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龙的形态的句子
描写龙的形态的句子一1.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2.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3.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
4.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它还能帮助人类。
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
5.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
6.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7.有4只爪子,身体很长,会下雨,鼻子旁有胡须。
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8.这条龙色泽鲜艳,栩栩如生,好似即将腾云驾雾从展览馆冲出飞向天空。
9.来到舞龙的现场,只见龙有细长的胡须、长长的舌头,嘴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球,它的脸是银白色,全身基本上是青色
描写龙形态的句子有哪些
1. 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2. 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3. 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
4. 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它还能帮助人类。
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
5.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
6. 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7. 有4只爪子,身体很长,会下雨,鼻子旁有胡须。
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8. 这条龙色泽鲜艳,栩栩如生,好似即将腾云驾雾从展览馆冲出飞向天空。
9. 来到舞龙的现场,只见龙有细长的胡须、长长的舌头,嘴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球,它的脸是银白色,全身基本上是青色的,这也难怪它的名字叫:青龙。
10. 墙壁上描绘的是九龙戏珠的图案,九条龙栩栩如生,色泽鲜艳,形态逼真。
有的巨龙好似腾云驾雾,要伸出影壁,飞向天空,有的瞪圆双眼,怒目而视,有的张牙舞爪,摆开架势迎战,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还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11. 现代龙的主要特点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虽仍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中世龙的刚猛,而展示的是一种“威仪棣棣”的样子,身躯延长,须发长飘,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得极为协调,优美的姿态更富有神韵。
12. 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老雾,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
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
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
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13.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
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
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14. 再看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
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15. 舞爪的巨龙。
它们那粗壮的前爪强劲有力的尾巴,让人望而却步,细细的胡须在风中飘动,两只巨龙皱紧眉头瞪大眼睛16. 有的刻着两条龙互相缠绕,龙头呈V字型,并且嘴里吐着水花。
17. 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尾缠绕,两头相对含花。
18. 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头相碰,呈八字型,嘴里吐着水花。
19. 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变为鹿角,羊须的特征开始突出,而且气势渐增,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来。
20. 龙给我的感觉是凶猛的,也是美丽的,但我觉得龙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凶猛,它就好像一个认真工作的老人一样守护着他要守护的东西,凶猛只是为了吓唬那些不老实的人。
请教:舞龙的赞词,谢谢各位老师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舞狮历史久远, 《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舞狮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舞狮的生动描写。
现存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传入中国。
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舞狮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舞狮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舞龙在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
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
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乃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
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涛骇浪的破坏者;它的力量,就连最凶猛的野兽也不能匹敌。
龙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国沿海一带,渔民皆立庙祭祀,以求风调雨顺,而龙在沿海一带的神话亦特别多。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
逢有大节日 ,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
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
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在仪式的巫师术士,模做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舞动,以“似因生似果”的法术原理,以求达至祈雨祈晴的效果,这就是舞龙的原始起源。
由这种祭会上的仪式的玩艺,而演变成娱乐助庆式的玩艺,则是后事的事。
由东京梦华录纪宋时之宵百戏的起戏:“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转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龙、草上密置灯烛万盛,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便可知舞龙灯(舞火龙)之风俗,已于中古时代已盛行了。
近世,中国南北各省,皆流行舞龙的风俗,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皆少不了以金龙银龙助阵,比舞狮更热闹和生色。
在历史上什么时候才出现舞龙舞狮?
两则流传在四川的仙话。
一则说,盘古、神农、伏羲轮流掌管“镇天之宝”——一根龙头拐杖,以每年正月初一为换班之时。
这天伏羲刚上岗,突然见五瘟童子化成一股黑气,往人间飞奔。
伏羲恐五瘟童子去作孽人间,忙将手上的龙头拐杖往空中一抛,立时化作一条金龙,张开大口,一下就把瘟童施放的瘟疫全部吞吃。
继又逮住瘟童,将其监禁。
因龙头拐杖由玉竹制成,后来人们便照着玉竹龙的样子,用竹子作骨架,制成内点蜡灯的火龙,自行舞弄盘旋,以消瘟免疫。
另一则说,玉皇大帝有一根雕龙拐杖,因长年累月感受仙气,活了。
某日它偷偷跑下凡间作乱,残害百姓。
玉皇大帝为平民愤,派天兵天将下凡将其拿住,然后让百姓用火焚烧,孽龙被烧得翻滚飞舞,待其只剩一口气时,才押回天庭。
从此民间有了舞龙放火的习俗。
八字舞龙B级难度动作是什么
舞龙动作要领连续穿越前进(C)龙珠、龙头和2、3、4号队员,分别穿越第4、5、6、7、8节龙身,连续穿越3次。
尾盘造型(A)9号队员骑在8号队员身上,高举龙尾,龙珠站在6号队员大腿和肩上,之后龙珠踩肩越过龙身,呈弓步亮相。
要求:造型逼真,龙珠与龙头配合默契。
大横8字花慢行进(C)龙头随龙珠做大横8字花的活动图案,横行4次。
要求:图案清晰,速度、力度柔中有刚。
连续左右跳龙(C)快速连续左右跳龙各2次。
要求:龙形圆顺,轨迹顺畅,跳龙利索。
跳龙接摇船舞龙(C)第5次跳龙后依次躺地,做摇船状舞龙4次以上。
要求:龙形呈棒弧状,队员团身仰俯,做大幅度前后起伏状舞龙。
大立圆螺旋行进(B)龙珠引龙头起伏行进到右前方,向左后方做大立圆螺旋行进3次。
要求:龙形饱满,轨迹圆顺,横越龙体轻松利索不拖地。
矮步圆场越障碍(B)矮步圆场2周后,依次飞跃龙珠。
要求:矮步要明显,小起伏要流畅,越珠要利索。
首尾穿身(A)矮步圆场1周,急停,全体屈腿擎龙,首尾分别带队员穿越第4、5节龙身。
首尾内外起伏(A)首尾相对内起伏3次,倒手外起伏3次。
要求:内外起伏速度、幅度要统一、对称。
首尾跳龙转位(C)首尾跳龙3次,同时顺时针方向转位180度。
要求:跳龙转位时龙形要圆润、对称。
曲线造型(A)急停,呈曲线造型,搓木追珠转位90度,首尾高昂,转变造型。
要求:龙珠与龙头配合协调,造型要形象逼真,富有美感。
换位跳龙行进(C)龙头穿第2节龙身与2号队员换位,做翻滚跳龙动作,3与4,5与6,7与8号队员依次换位行进跳龙3次,龙体同时转位180度。
要求:运动轨迹流畅,龙形要圆顺,不碰踩龙体,不拖地。
绕身舞龙(B)双数队员原地8字舞龙,3、5、7、9号队员绕身舞龙4次。
要求:8字舞龙轨迹要圆顺,绕身动作不影响龙形的美感。
站腿舞龙(C)3、5、7、9号队员站在双数队员的大腿上,做8字舞龙4次。
要求:龙体圆顺,人体姿态优美。
龙舟造型(A)原地8字舞龙连接,舞动中2、4、6、8号与3、5、7、9号队员,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跳步,做弓步端龙状,龙头高昂呈龙舟状。
觉得有帮助,点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