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印光大师开示语录一则
印光大师语录: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或小声念,或默念。
除念佛外,不起别念。
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它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
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矜自夸。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关于信念的名言警句
1、最可怕的敌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曼·罗兰2、在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
——松下幸之助3、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4、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5、性质上原本就有排他性。
从开始就容忍敌方的信念,新鲜有力的主义。
不可能有行动力,举显得软弱,而毫无功效杜伽尔卖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感情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
——凯洛夫6、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7、这种信念是空的,只因生命在继续才盲目地产生信念。
——乔·桑塔亚那8、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
——薄一波9、人有没有信念并非取决于铁链或任何其他外在压力。
——托·卡莱尔10、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列夫·托尔斯泰11、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林肯12、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
——苏霍姆林斯基13、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14、信念是储备品,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他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
——柯罗连科15、伟大的作品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
——塞缪尔·约翰逊
关于“慎独”的名言10条
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谥“文忠”,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禁烟运动的杰出先驱,鸦片战争时著名的抵抗派领袖。
稍微熟悉近代史者,无不被其爱国精神所感动。
少为人知的是,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大无畏精神背后,有着“众生无边誓愿度”的佛教愿力作为支撑与贯注。
林则徐之信仰佛教,尤其倾心于净土法门,在佛教界也算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佳话美谈了。
早在青年时代,林公就笃信佛教。
嘉庆十二年(一八○七年)二十三岁时,即手书《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大悲咒》、《往生咒》五种经咒,共贮一函,上题“行舆日课”、“净土资粮”八字,作为每日必诵的功课。
其经本只有四寸多长、三寸多宽,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以便于随身携带。
所写经咒,字迹工楷,一笔不苟,足见其对佛教的虔诚和恭敬,林公逝世后,其后人合订为一册,题为《林文忠公手书经咒日课》。
林公除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坚持“行舆日课”,不废诵经念佛外,在《林则徐日记》中还可以查找到不少供佛礼佛、求佛祈雨、写经赠友、忌日持斋、参拜佛寺的记述。
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年)七月,林公赴云南任考官,路过贵州黄平州飞云岩,岩上有观音大士立象,林公立即下车合十参拜诵经,在七古《飞云岩》中有句云:“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
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道光十年(一八三○年)六月,有七律《次韵酬潘星斋莹见怀之作》,中有句云:“懒吟回避债,倦客且参禅。
”表明林公宁愿趺坐参禅而不愿会见众多的俗客。
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秋,林公在云贵总督任内,以频年积劳。
旧疾复发,奏请开缺回籍调理,已蒙恩准。
因宦海浮沉多年,深感仕途险恶,加之相依为命的郑夫人于上年十月病逝于昆明,他本人年迈多病,因而萌发了看破红尘,归隐寺院的意向。
离滇前有《袁午桥礼部甲三闻余乞疾寄赠,依韵答之》七律三首,其中一首云:身似闲僧退院初,维摩丈室暗踟躇。
养病只合颓然卧,怀旧真惭迹也疏。
但得支公怜病鹤,肯同赵壹赋枯鱼。
愿君早拥南天节,或许相逢退食余。
此诗首联,林公把自己比为“退院”(即却去方丈等领导职务)初期的“闲僧”、“维摩”即摩诘菩萨名,林公在书斋中供佛或挂有菩萨画像,故称“维摩丈室”。
第三联的“支公”即东晋著名高僧支遁,曾养鹤,“病鹤”为林公自喻。
《枯鱼赋》典出《南史。
文学传。
卞彬》传因屡以直言忤帝,虽有才干仍被署数年不得仕进,乃做赵壹《穷鸟》作《枯鱼赋》,自伤不遇。
林公这两句诗表明其心迹中:只要有某位高僧大德发慈悲心,怜其病衰,愿意引渡,他宁可追随遁入空门,也决不肯再像赵壹、卞彬那样衷仕途了。
在诸佛菩萨中,林公最崇敬的是观音大士,除多次向大士行香、祈雨外,道光十八戊戌(公元1838年),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还在督署内建了观音庙,每日行香设供。
在《戊戌日记》中,即有诣署中大士前行香,“大士神诞,黎明诣本署庙内设供行香”的记述。
此外,林公担任江苏巡抚时,还为苏州观音庙题写了一副充满佛性的对联,联云: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旸而旸,祝率土丰穰,长使众生蒙乐利;诸善信愿登觉岸,说法非法,说相非相,学普门功德,只凭片念起修行。
此联颇能反映出林公慈悲济世的佛化心襟。
林则徐的曾孙曾把林则徐亲笔书写的《阿弥陀经》等课诵本拿给印光大师看。
《文钞》中载说:一日文忠公曾孙翔,字璧予者,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课本见示。
其卷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
大师赞说:其字恭楷,一笔不苟。
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
印光大师对林则徐的成就功绩以及其虔心净土,做了很高的评价: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智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
虽政事冗繁,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
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
大师还说:“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于1839年9月巡视澳门后,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视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为富不仁,积聚无益;巧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这“十无益”格言对现代人仍然有深刻的教育和鞭策意义。
金安清《林文忠公传》记载:“公易箦时,以指向天,呼星斗南三字。
”即林则徐在弥留之际以手指天,大呼“星斗南”三字。
星斗南是人
还是物
亦或是林则徐想要抒发的某种情感
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其后的谜团直至百年后的今天仍未能被参透。
下面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提供三种猜测。
林则徐笃信佛教,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早在青年时代,就恭恭敬敬的誊抄《心经》、《金刚经》、《大悲咒》等,并亲题“行舆日课”、“净土资粮”八个字,贮于一匣,随身携带,便于诵读。
从政后,林则徐仍坚持“日课”,不忘诵经念佛。
因此便有人猜测,林则徐在行将与世诀别的时刻,心生佛念才最符合当时情境,所以林则徐去世前喊的,很可能不是“星斗南”,而是“心大南”(心即《心经》和《金刚经》;大即《大悲咒》;南即念佛声如“南无阿弥陀佛”等),是诵经念佛的简称。
意思是,希望儿子代替自己完成“日课”,往生净土。
推荐一些最值得一读的佛经
不如明心见性,那样你就是移动图书馆。
平时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名言警句,请将对你最有影响的几句写在下面。
选出一句,结合生活实际,写作文。
生活就是一片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理由:这句话让我懂得人生的旅途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经历风雨,顽强不屈的人会把困难当成前进的动力,勇往直前,从不言弃;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在困难中迷失自我,丧失自信。
关于蛇的名言警句
从同一朵花中,蜜蜂吸蜜蛇吸毒。
——亚美尼亚 自暴自弃是一条吸取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的毒蛇。
——德国 草原上的睡蛇不等醒来就要打死,身上的疾病不等发作就要医治。
——柯尔克孜族 刺狷说:我的儿子是棉软的;乌鸦说:我的儿子是雪白的;蛇说:不是我弯是路弯 打死一条蛇,等于救了一千只蛙 ——越南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中国 蛇并不会怜悯熟睡的人——伊朗 牛饮水而生乳,蛇吸水而产毒汁。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