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麻烦列举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格言
1.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 4.诲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温知知新。
7.见贤思齐。
8.学而不厌。
9.循序渐进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后凋也?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3.言必信,行必果 24.小不忍,则乱大谋. 25.道不同,不相为谋. 26.既来之,则安之. 27.有教无类. 2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二十条论语古诗简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温知知新.7.见贤思齐.8.学而不厌.9.循序渐进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凋也?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2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3.言必信,行必果24.小不忍,则乱大谋.25.道不同,不相为谋.26.既来之,则安之.27.有教无类.2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巜论语》十二章的课文,警句和格言
《论语》十则 姓名 1.填空:(19分)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整理而成。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五经”指 、 、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吾日三省吾身⑶诲女知之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6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4分)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Lún yùn xǐnɡ wǎnɡ dài3.⑴“说”通“悦”, yuè 愉快。
⑵无⑶“女”通“汝”,rǔ 你 ⑷“知”通“智”,zhì 智慧4.⑴生气、发怒 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⑷听从,采纳 ⑸年 ⑹大概 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5.(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
写出出自课文的格言或警句五个
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
—— 字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 张衡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许名奎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
—— 许名奎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
—— 陆游
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文《童趣》出自课文的成语有```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4)夏蚊成雷 (5)刮目相看
写出下列成语所出自课文篇目及相应的句子.
1<<孙权劝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醉翁亭记>> 水落而石出者3<<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有些人说了也不一定做,有些人做了也不一定说”出自初中的哪篇文章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出自《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名《“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好像初二上半年学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