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24节气与农业的格言

24节气与农业的格言

时间:2014-05-04 12:10

24节气对农业的影响谚语

春东风,雨祖宗。

春无三日晴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夏至不过不热,冬至不过不寒。

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雷打秋,冬半收。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立冬先封地,风雨受人忌。

雨夹雪、下不歇。

雪花好比银钱,雪被子盖麦田。

冬至不过不寒,夏至不过不热。

小寒大寒,无风水都寒。

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

大寒小寒冷成一团。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24节气的农业谚语有哪些

春东风,雨祖宗。

春无三日晴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夏至不过不热,冬至不过不寒。

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雷打秋,冬半收。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立冬先封地,风雨受人忌。

雨夹雪、下不歇。

雪花好比银钱,雪被子盖麦田。

冬至不过不寒,夏至不过不热。

小寒大寒,无风水都寒。

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

大寒小寒冷成一团。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请问24节气里面哪几个节气在农业上算是非常重要的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

难估计。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雨水 20、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2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23、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27、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

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在农业生产中24节气有何重要意义

二十四节气如实地反映了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表示温度的节气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表示降水的节气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大部分在春播和秋播季节,强调水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雨水节气表示降雨开始和雨量开始增多两个含义,在这些节气中白露、寒露和霜降虽是降水现象,但温度的意义更重要,也可以作为温度表示降温程度的节气,表示日照长短的有二分、二至,反映了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

二十四节气中的这些节气明显地表示气候的季节变化和转折。

其他节气中,惊蛰间接表示地温的升高,清明、小满通过物象表示气温的升高,芒种以农事活动表示盛夏到来。

节气都表示气候特征。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与发展是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联的。

在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早期,由于播种收获等农事活动,就开始洞察自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认识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到了秦汉时代,农业已相当发达,和这种农业生产水平相适应,便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中国历代都极为重视农时和季节的运用。

东汉《四民月令》记述按月和节气安排农事活动,北魏《齐民要术》阐明以节气为依据安排耕、种、收。

后世各代也都以二十四节气决定农时的依据。

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趋向丰富,而且因各地区气候变化不同,农事活动也有所不同。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