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探险家的故事(600字左右) (要有心理、动作描写) 我现在就要,很急,网友们帮帮忙
探险,是一种超越自我;是一种探索自然;是一种拼搏进取;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
我们探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我们追求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我们发现浩瀚太空的神秘。
在任何时候,人们都尝试超越这些地平线,而我们的行动,正是——探险。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赞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都在赞颂英勇的使者郑和;都在赞颂勇敢的冒险者鲁滨孙,都在赞颂伟大的徐霞客、王雨生。
而他们一生所追求的事业,正是探险。
全世界的人都为着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而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我们的足迹,如果说探险不是一项有益的活动,那么这些难道是人类愚昧无知的表现吗
正是有了人类的探险,所以我们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在干旱炎热的撒哈拉;在神秘幽深的亚马逊;在广阔无边的太平洋;在……才有了人类的足迹,才有了如今万紫千红的世界。
那一次“探险”,我终身难忘。
以前,我总爱在星期天做完作业后去哥哥家玩,因为他和我年纪相仿,所以特别合得来,但是我家和他家离得很远,所以我每次去他家都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左右。
到他家,玩了一会儿,便又匆匆回家。
偶然中,我发现了一条去他家的近道:那就是先走几十米公路,再进一片小竹林,过林以后上一座小泥丘,再下来再上一座桥,过桥后走一会儿就到他家了。
从发现之日起,我一直走这条路去他家,自从有了这条秘密通道后,一趟路成就为我节省了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两个便可以尽兴地玩。
这不,前几天,我还从这儿走过一回呢
那天,我做完作业,对奶奶说了一声去哥哥家玩,可来到竹林前,到底进不进去呢
我却犹豫了,因为我以前走这条路时看见了一只大蜘蛛,挺恐怖的,可我为了能和哥哥多玩一会儿,还是硬着头皮钻了进去,还随手拿来一根竹棒防身。
这儿的景色倒是美,春天,万物复苏,那竹子也焕发着生机,透出的竹叶也是如此,碧绿碧绿的,可此时的我只顾四周有没有危险,哪有闲情雅致来欣赏这春日美景啊,我急匆匆地冲出了这片小竹林,冲过了小泥土丘后,来到桥前,眼前的景象使我惊呆了:去年冬季那场百年难遇的大雪竟然把桥仅存的一半栏杆也给弄断了,现在的小桥就只有光秃秃的桥面,看上去很危险,但我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我鼓励了一下自己,踏上了桥,但我的脚还是软得不能动,但我还是一发力,艰难地战战兢兢地趟了过去,我刚一踏过桥,便马上瘫坐在地上,我要好好放松放松紧张的神经。
桥下的小鱼小虾们,不时探出小脑袋,张开着嘴,好像在取笑我没用呢
我走过了桥,便和哥哥去玩了,而回来时,我仍选择了那条绝径,这一次,我不怎么怕了,因为我已经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
啊
这次“探险”,我决不会忘记的。
它是对我勇气的一次考验。
请你举出一位著名探险家,并简要说说他的贡献
·德·利昂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有一眼泉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
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
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
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
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
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
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
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
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写出一个中国探险家的名字,并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事迹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1984年5月,他开始徒步万里长城。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
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
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怎么写有关探险家的作文
险是许多人的梦想和,它演了在人的道路上的艰辛与刺激,但它又是勇敢而伟大的作为。
在古代有许多人想一夜成名就去探险,希望能发现人们还不同有发现的东西或是找到一件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他就可以成为人们谈话时的焦点了;也有许多入是为了发掘出人间许多的宝藏和奥秘,想成为富翁,一辈子不愁吃穿的梦想去探险。
但是有些人是为了他们自己探险的梦想去探险。
反正每个探险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目地区一体化,并不统一。
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没有人会去探险了,因为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生命活得更久些。
只要你阅读这些扣人心弦的探险故事,就能感受到神秘世界的无穷乐趣,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加你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敢精神,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写作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第一个环节――讲述探险家的故事 要求: 1.本单元课文涉及到的不讲。
2.讲完后简要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并向下面的同学提一个问题,答对者有奖。
3.必须用普通话。
(一)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
他攻读气象学。
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
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
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
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
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
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二)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
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
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
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
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
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
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附: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一集):魔币被窃 故事发生在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即将卸任回国,中国古城香都国王忽必烈汗召见宰相福林,命他去宝库取一枚魔力金币,准备赠予马可,不料早有叛意的福林窃走了那枚金币,逃之夭夭。
忽必烈汗遂将胸前的另一枚金币一掰为二,将半枚交给马可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二集):家族秘密 若干年后的一个夜晚,爷爷发现东方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便决意将家族的秘密告诉年轻的马可,交给他珍藏的半枚金币,嘱咐他准备远航去中国香都,探索那半枚魔力金币的奥秘。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三集):叛臣逼婚 福林篡夺了香都的王位,狂喜不已。
他滥施淫威,逼迫荷花公主与他成婚,这样他才能成为合法的君王。
然而公主坚贞不屈。
她仰望星空,盼望救星的到来。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四集):海上风暴 福林恼羞成怒将荷花公主关进了塔楼。
又借助火神的威力在海上掀起了狂风巨浪,把马可的帆船沉入海底。
海鸥瑞杰愤怒呵斥:“你以大欺小算什么本事
”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五集):身陷海盗 爷爷的嘱咐唤醒了马可,他顽强地与海浪搏斗,被一艘大船救起。
不料这是一艘被海盗侵占的战舰,马可在船上沦为苦力,而海盗船长垂涎的却是马可脖子上挂着的半枚金币。
(三)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
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
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
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
有一艘船调头返航。
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四)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
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
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
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
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
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六)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
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
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
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
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七)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
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
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
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
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
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
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八)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
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九)历史选择了我 我选择了苦难――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
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
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
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
风风雨雨
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 攀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
生生死死
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 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 术、气功和考古等各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 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 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等。
第二个环节――关于探险意义的辩论 正方:探险利大于弊(推崇探险) 探险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反方:探险弊大于利(反对探险) 探险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
要求: 1.选定主持人、正方反方的辩手、主辩。
由主持人宣布开始,主持整个辩论环节,并在最后总结,评出优秀辩手。
2.在辩论的过程中,尤其是自由辩论这一环必须体现出快速、礼貌;所有辩论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针锋相对。
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明白探险的目的、意义,明确探险并不是冒险,不是作无谓的牺牲,它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对自然和自我的挑战,是有备而去。
第三个环节――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 过程: 1.挑战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的各组长上台展示自己的宣传画,朗读宣传语,鼓励大家挑战,并各自选择教室的一角为招聘地点,愿到哪组招聘的同学就到哪组报名面试,四名记者也随之开始采访活动。
2.各组总结招聘情况,各记者汇报采访情况,评出最佳招聘组、智勇挑战者和最佳记者。
注: 模拟招聘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要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附:有关于野外生存的知识 大都市人走出城市的喧嚣,突破狭小空间的束缚,到野外同大自然亲和、拥抱,准备好地图、指南针、水壶、食物,去体验一下冒险的刺激和野外求生的乐趣,有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用报纸引火,不易引燃木柴,可事先准备好浸过打火机油的木屑,如此可以很方便地引燃火苗。
用石头起灶,灶口应朝风口,剩下的三面用石头围起来,空气流通越好,火苗就越旺。
必须注意的是绝对不要在禁止火种的地方用火。
灭火时,也要十分小心。
将烧旺的火用水浇灭,确定火已完全灭后,再仔细清扫灰烬残渣,然后覆上土,将它恢复原状,这是野餐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在大自然中漫步鞋子选择要讲究。
在不平的路面步行时,鞋子的舒适与否关系到脚疲劳的程度。
步行鞋既轻又软,十分具有机械性。
购买时应注意:脚尖和脚跟的强度要适中,应有防滑条纹;试穿时,脚尖最好能自由活动。
被石头绊倒或被树枝剐伤是家常便饭,但撞击到的如是要害部位,就可能演变成紧急事态。
若只是手脚轻微撞伤,可用水冷敷,再将患部抬得比心脏高,这样的紧急处置已足够。
头部受重撞后发生呕吐现象便有危险,必须尽快送医院。
野外点火而烫伤时,先用水冷敷,用水缓缓冲洗患部十分钟,然后再请医生处置。
在自然中,受伤生病发生率较高,应随时携带备有常用药及救护品的急救箱,例如:发生腹痛或腹泻是常事,这时最好不要再吃任何东西,先暂时保暖身体,躺下让腹部好好休息。
腹泻时要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探险时穿的鞋和袜 首先说鞋子:曰常生活中我们习鞋都有讲究要合脚,而野外活动时穿用的鞋却不能?quot;合脚,而是应至少比平时穿的鞋子大一号。
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步行会使脚部肿胀,如果你的鞋穿上时感觉正好,那么步行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有些挤脚了。
通常我们去户外活动都会选择旅游鞋,因其柔软、舒适,便于行走。
一般的户外活动旅游鞋是较为明智的选择,需要提醒的是,冬季出行,防寒保暖很关键,皮面的旅游鞋无论是防寒还是防水的功能都优于尼龙绸面的旅游鞋,因此应作为冬季户外活动的首选。
山地旅行,地形比较复杂,尤为常见的是碎石坡路,这时旅游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极易导致脚部甚至腿部的伤病。
因此,山地旅行应选用硬底皮面的高腰登山鞋。
高腰登山鞋能尽职尽责地保护你的踝部的良好固定,减轻了行走给膝部造成的冲击,使长途行走变得安全而轻松。
此外,野外活动最好不要穿新鞋。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你的脚和新鞋之间磨合最好是在出行之前进行。
原因不言自明,我们谁没有过被新鞋折磨得一瘸一拐的经历呢
袜子是对脚最妥贴的关怀。
野外活动以穿纯棉制的袜子为最佳选择。
它柔软、吸汗,使你的脚部时时保持干爽。
寒冷的冬季出行或在高寒的山区活动别忘了备1-2双纯毛袜,宿营的时候都十分有用。
野外活动袜子应多带几双备用,因为难免会遇到打湿鞋袜之类的意外。
迷路了怎么办 争取回到原来有旅游山路的那座山上去。
即使你已经下到谷底,而且已经很累,也要咬牙爬上去。
不要偷懒,也不要心存侥幸去试别的路。
如果已经找不到原来有旅游山径的那座山了,争取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
一般情况下溪流迟早会把你引出去。
遇到瀑布也要想办法绕过瀑布继续沿着溪流前进。
如果山里没有溪流,你应该做的,仍然是想办法登上一座较高的山岗。
根据太阳或远方的参照物(如村庄、水库、公路)辨别好大致的方向和方位,在这个方向上选定一个距离合适、也容易辨认的目标山岗,向目标山岗前进。
人多的话,可以考虑把人员分成两组。
一组留在原地山顶,另一组人则下山,向另一选好方向的山岗前进。
下山的人要时常回头,征询山顶留守者对自己前进方向的意见。
若偏离了正确方向,山顶的人要用声音或手势提醒他们纠正错误。
当下山者登上另一个山岗时,他们再指挥原来留守山顶的人下山前进。
这样,用“接力指挥”的方式交叉前进,就不会在山谷里原地打转了。
如果登山者只有一个人,那么他唯一可做的,就在是辨别好方位下山时,要不断抬头看着自己原来选定好的目标山岗前进,只要你沉着冷静地去想办法,就一定会走出大山,脱离险境的。
第四个环节――写作训练 以探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收集到的有关探险的事例,可作为材料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2、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记叙类作文,纪实型、幻想型皆可。
可写对某探险家的评价,也可写对人类探险活动是非功过的评述 3、字数在600字以上。
〔活动结语〕 在活动结束时,送给同学们几句话,希望我们能通过这次活动对人类的发展、对探险活动、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有新的体会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英]卓别林 3.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
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美]卡耐基
以张骞是一个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为总述句写一段话
张骞是一个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
张骞不仅开拓了汉与西方诸国贸易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同时,也通过它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为中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地区的联系。
当时的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他的两次西域之旅不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急用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位探险家) 是急用啊
1、如果是写人的作文的话就要利用一件事来表达这个人的品质,最好只写一件事。
词句要连贯,通顺。
语言要风趣。
巧妙构思,立意新颖;用词准确. 2、如果是写事的话,就要把这件事写具体,句子要通顺,连贯,词语要丰富,结尾首尾呼应,立意新颖、首尾扣题、感情真挚,开头点题,末尾呼应开头。
3、如果是写景的哈,就要把你们要写的景色写好,词句要优美,辞藻华丽,这样才能得高分。
当然这只是告诉你的技巧而已,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多看作文书,做好作文笔记,把好词佳句积累起来,最重要的是勤练笔!这样,你的词汇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这样,那粗糙的词句会变得优美起来的。
先说的结尾,后面是开头。
作文的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
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为你心中的探险家写几句话,表达你的敬意(用上修辞)
斯科特,你是国家的英雄。
南极的拦路虎没有让你倒下,我为你骄傲
请你举出一位著名探险家,并简要说说他的贡献。
尧茂书:生于1950年4月。
从小酷爱体育,长期坚持业余体育锻炼,在西南交大任电教摄影师时,沿长江考察山川资源、风土民情后,立下决心,要打破“长江自古无人漂”的空白。
1982年8月至1985年2月,他自费乘坐橡皮船三次在金沙江中试漂。
1985年6月12日,在美国探 \\r 险家坎·沃伦来华漂流长江之前,他在藏北雁石坪长江源头、海拔6620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姜古迪插上五星红旗及书有“西南交大尧茂书”的校旗。
从1985年6月20日起,在一个月多的时间内,他漂流历经沱沱河钦曲、神秘岛、通天河、牙各哥曲,直扑金沙江,一路上和摄氏零下10度的严寒、暴风雪、狂风急浪以及凶熊恶狼展开生死搏斗。
7月24日下午,尧茂书不幸在青海、西藏和四川三省交界地区玉树县巴塘乡相古村翻船遇难。
\\r \\r 余纯顺 (1951.12-1996.6.13), 上海人,生于1951中12月,大学本科, 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
行程巳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
巳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
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
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
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
描写探险的成语
【亦幻亦真】、【妙不可言】、【不可思议】、【如梦似幻】、【奇妙旅程】、【奇峰怪岭】、【恍如隔世】、【梦游仙境】、【奇异世界】、【风云变幻】、【险象环生】、【引人入胜】、【魔幻之旅】、【魔幻旅程】、【如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