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泉水自然美景的句子
泉水流过荷塘,微风一吹,荷花轻轻地跳起舞来。
泉水说:跳吧,跳吧,我就是你的舞台。
描写泉水的好句子
泉水犹如美妙而神奇的电子音乐,弹着琴,唱着歌,充满活力,无比欢畅,奔向远方。
泉水,从岩石顶端倾泻而下,犹如一匹白练;泉水慢慢地从地下冒出来,像螃蟹吐泡似的,声音如金石齐鸣,像珠落玉盘。
描写杭州西湖的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点此下载: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全集(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全集(人教版)字、词篇第一单元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 聿(yù) 鄂(è) 豫(yù)阻遏(è)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è)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è)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第二单元谋(mó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诘(jié)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琐屑 情郁(yù)于中 大去 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ò)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 噩(è)耗 呵斥 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1、“欲为圣明除弊事, 。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莫道不消魂, , 。
” (李清照《醉花阴》)3、“ ,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4、“ ,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蝉则千转无穷, 。
” (吴均《与朱元思书》)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 。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
《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10、人们常引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 , 。
,。
”来说明: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比人才更难得。
《马说》中阐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马说》中写千里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 , 。
”《马说》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12、《陈涉世家》写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对封建贵族制度不满的句子是:“
”13、生活中,许多人(比如优秀的人民教师)有极强的奉献精神,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
”来称赞他们。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寓情于景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1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16、《雁门太守行》中表达欲报效朝廷的诗句是: ,17、《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的主旨句是:“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和“怒”分别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 。
附:文中出现的要求记诵的名句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气候的威力》)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邓家先》)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2.《核舟记》)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书221页)文言文复习题一. 古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 。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 , ;曲中的主旨句是 。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 , ;诗中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 ,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
8.《茅屋这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 。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写北方过地风狂风早的诗句是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10.《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
11.《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 。
1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与朱元思书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
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事物者,窥谷忘反( )。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4、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6、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7、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解释下列词语增: 制: 属: 胜:际涯: 晖: 大观: 骚人: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原文句子回答) 。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的“前人之述”具体指的是 。
5、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解释下列词语若夫: 开: 排空: 薄:景: 惊: 何极: 把:2、翻译以下句子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迁客搔人”的“览物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简要回答:1)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2)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4、这两段文字构成了鲜明的 ,其作用是5、这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求 : 为 : 居: 是:然则: 先: 微: 归:2、 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和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原文的话回答)6、文段所用的修辞方法有 。
醉翁亭记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蔚然:( ) 翼然( )暝( ) 佳木秀( )翼然临于泉上( ) 伛偻提携( )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 宴酣之乐( ) 觥筹交错( ) 弈者胜( ) 树林阴翳 ( ) 已而( )2、 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政治理想
小石潭记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尤: 可: 佁然: 翕忽:邃: 俶尔:2、 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4、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
用了什么方法
5、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6、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 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7、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4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五柳先生传2、 翻下列句子。
(1)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阅读回答:1、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2、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3、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4、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 )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 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5)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找出四个通假子并释义。
通 ,解作 通 ,解作通 ,解作 通 ,解作4、 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5)全文的主旨句是: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 “伯乐”指 ;“食马者”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话: 。
7、 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答案《与朱元诗书》答案1、俱:全、都 从:随着 缥碧:青白色 奔:飞奔的马轩:高 邈:远 戾:至 经纶:筹划 反:同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2、(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深、急;高、多、寒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由总到分6、略<<送东阳马生序》1、 略 2、略3、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 态度和行动5、 对比。
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乐,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6、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7、 略《岳阳楼记》一、 1、2略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唐贤今人诗赋 5、前人之述备矣6、领起下文,由景入情二、 1、2略3、阴暗凄凉;悲;晴朗美丽;喜4、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以物喜,以己悲三、 1、2略3、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议论、抒情4、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设问、对偶、引用、反问《翁亭记》1、靠近 腰背弯曲 摆开 尽兴地喝酒 酒杯 下棋 遮盖2、翻译(略)3、环滁皆山也 由远到近4、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5、春天:野芳发而幽香 夏天:佳木秀而繁阴 秋天:风霜高洁 冬天:水落石出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7、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忘怀得失;而醉翁则是借山水游乐之乐,与民同乐。
〈〈小石潭记〉〉1、 略 2、略3、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4、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5、 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6、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柳先生传〉〉1、 2略2、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3、 读书、嗜酒、写文章4、 不汲汲于富贵<<马说>>1、2、3略4、(1)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
(意思对即可)8、有志可成万里驹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把途中、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法”说明外洞的特点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
先写了去双龙冻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出洞。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
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拓展资料: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
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谁能帮忙解释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意思
谢了,代表全班谢谢。
1.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 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
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
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
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
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
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
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
第二层写“奇”。
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第三层写“大”。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第四层写水“源”。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
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
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
”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
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
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
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
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
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
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
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
突兀,高起的样子。
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
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
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
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
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
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
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
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描写山间美景的句子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大家一起来积累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