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区分句子表达方式的记叙与描写
表达方式——记叙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如:麦克去看电影,他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又重新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
过了一分钟,麦克又走了出来,第三次走到售票处,售票小姐很惊讶地问:“你不是已经买过票了吗
为什么还要买啊
”麦克很生气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
”表达方式——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如: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风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表达手法是哪些 描写和记叙有什么区别
表达方法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是写事,描写是写景或写人。
记叙文字和描写文字的区别?
叙事与描写的区别叙事与描写 (1)小说中的叙事包括对行动与事件的表现,以及对人与物的表现,前者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叙述,后者即今之所谓描写。
(2)两者在小说中所处的位置 在小说中,描写从来不处于自由状态,它只是叙述的奴隶;叙述诚然不能脱离描写而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它总扮演主角。
在一些具体作品中,描写可能占很大位置,但按其使命依然只对叙事起辅助作用。
因此,研究叙事与描写的关系,主要是研究描写的叙述功能。
在小说中描写至少有三大功能: 装饰性——好象是叙事中间的休息和消遣,纯粹起美学作用。
解释性和象征性 推动性和替代性 (3)两者的不同的美学特性 A、叙事依附于被视为纯行动过程的行为或事件,因此它强调的是叙事的时间性和戏剧性; 描写由于停留在同时存在的人或物上,而且将行动过程本身也当作场景来观察,所以它似乎打断了时间的进程,有助于叙事在空间的展现 B、叙事是在陈述的时间连续性中恢复事件的时间连续性,而描写则须连续不断地变换手法以表现同时并置于空间的事物。
3、叙事(即展示)与讲述 (1)定义 展示,指作家客观地将故事展示给读者,如同戏剧在观众面前演出一样,作家不在作品中露面,也不对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发表评论和流露感情。
讲述,指作家或作家的可靠叙述者直接在作品中出面,主观地将故事讲述出来,对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论,做出判断。
(2)两者的关系 两者的本质几乎从不以单纯的状态存在于任何作品中。
在形形色色的小说中,往往是既有讲述又有展示,错综纠结,互相渗透,在具体作品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结合形式与表现。
叙事: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讲述故事的情节)描写(miǎoxiě)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
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
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
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以圆为对象分别用记叙 描写和议论抒情表现手法写三段话,(不少于100字)
下面我来讲述和圆有关的东西 以灯泡 为对象分别用记叙 描写和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记叙:卧室里,天花板上有一盏灯。
描写:晚风吹来,晕黄色的灯光,明亮的钨丝,连着暗红色的的灯线轻轻摇曳,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临风起舞。
抒情:灯啊,你为什么要临风起舞,是在抒发情感还是翘盼佳人
上面就是所想要表达的。
推荐以亲人为记叙和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两到三部,分别写出200字 左右的推荐理由
小时候家里请来的女佣人,也带过他,所以感情很深厚。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对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有关的往事,其中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忆述儿时与保姆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
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如写她喜欢“”、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
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
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
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
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
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
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三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
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能让阿长安息。
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
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
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鲁迅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
同时对小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
这无疑是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
叙述往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是文章的突出特点。
全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深深地融汇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关键的地方,则又通过凝炼的语言,作了画龙点晴的点染,使文章感情的表达更加明朗。
例如,文章开头“我”从北京冬季的天空中,看见一二风筝浮动着,引起了一种惊异和悲哀。
为什么呢
下面作者就插入一段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
这段文字不仅叙述了故乡早春的景象,而且在这一景一物的描写中,都凝聚“我”对故乡的赞美之情。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我现在在那里呢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廖别的故必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这就将“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更充分地表达出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还不单纯是为了抒发“我”对故乡的深情,如联系全文来看,回忆故乡,目的或落脚点是使“我想起幼时欺凌小兄弟之事。
”我“在这里进行了反思。
透过这个小”我“,看到旧的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整个社会面貌——大“我”——家长式的管理、长幼尊卑的秩序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残酷,何等的愚味无知,它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当作者挖掘的酿成悲剧的社会原因。
“我”的回忆是对封建宗族制度的摧残儿童的控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这一地可挽回的过错过后,心情无比沉重。
这种忏悔意识,否定了旧“我”,催生了新“我”,“我”的思想演进轨迹明晰了,“我”的复杂心理状态显示了,正是这些原因,所以当“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而感到“惊异与悲哀”。
另一个特点,是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几笔就把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传神地勾画出来。
例如描写“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的小兄弟,“张着、嘴,呆看着空中出神”,为别人放的风筝“惊呼”,“跳跃”,这就把小兄弟善良、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当他私自做风筝的秘密被发现后,作者描绘了他窘迫不堪的神情时这样写道:‘他向着大方登,从大小登;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小兄弟的精神状态,是被封建礼教所麻木的自然流露,这不单纯是胆小的缘故,其深层原因更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依据。
当“我”彻底毁坏了他既将完工的风筝,傲然走出时,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这里作者对其它并未着力渲染,只是抓住小兄弟的表情神态,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种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这些描写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
与小兄弟的形象想对照,突出了“我”的粗暴、兄长的威严。
另外,文章的。
心理描写也很出色。
如作者在写“我”时,主要抓住人物我心理描写,着重写了“我”的沉重的。
心情、谋求补过的方法,以及补过不成后感受。
这些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我”的悔恨与悲哀,尤其是当“我”向小兄弟提起儿是的这桩旧事时,弟弟却惊异地问:“有过这样的事么
”显然,他已经“全然忘却。
”这一笔的含义的深刻的,它意味着直到作者写不文时有的人对封建思想的奴役还不觉醒。
这使作者深感沉重和悲哀
描写与记叙的区别是什么
描写与记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同、作用不同和语言特点不同三个方面。
第一,内容不同。
记叙是对人物活动、经历或事情经过等情况的一般叙说。
描写是对人物、环境及各种事物形象化的述说。
请看下面的例句:(1)我一口气读完了普希金的诗集,心中充满了喜悦。
(2)那是普希金的诗集。
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心里满是如饥似渴的感觉,应当像一个人无意间来到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地方,总想一下子把这整个地方都跑遍似的。
一个人在沼泽地带的树林中,在那生长满青苔的土墩上走了很久,突然有一片干燥的林边草地在他的眼前展开,那里满是鲜花和阳光。
一时间他如醉如痴地瞧着它,然后就满腔幸福地跑遍这块地方。
他的脚每一次碰到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那些柔软的青草,都会使他感到宁静的喜悦。
不难看出,(1)是记叙,是对读普希金诗集后的心情的一般叙说;(2)是描写,它把“我”内心的喜悦和欢愉用形象化的手法———比喻描绘出来。
第二,作用不同。
记叙是向读者作介绍,让读者知道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概貌。
描写则是把状貌、神采和动作,具体、真切、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可见、可闻、可触、可感,使读者产生置身其间的感觉。
请看下面的例句:(1)那天太阳直照,温度很高,让人难以忍耐。
(2)气温非常之高,火热的太阳直射着一切,使那些石级都发了白光。
由于这些石级的反射作用,廊檐下也热了起来,因此那里空气沉闷,像锅炉一样的灼热烫人。
那些没有人坐的椅子,在这炎热的气候中发出脆裂的声音。
至于站立着的那些投机者,他们在设法寻找由那些柱子遮成的一条一条的阴影,以期躲避太阳的热力。
(1)只使读者知道高温、燥热的天气情况。
(2)却把这不寻常的高温、燥热、形象地描绘给你看,使你有真实的感受。
第三,语言特点不同。
叙述要求语言清楚明白,简洁干净。
描写则要求生动形象,细腻逼真,色调鲜明。
请看下面的语句:(1)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那么清,又是那么深。
(2)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
(1)在叙说海水的蓝、清、深的特点时,语言简洁而朴素;而(2)则连用两个比喻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海水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眼前。
描写与记叙虽有种种区别,但在一篇文章中又都不能缺少。
《文学描写知识》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末描写便是横的扩充。
一篇文章若无叙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有的)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若无描写,则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实际上叙述和描写常常交错在一起,就像织布用的经线和纬线那样。
有时两者融合在一起,简直不可区分。
例如摹写范围较大、内容较繁富的地域或事物的状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上到下,从表到里,其间就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一个逐步转移、推进的过程。
这线索或这过程赖以表现的手段自然是叙述而不是描写,即是说描写的条理性要依靠叙述来体现。
此外,像人物的语言、行动是构成故事情节的重要因素,而故事情节则是依靠叙述来展开的,实际上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铺叙故事情节是同时进行的。
……这段话就清楚明白地阐明了描写与叙述间的密切关系。
我们在作文中既要练好叙述又要练好描写,使二者相得益彰。
怎么区别描写和记叙呢
描写 客观的话 就好象说明 带有主体情感的就多些比喻的形容词吧 记叙呢 就是有生命体参与的活动 比如说你做了什么 或某某做了什么 仅供抛砖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