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关于楼兰的忧郁的启示格言

关于楼兰的忧郁的启示格言

时间:2019-12-16 00:57

楼兰的忧郁给人的启示用什么名言

如果再不保护环境,楼兰就是全世界的明天。

(反正老师给我判对了)

写写楼兰的忧郁给你的启示

楼兰的忧郁 楼兰的忧郁 梅洁 三千多年前的楼兰,曾有环境学专家向国王建议对quot;砍树者quot;实行quot;罚马、quot;罚牝牛quot;。

当国王将此建议晓谕臣民时,一切都已晚了,沙漠、狂风、干渴已开始疯狂地吞噬楼兰。

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曾经quot;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quot;、处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城的富裕和繁华;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当沙暴卷来并湮埋这座城市时,无处逃生的楼兰人的惊恐与绝望。

? 楼兰被湮埋了。

和楼兰同时兴起在古代quot;丝绸之路quot;上的尼雅、卡拉当格、安迪尔、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

? 当我穿行在辽阔的西鄂尔多斯荒原,当我行走在沟壑纵横、山塬破碎的甘肃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当我站定在漫漫无际的腾格里沙漠之中时,我总在想,仅仅是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吗

? 事实上,中国西部因贫困而蒙昧、因蒙昧而无节制地生育、又因生育而降临给生存环境的巨大的、灾难性破坏已经发生。

? 我在宁夏采访时得知,贫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生钱的惟一办法是挖甘草,老师赞扬某某女童能艰苦读书是因为该女童能吃苦挖甘草,赞扬该父母能供女孩念书也是要领我参观满屋子的甘草。

人们居然不知道这一代又一代的挖甘草已经把宁夏整个的生存环境给毁得面目全非……? 历史上的宁夏不是今天这样被沙漠和秃岭紧紧包围。

自古就?quot;天下黄河富宁夏quot;之说,quot;黄河两岸,沃野千里quot;。

唐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入灵武》(灵武为今宁夏灵武县)诗中写道:quot;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明quot;,说的就是宁夏quot;粮果飘香耕耘忙quot;的景象;《山海经》说六盘山上quot;其木多棕quot;,棕是亚热带植物,大量生长在六盘山上,足见六盘山和它脚下的西海固气候多么温暖湿润。

然而今天的宁夏已是quot;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quot;。

春天的风可以将禾苗吹死、掩埋;夏天的风可以将庄稼quot;青干quot;在地里;秋天的风常使成熟的农作物纷纷落粒。

曾经青山葱茏的六盘山下的西海固如今万山秃尽,每年水土流失。

? 《汉书#8226;地理志》云:天水、陇西quot;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quot;。

今甘肃天水、陇西、定西等地域囊括了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

quot;民以板为室屋quot;的甘肃中东部地带什么时候变成quot;万丈厚土、寸草不生quot;的呢

? 1998年8月我在青海采访时得知,那个周长为36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从七十年代以来每年水位下降10至13厘米,致使一些地方如今已露出了沙丘、形成了半岛。

10年前,我到达过青海湖。

那时,望着湛蓝湛蓝的湖水,我把它比做大退却时遗落的一滴伤心的泪水,抑或是地球在山崩地裂地自我嬗变时留下的一份蓝色忆念。

那时,我很诗意很浪漫。

10年后我又一次站在青海湖边,望着一天天一年年减少的湖水,我就想,当这滴泪水彻底干涸时,当这份忆念彻底泯灭时,地球将怎样抖动它的愤怒呢

那一刻,我很忧郁也很恐惧。

? 沙坡头是滕格里大沙漠南端紧逼黄河的连绵沙山,东西长十几公里,在黄河北岸堆积成高达百米的沙坝,这里曾经流沙纵横,平均每10个小时出现一次沙暴,沙暴一来,地毁人亡。

沙坡头一带年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为3000毫米,是降雨量的15倍

沙漠每年以8至9米的速度向黄河方向推移。

我想,如果沙坡头不出现一个治沙林场,不走来一批献身于治沙事业的专家和工人,黄河在这里早已成为地下河

那条抻长的京兰铁路不知已被湮埋过多少次

? 957年沙坡头建立了固沙林场。

走来了专家,走来了工人农民。

他们在茫茫沙海里安营扎寨,开始与人类的暴戾搏斗。

他们创造了1×1米半隐蔽式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那些草方格的草用的是麦秸或稻草秸。

然后,他们又抢墒在草方格里播进草或灌木。

30年不懈的努力,30年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搏斗,终于在沿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沙山上布下了一张绿色巨网,这张网宽近千米、长近70公里,形成纵横几万亩的固沙林带。

昔日吞村毁舍、席卷大地的黄沙被绿色巨网牢牢捕获,再也未能逞凶。

绿色巨网曾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沙暴的袭击,但安然无恙。

? 在沙坡头沙漠边沿高高地耸立着一座碑,那上面记载着1994年联合国命名沙坡头固沙组织为世界500家最佳治沙单位的表彰内容。

仰望那座沙漠中的丰碑,我感受着一种悲怆和震撼:这是人类对命运抗争的纪念。

回眸南望依然喘息着、挣扎着穿越沙漠的黄河,我就想,我们的quot;生存教育quot;应该添加这样的内容,我们的老师应领孩子们常来沙坡头看看。

告诉他们我们生存环境的危机与艰难,不能再砍树、铲草皮、挖树根了

告诉他们沙暴曾经湮没了一个楼兰、尼雅……可沙暴只仅仅湮没楼兰、尼雅……么

让他们回去告诉他们的父母;让他们长大了,告诉自己的孩子……?

用格式化语言描述一下《楼兰的忧郁》这篇课文给你的启示

请多植树造林,不要乱砍滥伐。

楼兰的忧郁给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你认为楼兰最终湮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它的消失给人类以怎样的启示

楼兰古城的确切位置在东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

它占地为10万8千多平方米。

、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

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

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座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

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

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

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

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

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该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

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最近,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

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

这样的一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很复杂。

这里面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  大约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即由末次冰期的干冷环境演变成冰期后时期的湿润环境,借此契机,人类文化也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

而一万年之后,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距今约10000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

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为地质、生物、化学与物理的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的时间上,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

这种环境气候的变化规划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

但此后进入降温区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

在距今约2000年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发生,黄土堆积,湖沼消亡,海退发生。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

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罢了。

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

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当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时,整个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

在这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向北推移。

在距今7万年左右的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后接近湖底。

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的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罗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据说从近来的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

这次滑坡整个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罗布泊的来水被断。

现在的问题是还不知道这次滑坡的具体时间,它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之前还有待于研究。

人类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消亡  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的影响,在晚近期可以说越来越大。

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

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这里曾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

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他们砍伐掉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环境产生负作用。

  在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5号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树桩”说明,楼兰人当时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机,只好祈求生殖崇拜来保佑其子孙繁衍下去。

但他们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树木,使当地已经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

  罗布泊的最终干涸,则与我们解放后在塔里木河上游的过度开发有关。

当年我们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后,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现断流。

这一点从近年来的黄河断流就可以得到印证。

罗布泊也由于没有来水补给,便开始迅速萎缩,终至最后消亡。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