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亚是一党执政的国家吗
利比亚没有执政党。
他们的领导人卡扎非不属于任何党派。
卡扎非的格言是国家不要一切“统治工具”,包括总统、议会、政府和政党都不要,用他的话说:“革命要使权利分开,革命领导人不参与执政,一切权力归人民”即让民众“自己统治自己”,因此利比亚没有议会和政府,最高权力机关是总人民代表大会,其领导人被称为“秘书长”,其余官员为秘书。
驻外使馆被称为“人民办事处”,国名也由原来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更改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利比亚的人均GDP是很高的,但好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是怎么样,因为以前受到过经济制裁.经济在北非处于较高高水平,只要原因是石油,但该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关于是不是清廉,这个要到他们国家深入研究才知道了,呵呵
《希腊神话》10句名言警句
文章《希腊神话故事和传说》正文开始>>法厄同驾太阳车的故事 : 日神的儿子法厄同纠缠他的父亲,要求驾着日神的飞马在空中驰聘一天。
慈爱的父亲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你的要求太过份了,你的力气和年纪都办不到,它的名字叫作「灾难」。
但是法厄同不听他的话,还是提出原来的要求。
无奈的父亲只好引他到乌尔冈所造的高大的车辇前面。
年轻的法厄登上了轻车,兴高采烈地握住缰绳。
日神的四匹快马感到车辇的载重和往常不同,就乱奔起来,离开了原来的轨道。
发愁的法厄同从天顶往下看,脸色发白,两膝发软,后悔不该驾他父亲的马。
太阳车一直向前冲去,就像风中的船,船上的舵手把不住舵,索性放了手,让神去摆布。
最后轴脱辐散,破车的残躯断片散落一地。
法厄同,火焰烧着了他的赤金色的头发,头朝下栽下去,拖着一条长尾巴在空中陨落。
远离故乡,在天的另一边的厄里达诺斯河收容了他,洗净了他余烟未息的脸。
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 潘多拉是古希腊的一位公主,诸神因妒忌她底美貌,送给她一个神秘底合资,叮嘱她千万别打开那个盒子。
然而,有一天,潘多拉终于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打开了盒盖,于是,盒内的疾病、痛苦、疯狂等不幸趁机飞出来,传播到了人间。
幸亏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时叫她关闭盒子,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药:希望。
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传说,Daphne(达芙妮)(月桂女神)是位非常貌美的女神,当年曾与宙斯的大儿子阿波罗互相爱慕。
终于,有一天阿波罗终于按耐不住自己对月桂女神的爱恋,对她展开的追求。
可是因为阿波罗自己是太阳神,身体聚集了大量的热能,使得月桂难以忍受,一旦靠近就有灼伤皮肤的危险。
所以每次阿波罗追月桂,她就会躲。
就这样,一追一躲,可这样毕竟不是办法,终于月桂无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
她的父亲因不忍女儿遭受如此痛苦,就将大地劈裂了一条大缝。
月桂纵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树从裂缝中长出。
自此,这棵树就叫做月桂树。
而阿波罗并不知道缘由,认为月桂宁可变成大树也不愿和他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自己太热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树。
阿波罗发誓要永远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
那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太阳黑子,在太阳神心中留下的永远的遮蔽,他为月桂留下的遮蔽.... 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 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时,忘了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于是有了金苹果的故事。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长大后奉父命去希腊接姑妈,与海伦一见钟情,抢走了海伦,导致了特洛伊战争(10年),众神各助一方,爱神阿弗洛蒂特助特洛伊,赫拉和雅典娜助希腊,人神混战。
西绪福斯的故事 诸神为了惩罚有通奸嫌疑的西绪福斯,让他不停地推石头上山,而巨石则因自身重量一次次滚下山去,就这样循环不断。
然而这个担着罪名的大汉却从徒劳的工作中觅得了快意:“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
” 安泰俄斯的故事 安泰俄斯是海神波塞冬和地母该亚所生的儿子。
凡经过利比亚的过路人,都必须跟他格 斗。
可是,在格斗的时候,安泰俄斯只要不离开大地,就能从大地母亲的身上汲取力量。
赫 拉克勒斯把他打倒三次,终于发现他恢复力量的秘密。
于是他用强有力的手臂把安泰俄斯举 在空中,然后将他拤死。
国王安菲特律翁从盲人占卜者的口中知道儿子天赋极高,他决心让儿子享受配做一个英雄的教育。
他聘请了各地英雄给年轻的赫拉克勒斯传授种种本领。
他亲自教他驾驶战车的本领;俄卡利亚国王欧律托斯教他拉弓射箭;哈耳珀律库斯教他角斗和拳击;刻莫尔库斯教他弹琴唱歌。
宙斯的双生子之一卡斯托耳教他全副武装地在野外作战;阿波罗的儿子,白发苍苍的里诺斯教他读书识字。
赫拉克勒斯显示了学习的天赋和才能。
可是他不能忍受折磨,而年老的里诺斯又是一个缺乏耐心的教师。
有一次,他无端责打赫拉克勒斯。
赫拉克勒斯顺手抓起他的竖琴,朝老师头上扔去,他即刻倒地身亡。
赫拉克勒斯十分后悔,但他仍被传到法庭。
为人正直而又知识渊博的法官拉达曼提斯宣布他无罪。
法官颁布了一条新法,即由于自卫而打死人者无罪。
可是安菲特律翁担心力大无穷的儿子以后还会犯下类似的罪过,所以把他送到乡下去放牛。
赫拉克勒斯在这里过了一年又一年,长得又高又强壮。
他身高一丈多,双眼炯炯有神,犹如闪烁的炭火。
他善骑会射,射箭或投枪都能百发百中。
当他18岁时,已长成希腊最英俊、最强壮的男子汉。
他面临着命运的挑战,现在是看看他一身武艺和力量是用来造福还是作恶的时候了。
赫拉克勒斯离开了牧人和牛群,来到一块寂静的地方,思考他的人生道路到底该怎样选择。
突然,他看到两位高贵的妇女迎面走来。
一位女子仪态万千,高贵而纯洁,目光谦和,举止有礼,穿一身洁白的长袍。
另一位雍容华贵,雪白的肌肤抹了香粉和香水,姿态端正,使她显得比实际的要高一些。
她的目光直视前方,衣服穿得得体,显出无限魅力。
她自我欣赏一番,又顾盼自如,看看有没有人在仰慕地打量她。
当她们走近时,后一位女子抢前几步,赶在第一位女子前面,朝着英俊的赫拉克勒斯走过来,打着招呼说:“赫拉克勒斯,我看得出,你还在犹豫不决,不知选择怎样的生活道路。
如果你选我做你的女友,那么我可以领你走上一条最舒适的生活道路。
到那里,你可以享尽生活乐趣,一生没有烦恼和不平;你不用参加任何战争,不用操心买卖的事,只是享用美酒和佳肴,你睡在温暖柔软的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可以尽情享用别人的劳动果实,享不尽荣华富贵,因为我给予我的朋友享用一切的权利。
” 赫拉克勒斯听了这诱人的话语,诧异地问她:“美丽的女子,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 “我的朋友们称我为幸福女神。
”她回答说,“而那些想贬低我的人则叫我是轻佻女郎。
” 正在这时,另一位女子也来到前面。
“我到这里来找你,亲爱的赫拉克勒斯。
”她说,“我认识你的父亲,知道你的天赋和你所受的教育,这一切都给我一种希望,如果你选择我指引给你的路,那么你将成就世上的一切善事和大事。
可是我不能保证你享受荣华富贵。
我只是愿意告诉你,天上的神只是多么喜欢你。
但是,一切收获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你如果希望神只保护你,那么你首先应该敬奉他们;你要得到朋友们的爱戴,那么就该为你的朋友做好事;你要国家尊重你,你就应该为它服务;你要全希腊推崇你的美德,那么你就应该为全希腊谋幸福;有播种才有收获,你想赢得战争,就得学会战争的艺术;你要保持矫健的体魄,就应该通过艰苦的劳动使它强健。
” 轻浮的女子突然打断了她的话。
“你看,亲爱的赫拉克勒斯,”她说,“你要走多么漫长而崎岖的道路,才能到达她所说的目标。
而我却以最舒服的方式引导你走向幸福。
”“你是个说谎的女人,”美德女子对她说,“你没有一点美的东西。
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你还没有走到它们面前,就心满意足了。
你不饥而食,不渴而饮,任何柔软而温暖的床都不能使你满足。
你让你的朋友们通宵畅饮,白天酣睡,多少美好时光白白流失。
他们在年轻时花天酒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年老时,愧对过去的时间。
而你呢
虽然你是不朽的,然而却遭到诸神的唾弃,为善良的世人所不齿。
你从未听到过赞扬,从未做过一件好事。
——相反,我却受到诸神和一切善良人的欢迎。
艺术家们视我为使者,父母亲视我为忠诚的保护者,仆人们视我为仁慈的帮助者。
我是和平事业的支持者,在战争中是可靠的盟友,是友情忠诚的伙伴。
饮食,睡眠对我的朋友比对懒散者更重要。
年轻人为受到老人们的夸奖而高兴,老人为受到年轻人的尊重而快乐。
他们回忆起从前的行为感到满意,他们对于现在的作为感到高兴。
我使人们相敬如宾,让他们受到神只的保佑,受到朋友的爱护,受到国家的推崇,当末日来临的时候,他们不会默默地毫无光彩地走进坟墓,而他们的荣耀仍留人间,受到后世的仰慕。
啊,赫拉克勒斯,如果你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 两位女子说完话,顿时消失了,赫拉克勒斯独自一人留在原地,他决心选择“美德”的路。
不久,他找到了行善做好事的机会。
众所周知,那时,希腊丛林密布,沼泽遍野,到处是凶恶的猛狮、公猪以及其他作恶的野兽。
因此,清除这些孽障,把希腊从这类危害人的野兽中解放出来,乃是古代英雄们的伟大目标之一。
参考文件:
关于目标的名言有哪些
1、我们命定的目标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明天,都今天前进一步。
——朗费罗2、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Anonymous3、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
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歌德4、世界会给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让路。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5、设立目标,实现目标,再设立新的目标。
这就是成功最快速的方法。
——佚名6、如果你想要快乐,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要能指挥你的思想,释放你的能量,激发你的希望。
——安德鲁•卡耐基7、目标渺小则成就渺小;目标远大则成就伟大。
——大卫• J. 施瓦茨8、有了长远的目标,才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沮丧。
——查尔斯•C.诺布尔9、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
——博恩•崔西10、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目标。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成功。
——诺曼•文森特•皮尔11、崇高的目标造就崇高的品格,伟大的志向造就伟大的心灵。
——泰龙•爱德华兹12、目标要远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波•杰克逊13、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佚名14、确定目标,即意味着为了达到目标必然要把自己逼进艰难困苦的境地中去;不能确定目标,则意味着他是没有这种勇气的人。
——德田虎雄15、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
——斯大林
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何况是听到的打一句名言
材料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文。
(70分)(2012年3月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考试质检优秀作文)有人说听为虚,眼见为实,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理解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一、题意简析材料提供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针对的是生活中人们习惯于道听途说,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人云亦云,提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说法。
清朝诗人赵翼在《论诗》(五首之一)中说:“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这种“矮人看戏”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自己并没有看见,却随人说短长,被他人的说法所绑架,结果丧失自我,徒留笑柄。
提倡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并没有错,问题是现实是复杂的,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有时恰恰背离事情的真相,如果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看到了就一定是真的,则有可能远离真相,被假象所欺骗,从而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最具有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确实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两种观点相比较,第二种观点显然是对第一种观点的修正和提升。
人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但凡事不问青红皂白,以为只要自己看到了就一定错不了,就切近了事物的本质,那就不对了。
在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之上,还必须用大脑去仔细过滤,用心去思考鉴别,应如鲁迅所说,涵养一双会看夜的眼睛,正面文章不妨从反面看,反面文章不妨从正面看,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一点质疑和批判,这样才不会陷入瞒和骗的泥淖。
生活中有很多成语、格言、警句,是某种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孤立地看有道理,但如果脱离了具体语境,则又显得荒谬,比如: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沉默是金\\\/\\\/沉默不是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畏大人之言。
(孔子)……因此,这一类题的写作,有必要做到两点:第一,要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所谓思辨,并不是简单地、程式化地呈现结论,而是在具体问题的辨析中富有逻辑性地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展现出来。
应该重视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思考的结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要亲自观察和发现,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能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这体现了实证精神,是科学理性态度的反映。
但是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究其原因,无非是:一,自己像那个矮人似的确实看不到;二,自己可能并不真心想去看;三,自己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去看。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自己确实看不到是因为外部环境有意遮蔽和阻挡,那就有必要维护自己看的权益,要去争取,不但不争取,反而跟着别人起哄,则是深重奴性的体现;如果是第二种原因,自己并不真心想去看,却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信口雌黄,则是别有用心,心地阴暗;如果是第三种原因,放弃自我的权益,用别人的眼睛去看,长久以来便会形成一种惰性和惯性,这是对自我的放弃和消解。
人不能轻易地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眼睛所见的有可能是假象和错觉,容易被假象和错觉所蒙蔽。
为什么纷纭万象,举目所见,并不一定就是事物的真相呢
这有几种原因:一,世界是复杂的,而真相却是唯一,人们不可能百分百地接近真相,只可能通过各种碎片的拼接,尽可能接近和还原真相;二,人们因偏见、成见、私心、虚荣、幻觉等等的影响,会被浮云遮住望眼,选择性地去观察事实,结果无法发现真相,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都是这样;三,真相被某种看不见的手有意地掩盖和遮蔽,或者被假象粉饰,“你所看到的是我想让你看到的,你所听到的是我想让你听到的”。
因此,眼睛的观察与心灵的思考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轻易地相信了自己的眼睛,没有心灵的参与,则无异于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利,是对人的价值的戏弄和辱没。
第二,要有思考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文章要有现实感,要有对生活批判和反思的锋芒和锐气,不能没有观察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广度,就是对生活现象的联想要丰富;所谓深度,就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要深入,要有理性。
比如:事先没有对作品进行认真地阅读和研究,就随众人漫无边际地乱说,不负责任地瞎说,文艺批评领域这种不相信自己眼睛的现象并不少见,赞同或者反对,首先都要自己去看,而不能把看的权利交给别人,这其实是缺失了踏实严谨的作风,缺失了起码的责任感和敬重感,这种现象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也是普遍存在的。
实地观察体验,对于文艺创作或许比读书还更重要。
从前中国文人喜游名山大川,一则增长阅历,一则吸纳自然界瑰奇壮丽之气与幽深玄妙之趣。
其实这种“气”与“趣”不只在自然界中可以见出,在一般人生世相中也可得到。
所以,文艺创作讲究要走向大地,走进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
对于官场中的人来看,也是这样的道理。
不被下面的人所蒙蔽,需要转变作风,踏实地走向基层,走向民间,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才不致于乱发号施令。
眼睛所看到的或许只是假象,要追究事物的本质,有必要对自己所看到的提出问题,加以质疑,不轻易相信也是一种可贵的品格。
物质的极度繁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我们的心灵非常自由
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已经十分强大,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可以备受尊崇
每年的出版物浩如烟海,文艺作品的产量一年多过一年,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出版已非常自由,文化已非常繁荣
衣着光鲜,风光排场,名车豪宅,极尽奢华,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生非常成功,自我的价值已经实现
我们的眼睛只看到舞台中心聚光灯下的荣耀与辉煌,然而那荣耀与辉煌的背后是否还有别样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品味
……二、写作角度这种对立观点式的题目写作时可以先分后合。
所谓先分,就是选择其中某一观点,结合实际去分析其中的道理;所谓后合,就是将两种对立观点综合起来作辩证分析。
或小处切入,或大处着手,或正面落笔,或反面剖析,或分析原因,或阐明结果……不管采用怎样的方式,关键是有生活,有想法,有自己思考的过程。
下面这些角度都可以视为切题: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能满足于听,还要自己看要维护自己看的权益无论赞成或者反对,先看了再说打破思维的惰性和惯性,自己去看不要人云亦云,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放出眼光,自己去看走向大地,走进民间,实地观察和体验……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运用脑髓与放出眼光,二者缺一不可人为什么会被假象所惑执着追求,冷静理性,发现真相要有一双会看夜的眼睛不要被表面文章所欺骗透过表象,探寻事物本质善于拨开蒙在事物身上的浮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容易被所看到的欺骗打破妄自尊大的幻觉,平常地看待人我……三、文体选择选择了什么文体,则必须符合该文体的基本特征。
记叙文要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展现自己的心理和情感,融自己的思考于其中,不能缺少细节描写。
允许适当、合理的虚构,但虚构必须有生活的依据。
议论文说理是其本质特征,要善于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提炼观点,能够有条理地议论自己的观点。
在论述中,不止于“例证”,能“论证”,不停留于“怎么样”,能深入阐述“为什么”,辩证地分析、说理。
论证须合理,论证方法应用得当,推理合乎逻辑。
下面的问题应视为议论文的硬伤:1.观点不明或骑墙,没有自己基本的立场。
2.以叙代议,铺排罗列素材,没有基本的逻辑分析。
3.堆砌名人名事,提不出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没有现实感。
4.过多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甚至生动的人物对话。
5.在同一个平面上堆砌材料,只有例子,缺乏论证。
优秀作文选其一:莫让一叶障明眸上帝赋予了人类一双明眸,给世界带来了五彩缤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过眼睛了解时事变迁,世间冷暖。
眼睛是我们最信任的朋友,却也是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欺骗是可怕的,唯有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被眼睛欺骗祸害无穷。
因为信任,所以缺少防备,缺少“灾难”的天敌,后果可想而知。
楚怀王只看见奸臣的唯唯诺诺,却无视屈原等忠臣的赤胆忠心,只看见天下太平而无视秦人的虎视眈眈,落了个国家灭亡而身陷囹圄的下场。
前苏联领导人只看见兵强马壮,无视轻工业、农业的孱弱不堪,在美国总统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诱骗下更加穷兵黩武,结果亡党亡国,沦为笑柄。
当人类被眼前景象蒙骗时,头脑不再清醒,行为再不理智,酿出大祸亦在情理之中。
自康乾盛世之后沉浸在中央大国美梦中封关锁国的清王朝,无视奴隶制的剥夺人性和丧失人心的美国南方奴隶主,都难逃失败的厄运。
人类是聪明的,明眸是雪亮的,怎么这么容易被假象所欺骗呢
这是因为假象往往颇具迷惑性,就像外观鲜艳而内心腐烂的苹果,吃了才知道上当受骗。
利比亚人看见所谓“民主”的苹果,在西方国家唆使下不计后果地加入“吃苹果”的行列,把这个曾经的非洲富国拖入战争的深渊。
一年过去了,想象中的民主苹果不但不好吃,还会“拉肚子”,武装割据,国家分裂,社会秩序混乱笼罩着这个国家。
利比亚人傻吗
不是,是因为所谓民主的诱惑性太强,他们头脑一发热就被自己的眼睛骗了。
中国人盲目追求洋文凭洋学历,被它们的优点所吸引,结果“赔了青春又折钱”,连工作都找不到。
所以,为了不让假象遮住了我们明亮的双眼,我们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避免被相同的“叶子”遮挡眼睛。
看出前苏联穷兵黩武的巨大弊端,不被强大的军力蒙骗,提出和平发展战略,还主动裁军一百万,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使我国军队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
唐太宗不被“贞观之治”所迷惑,居安思危,重用谏臣魏徵,给李唐王朝奠定三百年基底。
无数的事实证明,“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思历史,明辨是非,障明眸的一叶定会自动飘走。
莫让一叶障明眸,头脑清醒辨是非。
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要相信自己理性的判断。
做到了理性分析,汲取了前人的宝贵经验,我们就不必担心有物障目,我们的行为将更加理智,我们的成功指日可待。
优秀作文选其二:慧眼存真拉封丹曾说:“天目,并非与生俱来,只因察世间百态而得。
”有人相信眼睛,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之中,盲目的信任让他即使被骗也毫不察觉;有人不信眼睛,满腹的狐疑和猜忌让他变得敏感而多虑。
我们并非“生而知之者”,于是只能从过经验和教训中选择“信”或“不信”。
然而,其实这本不是是否相信眼睛的事情,而是当你在面对事物的表象时,是否有一双“慧眼”,是否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拥有清晰的判断力的问题。
民国时教育部长陈立夫曾下行政命令,要求西南联大必须按照教育部长规定,开设课程、考核学生。
这在当时,是“天经地义”,并被普遍遵守的规定。
然而哲学家冯友兰代表西南联大师生上书教育部,其言“同人不敏,窃有未喻”,独具慧眼,不苟同教育部之令,而坚持大学应有独立自由的学精神。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冯友兰教授始终坚持着的底线和原则——一方面他没有盲目相信所看到的其他大学在教育部勒令下唯唯诺诺学的情形,而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同人不敏,窃有未喻”;另一方面,他拥有一双慧眼,提出行政不干预教育的原则,为西南联大在抗战时一枝独秀作了铺垫。
人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又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
”——其实这两句话看似不同,实则都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信任,而多了几分猜疑的想法。
人们总是在担心自己被听到的话所欺骗,所以才有“眼见为实”;而又担心自己所看到的并非事实,又有了“不相信眼睛”。
究其根源,便是这物质丰富的社会有些人精于算计,而让公众失去了基本的信任,才会时刻担心被骗。
从掺假的毒奶粉,到“掺假”的学历;从伪造的虎照片,到被宰的游客……无不如此。
我们呼唤像冯友兰教授一样的人们,能在万目皆然时独具一双慧眼,参透现象,秉持正义;我们呼唤社会道德的回归,结束人们彼此之间的猜疑。
不论相不相信眼睛,只要社会拥有正义与道德,我们总能有一双“慧眼”,去辨识,去存真。
拜伦说:“我用双眼感知世界。
”的确,我们应存有一双慧眼,去感知,去改善这个世界,这个我们心灵栖息的世界……优秀作文选其三: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德国“视觉领袖”展览上,一幅倒置的美人肖像吸引众人眼球,而当它被正放时,观众一片惊呼,因那美人实际长得奇丑,简直是个“四不像”。
如果说这是利用了眼睛的错觉,也有灵性大师奥修看似掌握真理,私下却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他利用人们对其表象的信赖,建立起与道德背道而驰的“王国”。
单纯的视觉假象使人落入圈套,而精密筹划的骗局更能将人玩弄于掌心。
因此“眼见为实”的训条早已不再适用,你不见用科技手段造假造谣的事屡屡发生吗
眼睛是顾城寻求光明的工具,但在科技对真相的蚕食面前,真正应当被拿起的,是思想。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而怀疑的精神与不竭的思想,才能将人解救于盲目的迷信之中。
孱弱的古人只能依眼睛而坚信“地正方圆”,难道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经历世代的彻悟之后仍执着于肉眼所“证实”的世界,以之为真相所在吗
肉眼往往将人限定于浅层的表相中,而通过思维的运转,人才会真正接近真相,接近真理。
所以,本雅明说:“笃信不具有创造力,怀疑才具有创造力。
”所以,闭上眼吧,人眼前的假象如何扭捏作态,内心的思考才能予人答案。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看见的境界,并不是达到的境界。
”而“达到”在哪呢
在于思考。
在思考中,人才能超逾现有的存在与限定,揭示荒谬,寻找真实的存在。
卡夫卡曾说: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使他不自由。
因此他写《饥饿艺术家》,艺术家拒绝进食,拒绝他人的施予,即使在生命殆尽之前仍不退却,因为“没有适合的食物”。
是的,因为人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花俏“美味”的表面答案,人需要的是挣脱眼前的独立思考,在思考中构成个人价值体系,在思考中锻炼出真正的判断力与追求真相的能力,否则人只能像被囚禁于牢笼中的饿狮,等待喂食,失去真正的自主力。
我们需要的,不是等待他们提供表象再被动地用视觉去接受所谓的真象,否则将背离深层的内涵。
雪莱曾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浅水波浪易被发现,但唯有思想能使人深入水的内部,找到它的本质。
即使真相沉默于水底,我也将在思想之中独立、探索,在探索之后将其捉出水面,去唤醒那些执象而求之人。
以独立之思,对盲目之眼。
优秀作文选其四:以心为眼,汇聚光芒当时代的航船驶进莫测的水道,当聒噪的声音渐渐污染我们的视听,焦虑的空气中浮动着危言耸听,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你我是否能坚持着敢于看,敢于听,敢于梦想,敢于思考
也许眼睛所见不一定真切可靠,但心灵的尺度定能助我们摆脱混浊,看清世界。
卡夫卡有言:“在不义面前,唯有受难才使我们与世界建立良好的关联。
”越是污浊不清之时,就越是需要一种独立、理性的思考,眼睛可能欺骗我们,但心灵不会。
辜鸿铭曾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但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只有扯掉心中无形的辫子,摘去有色眼镜,以真切、实在的心灵感知去认识这个社会,以思考去甄别这个世界,才能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视觉窘境,觅得清晰透亮的社会真相。
如何坚守良知与理性,站在时代的高地上瞭望旷野与星空
那便是在睁眼观察的同时,以道义为尺,以理性为界。
如马寅初在祖国沉浸在“多子多福”遐思中时“宁鸣而死”地提出了人口药方,或如索尔仁尼琴目睹苏联国家机器那习以为常的黑暗时以思想为“牛犊顶橡树”,他们即便也被那时代的黑布遮蔽双眼混淆视听,却拿起了堂·吉诃德的长枪无畏地刺破黑暗,以理性思考唤醒国人的明天。
有人说,假如黑夜如此沉沦,我们能否自遮双眼,不去听不去想
不然。
虽然我们所见不一定真实可靠,但也决不能因噎废食。
卡尔维诺在《烟云》中说,“只有呼吸着今天早晨这样雾蒙蒙的空气,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视野中充满迷蒙时,我们更应扩大视听,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问题,厘清实质。
托马斯曼感慨道:“那时我们还没被生活撞疼,我们还敢于看,敢于想,敢于做梦,敢于思考。
”在现实的迷雾前,尤其不能失去的就是探询真相,解决问题的勇气。
毕飞宇的小说里曾有这样的情节:一把手电筒被失手扔进黑暗河水里,它的光亮就永远在沉沉的河水中坚持着。
从在文革时坚守自我的顾准,到舌战群儒舍命救黄河的黄万里,甚至是“打假斗士”方舟子与“侠女墨客”龙应台,他们都是社会的光束,为时代航船的前行照亮了方向,也为普罗大众们擦亮了心灵的双眼,扫去了睫毛上的灰尘。
眼睛可能欺骗我们,但心灵不会,只有坚持理性独立的思考,勇于担起时代的责任,以心灵眼,才能聚起冲破迷雾的光芒,足以充塞天地,烛照人间。
优秀作文选其五:让理性为眼睛松绑这是一个充满机智巧械的年代,纷繁杂沓的世相令人眼花缭乱,诚然,有人认为要相信眼睛,然而,人们常囿于视觉角度的单一而迷乱了心智,南辕北辙。
因此,在人生中,我们不能在懵懂中轻信眼睛,而应用理性为我们的眼睛抚去尘埃,拓宽人生的视野。
“时间是我垂钓的溪,我喝溪水,却窥见了它清澈的底。
”梭罗的感叹道破天机,若仅是用肉体的眼睛,我们又如何能理性地看待历史
若是凄惶于自己未曾看见,人生就会沦为表面现象的跑马地,看待人生,求索世界,唯有用理性的曙光为我们引路,不仅只是用眼,我们才能建立本心的眼光亟需的坐标系。
莫让浮象绑架我们的眼睛。
用理性的思维而不仅是眼睛,我们才能勘破事物的真相。
柴静深谙此道,在这个迷雾缭绕的社会,她用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理智,从上海倒楼,到华南虎事件再到学术造假,她并非仅沉溺于事物的表相,而是理性分析事情的本质,扫开虚假的浮相,点评时事,一针见血,剖析热点,理性客观,以理性的目光还冰山一角一个真实面貌。
平心而论,用外在的眼睛来看待世界本无可厚非,但眼睛所及之处毕竟有限,若是纵容理性的缺席,默许心智的沉默,眼睛就会成为迷乱众人的帮凶,正如柏拉图所言:“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永恒。
”我想,人生的永恒便贮藏在理性中,而非事物的表相。
现代观念市场中,对于社会和个人,眼睛并非主导,理性的君临才是正确之道。
“药家鑫”一案中,作为揭发的先驱,张显如今却因诽谤而被控告。
静言思之,网民们仅相信看到的,而忘却了理性的重要性,竟误信了“富二代”等莫须有的标签。
于是我们可见,只有视觉,没有理性,社会便会沦为情绪信笔涂鸦的画板,重拾理性,社会才会流淌善良的血液,众人之眼才会松绑。
作为具体而微的个体,我们该如何排除眼前表象的干扰
我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只因人生多样性否定了一个通法的存在。
然而,有个原则是不变的,那便是人们在迷惘之际,应乞灵于自己的理性,而非仅依赖于眼睛,唯有此,人生的生机方可乍现,浮华的外相对眼睛的误导才能被抵制。
让理性为眼睛松绑。
优秀作文选其六:慧眼还须思考相助龙应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抔泥土,在社会纷繁的手中搓揉成形。
”的确,倘若一时偏听,一阵盲从,只观其表而不顾内里,那么人又与任由摆布的泥土何异
双眼所见固然有其欺骗性,全盘否定是谓不智,不加判别便囊括胸中亦是愚举。
慧眼,是我们必须的,而慧眼之外,我们更应让思考来相助。
惟有此,方能免于如泥土般思想匮乏,任社会表象搓揉的可悲境地。
眼见之虚实,取决于自己如何思考,香港与内地骂战一起,你我纷纷站队加入。
只见“蝗虫论”满天飞舞,便双眼冒火以国骂回敬。
只看到孔庆东贬港人为非人动物,便将其捧为“民族英雄”。
究其根本,骂战双方到底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怒而回击,还是受了眼前所见的蒙骗而随波逐流
无怪乎香港学者梁文道发文呼吁港、陆同胞要冷思考,呼吁有识之士的纠偏。
并非人人皆是火眼金睛,尤其是在此类群体性骂战中。
在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下,人们极可能只因眼角余光瞟到的一句偏颇之言而丧失思考的能力,转而成为被“所见”蒙蔽的偏激之人。
港、陆骂战亦是如此,见到蝗虫标语,为何不款款对唱《东方之珠》以显宽容
见到双非“孕妇”,为何不加以劝告以显人道,用思考为慧眼添花
深谙思考之人方能做到真正的“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归真堂在讨伐声中卷土重来,申报上市。
它斥责人们“只看到黑熊偶然的嚎叫”,它告诉人们“无痛取胆让黑熊很舒服”。
归真堂以“利益”观物,所见的自然全是熊胆换回的黄金。
而为黑熊惨状所触动,思绪万千的我们所见的便是归真堂之市侩残暴嘴脸。
故所见皆为实,关键是人们的思考方式。
我们庆幸有识之士目睹黑熊惨况后的奔走相救,也对冷思考助就一双慧眼深信不疑。
王小波曾言:“生活是天籁,需要静神凝听。
”这便是告诉我们,不要只因一时所见丧失理智或轻易相信,生活的百态需要凝神思考再加以回应。
倘若不加思考,人便沦为龙应台口中的“泥土”,更无慧眼可言。
倘若静神凝听,人便不致遭受盲目的欺骗,成为不理智的牺牲者。
慧眼还须思考相助,特别是在这么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眼前所见可虚可实,一切只在自己的思考。
优秀作文选其七:真知灼见,需亲眼所见如今是盲目跟风的时代。
手指轻动,微博便转发了。
一个泄怒,万人慨之,一人不幸,万人哀之。
但早在五四运动大潮中胡适便指出:“今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
”但仍有许多人流连于他人的见解,反刍同类人的意见。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丢弃别人带给我们的世界吧,我们需要亲眼所见,我们需要以自己为视角的真知灼见。
盲目的听从,不仅无法真切认识本质,还会带来个体意识的矮化。
梁文道说:“许多人不求深思,只求思考的姿态。
”的确,众人之见,未必是亲眼所见,大多只是以他人之见来享受视觉的快乐。
浮躁的网民习惯群起而攻之,但未尝不是有胆识之人的附庸
偶尔兵分两路以成所谓的“思辨”,但未尝不是慢慢演替为立场之争
韩寒说自己“是个没有立场只分对错的人”,但我更希望社会有的韩寒从大众视野中脱离去开拓个体的独立视角,去塑造敢于自见的个体意识,正如康德所言:“有个性才是个人。
”相信自己的眼睛,有赖于善于观察与乐于发现的习惯,也需果敢的质疑。
列夫·托尔斯泰从不相信纸上的社会报道,也果断放弃优渥的生活而去乡下务农,他需要以自己的眼睛去体察民生疾苦,他需要以自己的眼睛为视角去洞察人性深处。
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仅是视觉的乐趣,还会带来独到之见。
陈丹青坦言下乡的日子使他有机会认识生活,从而塑造了今日别具一格的画风;牛顿的质疑也源于他相信己见而非书上之理,万有引力定律即是从眼睛到思维的完美体验。
相信自己的视角,便发现一切。
而对自己所见之肯定与信任,还需独立意识的觉醒。
美国《时代》杂志将年度人物奖颁予全球“示威群众”,他们相信所见之现实的独立意识象征着草根阶层的崛起与官民关系的更新;蔡元培的独立意识使他发现诸多不公后愤然辞去北大校长之职:梁漱溟的独立意识使他在亲自探访了广大乡村后以自己亲眼所见来公然质疑。
独立意识和个体觉醒为个体的视野提供了保障,为个体能脱离大众审美而追求真知灼见保驾护航。
也许有人说,眼睛是易将人欺骗,但我以为,亲眼所见才是自己所处的世界,他见永不比己见更有说服力。
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因他者带来视觉误差,源于对个人视野的享受与个体意识的觉醒。
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世界,相信自己的眼睛,便有了无数不一样的世界,和而不同的看法,与无数卓尔不群的真知灼见。
世界各国的首都和国旗(图案的意义)。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亚洲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阿富汗 Afghanistan 喀布尔 Kabul 孟加拉国 Bangladesh 达卡 Dhaka 不丹 Bhutan 廷布 Thimphu 缅甸 Burma 仰光 Rangoon 柬埔寨 Cambodia 金边 Phnom Penh 中国 China 北京 Beijing\\\/香港 Hong Kong\\\/台湾 Taiwan\\\/澳门 Macau 印度 India 新德里 New Delhi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雅加达 Jakarta 日本 Japan 东京 Tokyo 老挝 Laos 万象 Vientiane 马来西亚 Malaysia 吉隆坡 Kuala Lumpur 马尔代夫 Maldives 马累 Male (Maale) 蒙古 Mongolia 乌兰巴托 Ulaanbaatar 尼泊尔 Nepal 加德满都 Kathmandu 朝鲜 North Korea 平壤 P'yongyang 巴基斯坦 Pakistan 伊斯兰堡 Islamabad 菲律宾共和国 Philippines 马尼拉 Manila 新加坡 Singapore 新加坡 Singapore 韩国 South Korea 首尔 Seoul 斯里兰卡 Sri Lanka 科伦坡 Colombo 泰国 Thailand 曼谷 土耳其 Turkey 安卡拉 Ankara 越南 Vietnam 河内 Hanoi 文莱 斯里巴加湾市 巴勒斯坦 Palestine 无 锡金 Sikkim 甘托克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欧洲 国家(coutry) 首都名称(capital)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地拉那 Tirana 奥地利 Austria 维也纳 Vienna 比利时 Belgium 布鲁塞尔 Brussels 保加利亚 Bulgaria 索非亚 Sofia 克罗地亚 Croatia 萨格勒布 Zagreb 塞浦路斯 Cyprus 尼克西亚 Nicosia 丹麦 Denmark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芬兰 Finland 赫尔辛基 Helsinki 法国 France 巴黎 Paris 德国 Germany 柏林 Berlin 希腊 Greece 雅典 Athens 匈牙利 Hungary 布达佩斯 Budapest 冰岛 Iceland 雷克亚未克 Reykjavik 爱尔兰 Ireland 都柏林 Dublin 意大利 Italy 罗马 Rome 列支敦士登 Liechtenstein 瓦杜兹 Vaduz 卢森堡 Luxembourg 卢森堡 Luxembourg 马其顿 Macedonia Skopje 马耳他 Malta 瓦莱塔 Valletta 摩纳哥 Monaco 摩纳哥 Monaco 荷兰 Netherlands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挪威 Norway 奥斯陆 Oslo 波兰 Poland 华沙 Warsaw 葡萄牙 Portugal 里斯本 Lisbon 罗马尼亚 Romania 布加勒斯特 Bucharest 俄罗斯 Russia 莫斯科 Moscow 圣马利诺 San Marino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Ljubljana 西班牙 Spain 马德里 Madrid 瑞典 Sweden 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瑞士 Switzerland 伯尔尼 Bern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伦敦 London United Kingdom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大洋州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澳大利亚 Australien 堪培拉 Canberra 斐济 Fidschi 苏瓦 Suwa 基里巴斯 Kiribati 塔拉瓦 Tarawa 瑙鲁 Nauru 亚伦 Yaren 新西兰 Neuseeland 惠灵顿 Wellington 巴布亚新几内亚 莫尔兹比港 Moreaby Papua-Neuguinea Port 所罗门群岛 Salomonen 霍尼亚拉 Honiara 汤加 Tonga 努库阿洛法 Nuku′alofa 瓦努阿图 Vanuatu 维拉港 Vila 西萨摩亚 Westsamoa 阿皮亚 Apia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美洲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安圭拉岛 Anguilla The Valley 安提瓜岛Antigua and Barbuda 圣约翰 Saint John's 阿根廷 Argentina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巴哈马 The Bahamas 拿骚 Nassau 巴巴多斯岛 Barbados 布里奇顿 Bridgetown 伯利兹 Belize 贝尔莫潘 Belmopan 百慕大群岛 Bermuda 哈密尔顿 Hamilton 玻利维亚 Bolivia 拉巴斯 La Paz 巴西 Brazil 巴西利亚 Brasilia 英属维尔京群岛 罗德城 Road Town British Virgin Islands 加拿大 Canada 温哥华 Ottawa 智利 Chile 圣地亚哥 Santiago 哥伦比亚 Colombia 巴哥达 Bogota 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圣约瑟 San Jose 古巴 Cuba 哈瓦那 Havana 多米尼加 圣多明各 Santo Domingo Dominican Republic 厄瓜多尔 Ecuador 基多 Quito 萨尔瓦多 El Salvador 圣萨尔瓦多 San Salvador 格陵兰 Greenland Nuuk (Godthab) 格林纳达 Grenada 圣乔治 Saint George's 瓜德罗普岛 Guadeloupe 巴斯特尔 Basse-Terre 危地马拉 Guatemala 危地马拉 Guatemala 圭亚那 Guyana 乔治敦 Georgetown 海地 Haiti 太子港 Port-au-Prince 洪都拉斯 Honduras 特古巴加尔巴 Tegucigalpa 牙买加 Jamaica 金斯敦 Kingston 马提尼克岛 Martinique 法兰西堡 Fort-de-France 墨西哥 Mexico 墨西哥城 Mexico 蒙特塞拉特岛 Montserrat 普利茅斯 Plymouth 尼加拉瓜 Nicaragua 马那瓜 Managua 巴拿马 Panama 巴拿马城 Panama 巴拉圭 Paraguay 亚松森 Asuncion 秘鲁 Peru 利马 Lima 波多黎各岛 Puerto Rico 圣胡安 San Juan 圣卢西亚岛 St. Lucia 卡斯特里 Castries 圣文森特岛 金斯敦 Kingstown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苏里南 Suriname 帕拉马里博 Paramaribo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西班牙港 Port-of-Spain Trinidad and Tobago 特克斯群岛和凯科斯群岛 大特克 Grand Turk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美国 United States 华盛顿 Washington, DC 乌拉圭 Uruguay 蒙得维的亚 Montevideo 委内瑞拉 Venezuela 加拉加斯 Caracas 美属维尔京群岛 夏洛特阿马利亚 Charlotte Amalie Virgin Islands 世界各国及首府中英文对照-非洲 国家(Country) 首都(capital) 阿尔及利亚 Algeria 阿尔及尔 Algiers 安哥拉 Angola 罗安达 Luanda 贝宁 Benin 波多诺夫 Porto-Novo 博茨瓦纳 Botswana 哈伯罗内 Gaborone 布隆迪 Burundi 布琼布拉 Bujumbura 喀麦隆 Cameroon 雅温得 Yaounde 中非 班吉 Bangui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乍得 Chad 恩贾梅纳 N'Djamena 刚果共和国 Congo Rep. 布拉柴维尔 Brazzaville 吉布提共和国 Djibouti 吉布提 Djibouti 埃及 Egypt 开罗 Cairo 赤道几内亚Equatorial Guinea 马拉博 Malabo 厄立特里亚 Eritrea 阿斯马拉 Asmara 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亚的斯亚贝巴 Addis Ababa 加蓬 Gabon 利伯维尔 Libreville 冈比亚 The Gambia 班珠尔 Banjul 加纳 Ghana 阿克拉 Accra 几内亚 Guinea 科纳克里 Conakry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 比绍 Bissau Guinea-Bissau 肯尼亚 Kenya 内罗毕 Nairobi 莱索托 Lesotho 马塞卢 Maseru 利比里亚 Liberia 蒙罗维亚 Monrovia 利比亚 Libya 的黎波里 Tripoli 马达加斯加 Madagasca 安塔那利佛 Antananarivo 马拉维 Malawi 利隆圭 Lilongwe 马里 Mali 巴马科 Bamako 毛里求斯 Mauritius 路易港 Port Louis 毛里塔尼亚 Mauritania 努瓦克肖特 Nouakchott 摩洛哥 Morocco 拉巴特 Rabat 莫桑比克 Mozambique 马普托 Maputo 纳米比亚 Namibia 温得和克 Windhoek 尼日尔 Niger 尼亚美 Niamey 尼日利亚 Nigeria 拉各斯 Abuja 留尼旺岛 Reunion 圣但尼 Saint-Denis 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 金沙萨 Kinshasa Republic of the Congo 卢旺达 Rwanda 基加利 Kigali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 圣多美 Sao Tome Sao Tome and Principe 塞内加尔 Senegal 达喀尔 Dakar 塞舌尔 Seychelles 维多利亚 Victoria 塞拉里昂 Sierra Leone 弗里敦 Freetown 索马里 Somalia 摩加迪沙 Mogadishu 南非 South Africa 比勒陀利亚Pretoria 苏丹 Sudan 喀土穆 Khartoum 斯威士兰 Swaziland 姆巴巴内 Mbabane 坦桑尼亚 Tanzania 达累斯萨拉姆 Dar es Salaam 多哥 Togo 洛美 Lome 突尼斯 Tunisia 突尼斯 Tunis 乌干达 Uganda 坎帕拉 Kampala 西撒哈拉 Western Sahara 无 赞比亚 Zambia 卢萨卡 Lusaka 津巴布韦 Zimbabwe 索尔兹伯里 Harare y-s-ran83.spaces.live.com\\\/Blog\\\/cns!B0E528EA415CB3E1!314.entry
曼德拉的名言
1.在事情未完成之前,一切都看似不可能。
2.最大的荣耀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到后总能站起来。
3.教育是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4.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不会遭受压迫,因为他具有独自思考的能力。
5.如果你想跟你的敌人和解,就要和他共同工作。
6.民主要求尊重少数人的政治权利。
7.评判一个国家不应看它如何对待地位最高的民众,而是看它如何对待穷人或一无所有的人。
8.没有人生来就因为皮肤颜色、出生地或宗教信仰去恨另一个人。
恨需要学习,既然人们能够学会恨,那么同样可以教会他们爱。
爱比恨更容易走进人类的内心。
9.我没有别的特别信念,除了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这一点非常强大,而且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10.我履行了我对我的人民和南非的责任。
我毫不怀疑后代将恢复我的名誉,同样我要说,应当站在这个法庭上的罪犯是政府的成员。
西撒哈拉到底是不是一个国家
唱歌、跳舞、听故类活动,在非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着重要地位的。
我直无法找到一个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优美的神话故事。
对非洲人来说,讲故事并不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娱乐,而是一种严肃的教育。
听众对讲故事者所讲的每一个故事,总要持尊敬的或恐惧的态度。
有时,讲故事的人讲,听众也就参加进去。
南非的拉姆巴人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叫“乌鲁希”的故事形式:一人领讲,掺杂进一些歌子,而所有的听众则伴以合唱。
西非的爱维人也用这样的方式讲故事。
爱维人作曲家西涅加·加德则克普说:“我们在工作或娱乐的时候,唱我们的民间歌曲,我们用歌声来哀悼朋友,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欢乐,当我们听着很长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歌唱使故事编的生动活泼。
”[1]在很多非洲民族中,只许可在晚上讲故事。
据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旅行家柴普曼说,卡普尔人(科萨人)白天是不准讲故事的。
另一位旅行家弗罗宾尼乌斯也证实,在北非柏伯尔人(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及摩洛哥的部落群,操闪米特-哈米特语)的某些部落群里,仍然是禁止白天讲故事的。
每到晚间,黑暗降临了所有热带密林的时候,人们燃起一堆堆篝火,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和孩子们,都聚集在篝火旁,聚精会神地听着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据说,十七世纪中叶,即在欧洲人进入非洲之前,布须曼人是非洲各族中唯一处于石器时代的民族。
布须曼人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落后的民族之一,而且把很多原始的特点保存到了二十世纪。
他们使用弓、毒箭和投枪狩猎,既不知农耕,也不知畜牧。
他们没有固定的房舍,栖居于灌木丛中。
因此,布尔人——殖民主义者荷兰人把他们称作布须曼人——意为“灌木丛里的人”。
布须曼人及其紧邻霍屯督人是欧洲侵略者的第一批牺牲者。
荷兰移民自1652年起,以现今的开普为基地,无情地屠杀布须曼人。
他们把布须曼人包围起来,不分男女老幼,用枪炮射杀。
生留的很少一部分人被驱赶到卡拉哈里大沙漠无水地区。
欧洲人在非洲出现时,霍屯督人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比布须曼人要高得多。
他们和布须曼人遭到了同样的命运,然而给予他们致命打击的,是1906—1907年间西非人民起义反对殖民主义压迫时的德帝国主义。
现在霍屯督族保留下来的纳马部族,约有两万人。
布须曼人的民间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叶研究非洲语言的第一批学者之一英国人B·布雷克(Bleek)记录的,他曾经研究了当时居住在橘河一带的一个布须曼人部落,大都带有神话的色彩。
布须曼人有一个故事谈到星星的起源,认为星星是一个布须曼姑娘造的,把她奉为布须曼人的始祖。
故事这样叙述:“古代有一个姑娘。
有一次她抓了一把燃烧过的炭灰撒向天空。
灰烬撒到哪里,哪里的天空上便出现一条星星造的路。
自那以后,每到夜晚,这明亮的星路,便用它那柔和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使人们看得见回家的路,不用再在黑暗中摸索了。
”布须曼人用故事来讲解他们还不大了解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的诸种现象说成是神普尔加所使然。
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天天,太阳燃烧似的照耀着,令人非常苦闷。
有两个因苦热而烦躁的妇人,为了要发泄她们的苦闷,把一条可怜的毛毛虫践踏死了。
普尔加神对于这件罪恶非常震怒,于是降下漫漫的长夜,要使人们对日光的价值再看高些。
……”布须曼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蝗虫(蚱蜢),以它为中心编造了一系列故事,布须曼人认为蚱蜢缔造了太阳、月亮和他们动物。
霍屯督人的故事也是由布雷克和克朗林记录下来的,大部分也是动物故事。
布雷克曾经想把他的南非动物故事题名为《南非洲的列那狐》,把南非各族故事比作欧洲诸民族的动物故事列那狐故事。
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霍屯督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狮子、胡狼、鬣狗及羊等,对这些角色,霍屯督人都有自己的近乎固定的看法:狮子、大象——愚笨、粗暴;胡狼、鬣狗——狡猾;兔子和龟——智慧、机敏……在他们的故事中,偶尔也出现人为主角的故事,但在这种故事中也是人、动物同台,人与动物同生活、同思想,似乎仍是同类。
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嫁给大象做妻子,人同动物是相像的。
[2]班图语族各族居住在由苏丹到非洲的南部,刚果河流域,几个非洲大湖地区和三比西河、林波波河及瓦阿拉河流域。
在欧洲人入侵之前,班图人宗教观念的基础是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祖鲁人信仰一神教,神居住在天上某个地方,但不干涉人间的事务。
祖鲁人的故事同其他非洲民族的故事一样,主要是动物故事,如野兔故事(据说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没有家兔的)。
但是在祖鲁人的故事中,出现了象谷谷马戴乌这样的巫师,伊泽穆这样的食人精,乌希古留密这样的英雄。
祖鲁人故事中的登场人物,同时又是说故事的人,故事的创造者;他们不仅说不清楚这世界是怎么回事,甚至还不知道怎样理解它。
他们把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说成是由于某种特殊力量的存在,而这种特殊力量又是经常跟人在一起的。
他们赋予动物、岩石、水和家常用品以灵性,什么都是活的,什么都在行动,对这一切,人必须时刻加以提防。
关于巫术和巫师的描写,是非洲其他民族的故事中不多见的。
祖鲁人无法理解生死现象,便想象世界上有巫术存在,而且至今还用巫术来解释死亡。
如有一篇《海浪的孩子》说,小姑娘恩桐碧落到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巫婆手里,跟她学到一些基本巫术知识。
由于老巫婆一病不起,恩桐碧只学到一知半解。
[3]这种掌握了巫术的超自然的人,同现实中的人是一同出现于故事中的。
巫术并不同现实中的人处于对立的地位,而是帮助他们处世。
可以说,超自然和现实生活并存,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
祖鲁人关于他们的英雄人物乌希古留密的故事,也是把登场人物与动物之间说成同类。
有时我们简直很难了解这位英雄是什么,是人
还是幼小狡猾的动物
我们从祖鲁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原始公社制的社会特点。
《鸟姑娘》里的主人公,住在一个还没有分解为一个个小家庭的家长制大家庭里。
根据民族学所提供的材料,祖鲁人以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上的社会组织为基础,划分为四个年龄等级。
例如20岁至40岁的男子构成第三个年龄等级,他们的社会义务是抵御外侮,保卫部落。
这种年龄等级及社会分工,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男人是战士、猎人和畜牧人。
因此,像挤牛奶的工作,保护妇女儿童的安全,是由男人来做的(如《荒年》);而捡柴的工作,则由妇女来做。
祖鲁人的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非洲大自然的景色,散发着浓郁的热带非洲的气息。
如故事大多发生在拉肯斯堡山脉一带,因而故事中常常出现海岸、浪潮、树木繁茂的险山、湍急流水的溪谷。
他们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人同自然的斗争,涨潮、退潮、河水泛滥,往往淹没村落,冲走财物,卷走人畜。
此外,蝗灾、荒年的发生,也给祖鲁人带来了灾难。
因此他们塑造了伊吉苦苦马呆鸟(可能是蝗虫的形象)和肯克伯(自私自利)的形象。
他们的故事道出了他们的哲学观念:对自然要敬而远之;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这就是祖鲁人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
斯瓦西里人居住在印度洋沿岸,从南边的莫桑比克到北边的索马里。
在荷兰人出现之前,阿拉伯和波斯的混合文化已经统治了这里。
尽管表面上是波斯—阿拉伯文化,但居民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语言、风格和民间创作。
斯瓦西里人的动物故事中,兔子是作为狡猾的角色出现的,它以自己的聪明超过所有的动物,乌龟的聪明、狡猾,当然也不亚于兔子。
斯瓦西里人的故事中,把兔子称作艾卜·怒瓦斯。
艾卜·怒瓦斯是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阿巴希德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家中的诗人的名字。
[4]西瓦希里人把机智的诗人艾卜·怒瓦斯的故事,改编成狡猾的兔子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传说故事对斯瓦西里人故事所发生的影响。
班图语族中其他民族的故事,其主人公多是酋长、巫师、巫医或普通人,事件也多发生在农村,而苏阿西里人的故事却不大相同,事件发生的地点多是城市、市场、教堂和苏丹的宫宇。
故事的主人公则多是搬运夫、裁缝、教师、商人、法官、显贵和苏丹。
在他们的故事中,普通人必定战胜苏丹王及其官吏的专横、封建主和商人的狡猾与贪婪、法官的贪赃枉法。
这种特点说明,苏阿西里人所处的社会阶段及文化发展水平,是与其他各族不同的。
像祖鲁人一样,苏阿西里人流传着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传说。
他们关于李昂果·福莫的故事,是非洲民间创作的光辉范例。
这是一部描写这位英雄的英勇和刚毅、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同“大人物”进行斗争,以及因被出卖而遭到杀害的史诗般的故事。
时间发生在非洲东部沿海一带的一座城市里。
李昂果·福莫——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城市里最有力气、最快活和热爱自由的人。
他谁也不怕,并且经常给城里的一些显赫人物找麻烦。
他们决心陷害李昂果,因而不止一次地把他送进监狱,可是他每次都想出什么花样来越狱逃走。
就是在牢狱里他也毫不沮丧。
每天都从铁栅里传出他的优美歌声,城里的人都聚拢来倾听李昂果的歌唱。
在最后一次监禁时,李昂果的母亲用歌声告诉儿子,他们想要杀害他。
在对唱中,李昂果告诉妈妈应当怎样搭救他。
一个忠诚的奴隶姑娘把藏在圆形大面包里的一把锯子转给了囚犯。
看守们把没有酸酵的馅饼拿走,把它交给了李昂果。
李昂果接到食物后问看守决定什么时候杀他,他们告诉他,死刑定在翌日执行。
他请求允许他同人民和亲人告别。
已决犯的最后请求是神圣的,于是一经看守们的召唤,全城的人都聚集到监狱来。
李昂果要求把鼓、号角、铜锣都拿来,让大家都来演奏跳舞,快乐一番。
他教给人民演奏乐器和跳舞。
看守们被整个的欢乐场面迷住了,忘记了囚犯,他便趁机把脚镣锯断,又逃出了牢狱。
从这时起,便开始了他那充满危险、斗争,对敌人进行大胆的恶作剧和神秘的单独活动的日子。
敌人不止一次地向他所在的地方派遣奸细,但是都一无所获。
在人民中间,传说着李昂果刀枪不入。
城里的富人决定使出最后的手段,收买他的外甥,指使他的外甥去刺探用什么方法可以陷害他的舅父。
根据一个时候广泛流行的关于非洲的母系氏族的习惯,外甥乃是最亲近的人。
李昂果正苦于孤单,怀念着人民,便开始兴高采烈地接待客人,并且把自己最大的秘密暴露了:“只有用钢针扎穿肚脐才能杀死我。
”——他说。
他的外甥指望得到重赏,决定杀害李昂果。
不过他并没有享受到出卖的果实。
李昂果的敌人把他外甥作为杀害舅父的凶手给处决了。
而李昂果直到今天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
人民对他的坟墓都很尊敬,人们现在还可以去他的墓地谒拜。
撒哈拉以南操苏丹语族的非洲各族文化传统,与东非居民阿拉伯—波斯文化传统有极大的区别。
考古学证明,这里,苏丹、几内亚、尼日利亚、加纳、马里人的艺术,在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几内亚各族,如约鲁巴人、埃道人、爱维人、阿散蒂人,很早就有了很丰富、很发达的神话。
这些神话中的角色是神。
至今约鲁巴人还保存着为各种神灵建造的庙宇,每座庙宇的祭司都竭力颂扬自己的神,为他们编造神话故事。
他们关于雷的起源的神话中,出现了一个伊罗公——长着铁翅膀的神话鸟的形象。
关于天地分离、月亮起源的故事,也都有神话的特点。
他们的神话,不再像布须曼人那样的原始神话,而是关于神和英雄的神话。
西苏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铁匠。
铁匠是天体星球的锻造者。
他锻造了月亮、星星和天。
在苏丹各族人民的观念中,天是由许多一个高似一个、并用一条丝线串起来的圆圈组成的。
地上有许多个天,天上住着神明;地下有若干个冥府,冥府里收留死者。
他们把铁匠诗意化、理想化,通过铁匠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同自然界的斗争。
具有无敌力量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恶魔(如林妖、河妖等精灵),通常是苏丹和几内亚故事中的主人公。
这些恶魔绝大多数与人为敌。
女人魔国的故事,反映了母系制的古代遗风和哲学观念。
同时,故事中也反映了反封建、反农奴制的倾向,因为奴隶占有制在西苏丹封建王国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故事中的主角多是庄稼汉、游牧人或奴隶,通过他们嘲弄了国王、封建主和奴隶主。
居住在加纳(前英属黄金海岸的阿散蒂人),在欧洲人入侵之前已经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
他们的故事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叙述着物质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解释自然现象,以及风俗、法律的产生。
阿散蒂人以农耕为主,由于撒哈拉沙漠贸易风的影响,土地干旱,收成不好,因此,阿散蒂人经年累月同饥荒作斗争。
这个主题,在阿散蒂人的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多是农民,而不是牧民。
阿散蒂人故事中最具特色的,是关于蜘蛛阿南绥的动物故事。
阿南绥在阿散蒂人故事中,是个半人半蜘蛛的精灵。
他与人生活在一起,有人的特点和缺点。
这是一个矛盾的形象,只要环境对他不利,他身上的第二个“我”就显现出来,于是,阿南绥变成了一只蜘蛛,躲到黑暗的角落里,到密林的草丛中去了。
阿南绥性格的一面是勇敢、聪明、机智、热情,能随机应变,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如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世上一切故事的所有权,战胜了凶恶的豹、蛇、黄蜂。
阿南绥性格的另一面是贪婪、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吝啬成性、自吹自诩、虚荣怯懦。
这里集中了人的弱点的一面。
我们可以说蜘蛛阿南绥的故事是非洲的智慧故事。
关于阿南绥这个人物,在非洲的其他民族(如包累人)的故事中,也颇为常见。
包累人把蜘蛛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做乃季亚·肯代瓦,意即蜘蛛先生。
他的妻子叫毛·阿柯鲁,即阿柯鲁太太,蜘蛛的父亲叫阿嘎巴弗利。
非洲人的蜘蛛故事同欧洲人的狐狸先生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德国人的列那狐狸故事,法国人的狐狸先生故事,俄国人的狡猾的小狐狸故事。
由于许多阿散蒂人作为奴隶为殖民主义者买卖,从而把狐狸故事带到了北美、南美和西印度群岛。
蜘蛛是弱小的动物,然而它凭自己的智慧总是制胜别的动物。
人民借这个形象影射现实,歌颂普通人战胜贪得无厌、庸碌无能的统治者。
居住在齐河和班达马河之间的象牙海岸的包累人,根据他们的传说,在迁徙之前若干世纪,就已形成了部落。
他们以农业为主。
包累人的社会制度,除了带有半宗法半封建的特点之外,还有古代社会制度(母权制与地方母系婚制)的残余。
孩子继承氏族的名字、与氏族有关的权力和义务均从母亲。
父子往往取不同氏族的名字。
这种社会特点,在他们的故事中有所反映。
如《西非神话故事》中的《蜘蛛理发》,叙述蜘蛛的儿子替受刑的父亲说情,而外甥不仅对此事冷淡,反而要求解下舅舅身上的腰巾。
[5]按母系氏族的规矩,外甥继承氏族的一切权利,而这腰巾是一种象征物,解下腰巾以免被鲜血染脏。
这篇故事反映了母权制同父权制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像希腊埃斯库勒斯的剧本《俄瑞斯忒亚》中所写的新兴父权(俄瑞斯忒亚、阿波罗和雅典娜所代表的)母权制(艾伦尼斯所代表的)的冲突,以及恩格斯对这一冲突所做的结论。
[6]据曾到象牙海岸和利比里亚作过五次民俗学旅行的德国民俗学者汉斯·希梅尔黑贝尔(Hans Himmelheber)证实,包累人的神话和寓言,都是描述最初人类在天上或者动物还与人在村中同住的“那个时代”的事情。
包累人认为,他们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据耳闻目睹讲述的,因此绝对真实。
实际上,今天也还有人,而且常常是一天到晚出入森林的猎人,根据侦查动物、体会动物的特性来编造故事。
汉斯·希梅尔黑贝尔在他亲自记录的包累人故事集《亚拉·波古》序言中说:“1949—1950年我在利比里亚作第五次民俗学研究旅行时,又记下了上百个故事,但没有一个能与包累人这些散文诗相提并论的,”“包累人的文学正像这个部落的雕塑品一样,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民族的结晶。
”[7]包累人像西非其他民族一样,信仰一个大神——天神尼阿米。
尼阿米的形象在他们的神话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关于尼阿米神,他的弟弟安安加马和他的妻子阿西的神话故事,在包累人文学中独成一系。
尼阿米神的形象在其他非洲民族神话中也很常见,如阿散蒂人故事中的“尼阿麦”,方蒂人故事中的“奥尼阿麦”或“奥尼扬柯邦特”(即“伟大的尼阿麦”之意)。
不管在阿散蒂人、方蒂人,还是刚果人、赫勒罗人、巴鲁塞人的观念中,尼阿米都是至高无上的神,他能引发自然灾害和种种自然现象;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中,他总是以神的面貌出现,远离红尘,既不善、也不恶,任何时候也不参与人间的事务。
在包累人的传说故事中的尼阿米则大不相同。
汉斯说:“他们(指包累人自己)常常说这神距离他们很远,简直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他们不供奉他,不向他祈祷,而他也不关心人类的情况。
但这种说法对于包累人并不完全符合,因为他们谈到尼阿米什神,供奉他,或者把供物献给他的妻子阿西,请他转交;他们也承认受他的惩罚和报酬。
尼阿米在他们的故事里是个有声有色、神气活现的人物。
他被描述得像个大酋长,常常有着非常像人的特性。
如果他们安分守己地生活,尼阿米就赐给他们高寿;但是他生气起来,就兴起风暴,把尖石头往地面上投掷。
”[8]包累人在诗歌方面也有精致的作品,他们的艺人(游吟歌手)能把当前的事情和议事大会上的发言编成歌曲或成语。
居住在黄金海岸的另一部族爱维人的口头创作,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有诗歌、寓言、俗语、谚语、故事、神话。
爱维人的民间故事和寓言中的角色,也是奇禽异兽,实际上也是寓意化了的人。
他们故事中最常见的人物是蜘蛛。
爱维人的音乐、舞蹈别具特色。
他们的歌分为抒情歌、叙事歌、战歌、仪式歌和劳动歌。
这些歌曲不都是即兴编唱的。
他们管编歌的诗人叫“哈克潘诺”,管表演这些作品的歌手叫“哈西诺”。
东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居民都讲闪米特—含米特语,他们是东北非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东苏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
在阿拉伯人出现之前,在自尼罗河谷地南至埃及的努比亚(Nubian)就曾建立了基督教王国——穆库拉·阿罗亚(Aloa)和那巴达。
十四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努比亚,由于阿拉伯人散居在当地居民之中,所以大部分同他们融合了。
如今,阿拉伯语言、伊斯兰风俗和宗教,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
我们从苏丹的阿拉伯人故事中,可以看到阿拉伯民间文学同当地的非洲民间文学的融合。
上面提到的艾卜·怒瓦斯这个东方阿拉伯故事中司空见惯的人物,已经成了这里的故事的主人公。
在苏丹的故事中常常出现的基督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文化遗产和纯非洲的主题。
埃塞俄比亚是具有古老的书面文学传统的少数非洲国家之一。
埃塞俄比亚各族至今还保留着纪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相当发达的古代文化的许多特点。
埃塞俄比亚的民间口头创作的发展,并未受到宗教文学及宫廷文学的影响。
在他们的民间故事中,我们还能看得见涅古斯—埃塞俄比亚皇帝、封建主、显贵、寺院神甫、契约农民和奴隶的形象。
故事中嘲笑吝啬的富人、贪赃的法官、强权,把显贵的愚蠢同普通人的聪明加以对照。
人民无论在动物故事或生活故事中,还是富有幽默感的谚语格言中,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愿望、关心和态度,以及对社会制度、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抨击。
正像他们的一句谚语所说的:“强者的理由总是最好的理由。
”民间歌手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很受欢迎。
他们从一个村庄浪游到另一个村庄,在马桑柯(单弦竖琴)的伴奏下即兴编着歌曲。
他们的故事、诗歌、传说、格言、谚语,早就有所记录,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版。
埃塞俄比亚的现代文学,是在民间文学和古代记载的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非洲各族人民的故事、传说、诗歌、谚语中,我们看到了非洲人民的道德规范。
他们歌颂英雄、纯洁、爱情、忠诚、智慧、灵巧,嘲弄怯懦、卑鄙、贪婪、吝啬、愚笨、懒惰。
在封建社会的故事中,如埃塞俄比亚、几内亚,人民在他们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抨击统治者及其仆从。
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穷人终归会战胜封建社会的全部非正义性。
殖民主义国家侵入并瓜分非洲之后,自十九世纪起,在搜集、记录非洲各族民俗和民间文学方面作了许多工作。
他们派传教士和民俗学者到非洲去,研究它们的民俗,为其殖民主义政策寻找借口。
非洲人民是充分了解殖民主义者的目的的,因此他们对侵入者并不采取“合作的”态度,恰如一位英国学者说的:“非洲人对外来的旅行者,或那些不仅不同情他们的看法,反而对他们的看法加以嘲笑的人所提出的问题,是从来不肯吐露真情的。
甚至就连那些威望十足的传教士或政府官员也完全无济于事……”[9]今天非洲本土已有了自己的民间文学搜集者,如象牙海岸的诗人、作家、民间创作的收集者伯纳尔·布阿·达吉耶(生于1916年),他不仅在创作中学习民间文学,而且在最近几年里还出版过非洲神话故事集。
塞内加尔著名政治活动家、法国联邦议会塞内加尔代表莱奥波尔德·塞达尔·森戈尔(生于1906年)多年来不断地收集、研究民间创作。
马达加斯加诗人、民间创作研究者、艺术家和语言学家弗拉文·兰纳依沃(生于1914年)对马达加斯加的民间文学有精深的研究,他在1956年黑人文化活动家会议上作了关于马达加斯加民间文学的专题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岛国风气闭塞的关系,民间创作在20世纪以前始终没有人触动过,同时他强调指出了神话、特别是谚语的作用。
拉丁语是哪些国家的语言?是不是就是阿拉伯语?
主要集中在西亚和北非西亚: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黎巴嫩,约旦,叙利亚,科威特,伊拉克,巴勒斯坦北非:埃及,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科摩罗,索马里,摩洛哥,吉布提,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可能不全)另外,新疆维吾尔族人不是说阿拉伯语,而是维吾尔语,但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