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庄子思想爱情格言

庄子思想爱情格言

时间:2018-05-07 06:55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正如庄子所说的什么名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哪句名言体现了不在一个思想高度不可以进行交谈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句话体现了这个思想

庄子的名言

“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此语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

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归隐江湖思想使得中国人往往缺乏“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一概担当”的勇气。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观念,产生不了近代科学。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独立特行的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

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

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中国社会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洁之隐士,唯独没有敢于入世、挑战社会、进行抗争的勇士。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庄子反对为名利而操劳奔波,可是老百姓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吗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中国人没有多少是非观念、真理意识,诸子百家都是教导人们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或以恶为善(如儒家以束缚人之恶德为善德,法家以暴力、诡计为善行)。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针对名家白马非马的争论,庄子“齐万物”,认为万物一马。

在这种浑沌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当然不可能产生柏拉图之灵肉二元主义、亚里斯多德之植物分类、物理探索。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对于六合之外、世俗之外、形而上的东西,中国人没有探索的欲望,所以,科技离不开眼前的实用,哲学只有世俗主义的思想。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

……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周)––––––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也模糊如梦,飘飘渺渺,混混顿顿,没有严密的思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庄子也主张“不学”,以保真养神,对付知识的无涯。

大概对于中国人所探讨的人际而言,知识也没什么用处,惟有经验足矣。

西方人重点探讨的是自然界,这时才能体现出知识的用处,所以,西方名言称:知识就是力量。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

沿规律窍门而生存。

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庄子既反对使用谋略,同时他又是大谋略家,也可以说是市侩,精于谋生处世。

也许,他的沿窍门生存的思想是现实逼出来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庄子发现了无用之用,就是远离官场、名利,崇高自我,同时也放弃社会责任,任由暴政横行。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有强烈的信命思想,因此,以阿Q精神,认同统治者的专制、腐败与自己的贫困、受虐。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以天为师,因循自然,保身长命,这是典型的中国思想。

庄子也堕入世俗之中。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吃饭不耽于滋味),其息(呼吸)深深”––––––庄子要求忘掉自我(“无己”),忘掉不幸,缩进乌龟壳里。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乱世生命无保,只好以阿Q精神不计较生死了。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与天为徒,不改变自然,可成真人,却不能成改造大自然之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战而赢得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中国用兵的最高境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忘却是非,等同贤恶,于境界修养大可裨益,但于社会进步十分有害。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休息)––––––庄子于此有一种深厚的忧愁意识,这是中国人不多见的。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在中国生存太痛苦了。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中国人只能忘却世俗痛苦,进入假想的自由,而不能争取和赢得现实的自由。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叫做坐忘)–––––––一个“忘”字,是中国人处理人生危难的绝招。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这是想象中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不同于现代西方的自由主义–––––社会的自由,政治的自由,现实的自由。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在精神上超脱,不冤屈自己,高蹈外物,这是中国人最容易做到的。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庄子有对社会的深沉的忧患,可惜,他忧患的结果不是抗争,而是逃避。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乱世而饕富贵,这种只顾眼前享受,不顾将来死活的短期行为在中国人中是最普遍的。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庄周慧眼,透彻小人、圣人,主张保全人的本性,可现实中汲汲于名利的俗子如过江之鲫。

中国人反异化也过早了,物质文明尚不发达,就反物质文明,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

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

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返璞归真,应当是人格上、心理上的,不应当是置身于蛮荒。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反知识,反文明,反竞争,这是中国文化的滥觞。

“多男子(男孩)则多惧(担心),富则多事,寿(长寿)则多辱”–––––庄子倒是想得开,他从反面看待人们的世俗行为,阿Q乎

庄子是阿Q的精神导师。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

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中国人忘己、无己、忘我,西方人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格、自我。

“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

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治世的最高境界是,不崇尚贤才,不重用能人。

君上如树枝无心于上,百姓如野鹿无拘无束)–––––––蒙昧时代是庄子的理想社会,他为什么不致力于构筑新的自由社会

中国人缺少创造性吗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中国人是乐观主义者、非神决定论者(不是无神论者)。

有人说,没有悲剧意识的民族是浅薄的。

“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书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可是庄子否定书籍的作用,认为它不能记载无言、传心、直觉、悟性的真理。

庄周可谓有得有失。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单纯),民有其亲(亲人)死不哭”––––––放达乐观,所以,藐视死亡。

不同于西方人营造死后世界–––––天堂与地狱,中国人对待死是纯世俗的,只不过圣人能超越恐惧。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休息)。

不思虑,不预谋”–––––––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闲、淡泊总是与劳动人民的现实格格不入。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也”–––––中国的思想是留恋世俗,在世俗中隐逸,印度的思想是彻底超越世俗,遁入宗教。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如此高洁之士,只能钦佩,不能学习。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知道)穷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苏轼区分匹夫之勇与大勇,庄周区分烈士之勇与圣人之勇。

中国要末培养出凡夫,要末培养出圣人––––––高不可攀的人,几百年才一个。

如明朝的刘基,清朝的曾国藩才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么知道)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是直觉(神遇)主义者,惠子是名家的逻辑主义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不一样。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庄周把灾难都归咎于主观的原因、自身的原因。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讳迹韬光,深谋大略,不惹人注目,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西方人相信天堂,印度人相信循环再生,中国人只相信现世,所以,我们经常感叹生命短暂。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庄周是中国极少的有个性的人,但他的个性不敢声张。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庄周主张对知识、学问要适可而止,重在境界的提高。

中国思想就是不求知识,唯求境界。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庄周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驾驭),其思想超越了时代。

西方只在近代才有类似的思想。

“圣人法天贵真(以自然为法则,重视本真天性),不拘于俗(不拘滞于世俗)”––––––在古代,通过科举,即使劳动人民的子弟一旦中举,进入官场,就脱离劳动人民的生活。

这些人于是一心想成为“圣人”,返朴贵真,超凡脱俗,再也不愿参加被认为是卑贱的劳动了。

参考资料:

求:名人评价庄子的名言、名句(非庄子本人的)

庄子老先生啊,主张尊崇天道,还提出了一个“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张。

那么这是啥意思呢,他觉得道是宇宙间所有事物的本源;此外在政治思想上他还倡导“无为而治”,就是说人应该对社会上的事物有一种超然的态度,管他什么乱七八糟的烦恼对他的心情并没有什么破坏力。

在天人关系上,他觉得要超脱社会的纲常伦理的束缚,把复归“自然”当做寄托身心的唯一门径。

先停一下啊,庄子在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我们现在嘴里所说的那个“自然”,他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

庄子所尊崇的是一种逍遥的人生态度,他喜欢自由无拘无束,不慕名利,同时还非常注重养生之道,做人做事不偏不倚顺其自然,让我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的人很是羡慕啊。

他的“逍遥处世”学说给后代留下的印象挺深刻的!

庄子名言 名言名语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危险

)    庄子半身像[2]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

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鱼被困在陆地上,互相吹腮上的水泡,互相泼残存的泉水;这种情况固然很感人,但是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

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体现。

)   注:原句全部: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句读由人,残句戕人。

古文最好上下连读。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

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   7、夏虫不可以语冰者(对于只在春夏两季活着的虫子不必讲冬天的事,意思是对于讲不通的人就不要讲了。

)   8、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对于只生活在井底的蛙不必对它讲大海的广阔,意思同第7句:对于讲不通的人就不要讲了。

)   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庄子·知北游》   1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12、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庄子·外篇·天地》   1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3]14,、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15、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

吾葬具岂不备邪

《庄子·列御寇》   17、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   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   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   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 论》   8、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   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1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   1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   14、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15、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1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   1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让王》   1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   2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