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故宫的句子有哪些
这个要涉及到很多水质指标什么的,非专业的,很难帮你写吧,自己凑合凑合吧
描写皇帝大婚时的场面,和皇后还有皇上穿的衣服,要非常华丽的。
清朝皇帝大婚礼有纳采、大征(纳征)、册立、奉迎、合卺、朝见、颁诏、、筵宴等礼仪程序,洞房一般设在坤宁宫。
婚礼按进行的时间归纳起来,则可分为婚前礼、婚成礼、婚后礼。
在具体的大婚仪式上,体现着清代典章制度发展的时代性差异与满汉间的民族差异性。
所谓纳采,就是向皇后娘家赠送订婚彩礼。
彩礼包括大量马匹、甲胄、丝帛等等。
送彩礼的队伍由皇帝特命的大婚专使持节带队,自太和殿出发,出太和门中门,一路浩浩荡荡来到皇后娘家。
此时,皇后的父亲、兄弟应当提前在府邸大门外迎候,见专使到,叩头谢恩。
此间皇后父兄按礼单拜收彩礼。
仪式完毕,专使回宫向皇帝复命。
迎娶之前,还要有一次大征礼。
除了鞍、马之外,尚需加黄金200两、白银1万两、缎1000匹、金银茶具和银盆等实惠的财物。
更重要的是确立“名份”,这就是册立皇后礼。
皇帝在太和殿举行隆重典礼,宣布册立某女为皇后,并将颁给皇后的金印、金册交给专使,专使奉命护送皇后金印、金册至皇后娘家,向皇后父、兄宣示,再由随行宫女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
上述礼节完成后,迎娶便可以进行了。
奉迎是皇帝大婚礼仪中最隆重、最繁杂的一项。
奉迎前一天,皇宫紫禁城内外已然布置的一片喜气洋洋。
宫中前、后三殿都用大红绸带搭起彩架,大红双喜字、吉祥联语、吉祥图案、剪纸处处可见。
从大清门(现已不存,原址在今天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处)到坤宁宫的青白石御道上,都要铺满红地毯,御道两侧路灯400对,各式彩灯30对,布置得仿佛天上鹊桥一般。
迎娶时,钦天监(当时的天象部门)严密推算了吉日、吉时。
吉时一到,总管太监奏请皇后梳妆打扮,并请皇后拿上两个苹果。
亲王福晋为皇后披上盖头,把皇帝御笔亲书的“龙”字和一柄金如意放进喜轿中,恭送皇后上轿。
皇后喜轿为16人抬轿,侍卫们手执藏香提炉在前,40位红衣护军把灯,160名校尉执杆灯40对,提灯40对,文武大臣前引后扈,轰轰烈烈地进入大清门。
踏着大红地毯,依次穿过天安门、端门,通过午门、太和门、中左门、乾清门,至乾清宫止。
喜轿停在正南天喜方位,亲王福晋率女官开启轿帘,扶皇后下轿。
亲王福晋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同时把装有珠、宝、金银小如意和米谷的宝瓶奉与皇后。
接下来,福晋们扶皇后迈过一个火盆,以寄寓蒸蒸日上之意。
之后,在女官的引导下,从交泰殿到达坤宁宫。
坤宁宫门口安放着两具喜鞍,鞍下是皇后从娘家带来的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皇后跨过马鞍进到洞房,把刚才拿过的宝瓶交给福晋。
福晋将宝瓶放在龙凤喜床上。
此时,皇帝给皇后揭去盖头,双双坐到龙凤喜床上。
女官捧上子孙饽饽,请皇后食用。
福晋、命妇(重臣之妻)和女官为皇后梳妆上头,戴凤钿、双喜如意、富贵绒花,换上明黄龙凤八团龙褂,佩上朝珠、项圈。
梳妆完毕,女官端上酒宴。
这时,洞房之外,皇帝侍卫中结发夫妻们唱起《交祝歌》。
在一片祝福声中,帝、后喝下交杯酒,完成合卺礼。
之后,女官扶皇后坐上龙凤喜床,为皇后摘下凤钿,换上龙凤长袍。
入夜,洞房之内花烛融融,温馨憩静。
帝、后吃完长寿面,双双步入红帷,共度千金一刻的良宵。
大婚高潮基本结束。
尔后,皇帝率皇后拜见太后,举行朝见礼;皇帝升太和殿,以大婚礼成颁诏天下,臣民同庆。
《北京的胡同》
1.中的老人推着小推车,在胡同中杂货,这里的“细”表现出了老人从容优雅的样子,走边在欣赏胡同景色,同时又在品味胡同生活,而这个“踩”字是用脚踏在上面,稳的意思,也写出了老人从容优雅的样子。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的从容优雅? 因为这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所以北京胡同中的人们,居住在天子脚下,皇城根下,多多少少受到天子的熏陶,所以一切都是那么从容优雅,不急不缓。
2.因为家乡的小巷和北京的胡同有许多相似之处,看见北京的胡同,不由得联想到家乡的小巷。
例如:有槐树、柳树,有挂着随季节变换的衣裳;胡同里有老人、小孩在胡同里做小买卖、玩耍。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对比,从对比中表现出两者的相似: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都有温馨、快乐的生活。
写出了作者对往事深切思念、留恋的感情。
形容人品坏的成语
1、蛮不讲理成语拼音:mán bù jiǎng lǐ成语解释:蛮:野蛮;粗暴。
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成语出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 2、以邻为壑成语拼音:yǐ lín wéi hè成语解释:壑:山沟;大水塘。
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
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泽水。
泽水者,洪水也。
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3、心术不正成语拼音:xīn shù bù zhèng成语解释: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宫曰:‘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 4、造谣生事成语拼音:zào yáo shēng shì成语解释:制造谣言,挑起事端。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黎烈文》:“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
” 5、居心叵测成语拼音:jū xīn pǒ cè成语解释: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
存心险恶;估摸不透。
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
”
急!!我需要中考总复习7门学科的练习题
浦口区、栖霞区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测试(一)语 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3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斯是陋室, ▲ 。
(刘禹锡《陋室铭》)(2)受任于败军之际,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3)予独爱莲之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山重水复疑无路, ▲ 。
(陆游《游山西村》)(6)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7)边塞诗以边塞生活为题材,风格雄浑。
王维的“ ▲ , ▲ ”,写出沙漠的奇绝风景;岑参的“ ▲ , ▲ ”,则以新奇的比喻写出塞外的雪景。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开始了,请你随我们参加下列活动。
【戏曲开场白】2.下面是主持人写的一段开场白,请给文稿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中国的戏曲,百花齐放,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bó大的内涵,去品wèi它悠长的音韵吧。
地域(▲) 高亢(▲) bó ▲ 大 品wèi ▲ 【戏曲与名著】3.清代剧作家邱园所写剧本《虎囊弹》是根据《水浒》中的情节改编的,下面是其中一段著名的唱词,读完回答问题。
(3分)(唱)漫揾(擦拭)英雄泪,相随处士家。
(白)且住,想俺当日打死了郑屠,若非师父相救,焉有今日
师父吓
(唱)谢恁个慈悲剃度莲台下。
罢,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从这段唱词可以看出主人公是 ▲ ,他因为救助 ▲ 打死郑屠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又因为 ▲ (事件)不容于僧众,只好辞别师父智真长老下山。
【戏曲与故乡】4.下面是清代剧作家孔尚任所写剧本《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读完回答问题。
(4分)俺曾见金陵王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不信这舆图换稿(注:地图变了样,意思是江山易主)。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从一系列地名及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段唱词描写了明灭亡后 ▲ 城的景象,抒发了唱曲人 ▲ (情感)。
这与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 ▲ ”两句所写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戏曲进课堂】5.教育部决定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惹来一片热议。
有专家认为,京剧更应该进入大学课堂。
请你根据下面的两份调查数据,为支持京剧进入大学课堂提供两点依据。
(4分)表一:大学生对传统戏曲认知表二: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途径 我支持京剧进入大学课堂,理由是:(1)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 ;(2)从表二中可以看出 ▲ 。
二(4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
(15分)【古诗阅读】6.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形象地表现出“行路难”的诗句是:“ ▲ , ▲ 。
”(1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2分) ▲ 【古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③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
”宣王之情④,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非直士其孰能不阿⑤主
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⑥也。
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壅塞》) 注:①说(yuè):喜欢。
②三石(shí):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三石指用三百六十斤的力气才能拉开的弓。
③中关:拉弓只拉到一半。
④情:实际情况。
⑤阿(ē):曲从,迎合。
⑥数:指定数,有必然的意思。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闻寡人之耳者( ▲ ) (2)左右皆试引之( ▲ )8.下列每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臣之妻私臣/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B.皆以美于徐公/以示左右 C.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时时而间进/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2分) (2) 非王其孰能用是
▲ (2分)10.根据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甲文齐威王纳谏对邻国的影响是“ ▲ ”;乙文中齐宣王“终身自以为用九石”的原因用甲文中邹忌的话说就是“ ▲ ”。
(均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邹忌与齐宣王的大臣在为臣之道上有什么区别
(2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6题。
(16分)漫游奥运中心区①“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早在申奥时北京提出的三大理念,如今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剩下200多天了,三大理念的落实情况如何
2008年来北京的人能够从哪些方面切实地感受到三大理念带来的不同之处
正在北京规划展览馆举行的“2008奥运工程建设贯彻落实三大理念成果展”上,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念一一亮相,现在,我们就带您提前“游”一次奥运中心区,看看那里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
②对于有车族来说,到一个新地方,停车总是最头疼的问题。
奥运中心区为来看比赛和游玩的车友们修建了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场,这个停车场的特色在于没有安装一盏灯,完全靠自然光来照明。
地下车库共安装了19套导光筒,单套导光筒系统可提供80平方米的照明面积,全年可利用太阳光时数为2892小时,按照照明功率密度5W\\\/平方米计算,全部导光筒每年可节电19232千瓦时。
③走在公园的大路上,在称赞道路平坦的同时,你可会想到脚下的路是怎样铺设成的
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工艺要将沥青和矿料加热到高温进行拌和,消耗大量燃料并且排放大量的废气。
中心区的道路在铺设过程中,操作温度降低了40摄氏度,减少30%的燃料消耗、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40%的粉尘排放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控制了对空气的污染。
④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这里的道路明显高于两侧的绿地,这又是什么原因
原来如果道路和绿地的高度差不多,大部分雨水都通过下水道流入了河湖中,再进行绿地浇灌的时候又要用自来水,十分浪费。
而奥林匹克中心区采用的是下凹式绿地,利用雨水径流引入绿地进行灌溉,地面采用新型透水材料铺装,保证雨水的回渗收集,并且设置了蓄洪沟,用于雨水的调蓄回用。
预计雨洪综合利用量达到80%,每年补充地下水32万立方米,补充水系9万立方米,回收的雨水可以为绿地提供5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
一位老园林工作者不无感慨地说,北京本来就是少雨缺水的城市,许多枝干很粗的树木根系却并不发达,因为周围的土壤水分太少,不利于根系的扩散,现在充分利用了雨水,北京的树一定会长得更多更好。
⑤走累了,天气又热,想喝口水解解渴,一定要花钱买吗
奥运会期间,园区内将设置供游人直接饮用的管道直饮水系统,将净化后的优质水送入公共场所12处直饮水终端的饮水点,每小时供水2吨,可以满足6万人的用水需求。
饮水器的设计照顾到了不同人员的饮水需求,并且设置了适合残疾人的专用饮水器。
还有为身体残障者铺设的无高度差路面,为视觉障碍者铺设的盲道,为听觉障碍者配备的视觉信息装置,这些细节都彰显了北京的人文关怀。
⑥来到中心区的下沉花园,你一定会马上被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所感染,下沉花园截取了皇城根的城市片段,在历史的城市中轴线与现代的体育场馆之间,创造了一种开放的紫禁城与胡同空间相互交融的全新景象。
花园划分为御路宫门、古木花亭、水印长天等7个院落,极具中国风情。
⑦以上这些只是奥运中心区绿色环境、先进科技和深厚文化的几个缩影,还有更多的精彩和秘密等着你去挖掘,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明年的北京一定会带给你一次不同寻常的奥运之旅。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2月7日第10版)11.本文围绕哪三个方面介绍奥运中心区
(3分) ▲ 12.第①段加点的“游”字加双引号表明什么特定含义
(2分) ▲ 13.第③段中为什么要介绍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工艺
(3分) ▲ 14.第④段中加点的“预计”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2分) ▲ 15.第⑤段与第④段可以对调吗
说说你的理由。
(3分) ▲ 16.下面哪一项内容不是突出“绿色奥运”理念的
( ▲ )(3分) A.停车场没有安装一盏灯,完全靠自然光来照明。
B.中心区的道路在铺设过程中,控制了对空气的污染。
C.中心区采用的是下凹式绿地,利用雨水径流引入绿地进行灌溉。
D.花园划分为御路宫门、古木花亭、水印长天等7个院落,极具中国风情。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13分)教你生病毕淑敏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
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
”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
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
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
”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
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
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
”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
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
”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找你。
”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
”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 “那我就……我就忍着。
”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
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
”他说。
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
“正是。
”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
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
”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
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
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
叫你化验时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
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你不要说了。
”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 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
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
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
我开了门,他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
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
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
不过,也没有什么。
”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条,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
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7.文章开头介绍“儿子比我高了”有什么作用
(2分) ▲ 18.选出文中对儿子的一处描写,分析其作用。
(3分) 描写: ▲ 作用: ▲ 1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作一点赏析。
(3分)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 20.“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这句话中“磨炼他”和“磨炼自己”分别是什么含义
(3分) ▲ 21.文中画横线句子是母亲设想的另一种磨炼儿子的方法,与文中母亲实际采用的方法比,你觉得哪一种更好
说说你的理由。
(2分) ▲ 三(50分)22.做事时遇到困难,换一种方法也许会顺利解决;学习时遇到难题,换一种思路也许会豁然开朗;看一个问题换一种角度也许会更加客观;对待一个人换一种态度也许会更加全面;认识社会换一种眼光也许更深刻…… 请以“换一种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书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