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儒学对联
仁维一世,恕保终身。
以文会友,尚友辅仁。
朝气熙仁里,晖光照德门。
禹踪沦碧水,夷迹隐苍岩。
事事存文道,人人是我师。
尊贤而纳众,嘉善亦矜愚。
悠然欣然释然,翼如羽如怡如。
礼之用,和为贵,仁之本,孝为先。
学至精深文有品,德称贤达质无瑕。
先王大道和为贵,至圣名言恕以崇。
成学清门同适道,立身浊世共知权。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桃李焕烟霞。
孔子多能缘位贱,颜生有誉以家贫。
振玉声金开世范,经天纬地铸民魂。
业冠千秋隆后圣,功高百代迈前贤。
风咏雎鸠夫妇正,雅歌棫朴纪纲明。
秦贵权衡随世道,鲁崇仁礼顺人情。
芳圃蕙兰馨九畹,杏坛桃李茂三千。
芳圃每欣兰蕙好;杏坛常喜栋梁新。
孔子兴儒开大范,孟轲继学建良规。
三复三思三喟叹,一炉一卷一窗山。
历尽沧桑余铁骨,研通经史吐金声。
娇菊带霜花更艳,劲松披雪骨尤坚。
修身治学心须静,待世交人品欲贤。
殷去三仁昏纣绝,汉归四皓弱盈存。
废书尤悔甯俞知,开卷还思武子愚。
约礼博文恒悔过,知今温古不为师。
伐善施劳颜子弃,修身讲学圣人忧。
瞻仰常怀颜子叹,履临恒揣圣徒忧。
夜梦周公吟子曰,晨怀孔圣味诗云。
博学多闻联自律,躬仁体义韵常新。
嵩高维岳行高岳,峻极于天学极天。
耳顺心平同圣趣,箪餐瓢饮共贤情。
逝水年华徒荏苒,流云岁月任虚盈。
滔滔逝水归东海,耿耿繁星卫北辰。
公瑾岂如诸葛智,孔丘难及宁俞痴。
安邦子产聪明慧,避世宁俞鲁钝愚。
袖手无言观世俗,潜心有语铸春秋。
闻礼闻诗闻禹舜,读风读雅读春秋。
赠管城旁思静女,褰裳洧侧念狂童。
舜地尧天清紫陌,仁风义雨静阡尘。
耳享韶音思舜典,目游礼制梦周公。
学至大成丘作圣,山登绝顶我为峰。
冬雪施恩原覆被,秋风训话草低头,人具质文方论品,山无草木不知秋。
山水有情皆蕴道,诗书无妄尽为金。
子夏多才赢美誉,颜回乐道忘堪忧。
玉振金声文溢彩,珠联璧合语添香。
如寻幽径痴文曲,若仰高山喜圣明。
德高望重缘修忍,赋雅诗清赖读经。
志存仁恕文常古,腹有诗书墨自香。
六艺儒功兴孔教,五弦舜乐起南风。
历代争先凭圣道,一时顿挫弃儒生。
丘死千年谁是圣
凤衰百代我为狂。
苏三离了洪洞县,孔二出于曲阜城。
读鸿文,有滋有味,明哲理,成圣成贤。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福祸无门,避趋由己,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庸人求利,俗人求名。
德学精茂,学精则德茂;师道尊严,师严而道尊。
货殖千金,总以扶贤佐圣;书攻万卷,恒归治国齐家。
太傅复归,权答鬼神之问;士师三黜,不离父母之邦。
阮籍猖狂,常有穷途之叹;仲尼狭隘,每怀末路之忧。
雨润风和,桃李花开灿烂,金声玉振,贤达业铸辉煌。
洒扫有时,心保一方净土,累积不厌,学成万仞高山。
今生来生去生,三生有幸,至圣复圣宗圣,列圣传经。
多艺多能,岂及狼贪鼠窃;闻诗闻礼,何如男盗女娼。
非古非今,研神理而设教;熔贤熔圣,原道心以敷章。
获麟兴叹,鲁圣仲尼诚圣者;睹凤为歌,楚狂接舆岂狂生。
子张子路,论道讲经归孔府,师旷师襄,抚琴击磬会晋阳。
君子宜疏其子,唯使闻诗闻礼;圣人固爱斯人,恒教亲孝亲仁。
士须弘毅,肩仁举义,路遥任剧;宦必廉明,衣紫腰金,民重君轻。
一叶虽小,可以知秋,可以障目,三人不多,或能成虎,或能得师。
寓教于乐方面格言
1.(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2.凭借强硬的行为让别人服从,不是真正的心服,是因为他的力气没有你大而已了,勇自己的高尚品德让别人服从,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啊
3.您如果实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爱护官员4。
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而得人才的方法,在于领导者能修养自身,以德行感召人才5。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一个没有信念的国家是不会长久的,是涣散的,是没有生气的.8。
政的意思就是端正。
统治者自己带头端正,以身作则、作出表率,谁人敢不走正道呢
9。
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
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0。
自己不行正道的人,是不能使别人正直的11。
只要君主仁慈,那么臣民就没有不仁慈的;只要君主义气,那么臣民就没有不义气的。
国家有一个正义的君主那么国家就安定了。
12。
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13。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14。
君子所犯的过错,就象日食和月蚀一样。
犯了过错,天下人都看得清楚;改正了,人人都心存敬仰。
15。
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16。
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17。
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18。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了,国家就会安宁19。
人民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根本20。
上天的看法其实就是人民的看法,上天的听闻意见其实就是人民的听闻意见。
21。
照顾赡养我的老人和其他的老人,照料养育自己的年幼子女和别人的小孩,这样推广开来,四海都会平安,不推广,自己的妻儿都难以照顾好。
22。
国君要守住信用,大臣要守住恭敬,而忠信笃敬的品德,君臣上下都须具备,这是天经地义的。
23。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24。
建国的君主与人民需要把教育放在首位,要想让人民懂礼仪风俗25。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26。
礼仪,是做人的根本,不讲礼仪就难以立身27。
整个国家都不讲礼仪,怎么有会认尊重呢
OK~好累
关于道德的格言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作者:法国谚语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作者:普卢塔克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作者:布夫勒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作者:王安石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
厉鬼:凶恶的魔鬼。
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
作者:洪自诚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
永远以真诚自勉。
作者:《礼记·中庸》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
作者:约翰生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作者:金缨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作者:凯洛夫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作者:克罗齐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作者: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作者:唐·神秀人类的食粮大半是谎言,真理只有极少的一点。
人的精神非常软弱,担当不起纯粹的真理;必须由他的宗教、道德、政治、诗人、艺术家,在真理之外包上一层谎言。
作者:佚名明人不做暗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
作者:吴承恩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作者:马致远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
作者:凯洛夫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作者:欧文一生肝胆向人尽。
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作者:顾况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作者:萨迪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作者:《增广昔时贤文》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作者:黄石公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作者:冯雪峰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作者:卢梭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
宋·王安石《洪范传》 宜:应该,应当。
作者:王安石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作者:《明儒学案》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
行(háng):职业,事务。
作者:周敦颐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诗经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作者:孔丘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作者:德谟克利特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作者:雨果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
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真正积极的人,只能是会爱别人的人,高尚的人。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
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作者:苏格拉底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作者:别林斯基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
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作者:胡居仁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
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
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作者:狄德罗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
作者:欧里庇得斯忍耐和时间,往往比力量和愤怒更有效。
作者:拉封丹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
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爱。
皎然:洁白。
作者:白居易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作者:史襄哉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作者:何塞·马蒂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作者:莎士比亚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作者:孟德斯鸠从恶德中逃避是美德的开始。
作者:贺瑞斯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作者:但丁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
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作者:《论语·子路》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作者:孟郊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
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
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作者:狄德罗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非关道德合,只为钱相知。
作者:谚语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作者:程颐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
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作者:朱熹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作者:章炳麟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
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
作者:托尔斯泰我情愿变成一枝两头点燃的蜡烛,照耀人们前进
作者:卢森堡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作者:《礼记·中庸》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
青云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谀奉迎的办法换取有力者的提拔,我早该得志了。
但这不是我的道路。
作者:雨果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作者:爱因斯坦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作者:朱熹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作者:契诃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作者:礼记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
作者:林肯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冈察尔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
作者:中国谚语我宁愿要那种虽然看不见但表现出内在品质的美。
作者:泰戈尔
朱熹名言名句大全
朱熹的名言名句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5、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 过量之酒。
6、礼即理也。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0、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1、朋友,以义合者。
1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8、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