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的名句
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
——克伯屈(美)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斯宾塞(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1.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3.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4.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5.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7.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8.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9.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10.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世界上有名的教育家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一、教育名著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 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8月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14、《孩子们
你好
》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
》、《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
》、《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7、《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教育诗》[苏] 马卡连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
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3、《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 [英] 约翰洛克 著\\\/ 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26、《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7、《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二、理论视野31、《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
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4、《顺生论》(张中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张中行著。
2000年3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建议张中行将两本书合一)35、《科学家论教育》(苏州大学教授周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马上出版]36、《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37、《教育社会学》吴康宁著,人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38、《教育:我们有话要说》 [中国]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儿童的100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8-40、《别国的
关于学前教育的广告词
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
——克伯屈(美)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斯宾塞(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1.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3.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4.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5.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7.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8.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9.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10.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卢梭对儿童的教育分为哪几个阶段
1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自身或他物为媒他人或他物的动作、、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3·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4·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5·娃娃游戏:在游戏的研究领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的研究式样。
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
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
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
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 6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
如嵌插圆柱(大小高矮不同),比较各种木条(宽窄、厚薄、长短不同)和立方体(大小不同),各种几何图形嵌板(三角板、圆板、五边形板、梯形板等),粗滑、重量不同的材料,发声盒、铃和音乐教具,写字及计数材料,等等。
蒙台梭利教具构成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 7·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扮演什么角色),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的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8·剩余精力说: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F.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
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就越强。
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这样就产生了游戏。
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存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
9、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格鲁斯(K.Gross)。
格鲁斯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认为人和动物有一种与环境斗争的生存本能,新生儿或幼儿动物在遗传上继承了一些不够完善的本能,这些不完善的本能最初不能适应复杂的、充满竞争的生活,而游戏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和准备,帮助儿童加强日后所需的本能。
10·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11·内部动机:动机作为推动人去活动的心理力量,指向于解释个体活动的原因。
我们可以把活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12·以人代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即角色扮演。
它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13·角色行为:角色行为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
最早发生的不成熟的角色行为表现为角色的动作。
这种角色的动作最早在婴儿阶段发生,但往往是一种自我模仿。
14·以物代物: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15·情景转变: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16·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7·活动区的相容性:所谓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18、自制玩具:自制玩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原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二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制作玩教具,以补充现成玩教具的不足或缺陷。
19、教学游戏:以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
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
20·角色意识:指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装别人也能够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