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活着中描写徐富贵的句子

活着中描写徐富贵的句子

时间:2018-08-10 10:45

小说《活着》中徐富贵形象的现实意义

福贵的父亲——龙二讨要房契时被气死福贵的母亲——生病福贵的妻子——去世福贵的女儿——哑巴,生产时大出血死亡福贵的女婿——被水泥板夹死福贵的外孙——吃豆子撑死福贵的儿子——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死亡 拓展: 内容简介: 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

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

家珍因患有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简述小说《活着》中徐福贵形象的现实意义,不少于300字

《活着》这一部小说之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徐福贵的人生悲剧看似命运使然,实际上是徐福贵自身由于长时间的溺爱,最后败光家业,导致家庭悲剧命运的恶性循环。

而徐福贵的悲剧在于他不敢直面人生的真实,而选择用宿命逃避自己人生当中的种种苦难。

从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当中,可以看到为了活而活的人生悲剧,余华通过这一个形象更多发出了批判和警醒的思想。

“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序这是余华对人生的独特诠释。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冷眼旁观式的写作方式向读者叙述了主人公徐福贵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展现了人类灵魂深处对生命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的生存欲望,传达了作家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福贵一生经历了从任性纨绔的富家子弟到贫穷苦难的孤寡老人的巨大变化,目睹了所有亲人死于自己面前的残酷现实,也经历了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时期[1]序。

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变迁共同构成了福贵苦难的一生。

面对接踵而至的苦难,福贵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乐观、坚强的活着。

本文将结合福贵的人生历程,分析这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纨绔任性、乐观愚昧、平凡坚韧等特点,探讨其悲剧性形象的意义。

小说《活着》里徐富贵的父亲怎么死的

因为徐富贵把家产都赌光了,自己走到外面蹲在缸上面,掉下来摔死的。

(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气死这一类的吧……)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海洋性格 与活着中徐富贵的土地性格 有何异同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