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青现代著名诗人。
什么和什么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
“黎明和太阳”,艾青始终如一地热情歌颂着太阳、朝霞、黎明、曙光、春天、火焰、生命、红旗和胜利。
这组意象是艾青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
首先,它们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其次,也是对革命战斗者精神源泉和其前进动力的解释;第三,这组意象也是寄寓着诗人追求真理,挑战旧社会,向黑暗势力搏击,向美好明天进发的思想趋向。
艾青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曾说诗是什么诗给人类什么
艾青说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这是诗美的一种本质。
诗美史车轮前进的滚动中闪现出来,在新的事物与旧的事物的搏斗中闪现出来。
艾青,太阳。
从远古的坟茔,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他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1937年春。
请补全下面的名人名言现代著名诗人艾青说诗是人类什么什么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原名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背景:一九七九年二月,艾青率领的全国诗人访问团,同他一起在广州、海口、三亚、湛江、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他的《盆景》、《绿》、《天涯海角》、《海水和泪水》、《仙人掌》、《鹿回头》、《候鸟》、《回声》、《拣贝》、《神秘果》、《沉思》、《盼望》、《船与海员》、《希望》等等就是这时期写的。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
。
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已经有人问过了,转自他人。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有哪些
艾青的主要意象 意象在古代被看成是心与结合,情与景的交融,观与客观的统一。
在西方现代派的理论中,意象被看成是纯主观的产物,艾青更多的受到西方浪漫派的影响,认为意象是纯感观的,是具体化的感觉。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地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
《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
《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诗人艾青为什么给一个保姆写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大堰河 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1932年,诗人因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罪被判入狱6年。
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通过这首献给保姆大堰河的诗篇,叙述了这位普通中国妇女平凡而坎坷、不幸的一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母亲由衷的感恩之情。
大堰河,也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的代表,正是这片如同慈母一样宽阔的土地和这个伟大的祖国,尽管她受尽欺辱,满身疮痍,历尽沧桑,然而却永远不失母性和母爱伟大的光辉诗歌饱含深情,反复咏唱,如泣如诉。
读到令人奋进、发人深省的诗句时,我们不禁想到了我国现代诗人艾青的名言
当你读到了令人奋发图强的翻身醒的诗句,你不仅想到了现代的诗人,确实是这样的,非常的有感而发。
三十年代一位著名诗人看见艾青说,这位诗人是谁
一、赏析:艾青在诗集《北方》的序文中说:“我是酷爱朴素的,这种爱好,使我的情感毫无遮蔽,而我又对自己这种毫无遮蔽的情感激起了愉悦。
很久了,我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写着诗。
”这短短的几句真诚的自白,对于了解这首长诗乃至艾青一生的诗,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提示。
《北方》这首诗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朴素,情感毫无遮蔽。
记得半个世纪之前,第一次展读这首诗时,开头四行作为小引的诗,就吸引住了我,觉得十分亲切自然,它热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这四行诗仿佛轻轻打开了一扇门,一步就跨进了无边无际使我日夜眷念的北方广阔的天地,并唤醒了我的全部沉睡的近于诗的情感。
我不久写了《鄂尔多斯草原》,《北方》激起了我写诗的热情。
当年我当然不会晓得这位“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是端本蕻良。
对于他,北方无疑是最熟悉的,他一句深情的话就将北方的魂灵带 血带泪地剖露了出来。
而艾青把写小说的端木称为诗人,也是很有深意的。
真的,在当年能说出“北方是悲哀的”这一句话,就应当被尊为诗人。
端木和艾青说的“北方是悲哀的”,是一个很深很深的真实的境界,至少在我当时的感觉上,它绝不仅仅指荒凉的大自然的景象而言,还有着更深的寓意,“悲哀”和“北方”是两个平凡的词,但这两个词一旦命运地关联在一起,就成为一声深情的呼唤,还有着历史的可感的深度。
这是生命的自来的语言,只能是这么朴素。
一首诗,这般亲切和自然地写来,在五四以来的新诗史上还是第一次吧
“这难道是诗的语言
”当年就有人提出过这个诘难。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诗人用亲切的口语写这首诗,跟他着意要无遮蔽地抒发内心的情感的意向一致,他只能这么写,甚至带着挑战的姿态。
排斥了华丽的矫饰,弃绝了空洞的说教语言,采用鲜活的有弹力和流动感的语言和语调,这正是现代诗应当有的艺术要素。
困此,对于当年初学写诗的青年是最有魅力和启迪的。
它引导了一代人写起这样的带有散文美的自由诗。
艾青式的自由体诗不是离开了诗,而是更真切地体现了诗。
当我们诵读这首《北方》,便能理解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分行:“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只能一口气读下去,不能喘息和停顿,读者的心只能与诗人坦诚的情感一起搏动。
诗的语调是沉缓的,有力的,不但没有分行的感觉,吟读时,还深深体会到这些起伏的诗行正是起伏的情感的律动。
没有脚韵,更没有那些外国学院派的“头韵”和“腰韵”。
然而读艾青的诗(不仅指《北方》),我们仍能自然地读出它内在的有撼动感的深沉的节奏。
艾青的自由诗,其实是有着高度的控制的诗,它的自由,并非散漫,它必须有真情,有艺术的个性,有诗人创造的只属于这首诗的情韵,这样才显现出一个浑然一体,可以让读者沉浸其中,呼吸其中的广大境界。
艾青为什么执着地写《北方》这样情境的诗,还在创作中“激起了愉悦”
一方面说明艺术创作本身有着创造者的那种开创陌生境界的愉悦,但我以为,艾青当时还有另一种近乎挑战者的愉悦,这就是他从当年流行的理念中冲出来,获得解脱,这也是一种愉悦。
那些年(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有的诗无真情实感,只凭借空洞的叫喊以达到慑服读者的声势。
也还有另一些诗,无病呻吟,有病更呻吟,他们在孤独中制作精巧的诗自慰。
艾青的全部诗没有一行是呻吟的,尽管有着那么深重的悲哀(民族的,个人的)。
有悲哀而不呻吟,必须具有坚强的性格(艾青的性格中还有倔犟和直硬的素质)。
不论是空洞的呐喊,还是空洞的呻吟,毫无疑问,都是理念的抽象的非诗的制作。
而健康的诗总是朴素的,它绝对不需要用庄严的概念和美丽的词藻来装饰。
因而当年写朴素的诗,也是十分敏感的一种美学领域的战斗。
艾青在论诗的文章里多次谈到了这一点。
读艾青的诗,特别是这首《北方》以及他在北方写的那些短诗,一点感觉不出诗人和他的诗与读者之间有任何的隔阂,有什么心理上的距离,形成了感情的直接的交流。
比如写北方的自然的景象,没有浮夸,没有虚拟,读者真正有置身其中的实感 ,并感受到了民族的深远的苦难与土地的苍茫所带来的令灵魂惊醒的沉重感。
诗人最后的几十行诗,悲哀升华为巨大的力量,且有着深隽的哲思:“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这十几行沉重的诗句,道出了艾青的胸怀与气质。
《北方》的语言和情境,以及它显示的宽阔的姿态,正是悲哀而古老的国土和种族赋予诗人塑造这首诗的灵魂。
《北方》所以能影响一代青年的心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是一首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