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格言书屋科幻馆里有个警察和小偷换了面一样那个电影叫什么
夺面双雄
关于科技的名言,短一点的,5条
●科学技术是第产力 -- ●感谢科学,它不仅命充满快乐和欢欣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巴甫洛夫 ●整个社会由于科学迅速发展得到的好处待以弥补其所造成的损害。
--斯坦普 ●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费定 ●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在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
--布莱希特 ●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
--丁尼生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布埃斯特 ●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
--布莱希特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爱因斯坦 ●科学给人自由,以反抗自然法则。
它致力于把自然力量的魔杖交到人手中;它要使我们的精神摆脱万物的奴役。
--泰戈尔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科尔莫戈罗夫 ●一种科学要对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也不必勉强人家信服。
相信不相信,要看成绩,它可以耐心等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弗洛伊德 ●人类用知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生活给科学提出了目标,科学照亮了生活的道路。
--米哈伊洛夫斯基 ●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
-- ●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
--李四光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高尔基 ●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
--罗蒙诺萦夫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 ●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
--王国维 ●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列宁 ●真正的科学就能够提高人民的自学,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加深人民的迷惘。
--徐特立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科学,按其本质,是历史的;历史的继承和批判,无疑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赵金珊 ●科学,绝非轻而易举的事业,只有坚毅的智者才适于从事科学。
--蒙田 ●科学,绝非富于神秘色彩的号角,而仅仅是人们手中改造世界的工具。
--约翰?伯纳德 ●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梁启超 ●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
--孙中山 ●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
--斯大林 ●科学与艺术是人民的光荣,并给人民增添幸福。
--爱尔维修 ●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
--歌德 ●科学之兴,实对抗于宗教。
--蔡锷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
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 ●科学失去道德标准,接着就会丧失认识力量和实践活动,于是科学就变成伪科学。
--皮萨尔日夫斯基 ●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当勇敢去探索。
--童第周 ●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
--艾森豪威尔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徐特立 ●科学把品德高尚的人与那些我们不应该尊为英雄的人面善心的人严格地区分开来。
--约?德莱顿 ●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道库恰耶夫 ●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
--寺田寅彦 ●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
--爱因斯坦 ●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
--温伯格 ●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斯宾塞 ●科学家的成要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
--高尔基 ●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伽利略 ●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入狱者虽难得重见天日,你却能把锁链和铁窗粉碎。
--布鲁诺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达尔文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霍金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斯宾塞 ●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契诃夫 ●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
--约里奥?居里 ●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
--高尔基 ●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
--乌纳穆诺 ●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
--亚当?斯密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
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达?芬奇 ●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
--穆尔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
--培根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居里夫人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科研人员既要有严肃、严密和严格的学风,又要有敢想、敢干和敢闯的精神。
二者不可缺一。
--朱兆良 ●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
--卢嘉锡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看来大胆还是必要的,当然大胆要建筑在扎实工作基础上。
--赵金科 ●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
人们运用这些规律的方式和作出的相应设计方案,却是日新月异的。
--王竹溪 ●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
--培根 ●科学、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它是猜想的知识。
科学的方法是批评的方法: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
--卡尔?波普尔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胡适 ●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
--朱冼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综合的、大规模的、集体的事业。
--王方定 ●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至于最后由谁来总其大成,也许带有偶然的、幸运的色彩。
--谈家桢 ●进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种需要。
--斯宾塞 ●前进是生活的法则,不然人就不能称作为人。
--勃郎宁 ●科学本身就有诗意。
--斯宾塞 ●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邓拓 ●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
--华罗庚 ●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
--圣西门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斯宾塞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高尔基 ●科学常是在千百次失败后最后一次成功的。
--徐特立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周培源 ●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雨果 ●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习思想方法。
--何祚庥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陈佳洱 ●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
--霍姆斯 ●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
--爱默生 ●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
--卡尔?波普尔 ●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
--郭沫若 ●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
--钱三强 ●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
--钱三强 ●科学技术体系本身是一种现代社会组织,必须以一种现代精神原则作为运动动力,仅仅依靠增加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并不能获得所期待的科技产生。
--何家栋 ●科学和民主,它们取消了人和自然的差异,也取消了人和人的差异。
--王安忆 ●高科技的发展又确实是一柄双刃剑。
--孙明哲 ●科学可以增加人的积极知识,但不能提高人的境界。
--冯友兰 ●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
--胡适 ●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穷探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切幽微奥妙。
--严北溟 ●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应当用来造福人类的,原子能应当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巴金 ●科学的知识,虽是广大精微,但亦是常识的延长,是与常识在一层次之内底。
--冯友兰 ●科学就是对常识的不断冲击、突破和超越。
--俞吾金 ●中国人的思维总喜欢要求科学直接为社会生活服务,因而,科学常常变成或只是技术,对科学的独立意义、独立力量,对科学本身思辨的完备等等,便不够注意。
--李泽厚 ●中国的科学未能发展成为现代科学即是由于这种植根于立即应用的态度。
--李亦园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 ●科学与民主,本来是一对命运相同的孪生姐妹。
是科学的昌明创造了政治的民主。
反过来说,也就是有了民主的政治才能推进科学的昌明。
--夏衍 ●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竺可桢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持科学真理,也许比发现真理更艰难。
--远德玉 ●科学虽不是充实人的全圆,但它是这个全圆的一扇重要的弧面。
--郭沫若 ●科学同思想自由是不可分离的。
--张岱年 ●有高度的自由,才有高深的科学。
--徐复观 ●科学属于全人类。
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茅以升 ●科学技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渗透到社会肌肤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
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孙明哲 ●科学的使命,是要造福社会,而不是造福个人。
--陶行知 ●科学乃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对于未知现象提出假说,用事实来验证或否证假说。
--何新 ●科学不是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本领,也可以说,是已换得成果的活知识。
--敦源 ●单为用而不含求知的意思,其结果只能产生“手艺”、“技术”而不能产生“科学”。
--梁漱溟 ●科学精神的丧失,对一个民族来讲,并不仅仅意味着与愚昧和反动为伍,科学理性的黯淡与功利的甚嚣尘上是同比关系。
--翁宝 ●科学的价值不是用功利的经济目光就可衡量的,它更多是一种纯粹的冲动,一个纯粹的幻想,或者就是一种精神。
--翁宝 ●科学本身并不全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科学探索本身也充满了诗意。
--周培源 ●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离的。
--张岱年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原动力。
--江坪
帮我找一些名言警句等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许多名言给了我不少启示,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一句名言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记得刚上学前班时,爸爸就开始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让我学写日记。
那时写日记对我来说真是比登山还难。
我便问妈妈。
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怎样写,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也就是说,只要大量阅读书,写作就会像有神帮助似的,十分轻松。
”听了妈妈的话,我明白了只要勤读书,写作文时就不用害怕了。
从此,我爱上读书,而且总是一边看书一边拿本子记一些好词和佳句。
现在我长大了,学校有了作文课,有的同学一听作文就头痛,而我呢,却非常喜欢上作文课,提笔就能写出一篇五百多字的文章呢。
老师经常在我的文章中又圈又点,还经常当范文在班上朗读。
为此,班里写不好作文的同学就经常问我为什么写作文这么好,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求推荐几部类似于火星救援 星际穿越的科幻电影
实话说很多,科幻片百度搜索的话资源很多,这里讲几部吧。
1.《明日边缘》(2014) 该片用科幻的元素讲述了一个与《土拨鼠之日》类似的故事(比早几年的《源代码》做得更好)。
道格·里曼的这部票房大片《明日边缘》讲述了汤姆·克鲁斯扮演的混蛋发言人被困在与外星人的末日之战中,不停地重复生死轮回的故事。
影片很好的利用了阿汤哥的巨型魅力,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电玩风格和自《星河站队》之后最棒的外星人站队,该数艾米莉·布朗特扮演的铁血女战士,她的表现足以证明她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巨星。
本片在美国本土表现一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这部电影。
2.《死亡幻觉》(2001) 这部理查德·凯利的独立电影从上映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之久。
讲述了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问题少年(他因为这个角色而一举成名)在一只邪恶的兔子劝说下穿越时空。
尽管导演剪辑版让故事越发难懂,这仍是部制作精良的科幻谜题。
3.《大逃杀》(2000) 未成年人在政府组织的比赛中互相残杀这个点子如今已经成就了亿万美元的《饥饿游戏》系列,但如果要选择一部该类型的代表,便是这部《大逃杀》。
深作欣二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为了控制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政府选中一班高中生,强制给他们戴上了有炸药的项圈以强迫他们互相残杀。
该片紧凑、血腥,配合上佳的动作场面,让昆汀·塔伦蒂诺将该片列为他过去20年最爱的电影。
这也不仅仅是一部类型片,学生及老师(让北野武饰演十分聪明)的形象刻画地十分立体、入木三分;电影对暴力之制和青少年妖魔化的隐喻让这部电影的立意高于《饥饿游戏》等同类影片。
正是因为过于犀利,又赶上了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该片在美国迟了十一年才上映;而在德国这一直是部禁片。
4.《星际穿越》(2013) 这可能是近些年最具争议性的电影,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收到了非常两极化的反应和激烈的评论。
有人说这是诺兰最差的作品,也有人说此片只应天上有,抛开极端的声音还是有一些客观的评价。
一方面,诺兰的《星际穿越》野心很大,但似乎并没有像他的前几部作品那么的成功。
有些台词过于流于表面,结尾也被一些人诟病,这些批评都有一定道理。
但是这仍然是诺兰令人眼花缭乱、充满野心的一部电影,包含了爱、时空还有宇宙的广袤与神秘。
爱与量子物理学在影片中交融。
这种交融可能略有些生硬,但这部诺兰受子女启发而注入了人性真挚的影片,至少在视觉上让人惊艳。
该片也许某些地方不太顺畅,但可以预见这是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
5.《黑暗扫描仪》(2006) 传奇作家菲利浦·狄克的多部科幻作品都被搬上了大银幕,却少有像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黑暗扫描仪》如此虔诚或者说诡异。
故事设定在不远的将来,基努·里维斯扮演的一名卧底警察(这几乎是他生涯最佳表演)混入一群吸食D药丸的瘾君子中间。
却发现身陷一场身份危机中,在这个狄克风格的故事里他被要求监控自己。
林克莱特再次使用了《半梦半醒的人生》中用过的转描机动画,创造出诡异的视觉效果相互融合。
他标志性的松弛节奏让影片融合了嗑药喜剧和自我存在类惊悚片的特质。
小罗伯特·唐尼(这是他钢铁侠之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伍迪·哈里森、薇诺娜·瑞德等配角都很出彩。
也许这部电影并没有《爱在》系列和《少年时代》的情感冲击力,但绝对是导演生涯佳作之一。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1:基地》概括 全书共五篇,每篇至少两句,不漏情
第一章节的小故展于基地发展50年后。
当初谢顿帝国委员会设立基地,便是以集中组织撰写《银河百科全书》为名,以便于把庞杂如恒河之星的人类文明知识统一编存记录,以至于当帝国不可避免衰落后,人们能借此书,快速复制重建人类文明,而大大缩短文明黑暗期的时间。
委员会为了避免谢顿及其学说的存在动摇民心,就把整个编撰基地安排在银河最边缘的端点星。
而50年之后,银河外缘星系纷纷独立,周边四个王国都对毫无自卫能力的端点星虎视眈眈,而基地的首脑还在潜心编写全书时,新当选的行政官——市长哈定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银河帝国的崩溃和谢顿的真正企图,他当机立断,武装夺取了基地的政权,并借基地领先周边星球的科技,大搞无差别科援,使得自己在刀尖上保持了平衡,不被任何一个王国吞并。
这样他带领基地度过了第一次危机。
而此后,他似乎并无积极举动,只是重复他自己的箴言——“武力是无能者最后的手段”。
除了给输出的科援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基地成了神圣之地,却没有任何武装自卫或进攻的能力。
外部的野心家日复一日虎视眈眈,内部的激进党将哈定视为胆小懦弱、予取予求、不思进取之徒。
但谁也没有想到,仿佛只是闲棋的宗教传播,已经给外星球的民众洗脑,君权神授深入人心,而神——在基地。
外星球来进修的教士仅仅只能掌握科技的使用方法,并作为神的使者,不断树立和巩固基地神教在银河周边的威权,最终架空了四星系的王权,在最后关头彻底粉碎了安纳克里昂王国统治者对基地的野心。
读到这里,忍不住想叫起来,这不就是中世纪的历史吗
原来宗教的作用这么大,怪不得殖民者枪炮之后,就往往是传教士慈爱而坚定的步履,那些教士们也许自己也不清楚,自诩为神明使者却不过是政治的工具罢了。
(所以说与其说是未来科幻小说,这本书更像是人类的历史图册)这一次,“形而上战胜了形而下”,市长哈定两次使基地度过了危机。
作为一个讨喜的三伟人之一,哈定有不少流传广泛的警句,比如“不要让道德观阻挡你去做正确的事”。
而本书中第三个决定历史时刻的马洛,则非常欣赏哈定的名言,同时,又跟前两位一样,聪明绝顶、个性坚强又不失狡诈。
马洛从行商起家,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对利益的追求。
当基地还一以贯之推行核能科援,宗教涉政的政策时,外部世界已经吸收了前述各国的教训而变得警惕万分。
基地的政策举步维艰,而马洛,一个非基地出身的异邦人,一个行商长,作为只关心利益而不关心政治的行商团体一员,他既被基地忌惮,又被利用。
基地的行政系统认为行商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他们不受领导和制约,只唯利益是从。
但又希望利用他们的身份去刺探消息。
因为外部世界变得更为危险,有更强大的核能战舰在威胁着基地的安全。
马洛利用这趟交易之旅,摸到了敌人的内部,发现了银河帝国仍然存在的真相,而且成功地获得了周边王国的信任。
因为马洛只谈经济不谈政治,而且只卖不涉及国家命脉的日用品。
那些银河系中部的王国接受了和他的交易,最终使贸易变成常态。
在残存的帝国势力注意到了基地的存在,而周围战国分列,烽火四起之时,仍然毫无威慑力的基地,以及基地市长马洛却已经掌握了周边王国的经济命脉。
当基地成为其他王国的利益共同体,攻击或制约基地,都会带来国内反弹的时候,第三次危机终于又将告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