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文上的诗
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勒牧师在犹太人墓碑上写下的一段话: 当他们(法西斯德国纳粹党)抓共产党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 当他们抓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抓天主教徒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 后来,当他们要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咏叹调的作者是谁
二战之后在犹太人墓碑前下跪忏悔的德国总理叫什么名字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
1995年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
咏叹调的作者 诗歌的话是埃兹拉·庞德写的。
求二战神父那个忏悔“刚开始他们杀犹太人,我不是,后来杀非教徒,我不是…”那个全文,详细具体
国波士顿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In Germany, they first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but by that ti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up.by Rev. Martin Niemoller, 1945在德国,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尼莫拉这首“短诗”的作者是一位牧师,他的名字叫马丁·尼莫拉。
这位牧师是二战前德国的宗教领袖,他曾为战后德国社会道德重建立下了不朽功勋。
当年,尼莫拉因反对希特勒的犹太政策和对德国教会的控制,被希特勒亲自下令送进集中营,最后在各方正义力量的协助下才逃过纳粹的迫害。
这首短诗是他在晚年忏悔自己当年的道德污点时写下的。
后来人们把它当作“碑文”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
这段“碑文”确实寓意深刻,它精辟地阐述了人世间正义与邪恶、自我与社会、助人与被助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为社会正义而付出哪怕一点点代价,那么最后吃亏和受到惩罚的还将是他自己。
人世间交往的法则往往是这样:你对别人如何,别人就会对你如何;一个从来不愿为别人付出和牺牲的人,永远也不会有人对你做出牺牲。
如果今天别人遇到了困难,我们不去帮助,明天我们自己一旦遇到了危难,别人也会坐视不管;如果今天那些与我们友好的国家遇到了经济困难、外敌入侵,我们躲躲闪闪,那么明天一旦我们遇到天灾人祸,别的国家同样会坐视不管。
其实,每个人、每个政党、每个民族,在正义面前都不应当选择“沉默”,而必须选择“勇敢”;不应当选择“往后退”,而必须选择“向前站”。
只有这样,人世间才有真理可讲;只有这样,世界上才有正义可言。
MS上的朋友们,你说对吗
起初他们迫害共产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马克思的信徒。
”(这句话出自哪
)
出自马丁·拉 《我没话》。
《我没有说话》是德国著名神学家兼宗牧师马丁·尼莫拉的一首诗(忏悔文)尽管他写的是自己,但这首诗令世人警醒,描述忽视与自己无关的团体所造成的结果。
该诗后来常被引用,作为对不关心政治的人之呼吁。
这首诗被镌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新英格兰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石碑上。
“起初他们迫害共产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马克思的信徒。
” “后来他们迫害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日耳曼人。
” “再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牧师。
” “最后他们迫害到我头上,我环顾四周,却再也没有人能为我说话。
”
德国有一位总理曾经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跪下,请问这位总理叫什么名
什么时间在位的
前西德总理勃兰特下跪华沙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 下跪,全世界为之大哗。
作为政府首脑的勃兰特为什么下跪呢?是他本人罪孽深重,以下跪来减轻良心上的重负 吗?不。
二次大战中,勃兰特是名坚强的反纳粹的斗士,被希特勒下令开除了国籍,并到处 追捕他。
他被迫亡命挪威。
战后返回祖国,作为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家积极复兴国家。
1969 年10月,勃兰特以社民党主席的身份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
勃兰特上台伊始,便着手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
1970年12月6日下午,勃兰 特飞往华沙,受到官方的正式欢迎。
然而,在演奏德国国歌时,波兰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强烈 愤激的表情,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曾长期是希特勒集中营的囚徒。
勃兰特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600万人民牺牲,损失惨重,仅设在波兰的奥斯 威辛集中营,就杀害了近400万犹太妇女儿童和男人……第二天上午的日程安排,是向华沙 无名烈士墓和华沙犹太人街区殉难者纪念碑献花圈。
当代表团来到犹太人街区殉难者纪念碑 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电视摄像机前和无数记者的闪光灯下,勃兰特扑通一声跪下了。
全部在场的人大为震惊,东道国代表团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这个举动绝不在计划日程之 内,勃兰特事先未同任何人商量,就跪下了。
当天,东西方都掀起轩然大波,评论四起。
西德国内也出现了恶意的评论,认为勃兰特此举有辱国格人格。
勃兰特很坦然,他并不 感到羞耻。
他认为:“谁愿意理解我,他就能理解我。
在德国和世界其它地方,很多人是会 理解我的。
”一位记者深情地写道:“于是,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下 跪的人跪下了。
” 当时,波兰东道主们感到极大的震动和惊讶,许多波兰人为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落泪。
勃兰特圆满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回国了。
1971年10月,诺贝尔奖委员会一致提名通过,授予勃兰特197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当晚德国青年举起火炬,络绎不绝地来到勃兰特的寓所,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1992年10月,勃兰特因患癌症以78岁的高龄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