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学科育人格言

学科育人格言

时间:2014-03-11 10:30

如何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第一,语文老师要具备人文情怀。

  语文老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不能只是满足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也不能只是贩卖教参上的观点,拾人牙彗,他更应当是一名人文知识分子,不仅个人具备高尚的人格操守,还要胸怀大爱,关注民生,心忧天下。

明代东林党的那幅对联诠释的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语文老师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而要事事关心,“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  语文老师应当是一名思想者,具有批判的锋芒。

他应当在平时广读博览,勤思善悟,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是非标准,他应当更具有反思能力,能够洞明世事,通晓人情,比一般人更深刻,更睿智,更清醒,更明澈。

  语文老师应当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精神的价值,不迷失,不苟且,不流波逐流,“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或许,以上所言有些理想化,但唯有不断地追求,无限地接近,才能真正具备浓厚的人文情怀,才能在分析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高屋建瓴,卓而不群。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流淌着人文的血脉,给学生以精神的滋养。

  第二,语文老师要充分地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因素。

  语文课本的所选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博涵古今,融纳中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岳阳楼记》中范文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乐先忧的博大胸怀,《醉翁亭记》中欧阳公纵情山水与民同乐诗酒浪漫的潇洒风神,《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特立独行的精神风姿,《武陵春》中所体现出来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的刻骨悲痛,《变色龙》中见风使舵趋炎趋势的丑陋表演,《我的叔叔于勒》中淡漠的人情、炎凉的世态,《三峡》中的绝壁高崖和滔滔江流,《与朱元思书》中的奇山异水和盎然意趣,《荷塘月色》中的月下美景和风情雅致……这些美文佳作,展示了美,弘扬了善,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不要只是传授知识,也不要把优秀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条分缕析。

而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和感悟,通过师生之间的深层交流、平等对话深入文本,去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命运,理解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只有能够沉浸其中,入乎其内,都能感同身受。

否则只能是把人物概念化,不能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

  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我们要还原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更具体真实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好的文章总是思想深刻,情感真挚,血脉贯通,生气淋漓。

读之琅琅上口,如沐春风,如饮醇酒。

我们要少一些分析讲解,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让学生涵咏悠游,披文以入情,“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启迪。

  第三,语文老师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老师应当与书籍为友,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语文老师决然不会是一名好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一定语言寡味,面目可憎,匠味十足。

老师读书多,他的课堂就趣味盎然,气韵生动,情思飞扬。

学生自然也就感受到语文的浪漫和诗意。

老师热爱读书,学生也会耳濡目染,逐渐地对读书产生兴趣,正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  当然语文老师不能只是以身示范,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读书。

教科书的文章固然不乏佳作,但如果只有这一本书可读,那么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逼仄的,他好比栖身于精神的洞穴之中,无法放眼世界的天光云影。

  不读书的人,愚昧粗鲁,无知傲慢,令人望而生厌。

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明是非、辨善恶,懂美丑,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振奋精神,磨砺意志,培育自己道德的大厦,提升自己人格的高度。

古人认为读书可以养气。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养我们的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剔除身上的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

所以,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使一个人“慧于中而秀于外”,散发着一种迷人的“书卷气”。

  可以说,如果一位语文老师培养起了学生读书的习惯,他就成功一半了。

  第四,语文老师要打破课堂的壁垒,撷取生活的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了这活水,我们的课堂就会散发着腐臭的气息,索然寡味。

  校园是单纯的,课本是单薄的,但世界是丰富的,生活是鲜活的。

芸芸众生,世间百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沟通课堂内外,聚焦时事热点,评点世态人情,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撷取真实的生活素材来学习语文,锻炼学生的听说读书能力,塑造学生优良的品德,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是大势所趋,也是语文教改的一条新路。

  许多学生感觉写作的时候,没有东西可写,也是因为没有真正去关注生活。

生活每天都是新,引导学生学会读这部“无字书”,才能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就可以“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我们要在学生写作的时候,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发实感,不要做无病之呻吟,不说“假大空套”四话。

让写作成为学生反思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成为一个创造的过程,成为一个人格养成的过程。

  当学生真正的喜爱读书,勤于写作的时候,他就开始过上了一种心灵生活,与大师对话,与古人神交,思悟生活,敦品励志,开始构建自己人格的大厦,攀登人类精神的高塔。

什么是真正的学科育人

首先,学科是专业化的基础。

有时,常识虽然理,但却不足以揭示内在机理水本往低处流,在虹吸管中却往上流了。

我们要理解种种日常生活现象,离不开以科学分析为主要特征的学科理论和方法。

学科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近代学术发展的产物,体现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它使人们的认识及其实践有别于常识和日常生活,获得长足发展。

如果没有以学科为基础的专门人才培养,显然是无法想象的。

其次,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主体。

学科与现代学校的结合有了学科课程,至今占据着学校课程的中心位置。

学校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科标识,如果没有了学科标识,教师可能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再次,学科教学是学校育人本途径。

这里说的“育人”是指德、智体、美全面育人,不单指德育。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不只是智育,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

当下,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直以来,“教”与“育”原本为一体,如今“教”却成了学科教师、教研组、教导处的主要职能,而“育”成了班主任、年级组、政教处或学生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

中小学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教”与“育”的分离,造成学科教学越来越窄化。

对这些“缺魂失灵”的教学现象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把握学科育人的内涵。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育人价值

第一、充分利用课前、课后几分钟,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会提前五分钟进入教室,查阅一下班级日记,找科代表了解一下最近的课堂纪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分析处理。

或者找一些学生聊聊天,及时了解一下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在家学习表现情况,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激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预备铃响后,我会面带微笑地注视学生快步进入教室,课前两分钟,我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首先60秒内回到座位坐好,然后30秒内做好课前准备,最后30秒抬头、挺胸、收腹,双手交叠放桌上,做几次深呼吸,提醒自己精神饱满准备上课。

我会积极巡视,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督促差的同学,同时检查一下教室的卫生保洁情况,培养学生守时、惜时和保洁的良好习惯。

课后我也不急于离开教室,耐心解答学生所提问题,督促课堂表现欠佳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第二、 充分利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说明了教师的人格特征和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影响,青少年会在不知不觉中将生自己喜欢的教师的价值观念和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标准。

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上课时,讲标准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有逻辑性。

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板书整齐,书写规范,体现严谨、灵活、严密、探索、创新的数学科学精神,辅导“后进生”有信心、耐心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另外我还注意发现那些突出表现的学生,用榜样来激励其他同学。

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我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同时也有意识地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努力拼搏、大胆探索、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乐观向上、精益求精的精神。

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平时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对道德教育和道德渗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充分挖掘教材教参,从中发现德育教育的素材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不仅体现了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数学学习内容中的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推理过程、计算过程,以及结合数学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史、数学成就和数学家的故事等,这些都包含着理性、严谨、细致、坚韧、审美等道德因素和道德价值。

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此,我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充分利用数学内容中的道德因素,发挥其对学生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时,我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提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经济困难,身患疾病等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甚至在住院期间,瞒着医护人员进行工作。

介绍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发展数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如何理解“学科育人”

具体地讲,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有:为学生提供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理论资源;为学生的形成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学学科所以独具的路径和独特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工具;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才可能提升的独特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唯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和创造等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与能力。

惟有如此,学科教师才能完成从学科专业人员向学科教学专业人员意义的基础性转化。

教学格言

[中国^@%教育&出~版网]李 平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 每一学科都承担着培养合格公民的重任,数学学科亦不例外,这集中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维度上。

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习得,更不应该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有育人之名却没有育人之实。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我认为,要实现数学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需要通过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切地进行教育。

教育的内容包括:具备数学思考的能力;激发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唤起对数学美、思维美的体悟。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具有人文的修养和关怀;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及时捕捉德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教育;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内容和落实。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学科育人的内容分析

简要说说教书育人有哪些具体要求

教师教书育人基本要求 教师不但是科学知识和能力的传播者、培养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

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每位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

教师教书育人主要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管教、管学、管思想。

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1. 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本职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遵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态度等方面做学生的楷模。

2. 教师要加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教学。

应根据不同学科,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 教师对学生应有高度责任感,关心学生成长。

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鼓励学生进步、树立良好学风,学习上精心指导,生活上细致关心。

4. 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所学专业。

5. 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评定成绩,对学生严格要求,大胆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