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硬笔廉洁警句格言

硬笔廉洁警句格言

时间:2019-12-25 08:26

书法:廉洁格言警句有哪些

反腐倡廉宣传标语内容1、全员端正行业之风,全心服务经济建设,一心一意为民为国,实现民族振兴大计,圆梦祖国百年强盛。

2、反腐倡廉为基业,发展经济促民生,文明和谐兴社会,振兴承德爱家国。

3、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运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实践。

4、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5、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实践活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深入持久。

6、加强廉政建设健全肌体机制,塑造政府形象全力为民为国。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8、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

9、反腐倡廉,执政为民,端正行风,以民为本。

1 0、强化民主监督,推行政务公开。

1 1、强化政风行风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1 2、时代要求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严明纪律,严明责任。

1 3、克勤克俭,戒骄戒躁,勤政廉政。

1 4、为民、务实、勤奋、清廉。

1 5、心里装着老百姓生活百态,永远保持先进性清正为民。

1 6、反腐倡廉预防为主,群众监督警钟长鸣。

1 7、端正世界观,修正人生观,把正权力观,改正政绩观。

1 8、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服务人民;人民监督权力,人民评议权力。

l 9、讲理想、讲道德、讲纪律、讲奉献。

2 0、敬廉崇俭,反腐治奢。

2 1、标本兼治惩防结合,端正党风政风行风。

2 2、反腐倡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廉洁行政关系人民群众福祉。

2 3、从严治党,执政为民。

2 4、与时俱进,从源头防治腐败。

2 5、权力公开透明,施政廉洁高效。

2 6、教育监督制度并重,搞好反腐惩防体系建设。

2 7、规范服务,规范牧费,规范管理。

2 8、坚决纠正公路“三乱”,建设平安和谐大道。

2 9、吃拿卡要可耻坚决根除,热情服务光荣鼓励发扬。

3 0、热情服务是本份要发扬,生冷横硬要不得须根治。

3 l、感谢群众监督,欢迎民主评议。

3 2、端正党风人人有责,反腐倡廉事事关心。

3 3、建设文明廉洁窗口,敞开热忱为民心灵。

3 4、树正气一心为民,讲纪律令行禁止。

3 5、公心、公正、公开、公平。

3 6、一路温馨,一路廉洁,一路平安。

3 7、闻一声您好,献一颗爱心。

3 8、政风行风大家管,服务如何大家评。

3 9、人人是发展环境,人人是承德形象。

4 0、开展阳光服务,建设文明窗口。

4 l、建遵纪守法站所,创廉洁为民业绩。

4 2、树清廉风气人人争先,创文明站所个个一流。

4 3、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4 4、创先进站所,筑行风基础,为群众解难。

4 5、深化民主评议活动,强化人民群众监督。

4 6、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

4 7、深入反腐倡廉,促进经济发展。

4 8、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谋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

4 9、构建反腐惩防体系,创建和谐文明社会。

5 0、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5 1、深入反腐倡廉,服务经济建设。

5 2、依法行政,从严治政。

5 3、狠抓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端正党风。

5 4、严肃政治纪律,保证政令畅通。

5 5、艰苦奋斗,廉政勤政。

5 6、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党性长存。

5 7、呕心沥血万次少,贪脏枉法半次多。

5 8、反腐倡廉不折不扣,勤政为民实实在在。

5 9、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6 O、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俭以修身。

6 1、民心似海,应珍惜点滴之水;权重如山,勿滥用半捧土。

6 2、立党为公树公心修浩然正气,执政为民听民声抒鱼水情怀。

6 3、立党为公贵在公平公正,执政为民贵在民富民安。

6 4、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6 5、行政为公莫怕吃亏,为民造福莫怕吃苦。

6 6、修好民心路路畅通,建设连心桥桥稳固。

6 7、为人民服务应视名利淡如水,搞经济建设须知发展重于山。

6 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

6 9、红灯不夺能闯,红包不能收。

7 0、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7 l、顶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7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端正党风,人人有责。

7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 4、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7 5、要廉洁,必自律。

7 6、从小事做起,防徽杜渐。

7 7、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7 8、自警、自省、自重、自律。

7 9、贪心是走向犯罪的第一步。

8 0、责任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

8 1、法律使入规矩,道德使入规范。

8 2、加强素质建设,树立行业形象。

8 3、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8 4、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8 5、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8 6、以法为本严执法,守法奉公为天职。

8 7、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8 8、公生明、廉生威。

8 9、为人之本德为先,为政之本公为先,为官之本廉为先。

9 0、树行业正气新风,守职业道德信念。

9 1、淡泊名利为百姓,甘于奉献做事业。

9 2、反腐倡廉要深入,经济发展要保护。

9 3、歪风不止,正气难树;正气不树,事业难成。

9 4、贪一分钱财,失一分民心。

9 5、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廉洁洁如冰。

9 6、修小康致富路,建文明生态村,系为民造福情。

9 7,戒赌戒色戒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

9 8、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9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 0 0、莫作官仓鼠,甘为孺子牛

关于清正廉洁的好段——书法比赛要用的

母鸡啊,我不会啊。

哈哈哈开玩笑的啦 你想要嘛

往下走诺好了看吧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建立我们新中国的一代伟人主席,在他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 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

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

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钢笔书法如果写名人名言,要写作者名字不呢,要注意哪些问题,谢谢

顺序一般是:从上至下,从右至左,落款在左下方,例如落款可写:庚卯年初春***书,加一枚印章便可,钢笔字的话,也是这个格式,或许可以写成扇面,但是格式不便,至于诗句的作者名子,可写可不写,看你落款的地方的位置大小了,大的火可写为:例如:录自王国维人间词话诗句于庚卯年初春***书。

敬廉崇洁的硬笔书法写什么?

建议您来上海儒鸿书院学习跨文化交际管理师。

跨文化交际:外企员工应具备的职场意识与能力

敬廉崇洁诚实守信作文50字

春去秋来,又是秋阳朗照、秋风阵阵时.伴随着金色的秋天,廉洁文化这股新时期清风也吹进了我们美丽可爱的鲈乡校园.10月10日早上,这是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升旗仪式,阳光灿烂,红旗招展,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代表,郑重地向全校少先队员们宣读了《做一个“敬廉崇洁、诚信守法”的新世纪好少年的倡议书》,这也拉开了我校“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序幕.下午,学校又召开了“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职工动员大会,顾桂荣校长作了动员报告,他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充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来.梅阿中副校长与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学习了学校制定的《关于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方案》.廉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扎实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学校首先注重的是氛围的营造.校园的大道旁,15尊先人的塑像巍然屹立,我们要让前辈的风范时时激励我们的师生――流芳百世,需要一身正气;楼道口,贴上了教师的廉政师德格言,我们要让教师的言行时时得到自我警示;办公室内,挂上了教师们收集来的名言警句,我们要让教师的品行时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与升华.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为了扎实有序的推进此项工作,我们学校的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他们对照《条例》要求,对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照师德规范要求,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此项活动,积极撰写教育廉政格言,一条条朴素的格言,就是一个个心灵的反映;一句句真情的话语,就是一个个党员干部的人生写照,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也带动了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热情,他们自加压力,自定目标,以师德修养建设为抓手,致力于教育事业,立志于“廉洁从教”.于是,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郑重地写下了《行为规范信用承诺》,他们要从爱心做起,从“倡廉”做起,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如果说“廉洁文化进校园”仅仅是指对教师言行的规范,那显然是狭隘的,因为“敬廉崇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包含着基础道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其核心是“诚信守法” ,因此在新时期里,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也必须要把“敬廉崇洁”植根于我们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具有“敬廉崇洁”的秉性.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并把“敬廉崇洁”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的工作来抓,使其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敬廉崇洁”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渗透和融入到整个教学中去.这是一节以 为教育内容的品德与生活课.这是一个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这又是一次以弘扬正气为题材的征文活动.寓教于乐,这始终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种好方法.为此,我们又以多种形式来引领学生走近“敬廉崇洁”.这是学生们正在进行的法制教育――模拟法庭.这是学生们正在进行的书画比赛.一幅精妙的对联,写出了孩子们心中的向往,《一份特殊的礼物》,说出了孩子们心中的渴求.让学生倘佯于自己办的书画展前,收到的不仅仅是一次“敬廉崇洁”的教育,更有那心灵的震撼,灵魂深处的呐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与诚信守法同在,与崇廉倡洁同行,让“敬廉崇洁、诚实守信”的清风永远飘荡在我们的心中,飘扬在我们校园的上空!让这一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光照千秋。

中国古代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名言名句

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①:“忌”加“艹”头。

█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第六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

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小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甀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①□①,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①:〔讠翕〕。

地形第十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 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

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

五间之事, 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