塞、法国作家纪德、马尔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
尼采思想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中也有影响。
尼采思想在“五·四”时期传到中国,促使了鲁迅、郭沫若等人向旧的封建传统进行挑战,但在40年代也有人利用尼采散布法西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