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关于孔子的成语和格言

关于孔子的成语和格言

时间:2017-07-14 23:02

孔子名言,成语

孔子的名言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需要孔子的名言和关于春夏秋冬的成语

民无信不立。

——  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以行之哉。

——孔子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孔子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孔子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论语的手抄报怎么办①查找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②摘抄论语的格言警句 并翻译③ 学《论语》谈心得

版式去百度搜可以模仿,字用中性笔就行了,插图用彩色笔或者蜡笔之类的就行

孔子有哪些名言是关于交友的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比自己差的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 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6、 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 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8、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10、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

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 诲人不倦 诲:教导。

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15、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

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

《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 17、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

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18、 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19、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 20、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 21、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

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

《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

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

语出《论语•雍也》。

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 24、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

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25、 轻裘肥马 裘:皮袄。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

《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

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

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 27、 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

”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 善贾而沽 贾:同“价”。

等好的价出卖。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 手足无措 措:安放。

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

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30、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

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

《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

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

”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 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

指说话应当慎重。

《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32、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

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34、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35、 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

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 36、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 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那) 38、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

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39、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40、 以直报怨 直:正直。

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 仁人志士 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有关孟子和孔子的成语或故事

子、孟子有关的常见成语积1、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释义:神色,;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 2、言不及义yán bù jí yì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 3、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后生可畏hòu shēng kě wèi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

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任重道远 6、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7、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 孟子 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

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

柝,门关之也。

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

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

《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

”集辞:抱关,门卒也。

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

’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

’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

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

此一时,为孟子之时。

《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怍,惭愧。

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

”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

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

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