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感来写欣赏音乐的片段
夜里,我听到“呜呜”的声音,我准备下去看看,但是,一下去把我头摔破了,我九曲回肠。
古诗词中运用通感的句子
利用通感的诗句: 1、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附录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鉴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赏析】: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
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
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
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
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
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
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
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
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附录2、石柔的《绝句》赏析 绝 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轻黄==淡黄 飞球==杨树籽 1)诗人借扬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
(或表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扬花,抒发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重点在旅愁、离情、意思相近即可。
) ①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
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
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
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的感觉。
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
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
杨花随春风飘荡 ,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今译]我比那随风轻扬的杨花更飘忽不定,杨花的绝飞离散,仅仅忙一个春天。
[赏析] “杨花”,杨树籽,表面具毛,状同柳絮,古人常以杨称柳,杨、柳通用,如司空图《暮春对柳》:“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
”在古典诗词中,则用以表达某种愁绪,如北魏胡太后《杨白花》的“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韵》的“似花还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旁,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诗人不仅把自己转徙流离的生涯和“飘荡”的杨花比,而且超出传统手法的窠臼,要同杨花比出个程度,在结构上递进一层,使其郁积于心的客愁乡情通过着力反衬,显得格外深切动人,从而取得从正面说难以获得的抒情效果。
第二句,用点即点的手法收束全诗,至于何以要说“杨花只是一春忙”,这以后还有什么话未说,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间,由人猜想。
美妙的音乐缓缓流淌是通感的句子吗
朱自清《荷塘月色》是运用通感最经典的文章。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说的话听起来象蜜糖一样甜!2、月,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觉到那质地还是相当的光滑.3、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4、紫藤萝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5、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6、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7、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8、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9、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10、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11、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一篇关于音乐通感的一段话(100字)
的家在著名的中岳嵩山边,在我还的时候,我常常指着远处那座巍峨的大山好奇地问那是什么山,山上有什么。
妈妈总是耐心地告诉我,从那时起我就热烈地盼望着有一天能真正地爬上那座郁郁葱葱的山,在那里观赏祖国壮丽的山河。
终于我的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上周星期六,妈妈带着我游览了这座美丽的嵩山。
早上,我和妈妈从山脚下出发了,山路越走越曲折艰险,弯弯曲曲的小路直通向一眼望不到顶的山尖,妈妈和我都很累,但我们俩谁都不肯坐下来休息,一直坚持向上爬。
路上两个外国的阿姨叔叔笑着我问我:“小朋友,你爱爬山吗
”我大声地回答:“我喜欢”,他们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心理可自豪了。
在我和妈妈的努力下,我们最终登上了嵩山的最高峰。
站在山顶我欣赏着远处的风景,虽然很辛苦,但我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风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我就可以得到常人得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