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货世界有哪些经典名言警句
人生格言走的路,让人家说吧
作者:但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生的。
作者:斯大林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作者:孙中山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
作者:孙中山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作者:茅盾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
作者:茅盾奋斗之心人皆有之。
作者:李叔同奋斗是万物之父。
作者:陶行知无论做什麽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作者:牛顿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
作者:萧伯纳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作者:拿破伦一世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
作者:巴尔扎克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作者:歌德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作者:安徒生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价作者:奋斗。
作者:爱默生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作者:爱因斯坦想象你自己对困难作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贤人哲士是决不追求运气的。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野心勃勃会使你树立高不可攀的目标。
对目标的追求要量力而行,着眼于自己的
交易期货需要学习什么才能获利
这个网络啊,什么人都有,你召唤意见,但不能什么人都听。
我是25岁接触股市,2007年摸到牛市的尾巴,就整个2008年在亏损,然后痛定思痛,我读过100本以上的国内外投机投资著作,写下的反思日志也有几十万字了。
投机行业的成功率很低,大约是2%大赚,10%是小赢,其余的都亏,你别害怕。
其实啊,都是人吓人,就是说,什么创业都是难度很大的,做投资和做生意,没有区别,交易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运营。
我是过来人,这东西不是光脑子好用就行,是智商和情商的结合。
其实技术一点都不是问题,千万别研究什么江恩、波浪,都是骗人的(至少对大部分人来说),我的老师是斯坦利·克罗,他的《克罗谈期货交易策略》、《期货交易者》,我都看了十几遍,以这本书为核心,仔细研读下面的书单,相信你的交易理念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书单如下(附下载链接):原理类《财务自由之路》,范·萨普著。
这本书看懂了,原理就懂了,就已经胜过80%的业余人员。
作者新出的《超级交易员》是个精简版,更实用的指南,也可以看。
我采取的是趋势跟踪流派,是最科学最务实的,道法自然的。
这个权威了是迈克·柯弗,他的三本书,都要看《趋势跟踪》、《海龟交易特训班》、《趋势戒律》。
配套看看《海龟交易法则》,这是理解趋势跟踪、机械式交易的好东西。
然后呢,交易的三个部分分别是,客观的技术分析、科学的资金管理和成熟的心智结构,后面二者,我推荐看《一个交易者的资金管理》、《期货交易者资金管理策略》,还有马克·道格拉斯的《交易心理分析》。
另外,有些好书也可看看,比如《全球杰出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
如果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国内的青年才俊金融帝国写的《走出幻觉、走向成熟》,这本书我认为,历史会证明他的价值,看不懂的人自然是看不懂的,作者谈到了互损、优化、微宏互换、稳定性和效率等等,都是趋势交易能绕住人是死结,可以说,不是浮在表面了,外国人都没写这么细过。
重要的是不要做短线,做短线而成功的概率太低了,不到3%,做长线或者波段,概率能到15%的样子,我今年空黄金、螺纹、铜、橡胶,都是按月计去持有。
我的系统是60日均线,这绝对是平淡无奇的,仓位控制跟《海龟法则》学的,也不难。
这条路很难,大部分外行人觉得,必须预测未来才能赚钱,其实不是,应该说单笔交易成果是运气,而长期统计结果是本事。
交易者只需要遵守系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静待事件发生、趋势延续,该来的总是会来。
交易做到最后,绝对是一种哲学境界,所以我还推荐看两个科普著作,一个是《临界:世界为何比我们想的简单》,再一个是《群体的智慧》,新书《隐藏的逻辑》也很好,触类旁通,这些书都有点复杂系统、金融物理学、行为金融的意味,看完了,世界观都变了。
交易是一个概率游戏,必须积累一大堆数据样本,概率才会生效,所以,单笔交易完全不重要,只需要遵守交易系统和资金管理即可,它和一般的生意不同,没有淡旺季,所以盈亏分布,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不确定,所以,人不能绷着,呵呵,放松点,只要你做了正确的份内事,其余的都是命了,而命是终究不会为难那些坚持做正确事的人。
期货难以成功,不是大部分人智商低,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都有人性,失败源自我们的动物性本能,解决的办法是建立概率性思维和率的信仰,这个我推荐看《数据信徒》,另外,为了更好地理解机械式趋势跟踪交易,其实也就是系统化、量化交易,可看看《量化交易的黑箱》。
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一年看书花费也5000多,不看书就闲得慌。
反正我告诉你,金融市场存在了100多年了,这100年,人类科学从马车变火箭了,什么东西没破解
外国人都研究透了,就在我上文的书单里,要么看书学习摸索实践反思进步,要么就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能蒙对,运气永远好,然后完蛋。
我推荐的书是多了点,但如果你说,只要看完了,就能赢利,也不可能的,看书是入门罢了,要是看两本书,唰就盈利了,这开玩笑了吧。
但,就因为这样,有些人的逻辑居然就是,既然看了也未必赢,那干脆不看了吧,继续蒙……唉。
书读破了以后,交易就是几句话,一层窗户纸,但是没破之前,那就很迷茫。
在交易的路上,当你解决了第10000个问题,满以为再没疑惑的时候,第10001个,就来了。
是吧,所以,我说,交易到后面,是一个自我精进的过程,类似修炼了,呵呵,不忽悠。
杰西·利物莫,投机鼻祖,他老人家的名言,再温习一下:当一个人学会了投机,赚几百万都很简单,但当他不懂,赚几百块,都很难。
我敢说,如果每个做交易的人,期货开户了,国家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把上述书单看一遍,抄一遍,再允许做单,你看期货的成功率是不是还万分之三
呵呵,对吧
其实,这是好事,内盘好做,外盘难做,就是因为,内盘的投资者水平低。
而且,股票比期货好做,因为股民的水平比期民还低,是吧,所以,你应该高兴,可以跟一些老土一起竞争,你赢的概率大很多。
在中国,做期货的人很少,大部分人呢,连股票都视若洪水猛兽,别说杠杆交易了。
咱才玩金融多少年,华尔街都100多年了,崩了多少次盘了,一代又一代的交易商,都历练出来了,并且进行传承。
咱们呢,说句难听话,往上倒三代,都是农民,别说炒股炒期货,炒菜还没弄明白呢,所以,你做一个新东西,不学习能行么,跟谁学
跟厨子学修车
你要是开饭店,到处是厨子,经验随便学。
但你要做期货,本来就没几个做明白了的,你问他,他大模大样跟你嘟嘟一番,就是真理了
所以,还是回去看书,看华尔街的书,相当于,听听明白人,是怎么说的。
交易的成功率如此之低,所以初期的失败是正常的,几乎是注定的,除非你一上来,就有一个很懂的人在带你,不走弯路,直接构架正确的思维模式(我打算将来就这么培养闺女)。
不学习是肯定不行的,要么跟人学,要么跟书学,是吧,没别的路子。
当然,最终是靠实践。
我推荐的书很多,也许你不一定都喜欢,但只要有一本看懂了,读透了,就够了,就像克罗,他最爱《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而我最爱他的《期货交易策略》,这本书网上张轶提供的翻译挺好的。
这本书看似都是在说稀松平常的话语,但是字字玑珠,一句废话也没有。
你能把书看多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已有的领悟水平,我们看书,其实未必是学未知的东西,而是将已知的、模糊的、未提炼出来的思想,跟作者的话来印证,一旦吻合,就有种亲切感和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交易者自身水平还低,看书的效果,达不到最大化的,顶多是一个指南针,告诉自己,哪样是对的,哪样是错的,对照自己的交易,知道错在哪里了,以便改进。
所以,为什么说,好书要反复读呢,在没领悟之前,是指南针,领悟之后,是印证的镜子。
(以上整理自网络)经典书籍pdf下载链接(吐血整理):《趋势跟踪》链接:密码:zz31《趋势戒律-超额收益交易策略》链接:密码:530k《趋势交易大师》链接:密码:dwwx《精通数据科学-从线性回归到深度学习》链接:密码:b8dg《期货市场技术分析》链接:密码:g4nj《期货大作手风云录》链接:密码:affg《克罗谈期货交易策略》链接:密码:tqs7《专业投机原理》链接:密码:qoxt《傅海棠-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链接:密码:wz68《交易心理分析》链接:密码:z9ab《亚当理论》链接:密码:4fb8《主动投资组合管理-创造高收益并控制风险的量化投资方法》链接:密码:7sai《一个交易者的资金管理系统(高清版)》链接:密码:u9wr《十年期货交易心得》链接:密码:atjv《如何从商品期货交易中获利》链接:密码:kfk4《如何从商品期货交易中获利-珍藏版》链接:密码:ja1q《通向财务自由之路-原书第2版》链接:密码:y1ro《超越恐惧和贪婪-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心理诠释》链接:密码:5hq4《超级交易员(高清)》链接:密码:l7wa《走出幻觉走向成熟金融帝国文集》链接:密码:hje0《麦语言-量化交易教程》链接:密码:dwpe《高频交易》链接:密码:8a7c《非理性繁荣[第二版]》链接:密码:y23k《青泽-股指期货交易的思路和方法》链接:密码:bt01《零起点Python大数据与量化交易高清书签》链接:密码:dbrx《随机致富的傻瓜》链接:密码:dgi3《问道量化投资-用MATLAB来敲门》链接:密码:jdt2《金融怪杰》链接:密码:yi7t《量化数据分析-通过社会研究检验想法》链接:密码:c63j《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修订版》链接:密码:0ju2《量化投资策略-如何实现超额收益(高清)》链接:密码:96pb《量化投资以Python为工具》链接:密码:d1bt《通往金融王国自由之路》链接:密码:1v8h《通向财务自由之路-撒普高清版》链接:密码:vfmk《计量经济学李子奈》链接:密码:twfu《解读量化投资-西蒙斯用公式打败市场的故事》链接:密码:k5cd《股票作手回忆录_海南版》链接:密码:uf2e《股票作手回忆录》链接:密码:lw7g《职业期货交易者-斯坦利克罗》链接:密码:55q9《网格交易法-数学+传统智慧战胜华尔街》链接:密码:jcdg《统计套利(中文版)》链接:密码:ltae《系统交易方法-波涛》链接:密码:u5ng《盘口解读技术》链接:密码:pwj5《海龟交易法则》链接:密码:oem4《李永强绝密内部培训教材课件PDF文档》链接:密码:tm44《机器学习秘籍-吴恩达》链接:密码:xmfs《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链接:密码:nxib《期货交易者资金管理策略》链接:密码:2e6j《期货交易策略》链接:密码:weos《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_第8版》链接:密码:fog8《数量化投资技术综述》链接:密码:6uxm《数量化投资-体系与策略》链接:密码:d6dz《技术交易系统的新概念--威尔斯·威尔德》链接:密码:l831《打开量化投资的黑箱》链接:密码:gl10《我如何以交易为生(高清)-史密斯》链接:密码:qopm《对冲基金建模与分析-基于Matlab》链接:密码:66x9《大投机家的证券心理学》链接:密码:am3k
形容心地宽广的优美句子
这里面有很多你需要的句子:第十一章:栖息之谷——修身心态 2006-7-10 8:43:37 交易不是知识的学习,交易永远是修炼场, 人性的一切弱点在这里暴露无遗。
成功的交易者是技巧、心态和德行的统一,三者不可分离。
交易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无欲、无喜、无忧、无恐惧。
成功的交易者总是张着两只眼, 一只望着市场,一只永远望着自己。
任何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校正自己,永远比观察市场重要。
——摘自一位股市网友的帖子 华尔街有句名言:“平庸的交易者用技术交易,顶尖的交易者用信念交易”。
精典,让我们记往这句话,不断去重复加深或许会有好的结果。
是啊,道理人人懂,就是难做到,知易行难!淋漓尽致的在这里得到体现。
相对来说性格理性的较易成功,性格感性的要困难的多。
期货就是修炼和锻造性格最残酷最有效的场所,知行合一是吾辈的最高境界.我相信只要是有自控能力并勇于克服弱点的人,就可以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长线或短线,来达到此一境界。
期货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应是生活的全部。
别被迅速致富冲昏头脑,我们真正该关切的是一切“真实”的事物,包括事业,亲人,好友和美好的时光等,在生活中,努力地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
这些都远比投资获利更重要,人生短暂,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控制自己按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方法、正确的原则、正确的手段、最佳的心里状况参加投资活动。
大道至简,道理好懂,知识也好掌握.难就难在怎么控制自己,有的人为此走了一辈子。
关键的是坚持不懈一贯执行,是自我控制,是心手合一,是言行一致。
——摘自一位期货网友的网页 是啊,身在职场的职业经理人,与身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职业人士是何等的相似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日常做到,身在世故之中,心在世故之外。
富贵、钱财、功名不贪,而淡然处之。
来则受之,去则听之,逆事至而识以为魔,美事至而认以为幻。
外不自矜,内不自持,随遇而安,从容自得,逍遥自在,修心心不驰,修性性自定。
认真理路,勇往直前,抛开鼎炉之说,纯从心性动静中下功夫,——这将是我们职业经理人身心修炼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一是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职业;二是通过对职业规律的掌握、控制而实现人生的理想。
这两点我们都拥有了,我们就是最幸福的人。
” 本文是《职业经理人十大心态修炼指南》的最后一篇。
写到这里,笔者喜忧参半,心情复杂,——不知自己的付出,对风雨兼程之中的各位职业经理人朋友是否有所帮助。
一阵茫然之际,冥冥之中,仿佛豁然开朗。
先人的智慧之光透过深邃的苍穹翩翩而来。
现整理于此,与各位共享共勉。
这些人生修炼大法,有些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仔细品味,我们又可能体悟出另外一些道理来。
一、《大学》的修炼之道 《大学》一曰“大人之学”,二曰为政之学。
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成年之人,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需要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二是指充实而有光辉的伟大人格,可以在社会上表现道德芳表,修己治人,风动草偃,以平天下为最高目标;三是指为政之人,“孰为大
政为大。
”因此,“大学”之道也可以说是为政之道。
这三种含义并不冲突。
所以《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1、《大学》之道——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宋儒称作“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理论思想。
三纲领和八条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根本方法。
“内圣”意即“内求于己”,也就是“八条目”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表示“外用于世”,指的是“八条目”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是表达了“内圣外王”的精义所在。
2、修身的“三大纲领”——修身的基本原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其意义简释如下: 1)明德 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
“明明德”是肯定人类与生具有灵明的德性,现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觉。
人之行善避恶,并非社会规范所外加的义务,却有内在本然的基础。
道德实践的价值是由内而发的,人性是向善的。
2)亲民 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
觉悟“明明德”此一天生能力之后,就须“亲民”,亲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行善之途上前进。
人生的一切变化生灭,唯有在遵循内心向善的要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远做个新人。
3)至善 是指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
“明明德”和“亲民”的一切方向是“止于至善”。
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等于是永无止境的期许。
3、修身的“八大条目”——修身的方法步骤 “八条目”是《大学》所说的修养方法,它是有顺序的,相互为条件的序列。
每一个条目,都以前一个条目为条件,而它们本身都是以“修身”为根本,前四条是“修身”的方法,后四条是“修身”的必然社会结果。
《大学》是如此论述“八条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其意义简释如下: 【1】格物 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2】致知 就是求为真知。
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
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物格而后知至。
【3】诚意 就是要意念诚实。
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
【4】正心 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
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
故意诚而后心正。
【5】修身 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
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6】齐家 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
【7】治国 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
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8】平天下 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具有“洁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榜样。
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孤爱民,布行仁政。
君主要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举拔贤臣,提倡忠信,开源节流,以义为利,如此则能臻天下太平的境界。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
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
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
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
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
《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总纲领,造就了后代儒家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即“内圣”与“外王”之道。
4、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意义简释如下: 1)知止——明确原则,理清期许 “止”指“归宿”、“立场”。
“知止”即对目标、归宿和自己的原则立场有明确了解。
对佛教而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又译“止寂”、“禅定”,指通过坐禅入定,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达到寂静的境界。
与“止”相对的范畴为“观”,为梵文毗婆舍那的意译,也被译为“智慧”,是在“止”的基础上发生的,指集中详细观察思维预定的事物和义理,获得某种功德和智慧。
2)有定——站稳立场,坚定不移 “定”是定向。
朱子《大学章句》解“定”字说:“知之,则有定向”。
知止指对归宿有明确了解,则已经是“志有定向”的。
所以,“定”字应指坚定不移。
“知止而后有定”即是说,能对归宿有明确的了解,然后方能坚守不移。
3)能静——动机纯正,心不妄动 “静”是静心。
朱子《大学章句》释“静”字说:“静,谓心不妄动”。
对于“静”,《礼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论语》也说:“仁者静”。
道教的北派全真道认为清静是修道的基础,故奉《清静经》为玄门日诵课之首,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4)能安——身心安详,从容有度 “安”是随处而安稳。
朱子《大学章句》释“安”字为“安,谓随处而安”。
《管子。
内业》进一步谈到“安”和“静”、“定”的密切关联:“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
”又曰:“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
”再曰:“正心在中,万物得度。
”最后则是“德成而智出”。
5)能虑——思虑周到,驱除偏见 “虑”是思考精审。
朱子《大学章句》释“虑”字为“虑,谓处事精详”。
6)能得——合理选择,心安理得 “得”有完成、达成的意思。
朱子《大学章句》释“得”字为:“得,谓得其所止”。
5、“慎独”——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 何谓“慎独”
《大学》解释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所要表明的是在闲居独处、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谨慎地反省自我,进行实践性道德修为,因为诚与不诚、欺与不欺,虽发于内心,但必然会表现出来。
朱熹对此解释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
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这实际上是提倡一种道德自律,把修己作为自我主观意识较强的一种修养行为,不完全依赖于外界条件的约束,也不自欺欺人地借修为的幌子而专做给别人看,钓名沽誉,这些都是个体修为中的大忌。
这一点完全体现了《大学》的理论特点,重视内心道德的严格自律,调节自我情感,坚持所选择的修养之道。
后世大儒对“慎独”都是非常看重的,明代王阳明、清代曾国藩等都对此有过精辟的见解。
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关系中,“慎独”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德要求和人生修养原则。
从修身过程和步骤而言,知道“德”、“行”都应该“止于至善”的水平上,就要凝神定志。
能做到坚定心神志向,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的干扰。
能静下来,才能安于所处环境、条件,不因富贵而放逸心志,不因贫困而隳堕心志。
做到了安,才能专心思考问题,通过思考而有所理悟,分明是非,也就是有所获得了。
依是而行,有非即去,达到完善自我的修养目的。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都是有序不紊的,即有本末、终始、先后。
修身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顺次也是不可不知的,循序渐进,才能有成。
对于儒家的修身学问,梁启超先生有着高度而精确的概括:“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
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
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
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 曾仕强先生对此也有高论:“修己、安人都能够日新又新,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
管理者以修己为第一纲领,从自身内部的修治做起,由格、致、诚、正,然后层层扩大,齐家、立业、治国,推到平天下。
所有决策,悉依止、定、静、安、虑得的历程,时刻不忘安人为第二纲领。
秉持光明正大的理念,执经达权,以不停滞的精神,适时调整而权宜应变,是第三纲领。
这种管理之道,就是中国管理哲学的精义。
” 综观《大学》一书,以简练而内涵丰富的语言涵盖了早期儒家人学思想的精神内涵,揭示了儒家理想人格修为的一般过程。
“三纲领”引导人们注重修为目标;“八条目”指示人们修为应该怎样做。
“八条目”的内容是一个由内到外、相互关联、不能任意颠倒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穷尽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
它以“格物”为起点,以“平天下”作为其奋斗目标。
尽管《大学》中使用的这些范畴都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但在具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实践中却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对调适人们的心态、稳定社会关系、保持思想上的连贯性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朱熹如此推崇《大学》正是看到了它对稳定社会、重塑道德人格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潜力。
职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个人品格和能力的竞争,也就是职业经理人个性品牌的竞争。
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而品格则必须经过伴随终生的个人修炼方能至真至美至善。
职业经理人只有内修品格,外练能力,内外兼修,知行合一,才能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才能达成经天纬地的事业。
二、《中庸》的修炼之道 “中庸之道”,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的原则和处世待人的方法。
最早提出“中庸”概念的是孔子。
“中庸”一词承载着世人对处世原则的恪守降临在两界凡宇。
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然而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新兴人类们更多的赋予了这个词语以贬义。
“中庸之道害我们国人不浅。
”,“世风日下,中庸横行。
”诸如此句不绝于耳。
中庸之道成了老好好、无原则、无主见和随波逐流的代名词,实在是我们的先人所没有想到的。
这恐怕与我们这些年来,忙于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大师圣经,而对先人的大智慧缺乏了解甚至几乎忘却有关。
1、中庸之道概述 中庸之道,是手持两端,不偏不倚。
不偏的前提是手持两端,就是最激进和最保守的意见都要顾及到,然后达到不偏不倚的最佳效果。
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
“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义”,“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
其中,“尚中”观念为传统所固有,为孔子所继承。
“时中”、“中正”及“中和”的观念是孔子对传统“尚中”观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2、尚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又给《四书?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平常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
庸,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中,就是要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不要偏激,保持一颗平常心,人心才会平稳,社会才会稳定。
中,就是贫穷也不要心浮气躁,富贵也不能为富不仁;中,就是做平民不要低三下四,为官不要专横跋扈;中,就是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中,就像孟子说得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联系我们目前浮躁的现实社会,难道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中”吗
3、时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与时偕行”,“动静不失其时”,也就是“时中”。
“时中”,即“中”而因其“时”,“时”而得其“中”。
得其“中”,所谓经也;因其“时”,所谓权也。
有经有权,故能变通。
此所谓“变通者,趣时者也”。
变通趣时,即变化日新。
能趋时变通,即是“识时务”。
而识时务,能日新,就可以常保通泰。
此所谓“日新之谓盛德”(系辞传)。
也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4、中正——恪守规范,正心正身 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就是说,过分恭敬,而不约之以礼,就未免劳倦;过分谨慎,而不约之以礼,就难免流于胆怯懦弱;过分敢作敢为,而不约之以礼,就难免盲动闯祸;过分直率,而不约之以礼,就难免尖酸刻薄。
恭敬、谨慎、勇敢、直率,本来都属于人的好品德,但孔子认为,如果发挥不当,或不用礼来约束,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很明显,在这里,“礼”是成就人之恭、慎、勇、直四德而使之适中的规范原则。
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场游戏规则。
同时,孔子很强调“正”,如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身正”就是行为合于礼。
由“正身”,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以礼为规范,衡量人们的等级名分,以使人们的等级与其名分相当。
名分相当,就合乎礼,也就是“正”,就是名正言顺,以身作则,不越位,不缺位。
5、中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就是求同存异,恰到好处。
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昭公二十年)这是孔子评论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的“临终遗言”时所说的一段话。
据《左传》记载,子产临死前,曾告诉他的接班人子大叔说,为政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对象,或宽或猛,宽猛适中。
孔子称这种宽猛相济所达到的适中状态为“和”。
6、控制情绪,和谐共赢——小不忍则乱大谋 “喜怒哀乐之末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人们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符合常理,这叫做“和”。
“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
到达了“中和”,天地便在自己的位置上运动了,而万物都开始生长发育了。
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作为履行职业责任的职业经理人,在一些特殊场合和一些特殊的人与事上,必须做到隐忍不发,含而不露,喜形不能于色,愠怒不能于外。
否则,小不忍则乱大谋,不仅可能会祸及公司的重大利益,也可能会危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锦绣前程。
曾国藩的“忍”功世人皆知。
“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这是他的心得。
在收敛低调中做人,在挫折屈辱中做事,在巧与周旋中攀升,“让一让,六尺巷”,退一步海阔天空,大丈夫能忍难忍之事,这就是曾国藩。
但是,他的“忍”并不是一味的强忍,而是善忍、会忍,当忍则忍,不该忍则不忍。
对皇上、太后,以及满蒙亲贵的猜疑、排挤、冷落、出尔反尔和种种不公,曾国藩一忍再忍,一忍到底,但对误国误军、贪婪无度而又加害于他的人,则“是可忍,孰不可忍”,或拍案而起参人一本,或拔剑而起势不两立。
他的一生有起有落、有荣有辱,但没有抟扶摇直上九霄,也没有一失足掉进深渊。
虽然没有片段的精彩,却有整体的绚烂,总能启动平抑机能,在高潮时削去波峰,在低潮时填平谷底。
7、诚信为本——至诚诚己,厚德载物 《中庸》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中庸》又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与天地参就是与天地并列为三,说明是人的思想品德智能的无比高尚。
这种无比高尚的境界是逐步达到的,而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至诚”,因为只有至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固有的天性,也就是天地无私之性,能尽自己之性就能尽他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就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就能参与天地化育。
当然这仅是作者的推理,不一定全是事实,作者据此立论而已,但它说明了至诚的作用过程。
“诚人”必先“诚己”,就是说,要想让别人“诚”,必须自己先做到“诚”,而且永远做到“诚”。
《中庸》接着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随着“诚”的不断深化,随着“成物”的不断扩大,诚的主体的道德修养也日益增进,由博而厚,由博厚而高明。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于是“与天地参”的境界达到了,也就是《易经》乾坤二卦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的君子风度和魅力所在。
8、择善固执,金石为开——“诚”的修炼过程 那么,诚的修养主要有哪些过程呢?《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提出了学、问、思、辨、行五字,而且分别提出学必博、问必审、思必慎、辨必明、行必笃的要求。
审、慎、笃是个态度问题,只要认真、刻苦,也就不难做到。
但博学和明辨不光是态度,主要是个下功夫的问题了,所以《中庸》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就是说,别人下一个功夫,你下上百个功夫,别人下十个功夫,你下上千个功夫,尽管人的资质,体力是不一样的,有强有弱,但有了这种己百己千的精神,也就无不可至了。
这就肯定每一个人都可以“致中和”,只要有心,功夫不愧有心人,功到自然成。
《中庸》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于是,“择善固执”一词成为儒家的处世原则。
但是,有些人误会了“固执”的意思,以为那是顽固而不知变通;同时又以为“择善”是选择自己所认定的善,由此形成封闭而自大的心态。
幸好孟子及时出现,以他的言行做为“择善固执”的见证。
择善需要灵活的智能,固执有赖过人的勇气;智能加上勇气,同时还以“仁义”为其核心,然后才有可能走向至善的境界。
作为职业领导者都讲究“择善固执”和“从善如流”的领导艺术。
所谓“择善固执”,就是指认定目标不予放弃,坚持不懈。
它是圣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真知睿智的勇气。
所谓“从善如流”,就是指待人虚怀若谷,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消化。
领导若无“择善固执”,决策必将动摇不定,前瞻后顾;领导若无“从善如流”,必将处事执迷不悟,刚愎自用。
晚清权臣李鸿章的误国就是因为他在“择善固执”上出现了心误,陷入了思维误区而没有警醒。
他错就错在“择善固执”选错了对象,错在对敌人讲“诚”。
李鸿章早年也是一条血性汉子,敢爱敢恨,敢作敢为。
例如,他曾因为恩师曾国藩待友李元度不公而毅然脱离曾府,也曾因常胜军统领戈登不服管制而除其军权。
面对外国列强,李鸿章疾呼:“吾辈如果不迅速求富求强,那么中国将以什么来自立呢
” 李鸿章之所以后来越活越窝囊,主要是因为他误信了曾国藩的一席话。
一次,曾国藩问李鸿章怎样与洋人交涉,李回答不管洋人说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
曾沉默了很久说:“依我看来,还是在于一个‘诚’字。
洋人也是人,只要以诚相待,一定会受感化的。
”李鸿章欣然接受,此后与洋人交往无不以“诚”字当先。
心误导致政误。
李鸿章一味强调对洋人讲诚信,却不力求洋人对他讲诚信,这是他最大的心误
所以,李鸿章在主持晚清外交的20多年中,凡事以妥协为宗旨。
例如,在处理1875年至1876年的“马嘉理事件”中,李鸿章明知英国理亏,却为了“了事”而签订了《烟台条约》。
在处理1885年的中法冲突时,李鸿章又不顾中国军队在越南大败法军的事实,签订了《中法新约》。
而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更是丢掉了台湾
对于朝野批评,李鸿章既不退缩,也不辩驳,因为他认定这是必要的妥协。
因为不能“从善如流”,他由“择善固执”变成了一意孤行
如果能听取各方面意见,以从善如流确保择善固执,他就有可能像林则徐、左宗棠那样,成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
9、见机行事,实事求是——认清环境,
表示本领十分高强的四字成语
八仙过海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
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
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
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
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不学无术 学:学问;术:技能。
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
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布鼓雷门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
在雷门前击布鼓。
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出处:《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
” 藏器待时 器:用具,引伸为才能。
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踔绝之能 踔绝:高超。
高超的本领、才能。
出处:《汉书·孔光传》:“非有踔绝之能,不相逾越。
” 大显身手 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出处: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
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
” 大显神通 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
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 颠倒干坤 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颠倒乾坤 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颠乾倒坤 乾坤:指天地。
能把天地颠倒。
形容本领非常大。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个癖见,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颠乾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 撼地摇天 撼:摇动。
使天地都抖动起来。
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恢恢有余 恢恢:形容宽广。
薄薄的刀刃插入骨节间,仍觉宽广,还有回旋余地。
常形容本领大,技巧高,处理问题毫不费力。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浑身解数 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
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 鸡鸣狗盗 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将遇良才 将:将领;良才:高才。
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 将遇良材 良材:本领高的人。
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
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 金光盖地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何垠注:“金光盖地,出梵书。
此借喻钱神之道术也。
” 经纶满腹 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 经文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出处:唐·许敬宗《定宗庙乐议》:“早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 看家本领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出处: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
” 看家本事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出处:李劼人《天魔舞》?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 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老王卖瓜 比喻自己称赞自己的货色好或本领高强。
出处:杨啸《大字报》:“这是我出的大字报呵
那不成了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了吗
” 履险若夷 走险路如行平地。
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
同“履险如夷”。
出处:《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 绿林豪士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出处: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 满腹经纶 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 眉高眼低 脸上的表情。
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又不肯舍着这条身子作人奴婢,看人眉高眼低--却叫我把甚么奉养老母
” 拿手好戏 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
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出处:峻青《壮志录》:“最后,当老场长的拿手好戏《借东风》收场的时候,三星高高地升起,天已经是在半夜了。
” 拿云捉月 形容才能本领非常高。
牛刀小试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
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出处: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 弄斧班门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棋逢敌手 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 棋逢对手 逢:相遇。
下棋遇到对手。
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 黔驴技孤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同“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黔驴之计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黔驴之技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驴一鸣,虎大骇……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啃,断其喉 擎天架海 比喻大材干,大本领。
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三首六臂 神道的形状。
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同“三头六臂”。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 三头八臂 神道的形状。
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同“三头六臂”。
出处:《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 三头六臂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
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
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
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 神通广大 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
法术广大无边。
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 实至名归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
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 矢不虚发 矢:箭。
形容射箭本领极高。
踢天弄井 能上天,能入地。
比喻本领极大。
也形容顽皮到极点。
。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术踢天弄井,项羽力拔山也那举鼎。
” 天兵天将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
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出处: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 通天彻地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
②从天到地,到处。
脱颖而出 颖:尖子。
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武艺超群 武艺:武术上的本领。
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
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小试锋芒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人的才干、技能。
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一技之长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
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出处:清·郑燮《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 捉虎擒蛟 蛟:蛟龙。
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
比喻本领大。
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 十八般武艺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
亦泛指多种武艺。
②比喻多种技能。
出处: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那十八般武艺
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 有眼不识泰山 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
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
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
世界上著名的操盘手
《克罗谈期货交易策略》 Kroll on Futures Trading Strategy (Stanley Kroll, 1988) 是本好书,需要的话留个邮箱我发给你 以下是书的引子和序: FOREWORD 引子 In John Train’s excellent book, The Money Masters, he writes about the careers and professional methods of nine great investors. Among them are several stars whose names are well known to all of us - Warren Buffet, Benjamin Graham, T. Rowe Price, Larry Tisch, and John Templeton. There, among this “Murderers’ Row” of investors, you will also find the name of Stanley Kroll. Train describes the commodities business, where Stanley made his money, as an “impossible casino.” If this is so, Kroll has had some good runs at the gaming table, and they clearly are no accident or mere luck. 在《股市大亨》这本佳作中,作者约翰•崔恩描述了9位投资大师的生平事迹和专业技能。
其中几位明星——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T•洛威•普莱斯,拉里•狄许和约翰•坦普顿,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大师。
在这些堪称“谋杀者行列”的投资者中,你也能找到斯坦利•克罗的大名。
崔恩描述了斯坦利在“不可能赌场”中赚钱的期货交易。
果真如此,克罗在赌桌上的确演出了几场精彩好戏,这绝非意外或纯属运气。
In the 1970s, Stanley had a three-year run during which he built $18,000 of his own money into $1 million. And he performed with equally spectacular skill for his partners. It’s best to leave the other tales of Stanley’s exploits to readers of Train’s book. Suffice it to say that they are impressive displays of guts and brains. 70年代,斯坦利有一场为时3年的演出,他将自己的18000元增值到100万元,他为他的合伙人也赚到了相同的报酬。
斯坦利其它的精彩演出,读者可以从崔恩的著作一窥究竟。
不用多说,这些表现明白地展现出他的胆识和智慧。
I am not a “commodities man” myself. I try to stick to the paths that I understand better, primarily equities and debt instruments. For me, reading Kroll on Futures Trading Strategy was an education. The thing that most impresses me about the book is that virtually all the major tenets of Kroll’s advice are rooted in a constant regard for discipline and common sense. In short, the best parts of his advice share the underpinnings of any good investment strategy - watch the markets carefully, do copious research, and keep a level head. As Stanley points out, hapless traders act “on the basis of emotion instead of discipline, sentiment instead of logic, and subjectivity instead of objectivity.” 我并非“期货人”。
我试图坚守在自己比较了解的金融工具,主要是股票和债券。
对我而言,阅读《克罗谈期货交易策略》是一种学习。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克罗建议中最重要的原则几乎完全根植于对纪律和常识的关注。
简而言之,他最佳的建议透露出一切良好投资策略的基础——用心观察市场,深入研究,保持客观。
斯坦利指出,不幸的交易者“根据情绪而非纪律,依据感觉而非逻辑,以主观而非客观行事。
” Stanley’s trading philosophy draws most of its important principles from a central core that is key to almost all investing - identify the major ongoing trend of each market and trad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dominant trend. Most really savvy investors know that this is as much a key of making money in equities as it is in commoditie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Stanley is highly regarded and has done so well is that his feet are grounded in concrete and not in clay. 斯坦利的交易哲学从一个核心思想导出若干重要原则,这个核心思想几乎是所有投资行为的关键——辨别出市场的重大趋势,并且顺势交易。
多数聪明的投资者都明白这个核心思想,在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获利的关键是一样的。
斯坦利表现良好且受重视的原因之一,即是他脚踏实地而非浮沙建塔。
When you meet Stanley, as I have many times, you are immediately impressed by how little this expert on commodities claims to know.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strengths of most real experts. They don’t get overly confident or pretend omniscience. Better to constantly assume that you don’t know enough and constantly investigate your assumptions and numbers; hence, another important Kroll tenet-play in the real world. As he puts it, “the need for a disciplined and objective approach to futures trading is a recurring theme in this book.” Realistically, it is the theme of the book. 如果你见到斯坦利,会和我见到他一样,他认为交易期货不需要了解太多的东西,你会对这个观点印象深刻。
这也正是大多数真正专家最突出的优点之一。
他们不会过度自信或假装什么都知道。
最好是承认自己知识不足,而不断研究自己的假设和数字。
斯坦利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做真实的交易。
正如他所说,“期货交易所需要的纪律和客观方法是本书一再重复的主题。
”其实,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Reading Kroll on Futures Trading Strategy can do a little something for all investors. It will not make you into an avid commodities trader overnight, but there is solid advice for each of us. For the novice, it brings a sense, stated in plain English, of how these markets operate and what investing “systems” can work well. For the expert, the book contains plenty of details for resharpening already good steel. For the investor in general, Stanley offers a sense of what makes good investors really good - consistent hard effort on research and the discipline to put it to work participating in significant market trends. Everyone with money in any market can benefit from a healthy dose of Stanley’s advice. 阅读《克罗谈期货交易策略》一书,能使所有投资者有所收获。
它不会让你一夜之间成为鲜活的期货交易者,但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建议。
对新手而言,书中用平铺直叙的文字告诉你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哪种投资“系统”能带来利润。
对专家而言,本书的很多细节能让你锦上添花。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斯坦利提出优秀投资者成功的线索——不断努力研究,并且付诸行动,以有纪律的方式顺势交易。
任何投资者都可以从斯坦利的合理建议中受益。
Douglas A. McIntyre President & Publisher FINANCIAL WORLD New York City May 27, 1987 道格拉斯•A•麦金太尔 总裁兼发行人 《金融世界》杂志 纽约市 1987年5月27日 PREFACE 作者序言 The fund manager from Seattle, visibly agitated, had been giving me a hard time. It was a bleak mid-November afternoon in 1985, and he had come to Port Washington to talk to me about his futures trading. As we sat in the paneled salon of my boat-cum-office-cum-residence, he painfully described how he had been whipsawed in soybeans over the past year in a succession of losing trades - despite what appeared to have been a reasonably (down) trending market. Trouble was, he had allowed himself to be influenced by news, TV reports, and trade gossip. Although he had gotten onto the right (short) side of the market at times, he invariably panicked (he called it “defensive posturing”) and closed out his good positions at nearly every countertrend rally that came along. He somehow “managed” to hang onto his losing trades during this period, which considerably worsened his already dismal performance. His state of mind during our meeting matched his gloomy track record. 西雅图来访的基金经理人,显然情绪不安,给我带来了挑战。
那是1985年11月中旬一个寒冷的下午,他来到华盛顿港,和我讨论他的期货交易。
当时我们坐在既是住处又是办公室的船舱中,他痛苦地描述着,过去几年他一直在黄豆市场惨遭洗盘,造成一连串损失的经历——他竟然看不出来那是个很合理的下跌趋势。
他的问题是,他让自己受到新闻、电视报导和小道消息的影响。
虽然有时候他会抓对市场趋势(下跌),却始终受到惊吓(他称之为“防守”),总是在之后的行情反弹时平仓了。
不知为何,他又会抱牢亏钱的仓位,使得原本表现欠佳的成绩雪上加霜。
他和我谈话时所表露的心态,和他差劲的交易纪录吻合。
Having gotten his grim confession off his chest, he asked, rather testily, what my trading system had done in beans over the period. “It’s been short since June 11,” was my response. “June 11? What’s so great about that,” he managed to grumble, mentally calculating the time interval as being just five months. “June 11 of 1984,” I replied. A long silence ensued. We both knew that, having being continuously short of soybeans for the past 17 months, the profit in the position exceeded $10,000 per contract. 在一吐心中愤闷后,他不耐烦地问道,我的交易系统这段时间在黄豆市场的表现如何
我回答,“从6月11日开始,交易系统一直指示做空,”。
“6月11日
那有什么了不起,”他嘟囔着,心里想这只不过是5个月的时间。
我回答说,“1984年6月11日,”接着便是一段沉默。
我们两人都明白,如果过去17个月持续做空黄豆,每份合约的利润会超过10000元。
Regrettably, this sort of conversation has been repeated countless tim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leading me to the inescapable conclusion that each trader’s worst enemy is neither the market nor the other players. It is he, himself…aided and abetted by his misguided hopes and fears, his lack of discipline to trade with the trend and to allow profits to run while limiting losses on bad positions, his boredom and inertia, his apparent need for “action,” and his lack of confidence in his own (frequently correct) analysis and trading decisions. 遗憾的是,过去30年来,这类谈话一直重复不断,我得下结论说,任何一位交易者最大的敌人绝不是市场或其他玩家,而是他自己。
他们的缺点表现在:受到妄想的鼓舞,受到恐惧的教唆,没有顺势交易,不会“截住损失,让利润奔跑”,感到无聊,坏习惯,冲动交易,对自己(经常是正确的)分析和交易决策缺乏信心。
Someone once said that the surest way to make a small fortune in futures trading is to start with a large fortune. Unfortunately, there is considerable truth in that bit of cynical logic. Clearly, the losers outnumber the winners by a substantial margin. So what is it that continues to attrac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investors to this game? For me, it is the knowledge-confirmed by nearly 30 year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 that the futures market is clearly the best way for an investor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lay a modest initial stake into a substantial fortune. For a trade firm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 the futures markets present a means of laying off (hedging) financial risks and, in fact, having the potential to make a profit on dealings that would otherwise be a sure loss. Countless family fortunes and 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empires had their humble beginnings in canny and profitable commodity dealings. 有人曾经说,要想在期货交易上赚到一笔财富,最确定的方法是先要拥有一大笔财富。
不幸的事是,这种愤世嫉俗式的逻辑却隐含着普遍的真理。
很明显,输家比赢家多得多。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个游戏仍然能吸引一批又一批投资者
根据我近30年来的经验,我认为期货市场显然对投资者而言,诱惑就是一开始就有机会以一小笔赌本赢到巨大财富。
对贸易商和金融机构而言,期货市场则提供了一种对冲财务风险的方法,而且还能够在交易中获利,相反,也会亏损。
无数家族的财富以及国际商业王国都是以精明且获利十足的期货交易起家的。
But surely it takes far more than desire and wishful thinking for the operator to break into the winners circle. To be successful, an investor must be practical and objective, pragmatic and disciplined, and, above all, independent and confident in his analysis and market strategy. One maxim, which has consistently guided me during scores of trading campaigns, comes from Jesse Livermore, perhaps the most successful lone market operator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is century: “There is only one side of the market, and it is not the bull side or bear side, but the right side.” 交易者要想进入赢家行列,光有欲望和一厢情愿的想法是肯定不行的。
要想成功,投资者必须实际而且客观,务实而且守纪律,更重要的是,要独立,并对自己独到的分析和市场策略满怀信心。
在无数次的交易中,始终指引我的一句名言即来自于杰西•利弗莫尔,他或许是本世纪头50年间最成功的独立交易者。
他表示:“市场只有一个方向,不是多头,也不是空头,而是做对的方向。
” I’ve spent my entire professional career as a practitioner in quest of speculative profits. But I still consider myself both student and practitioner for, in reality, you never stop learning about markets, price trends, and trading strategy. After all these years, I’m still concerned with the quest for profits - no, for substantial profits - from the markets. Considering the tremendous financial risks involved, the emotional strain, and the feelings of loneliness, isolation, self-doubt, and, at times, sheer terror which are the futures operator’s almost constant companions, you shouldn’t be content with merely making “profits.” Substantial profits must be your goal. 我一生以追求投机利润作为我的专业生涯。
但我还是认定自己即是学生又是专业交易者,毕竟在现实里,你必须坚持研究市场、价格趋势和交易策略。
经历这些年,我仍关心从市场上获取利润——不,是获取暴利。
但在衡量巨大的财务风险、紧张、孤独、孤立、疑虑、甚至莫名的恐惧,当然这几乎都是期货交易者的经常伴侣,你不应该只以“利润”为满足,暴利必须成为你的目标。
That is what this book is all about. It’s about the strategy and the tactics of seeking substantial profits from the markets. It’s about getting aboard a significant trend near its inception and riding it to as near to its conclusion as humanly possible. It is about making more on your winning trades and losing less on your losers. It is about pyramiding your winning positions to maximize profits while keeping losses under control. 这就是本书所要谈的。
本书内容涉及从市场赚取暴利的策略以及战术。
本书要谈的是如何在市场即将发动大行情之际上车,并且力所能及地稳坐到行情结束。
本书内容也包括教你如何在赚钱的交易赚得更多,在亏钱的交易亏得更少。
本书也会告诉你在赚钱的仓位中以金字塔方式加仓以追求最大利润并控制好亏损。
It is my belief, confirmed in the real world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trades made by hundreds of traders, that viable money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actics are as important to an overall profitable operation as a first-class trading system or technique. 我相信,已经有几百个交易者通过成千上万次的交易实战确认了,有效的资金管理策略和战术,与一流的交易系统或技术一样重要。
And, although I would ideally prefer to have both, my priority would be for the best in strategy and tactics. You will do better, in my option, with first-class strategy and tactics and a mediocre trading system than the reverse.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is book will be concerned with elaborating on that premise because I consider first-class strategy and tactics as the linchpin of any successful trading campaign. 另外,对于上面所说的,虽然理想上我希望二者兼备,但我会首选一流的策略和战术,辅以普通的交易系统。
我认为,如果运用一流的策略和战术,辅以普通的交易系统,结果会比你运用一流的交易系统,辅以普通的策略和战术要好。
本书大部分内容会详细说明这个结论,因为我认为一流的策略和战术是一切成功交易的关键。
One final word before you embark on this book. Readers may write to me, in care of the publisher, about any aspects of this book they would like to discuss further. I will respond to the best of my ability and time availability. 在阅读本书之前,还要提醒一点。
读者可以写信给我,请出版商转交,我愿意进一步和读者讨论书中的任何问题。
我会尽已所能并抓紧时间回复。
(张轶注:克罗在1999年去世了。
) Stanley Kroll 斯坦利•克罗
江恩理论
一直,我都觉得江恩理涩难懂、高深莫测。
但是,最近详细阅读过江恩的《街四十五年》一书之后,发觉事实并非如此,需要更新江恩及江恩理论在我们脑海中的旧印象。
更全面了解江恩理论,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获取投资收益。
时下流行的江恩时间周期理论、江恩角度线、轮中轮等,有许多专家撰文介绍,例如何造中先生的《江恩理论与大陆股市》系列文章。
但是,其实这些只是江恩理论的一部分--价格分析部分。
我个人认为,江恩理论中更重要的部分,操作策略部分很少被提及。
这种状况,使得江恩理论在投资大众心目中的印象是不完整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完整的江恩理论肯定会令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虽然我不敢说自己对江恩理论的了解有多深,但是我希望将自己的感受写成文字,供投资者参考。
江恩全名是William·Delbert·Gann,1878年6月15日生于美国德州小镇Lufkin。
少年时代的江恩在火车上卖报纸和送电报,还贩卖明信片、食品、小饰物等。
江恩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辉煌事亦是1909年他在25个交易里赚了10倍
这一年再婚的江恩接受当时著名的《股票行情与投资文摘》杂志访问,在杂志编辑的监督下,江恩在25个交易日里进行286次交易,其中264次获利,其余22次亏损,胜算高达92.3%,而资本则增值了10倍,平均交易间隔是20分钟。
在华尔街投机生涯中,江恩大约赚取了5000万美元的利润。
在今天,相当于5亿美元以上的数量。
虽然和其他的一些投资大师相比,他的财富数量并不算什么,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靠自己的新发现去赚取他应得的财富。
江恩理论的支持者大多以江恩利用自己独创的理论在286次交易中达到92.3%的胜率为荣,但是,我却认为这不是江恩成功的原因。
江恩曾经出版过一些股票书籍,但是却没有一本比《华尔街四十五年》更能真正透露江恩成功的秘密。
在这本书,我所看到最多的字眼并非什么江恩角度线、什么时间周期或是轮中轮等,而是“止蚀单”三个字。
单单在第二章,“止蚀单”便已经出现了8次之多。
每一次出现,江恩都指出其重要性。
江恩说,大多数人在股市中输钱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交易过度或买卖过于频繁; ②没有上止蚀单(StoplossOrder); ③对市场知之甚少。
很显然,要在股市中赢钱应当避免上述三种错误。
什么是交易过度
我的理解是,每一次买卖不要总是全仓进出。
其实这并不算特别重要,最重要的是当你在市场中投机而不是投资时,不过度交易在频繁买卖时才显得重要。
买卖过于频繁是导致失败的致命伤。
你想一想,你在为自己争取盈利的同时,还要养证券公司,负担多重。
不下止蚀单也是投资人常犯的错误或是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常常听到或看到投资者诉苦,说自己手中的股票市价已大大低于自己的买入价。
如果他是准备长线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他绝对不会因为股价大幅下跌而抱怨。
若是投机者,他绝对应该设置一个价位,只要跌破这个价位,无论如何你都应该第一时间股票抛出。
江恩在书中的建议是止蚀单设在买入价之下3-5%。
考虑到中国股市波动幅度比较大,投资者可以适放宽止蚀单的范围,例如5-10%。
不设止蚀单的后果就是眼睁睁看着股价被拦腰砍断,例如在去年初网络股。
聪明人会下止蚀单,设定止蚀位,一旦形势发行逆转,就随时走人。
否则,至今下跌50%的网络股比比皆是,教人人如何不伤心。
江恩要求投资者应当学会判断市场的趋势。
因为聪明人不会盲目跟风,而是有自己的看法。
当综艺股份从20元上升至60元时你再发表文章去论证它为什么值60元而且还要鱼跃龙门达到百元,这证明了什么呢
现在综艺股份股价跌去四成以上,是市场没发现它的价值吗
在《华尔街四十五年》一书中,江恩没有再重复叙述他《股票行情的真谛》、《华尔街股票选择器》和《新股票趋势探测器》中的规则,我觉得这完会是明智的。
即使读者完全掌握了他分析走势的方法,但是却没有遵守交易规则,同样不可能取得成功。
因此,江恩在本书的第二章揭示了他成功之道。
他说,24条常胜法则基于个人的经验。
由于版权问题,此处不能详细列出,但是可以简单评述如下: ①永远不要过度交易,每次交易的时间只可以使用少量的资金。
此种做法实质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稳健程度,可想而知。
当今投资者动不动就大胆杀入,满仓操作,有失稳健。
②止蚀单极其重要,无论是盈是亏。
设置止蚀单后不要随便撤消。
③投机之道乃顺势而为,不要逆市操作,如果你无法确定趋势,就不要入市买卖。
分红、股价的高底、摊平成本等都不是入市的好理由。
④加码、补仓、斩仓、空翻多或多翻空都必须小心谨慎。
如果理由不充分,就保持现状。
⑤当你你赚了很多钱之后要及时休息,避免增加交易。
⑥不要因小失大。
投资股市如果为3-5%的收益,很容易导致较大的亏损。
投资应当把握股市的主要趋势。
江恩认为,跑差价的人赚不到钱。
读者可以看出,江恩在投机市场纵横数十年,其总结出来的交易规则其实是很简单的,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
我认为,这些交易规则才是江恩的成功之道,“江恩理论”只是使其锦上添花。
其实,投资(投机)致胜之道,在于稳健。
没有一个成功的投资者由于冒进而赢得巨额利润。
绝大部分成功的投资都都不去做高难度动作。
成功者看重的是高利润而非交易技巧。
江恩在《华尔街四十五年》一书末段关于未来几年(1950-1953年)的预测显然是错误的,美国经济在1949年陷入困境,因此江恩看淡1950-1953年的经济表现。
但事实是,1950-1953年美国GDP又恢复高速增长,相反倒是江恩认为见底的1953年才开始快速回落,1954年陷入衰退。
虽然如此,并不影响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因为从该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全面、更真实的江恩。
江恩理论概述 江恩理论是以研究测市为主的,江恩通过数学、几何学、宗教、天文学的综合运用,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和测市理论。
由于他的分析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有时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因此很多江恩理论的研究者非常注重江恩的测市系统。
但在测市系统之外,江恩还建立了一整套操作系统,当测市系统发生失误时,操作系统将及时地对其进行补救。
江恩理论之所以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准确性,就是将测市系统和操作系统一同使用,相得益彰。
江恩在1949年出版了他最后一本重要著作《在华尔街45年》,此时江恩已是72岁高龄,他坦诚地披露了纵横市场数十年的取胜之道。
其中江恩十二条买卖规则是江恩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恩在操作中还制定了二十一条买卖守则,江恩严格地按照十二条买卖规则和二十一条买卖守则进行操作。
江恩认为,进行交易必须根据一套既定的交易规则去操作,而不能随意地买卖,盲目地猜测市场的发展情况。
随着时间的转变,市场的条件也会跟随转变,投资者必须学会跟随市场的转变而转变,而不能认死理。
江恩告诫投资者:在你投资之前请先细心研究市场,因为你可能会作出与市场完全相反的错误的买卖决定,同时你必须学会如何去处理这些错误。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并不是不犯错误,因为在证券市场中面对千变万化、捉摸不定的市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
但成败的关键是成功者懂得如何去处理错误,不使其继续扩大;而失败者因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任错误发展,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江恩认为有三大原因可以造成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1、在有限的资本上过度买卖。
也就是说操作过分频繁,在市场中的短线和超短线是要求有很高的操作技巧的,在投资者没有掌握这些操作技巧之前,过分强调做短线常会导致不小的损失。
2、投资者没有设立止损点以控制损失。
很多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就是因为没有设置合适的止损点,结果任其错误无限发展,损失越来越大。
因此学会设置止损点以控制风险是投资者必须学会的基本功之一。
还有一些投资者,甚至是一些市场老手,虽然设了止损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坚决执行,结果因一念之差,遭受巨大损失。
3、缺乏市场知识,是在市场买卖中损失的最重要原因。
一些投资者并不注重学习市场知识,而是想当然办事或主观认为市场如何如何,不会辨别消息的真伪,结果接受错误误导,遭受巨大的损失。
还有一些投资者仅凭一些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来指导实践,不加区别的套用,造成巨大损失。
江恩强调的是市场的知识,实践的经验。
而这种市场的知识往往要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相当时间才会真正有所体会。
江恩理论的测市系统部分很多地方抽象难懂,不易理解,但江恩的操作系统和买卖规则却清楚明确,非常容易理解。
江恩的操作系统是以跟随市场买卖为主,这与他的预测系统完全不同,江恩非常清楚地将买卖操作系统与市场预测系统分开,使他能在一个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从事投机事业而立于不败之地。
江恩理论的实质就是在看似无序的市场中建立了严格的交易秩序,他建立了江恩时间法则,江恩价格法则,江恩线等。
它可以用来发现何时价格会发生回调和将回调到什么价位。
江恩线的数学表达有两个基本要素,这两个基本要素是价格和时间。
江恩通过江恩圆形、江恩螺旋正方形、江恩六边形、江恩“轮中轮”等图形将价格与时间完美的融合起来。
在江恩的理论中,“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江恩在划分市场周期循环时,江恩经常使用“七”或“七”的倍数,江恩认为“七”融合了自然、天文与宗教的理念。
江恩线是江恩理论与投资方法的重要概念,江恩在X轴上建立时间,在Y轴建立价格,江恩线符号由“TXP”表示。
江恩线的基本比率为1:1,即一个单位时间对应一个价格单位,此时的江恩线为45度。
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江恩还分别以3和8为单位进行划分,如1\\\/3,1\\\/8等,这些江恩线构成了市场回调或上升的支持位和阻力位。
通过江恩理论,我们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市场价格的走势与波动,成为股市的赢家。
当然,江恩理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能指望他使你一夜暴富,但是经过努力,在实践中体会江恩理论的真谛,他一定会使你受益匪浅。
1、知识: 对获得知识我不能说出更多的。
你不可能不花费时间研究而获得知识,你必须放弃寻找在证券市场中赚钱捷径的企图。
当你事先花费时间学习得到知识后,你将会发现赚钱是容易的。
在获得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越多,以后赚的钱越多。
知识不会足够的,你必须学以致用从中获益,通过应用学到的知识,在合适的时候行动和交易以获得利润。
2、耐心: 这是在股票市场中获得成功最为重要的资质之一。
首先,你必须有耐心等待确切的买入或抛出点,机会到了后决定入市。
当你做交易时,你必须耐心地等待机会及时地离开市场,获得利润。
你必须在结束交易获得利润之前就决定趋势确实已经变化。
这是对过去市场变化研究之后的唯一结果。
从中获得所需的合适知识。
3、灵感: 一个人能得到世界上最好的枪,但是他没有灵感去扣动扳机,他不能打死任何敌人。
你可以获得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但是你如果没有灵感去买或抛,你就不可能获利。
知识给人灵感,使他有勇气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
4、健康: 除非这个人是健康的,否则不可能在任何生意中获得巨大的成功。
因为一颗聪明的心不能在虚弱的身体下工作。
如果你的健康受到了损害,你将不会有足够的耐心或足够的灵感。
当你处在不良的健康状况之下,你会有依赖性,你失去希望,你有太多的恐惧,你不能在合适的时间采取行动。
我在那些年里从事了所有的交易,任何可能在将来交易中发生的对我来说都已经发生了,我从经历中学到了东西。
当我健康状况差时我倦于交易,总是导致失败,但是我精力好的时候,我在正确的时候入市,取得了成功。
如果你的健康状况不佳时,最重要的事是使你恢复到健康的最佳状态。
健康才能致富。
5、资金: 当你获得了所有在证券交易中取得成功的资质后,你必须有资金。
但是如果你有了知识或耐心,你可以开始以少量的资金获取大的利润。
建议你使用止损位:减少亏损和避免透支交易。
记住永远不要背离趋势。
在你决定市场趋势时,随其而动。
遵守准则以决定趋势,不要以猜测和希望来做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