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孟子、朱自清的资料。
人生格言,人生感悟的文章或者故事。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学术贡献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
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
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
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
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
但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
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2年入高等小学。
【孟子概述】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
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
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
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
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
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
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政治思想】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有传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将自己的仁德推广,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
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乐,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拥戴君主,国家自然富强安定。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
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 《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
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
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
“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 ②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
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
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
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
由于这句话的结尾是对开头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实际上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权力造非正义的统治者的反。
这是一种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
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这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
孟子在当时已享有很高的声望,随着11世纪和12世纪新儒教派的崛起。
他的声望在中国变得更高了。
给我几句人生格言
一、1、胜利和眼泪
是人生
——法 巴尔扎克2、有的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印度 泰戈尔二、命运1、知识能改变命运。
——美国 爱默生2、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俄国 契诃夫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
——德国 贝多芬三、生命1、活着的士兵,要比死了的皇帝更有价值。
——法国 拿破仑2、当我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美国 惠特曼3、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印度 泰戈尔四、生与死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2、在还没有死亡以前,就不能算作完全诞生。
——美国 富兰克林3、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一场出发
——三毛五、青春1、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法国 大仲巴2、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法国 雨果3、青春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挪威 易卜生六、价值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2、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
——法国 蒙田3、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
——德国 歌德七、奉献1、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鲁迅2、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3、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惟有辛劳、泪水和汗水。
——英国 丘吉尔八、困难1、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2、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
——英国 莎士比亚3、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4、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俄国 别林斯基5、逆境是到达真理的每一条道路。
——英国 拜伦九、理想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2、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苏联 斯大林3、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黎巴嫩 纪伯伦十、追求1、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英国 莎士比亚2、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3、人类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加拿大 班适十一、希望1、以希望为生的人,将绝食而死。
——美国 富兰克林2、希望是很好的早餐,却是很糟的晚餐。
——英国 培根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十二、信念1、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 雪莱2、人没有信仰,变成了行尸走肉。
——俄国 契诃夫十三、信心1、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美国 海伦·凯勒2、不可能的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才可以翻出。
——法国 拿破仑十四、意志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2、君志所向,一往如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3、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苏联 奥维狄乌斯十五、奋斗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十六、目标1、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德国 康德2、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法国 哈伯特十七、责任一切责任的第一条:不要成为懦夫
——法国 罗曼·罗兰十八、竞争1、竞争的本能是一种野性的激励,一个人的优点通过它从另一人的缺点上显示出来。
——美国 桑塔亚那2、用自己的价值进行竞争不是坏事。
——日本 武者小路实笃3、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梁启超十九、合作1、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在单独鸣响时——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
——苏联 高尔基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3、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
——印度 泰戈尔二十、时间1、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英国 赫胥黎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钱鹤滩3、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4、你热爱生命吗
那就不要挥霍时间,因为它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美国 富兰克林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7、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李白8、最宝贵的莫过于“今天”。
——德国 歌德二十一、成功1、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
——美国 爱因斯坦2、成功的秘密在于永不改变既定之目标。
——法国 卢梭3、成功就是那古老的ABC——能力、机会和勇气。
——德国 拉克曼4、轻敌,最容易失败。
——鲁迅5、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
——法国 拿破仑二十二、机遇乘着顺风,就该扯篷。
——西班牙 塞万提斯二十三、怀疑1、怀疑比自信更安全。
——马辛杰2、伟大的灵魂是向往怀疑的。
——德国 尼采3、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古希腊 苏格拉底二十四、荣誉1、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波兰 居里夫人2、世界上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
——英国 卡莱尔3、应当把荣誉当作你最高的人格的标志。
——英国 牛顿二十五、哲理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2、最成熟的果子最先落地。
——英国 莎士比亚3、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黎巴嫩 纪伯伦4、真理往往是在痛苦呻吟中说出来的。
——英国 莎士比亚二十六、勇敢要想摘一朵冰雪中的雪莲,就要有爬上高山不怕严寒的勇气。
——黄药眠二十七、真诚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德国 海涅二十八、自律1、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自己。
——鲁迅2、自我批评,这是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
——法国 罗曼·罗兰二十九、正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徐悲鸿三十、谦虚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2、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鲁迅3、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德国 保罗三十一、骄傲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着。
——鲁迅三十二、自尊1、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俄国 别林斯基2、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三十三、天才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2、天才,那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美国 爱迪生3、饥饿是天才的侍女。
——美国 马克·吐温三十四、个性、创新1、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美国 爱因斯坦2、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齐白石3、玫瑰正因为有刺,才在阳光下尽情地开放。
——挪威 易卜生4、你的良知在说什么
“你要成为你自己” ——德国 尼采三十五、友谊友谊就是力量。
——苏联 高尔基三十六、健康1、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美国 爱默生2、健康的躯体是灵魂的客厅,而病体则是监狱。
——英国 培根3、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波兰 居里夫人三十七、幸福1、使时间充实就是幸福。
——美国 爱默生2、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3、幸福,是在为别人而生活。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三十八、生活1、美是生活。
——俄国 车尔尼雪夫斯基2、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
——法国 罗曼·罗兰3、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劳力才会绽放的。
——法国 巴尔扎克三十九、习惯世界上没有比习惯更专制的了。
——法国 左拉四十、书籍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法国 雨果2、热爱书吧
这是知识的泉源。
——苏联 高尔基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 高尔基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5、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 ——冰心6、我扑在书籍上,像是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苏联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四十一、勤学1、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
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四十二、好问1、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
——法国 雨果2、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法国 卢梭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四十三、思考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思则睿,睿则圣。
——周敦颐3、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
——老舍四十四、恒心1、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积累知识在于勤,学问渊博在于恒。
——法国 雨果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一寒。
——郭沫若四十五、知识1、人只有一个冤家——无知。
——法国 雨果2、知识能改变命运。
——美国 爱默生3、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古罗马 大伽图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匈牙利 裴松之四十六、诚信1、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励志人生格言
1、不怕巷子深 。
(俗语)2、天生我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3、只要你是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也没有什么关系。
4、虽复沉埋无所用能气冲天。
——《古剑篇》(郭震)5、放进布袋里,总有脱颖而出的一天
约翰列侬名言:5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
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这句话的英译
列侬海报上印文是:When I was 5 years old, my mom always told me that happiness was the key to life. When I went to school, they asked me what I wanted to be when I grew up. I wrote down “happy. They told me I didn’t understand the assignment and I told them they didn’t understand life. 但这一句并不是名言,只是用在了很文艺范的海报上了而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