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家的名人名言
数统治着宇宙。
——毕达哥拉斯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
——C•F•高斯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L•克隆内克上帝是一位算术家 ——雅克比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
——怀德海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
——麦克斯韦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史密斯无限
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D•希尔伯特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
——C•G•达尔文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J•H•京斯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
——A•N•怀德海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
——A•L•柯西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
——诺瓦列斯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
——柏拉图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G•D•伯克霍夫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
——无名氏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间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
——A•埃博
给我一些数学名人名言
1、数统治着宇宙。
——毕达哥拉斯2、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
——C•F•高斯3、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L•克隆内克4、上帝是一位算术家 ——雅克比5、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6、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
——怀德海7、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
——麦克斯韦 8、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王菊珍 9、“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
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 ----托尔斯泰
有关数学名人名言故事知道的告诉我
家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华罗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
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 马嘟嘟,马嘟嘟。
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 华罗庚纪念馆 里呢。
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 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
同伴回答说: 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 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
每逢庙会,庙中的 菩萨: 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
一路上,人们见到 菩萨 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
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 菩萨 ,心里暗自琢磨: 菩萨 果真万能吗
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 菩萨 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 菩萨 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 菩萨 卸了装,华罗庚一看 菩萨 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
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 妈,你往后不要给 菩萨 磕头了, 菩萨 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 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
他却认真反驳道: 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 菩萨 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
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
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
乘法传统打法是 留头法 或 留尾法 ,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
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
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 6,先在算盘上打上2 6=12,再退一位,加上8 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
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
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 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 尝试 与第四句中的 尝试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一句中的 尝试 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 尝试 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
单独来看两个 尝试 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
他说: 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 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