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是做什么的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民航安检专业人才。
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航空港安全检查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思想品德修养、实用语文、计算机操作技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航空概论、民航运输基础、军体、旅游地理、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航空犯罪与预防、经济法基础、危险品运输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机场、航站安检站、航空公司、货运公司(邮政航空)、汽车旅客运输企业的安检部门工作。
民航安全管理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安全管理体系(SMS)是航空安全管理的最新管理模式纵观航空安全管理的发展,航空安全管理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 世纪70 年代之前的技术致因理论。
那个时期飞行事故主要是由于机械和不安全飞行规章制度两方面原成的,管理的特点是对机械设备等硬件进行改进;基于事故识别和分析飞行器的缺陷,并努力进行建章立制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硬件设备可靠性大幅地提高,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由此造成的航空事故率也逐步降低。
第二阶段:是人为因素研究阶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事故所占比率上升到70%~80% ,而技术因素已逐步降低到20%~30% 。
当时航空安全管理的特点是改进人机界面,建立人员培训体制,完善各种规章和程序,优化机组管理(CRM),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
第三阶段:是组织系统阶段,开始于20 世纪80 年期,特点是研究组织和管理因素对事故原因的影响。
特别是90 年代以后,虽然飞行事故率保持在低水平的0.7~1.2 百万飞行小时之间;并呈现稳定趋势,但随着世界航空运输量的高速增长,飞机事故的绝对数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