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温州山水的文章
楠溪: 新世纪里的第一个大年初一,的大地上刚历了一场暴雪的,山峦白了,河川平了,而意犹未尽的天幕上,仍还布满着厚厚的云层,大片的雪花时而还在飘忽着。
而我却在这样的时刻,搭乘上了飞往温州的航班,开始了我的春节旅行。
如今7天假日行程结束,投入繁忙的工作,常常在那闲暇时分,每每忆及这次旅行中温州空灵的奇山秀水和绍兴厚重的历史人文,常常感怀于心并又为此激动不已。
这种情怀、这种感慨、这种体悟和心情,总想把它赋笔成文,珍藏于心。
山水之游,虽为人生一大快事,但对于我来说却并不轻松,那隐匿在山水之间厚重的历史帷幕,却很难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
然而,这温州山水所独具的美质和神韵却使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超脱,乃至全然为之而陶醉了。
想必现代人于忙碌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的怀抱,让那自然山水的奇峰清涧去松弛一下紧绷着的神经,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怡悦那麻木的心灵,引清风细雨,涤一涤被污染了的情怀,也是一种怡然的活法。
而这次春节旅行的第一站,温州的楠溪江,正是这样一处令人梦思神往的人间仙境。
楠溪江,仅仅听听这个名字,就能感觉出她的美韵,更有那精明的温州人,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临江公路旁竖起的那一个个“楠溪江,山水诗的家乡”的大广告牌,就是仅驱车从这里一掠而过,身上也会落满这楠溪江山水华丽的诗句。
到楠溪江的时候,是在大年初二,当北国的大地上仍在飘落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的时候,而这里的楠溪江,却细雨霏霏,绿意葱葱。
我知道,这绵绵3百里的楠溪江分岩头、大若岩、石桅岩、水岩、北坑、陡门和四海山等7处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境区共计800多个景点,但只凭一个下午的游程是远远不够的。
温州的朋友问我怎麽安排这里的游程,我只是选择了岩头的狮子岩和大若岩的陶公洞。
楠溪江是在温州永嘉境内,南北纵贯。
一到永嘉,我便想起了那个在仕途上不走运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
他被贬后来这里做过永嘉太守,虽一生中官没做大,又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刀下早早结束了自己年仅49岁的生命,但他在仕途失意的苦闷岁月里,凭借这永嘉山水的灵性却拂拭了自己心灵上的愤懑和忧思,成就了其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开我国古代山水诗之先河。
也许就是这空灵的永嘉山水,才使得他的诗句具有了富丽而丰赡的艺术内涵。
我不知道当年的谢灵运来过这狮子岩没有,而眼前的这狮子岩,却活脱脱是一付优美的山水诗画。
一座酷似雄狮的小屿截流孤立在这楠溪江万倾清流之中,昂首张口,迎流而踞,细雨霏霏之中,雄姿娇态,风情万种。
唤来一排小竹筏,撑伞坐在竹筏之上,筏公身披蓑衣头戴竹笠摇桨筏头。
竹筏毫无声息地驶离岸边,宽阔平坦的楠溪江面上竟感觉不到江水的流动,迎流望去,不知是雨烟,还是雾霭,飘渺在江水的尽头,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云、哪是水,只感觉身旁的楠溪江水是从远方的雨烟雾霭中飘飘而来。
由于天上飘下的雨珠细碎如雾,直让人感觉它不是打落在江面,而是被这静静的江水溶化。
江水平静如镜,见不到一丝雨滴落下的涟漪,若不看狮子岩截流撞起的浪花,你真感觉不到这清醇碧秀的楠溪江水还是在流动着。
灵岩山色: 雁荡山位于与永嘉毗邻的乐清市,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素有“东南海上第一名山”之美誉,堪称“寰中绝胜”。
那个山水派诗人谢灵运,一生酷爱旅游,曾为后人留下过大量的山水诗篇,但其字里行间竟只字未提雁荡山。
据说这位山水诗鼻祖虽为最早叩门雁荡山的旅行者,但终因这远处海隅的雁荡山云遮雾罩、乱石荆蔓挡道而使其就在雁荡山门前蹑足而止了,因而未能留下雁荡吟诵的诗句。
也许是这雁荡山地处偏僻的海隅,是为古代南蛮荒芜之地吧,一直到了唐代,才先后有过三位僧人相继来到这里。
一位是被后人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的洋和尚诺巨那,一位是曾发明过浑天仪的唐代高僧一行,最后一位是曾在雁荡山留下过脍炙人口诗句“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坐宴雨蒙蒙”的晚唐诗僧惯休。
正是由于他们,这深锁在群山深处的纵多诡型殊状的峰嶂洞瀑的雁荡仙境才开始下凡人间。
古代的雁荡山由于独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得人迹罕见,虽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顾雁荡,最后也不得不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正由于如此,我国古代厚重的历史人文才没有涂抹到这里。
这“始于唐、盛于宋”的雁荡山来晚了一步,未能在“三山五岳”之中分得一席之地,也未留下过历代封建帝王的足迹,就连道教神谱上的任何一位“大帝”也未被搬进过这里,在这时空流转之中只有飞临山顶栖息的秋雁于苍苍蒹葭之中,年复一年地在这里守望着这雁荡的奇秀与空灵。
因此,这自然风景荟萃、鬼斧神工造化的雁荡山便成了我此次旅行最向往的地方。
雁荡山虽有8大景区,但其中的灵岩、灵峰和大龙湫是被称为“雁荡三绝”,而此次的雁荡之行,这三处是必去无疑了。
由温州朋友安排,起了个大早,第一站我们先去了灵岩景区。
从永嘉的瓯北出发,过楠溪江大桥,沿通往宁波方向的高速公路北行,天气便开始晴朗起来,但一进入雁荡山区,周围就又被雾霭笼罩了起来,走在人工修筑在半山腰峭壁上的栈道上,进入灵岩景区,导游小姐就指着耸立在眼前的屏霞嶂说这就是灵岩石,这快岩石,因颜色斑斓,五彩缤纷,又被称为屏霞嶂。
雁荡山,是座俊秀的山。
与北方山岩那种瑰陋雄浑的气势相比,它更显出其独到的阴柔娟秀与清丽精致。
就连这被人称为雄壮浑庞的灵岩,也处处掩饰不住其娇态袅娜的妩媚之丽韵。
龙湫水韵: 离开灵岩,我们先驱车去了大龙湫。
大龙湫,在雁荡山的马鞍岭与东岭之间,谷中有水曰锦溪,源于大龙湫,注经行峡沿筋竹涧入清江而流归东海。
当年的谢灵运来叩门雁荡山时,就在这筋竹涧前止步不前,未能上朔进山,错过了大龙湫,也错过了雁荡山。
进入这条山谷,朔锦溪而上,光线便变得幽幽暗暗起来。
伴着清清的溪流,半明半暗之中,恍惚探入大龙湫的梦幻之中。
锦溪两旁,岩与岩相连,嶂与嶂对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把凡尘间的各种活物都定格在这岩嶂之上。
没想到,在去到大龙湫瀑布的溪涧山谷之内,还有这样一个熙熙攘攘的人间凡景。
一路上,朋友便做起了我的导游。
他一会儿指着这里的山岩说这是“灵猫逋鼠”,那是“莲台观音”;一会儿又指着那里的峰嶂说这是“母子相偎”,说那是“狐假虎威”。
看着这些跃跃欲试又活灵活现的各色景观,那逼真的神态,那惟妙的憨像,直使人不由得捧腹大笑,也把这旅途的劳顿消解的了无了踪影。
来大龙湫,是必须要去欣赏大龙湫瀑布的神韵的,但仅在这锦溪两旁的景观就已经把游人给完全陶醉了。
似乎这大自然在这里更显得是那样的慷慨和深通灵性,不但在锦溪的两旁泼洒下这麽多惟妙惟肖的景观,而且还在快到大龙湫瀑布时仍似意犹未尽,看来大自然执意要在这里为游人尽显一番它的能耐了。
沿锦溪转过一道岩嶂,大龙湫瀑布的轰然巨响便传呼而来,不期然眼前却又被独然耸立起的一座山峰挡住了视线。
倘若说至此之前所有的景观都还是被大自然定格静止的景观时,而眼前的的这座山峰却要大耍其移步换景的魔术了。
也许是大自然生怕这之前的景观定格的沉静太过,在这里却刻意地要游人绕这山峰转它180度,昭示它神奇般的旋转变幻,这座山峰便是大龙湫有名的剪刀峰。
初看,峰间的裂缝剪出一线天幕,恰似一把巨大的剪刀直裁云端,伸掌挡住裂缝一侧的视线,单看剪刀峰右侧,又酷象一位古装云鬓、凝眸含情的妙龄少女。
再行前绕,刚才还是丽影倩姿的妙龄少女不见了,只见一只活灵活现的啄木鸟匍匐在树干之上。
又行至剪刀峰的侧面,它又变成了顶天立地而又光滑细腻的顶天柱。
待按照大自然的旨意绕够180度之后,眼前的大龙湫瀑布便猛然展现在眼前,再回首这剪刀峰,它又变做了一艘巨帆,左峰似笔直的桅杆,右峰象迎风飘扬的帆布。
此时的大自然似乎终于穷尽了它的花招,在这里,最后变幻出这一艘巨帆,意在载人驶入这千年不竭的大龙湫。
绕过这千变万化的剪刀峰,眼前的空间忽然开朗,循着那震天撼地的轰然巨响声望去,冬日的,那连云嶂前,一条飞流而下的白练从峰顶飘泻而下,轰然奏鸣着直捣潭心,这就是著名的大龙湫瀑布。
还有很多,去这个网站:
描写温州的诗人及诗句
我只晓温州市的..温州雁荡山在浙江省东南乐清县境内,是我国名山之一。
雁荡山东西25公里,南北18公里,有景点三百多处。
雁荡山风景的特色,一是峰奇。
雁荡的山峰多是拔地而起,但它们不同于玲珑多姿的桂林的山峰,而是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如展旗峰,远远看去,如一面大旗迎风招展。
有人认为,就山峰的奇特、雄伟、多姿,雁荡不亚于黄山。
秀丽的瀑布二是瀑布秀丽。
雁荡山有许多瀑布,有名称的达十八处。
雁荡山的瀑布和贵州黄果树大瀑布的风格迥然而异。
它不是以大取胜,而是以其优美的姿态打动游人。
其最著名的瀑布是大龙湫、小龙湫和三折瀑。
大龙湫高达190米终年奔泻不息。
景色则随季节、风力、晴雨的变化而不同。
雷雨过后,大龙湫从悬崖峭壁上奔泻而下,震天撼地。
而在雨水稀少的季节,瀑布则从半空悠悠忽忽下坠,雾随风转,阳光照射,烟雾中出现绚丽长虹。
此时之瀑,轻盈、柔美、娇媚、婀娜。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写有大龙湫诗一首,其中有两句五丈以上沿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雾难分焉。
三折瀑是同一水流历经三处悬崖,成为上中下三个飞瀑。
其中,以中折瀑最为动人。
中折瀑周围的悬崖,有如一个半圆形的洞穴,水从洞顶泻而下,飘飘忽忽,非常优美。
温州江心屿 江心屿景区位于温州市北面的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江心屿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国家4A级旅游区。
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
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
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
数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江心屿十景如舂城烟雨,瓯江月色,孟楼潮韵,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韵风,海眼泉香,翠微残照,海淀朝霞,罗浮雪影更使游客留连忘返。
为充分开发江心屿夜景资源,实施江心屿灯光秀建设,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重点突出二塔一寺,使瓯江上的这颗明珠更具名付其实,达到环境、艺术、气氛和格调的完美统一。
温州楠溪江 国家级风景区。
位于永嘉县境内,以江美、涧曲、瀑多、潭碧、峰奇、岩秀、石怪、洞幽、树珍、村古著称,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说,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水田园名胜区。
它分七大景区,即楠溪江、大箬岩、石桅岩、四海山、陡门、水岩、北坑。
其中楠溪江、大箬岩景区尤负盛名,更值得一游。
楠溪江有72湾、36滩,两岸遍植多种珍贵树木。
从永嘉县乘游船溯流而上,可一览楠溪江的美丽风光。
由沙头镇至岩头镇,中间经行渔田滩林、九丈滩林、西岸滩林、溪南滩林等景点,只见江中湾湾流水,清清碧波,点点渔舟;岸上叠叠云岚,层层烟树,隐隐古村,真如仙境一般,令人有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感觉。
特别是溪南滩林处的狮子岩,景色更加迷人,令人击掌叫绝。
舟行所见最著名古迹当首推罗浮双塔。
双塔分别矗立在龟、蛇二山上。
龟山位于江南岸,匍匐如龟:蛇山位于江北岸,婉蜒如蛇,它们隔江对峙,相距仅180米,其山巅之双塔,皆始建于西晋,重修于明。
嗯.. 这三个是最有名的温州景区了..雁荡山是5A级的.. 江心屿这里简介也说是4A级的哦 ..玩的愉快 ~
了解温州山水诗歌,庙宇楹联,感受其文化韵味。
山水文化的庄重与灵动。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温州素有“七分山,二分水,半分路屋,半分田”之称。
生于斯,长于斯的瓯文化自然也离不山水,山之仁在于其庄重,水之智在于其灵动,这激发了瓯人和外来文人墨客对温州山水的歌颂,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山水诗开山鼻祖南北朝,谢灵运于公元422年任永嘉(温州)太守时,留下不少描写温州山水的诗歌,其中《登江中孤屿》是他描写江心屿的第一首诗,唐朝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相继讴歌赞美。
南宋陆游和叶继,“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和赵师秀也为温州山水留下大量的诗作。
明代的刘基、黄淮、何文渊、章纶、张璁、顾锡畴;清代的彝尊、梁章柜等,至现代郭沫若,马一浮,朱自清,夏承焘,梅冷生,吴鹭山,王季思,苏步清,王敬身,苏渊雷等名家都从不同角度赞美过温州的山水美景。
山以亘久的沉思默想作为其存在方式,而任凭山谷间风卷云动,花开花落,亘久的山峦高大,令人心向往之。
水以心甘情愿地流往一切低洼之处,无微不至的湿润惠及一切卑微,这是山水的至情至性之魂。
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水山文化渗透,铸造了温州人如山一样务实不张扬的创业精神和水一样灵动的现实适应性与变通性的智慧。
东海文化的吸纳与开放 温州在历史上曾三次被辟为对外开放口岸,第一次开放是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设立市舶务,管理对海外贸易,第二次是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之后,温州成为英国在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第三次1984年5月,中央国务院批准温州为中国沿海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第三次对外开放。
对于人类而言,大海意味着自由、机会、创造、资源、力量、海阔天空的万种可能。
靠海的港都往往万商云集,或是纵横天下。
然而,温州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背对大海。
那时大海却象征着隔绝与孤立,危险与威胁。
“海岸”这个词所蕴含的是巨大的阻障、艰难、困境。
温州在难得的三次对外开放机会,都获得相当的发展,南宋的第一次开放,使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多贾”、“鱼盐充犄,商贾辐辏”而远近闻名。
清朝的第二次开放,英人在温州城西街购屋设基督教堂,在江心屿东塔下圈地建造领事馆,在杨柳巷创办第一所西医院——定理医院,到1990年在温开设英、美、德、日洋行二十二家,形成“瓯为海国,市半洋商”的局面。
新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三次开放,以民营经济为体,温州模式横空出世,温州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富裕了温州,震憾了全国。
改革开放,让温州人从背对大海转向到面对大海,只有面对大海的时候,海洋才能孕育出一种比较开阔、大气,对外在世界充满求知兴趣的吸纳和开放型文化,即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
除上述四种主体瓯文化外,对温州历史和现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还有: 1、佛文化。
温州佛教寺庙众多,著名的有白鹿城松台山“净光宝塔” “净光禅寺”,统称“净光塔院”,此塔院是唐代高僧,禅宗大师“一宿觉禅师”研修佛学之地。
妙果寺镇寺之宝出自宋神宗元丰年间的“猪头钟”极具文物观赏价值。
瑶溪皇岙国安寺千佛塔,因塔身有浮雕佛象1026尊,而称千佛塔。
2、道教文化。
温州道教以瑞安陶山宰相陶弘景最为著称,相传“山中宰相”陶弘景曾在福泉山结草为庐隐居。
他是南朝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
他采药种药,种甘蔗(药用),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
后人感其恩德,将他住过的地方称“陶山”,种药的地方称“药齐”甘庶称“陶蔗”。
3、儒家文化。
在温州历史名人中,当首推孙诒让(1848-1908),被郭沫若尊称为“近代一大学人,启后承前一巨儒。
”孙氏二十岁中举,其学淹贯古今中外,博大精深,以通经为体,以识时务为用。
一生著述近四十种,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家,校勘学等,其中《周礼正义》为“新疏之冠”“莫能先也”。
《墨子问诂》开辟了“新墨学”研究的途径。
晚年弃旧学,倡兴学校救国,“富强之原,在于兴学。
” 4、江心屿诗岛文化。
江心屿原为两小岛,中贯川流,名中川,又称孤屿,孤屿两端各有小山峰,峰顶宝塔东西对峙,即为东西二塔。
绍兴七年(1137年)书诏蜀僧清了由普陀来孤屿传经设坛,抛石填塞中川,创建寺院,取名中川寺,即江心寺。
江心屿为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素有“瓯江蓬莱”之称。
江心屿名胜古迹荟萃,主要人文景观有:浩然楼、宋文信国公祠,澄鲜阁,谢公亭,英驻温领事馆等,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江心屿的诗篇达一千余首,在中国唯此孤屿。
5、科举文化,温州历史上文风兴盛,进士辈出,科举文化最著名的有瑞安曹村镇曹村,可谓“中华进士第一村”仅南宋一朝,就达87人。
其中进士24人,特奏进士19人,武学进士6人,太学进士38人。
叶文耀先生说:“走进曹村,随便问一闲坐的村民,似乎随意朝哪儿一指,便可说出一大段悠远的典故来,其深厚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6、龙冈山遗址文化。
龙冈山遗址为新石器晚期至战国时期,在上河滨龙冈山,范围约1500平方米,遗物丰富,有石器和陶器两类。
石器有抑叶石镞,穿孔石矛。
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黑皮陶,印纹硬陶。
器形有釜、瓿、钵、壶、罐、纺轮等,拍印纹有篮纹、直条纹、编织纹,之雷纹及刻划的曲线纹。
7、战事遗址文化。
战事遗址著名的有永昌堡,龙湾炮台,金乡卫城墙。
永昌堡在新城村,是明时抗倭古迹。
永昌博物馆内有抗倭纪念展览。
二战革命老区展览厅,民俗风情展览厅,另馆内还有收藏了晋、宋、明、清民间文物100多件及永昌历代进士举人所著的70多部明版著作。
龙湾炮台在龙湾山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法人滋事”而建,和乐清磐石镇瓯北炮台隔江相望,扼守瓯江大门。
炮台平面呈椭圆形,南北直径40多米,东西直径约60米,现存围墙,6炮孔,台门及“龙湾炮台”石额,有了望台,练武亭,古代官兵群雕。
金乡卫,据史料记载古称“金舟乡”,建置于宋赵构建炎三年(1129年)。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了抗倭,信国公汤和在金舟乡筑城,改称金乡卫。
统辖自瓯江口至霞关港沿海所有水陆关寨,包括玉环、南麂的辽阔海域,当年战事频频,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戚继光调赵渐江新任,戚家军抵御倭冠的刀光剑影还不时在眼前闪烁。
8、泰顺古廊桥文化。
浙南闽北的“景泰寿庆”四县,有九百座古桥,小县凭借此优势,正在联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四县中,泰顺以廊桥之乡,之精美,之独特最为著名。
专家曾以为失传的《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张水虹桥,在泰顺发现有几座。
9、温瑞百里塘河文化。
温瑞塘河有温州母亲河之称。
塘河主河道北起市区锦绣路,南至仙岩,全长约17.7公里。
其核心为五大景观区,八大核心景点。
五大景观区由北到南为南塘梧田段,三羊段,白象段,帆游段和仙岩段。
镶嵌在其中的八大核心景点依次为南塘瓯越民居街区,梧田老街传统街区,南湖文化广场,白象塔公园,帆游生态公园,淦潭效野休闲园,路口公园,穗丰古村落。
10、永嘉耕读文化。
金辉先生在《永嘉耕读文化是“国宝”》(2003年11月22日温州日报)中提出:耕读文化可以说比秀美的国家级风景区,楠溪山水更具价值,更具神韵。
耕读文化是楠溪文化之魂。
耕读文化,“耕”为生存之本,“读”是迁升之路,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多少农家子弟通过此路改变自己的命运。
“两字格言勤与检,一行正业读与耕”。
有家谱祖训曰“读可荣身,耕可致富,匆游手好闲,自弃取辱”。
正是这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追求传统,使耕读文化传承至今。
11、白鹿古城文化。
据记载,温州在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开始建城。
当时著名的风水师郭璞(山西闻喜人)客寓温州为城选址。
郭“妙于阴阳历算,精通勘舆之术。
”他选择瓯江南岸的几座山岗,其中4座山的分布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四角,恰巧可许为筑城的天然凭借。
他把4座山象征为北斗七星的“斗魁”或曰“斗门”——沿江两座山,东边海坛山,西边郭公山,与其南北相对又有二山,南为积谷山,北为松台山。
连4山作石头城,周围18里,城内开凿二十八口水井,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供城内居民用水和战时应急需要。
白鹿古城是结合自然山水人居环境的珍贵人文遗址,是温州历史文化根基的一个亮点。
12、五马街千年文化。
五马街东起南大街(今名解放街)西接蝉街,始名五马坊,因王羲之出任永嘉太守之轶事而得名。
据明嘉靖《温州府志》载:“王羲之,山阴人,为永嘉郡守,出乘五马,老幼仰慕,为立五马坊”。
今在该街西头所设的五马雕塑,就是按当年王羲之乘坐五马经此地之典故而设计的。
五马街是温州人老少皆知的一条商业街和步行街,在此街最具历史的商店就是“五味和”,“金三益”,“老香山”等三大百年老字号,素有“浙南第一街”之美称。
可惜因多种原因,进不了2003年评选的“浙江十大商业街”,不能不说是温州的一种损失。
形容山水风光好的成语
山水之游,虽生一大快事,但对于我来说不轻松,那在山水之间厚重的历史帷却很难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
然而,这温州山水所独具的美质和神韵却使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超脱,乃至全然为之而陶醉了。
想必现代人于忙碌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的怀抱,让那自然山水的奇峰清涧去松弛一下紧绷着的神经,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怡悦那麻木的心灵,引清风细雨,涤一涤被污染了的情怀,也是一种怡然的活法。
而这次春节旅行的第一站,温州的楠溪江,正是这样一处令人梦思神往的人间仙境。
楠溪江,仅仅听听这个名字,就能感觉出她的美韵,更有那精明的温州人,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临江公路旁竖起的那一个个“楠溪江,山水诗的家乡”的大广告牌,就是仅驱车从这里一掠而过,身上也会落满这楠溪江山水华丽的诗句。
到楠溪江的时候,是在大年初二,当北国的大地上仍在飘落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的时候,而这里的楠溪江,却细雨霏霏,绿意葱葱。
我知道,这绵绵3百里的楠溪江分岩头、大若岩、石桅岩、水岩、北坑、陡门和四海山等7处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境区共计800多个景点,但只凭一个下午的游程是远远不够的。
温州的朋友问我怎麽安排这里的游程,我只是选择了岩头的狮子岩和大若岩的陶公洞。
楠溪江是在温州永嘉境内,南北纵贯。
一到永嘉,我便想起了那个在仕途上不走运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
他被贬后来这里做过永嘉太守,虽一生中官没做大,又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刀下早早结束了自己年仅49岁的生命,但他在仕途失意的苦闷岁月里,凭借这永嘉山水的灵性却拂拭了自己心灵上的愤懑和忧思,成就了其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开我国古代山水诗之先河。
也许就是这空灵的永嘉山水,才使得他的诗句具有了富丽而丰赡的艺术内涵。
我不知道当年的谢灵运来过这狮子岩没有,而眼前的这狮子岩,却活脱脱是一付优美的山水诗画。
一座酷似雄狮的小屿截流孤立在这楠溪江万倾清流之中,昂首张口,迎流而踞,细雨霏霏之中,雄姿娇态,风情万种。
唤来一排小竹筏,撑伞坐在竹筏之上,筏公身披蓑衣头戴竹笠摇桨筏头。
竹筏毫无声息地驶离岸边,宽阔平坦的楠溪江面上竟感觉不到江水的流动,迎流望去,不知是雨烟,还是雾霭,飘渺在江水的尽头,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云、哪是水,只感觉身旁的楠溪江水是从远方的雨烟雾霭中飘飘而来。
由于天上飘下的雨珠细碎如雾,直让人感觉它不是打落在江面,而是被这静静的江水溶化。
江水平静如镜,见不到一丝雨滴落下的涟漪,若不看狮子岩截流撞起的浪花,你真感觉不到这清醇碧秀的楠溪江水还是在流动着。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家乡写温州
家乡自有家乡味,游子自有家乡情。
我们在家乡度过自己稚嫩的时期,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在家乡留下的美好,我们会忘记,但它却始终保留着对往日的忠诚;我们在家乡体会过的酸甜苦辣,我们会忘记,但家乡却还保留着回忆。
心中系有家乡味,但这其实并不只是家乡之爱,这也是对祖国大地的爱。
不离开家乡,便能随意看到熟悉的一草一木,仿佛徜徉在自己的天地之中;离开家乡,乡愁便成了“一枚小小的邮票”,是“叶落归根”的期盼,也是游子的近乡情怯。
家乡味道难以捉摸,但在吃到家乡美食时或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方向时,突然就很明了了。
祖国大地辽阔无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爱国应从爱家乡开始。
这是我们的家乡情,更是我们的祖国情。
乡愁总系心,乡味难忘怀。
在我们“问世间乡愁为何物”时,余光中的《乡愁》开始回荡在我们脑海。
记忆里的白杨林与一望无际的田地,再加上橙红的落日,虽构图简单,却成了多少人难以忘怀的风景。
“江山如此多娇”,却也只有家乡最令人心动。
南方的糍粑西北部的青稞,是那里的家乡味道,更是地方人萦绕心头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风土承寄着人们的爱。
风刮过千万里,土无法诉说它的来历,但家乡对我们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家乡的景、家乡的情,家乡的美丽动人,都牵动着我们的心。
桂林山水可“甲天下”、巴东三峡巫峡长、苏州西湖可“比西子”,每每想到家乡,家乡风土便成了家乡的代名词,这些都是对家乡风土的深情。
祖国河山,壮怀心间,爱国要从爱家乡开始。
爱国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遥远,尤其是力量微薄或是疲于生活奔波的人们,但家乡总是能成为人们心底最温暖的地方,因而爱家乡是自然而成的情感。
小家成大家,小乡成大国,爱家乡即是对祖国河山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舌尖上的中国”为我国特有的美食闻名于外、冠以中国之名,这些美食是各地特色美食共同组合而成,既是游子的牵挂,又是祖国文化的魅力。
“要记得住乡愁”,要记住自己开始的地方。
随着社会发展,家乡或许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模样,伴着焕然一新与些许陌生感,或者再也感受不到以前的气息,但只要心中留有一方净土留给家乡味道、心中怀有祖国,自己所珍视的家乡记忆就永远不会褪色。
李白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思念家乡,儿时歌唱“大海啊大海”表达对故乡的爱,这些平常的举动,却都蕴含着对家乡的牵挂、对祖国的爱。
家乡总是能牵动人们的思绪,这种情感总是能让万千游子不远万里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跪求写大自然奇异景观的文章
湖南是鱼米之乡。
Hunan is a land of fish and rice.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地理于华中地区,省会为长沙;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
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
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
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
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湖南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湖南共有10大旅游区和100多处旅游点,其中桃源县的桃花源,宁远县的九嶷山,郴州市的苏仙岭,衡阳市的回雁峰,炎陵县的炎帝陵,汨罗的屈子寺.任弼时故居,新化的梅山龙宫是世界之最级别的地下溶洞景观,特别是湘潭韶山冲上同志故居,湘潭乌石彭德怀故居和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等久负盛名、令人向往。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避暑胜地。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以其悠久的历史、美妙的传说和雄伟的气势蜚声中外。
自然风景明珠武陵源风景区(包括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和猛洞河等风景区),地貌奇特,古木参天,珍禽出没,深谷幽遂,清溪明澈溶洞温泉融为一体,奇峰怪石错落相间。
张家界已辟为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历史悠久, 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中国的大地原点就在境内泾阳县。
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支流泾河、渭河在在此注入黄河,中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横穿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
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瀚海无垠,古迹遍地,民族众多,民俗奇异。
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而新疆就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
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居全国首位,在这广阔大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观蕴含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着众多的雪域冰川、叠嶂雄峰、飞泉瀑布、珍奇异兽。
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中国最低洼地,既有一泄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
保存完好的原始动植物种群,更显出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本色。
东北民俗文化圈包括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东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东北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它的土壤特点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一些民俗。
先说说东北的“三大怪”吧。
一怪是“生个孩子吊起来”。
这实际上是满族的习俗,以前东北地区森林很多野兽很多,家里的孩子放在地上就不太安全,所以离地有一定距离把小孩子吊起来。
第二怪是“十八岁姑娘吊烟袋”。
东北的女性吸烟的比例以前是比较高的,据说吸烟也是一种御寒方式。
第三怪叫“窗户纸儿糊在外”。
北方尤其是冬天把门有缝的地方糊起来,一般是在里面,惟有东北是把窗户纸糊在外面,这是对付风雨的需要。
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萨满”是东北人的一种信仰,其实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巫”,在东北就是“萨满教”。
最早的女神是“萨满”女神,一般是家庭传授,这是职业性的“萨满”,“萨满教”在整个东北地区,非常盛行。
它在东北的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游牧民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边缘,宁夏的北部以及新疆。
这个地方相对于汉族,是特别有民族特色的。
我们看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他们的家基本就是一个蒙古包,然后加一架马车。
辽阔的草原处处都是他们的家乡,历史上的蒙古族“居无定所”。
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服饰,比如蒙古袍,蒙古袍的长度在膝盖之下,里面还有一些毛皮撑着,为什么那么长那么厚
本来游牧民族是不必要穿这么长的衣服,不方便啊。
但是他们白天骑在马上,他们的膝盖容易受风寒,蒙古袍长的话可以护膝,到了晚上就可以当被子盖。
谈到游牧民族的一些礼节形成跟他们的生活习惯非常有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又影响他们的交通民俗,我们农耕民族交通一般是靠两条腿走路,贵族或有钱人也可能坐轿子,后来坐车。
但是在古代骑马出行很普及,因为这是游牧民族,因此蒙古族形成了一种礼节:两个人在草原上骑着马,在一个地方,两个陌生人遇到了,他们就会跳下马,各自问候一下。
然后我跳上你的马你跳上我的马,拍拍马屁股说“好马”。
久而久之,“好马”就成了一种寒暄。
就像我们汉族人见面问“吃了没有”一样。
在游牧民族,婚俗也跟我们的农耕民族不一样。
黄河流域文化圈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
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南与山东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民俗发展的摇篮。
河南和山东人依恋故土、勤劳朴实、喜欢平淡。
这个地区是“孔孟之道”的故乡,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都是属于这个文化圈的人,这样地方的人有着很好的礼节。
另外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这个地区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大方。
在中国国画大师李燕的回忆录里,他说他爸爸李苦禅很擅长画雄鹰,并且画得很好,他是山东人。
有一次,有一位老乡来家作客看到一幅画,就跟他说:“李大师,这个雄鹰画做中堂很好”,李大师就说:“我这个本来就是用来做中堂的。
”就这样他们两个一来二往一个劲地边讲边走,到门口准备说再见了,李就说:“你这么喜欢你怎么不买啊
”那个人就说:“我就是没钱啊,有钱还用你说
”李一听就说:“快到吃饭时间了,我现在给你画一幅。
”画好了,他的老婆把饭菜也摆上了桌,既然到了吃饭的时间,那就别走了。
最后那个老乡吃了他的饭拿了他的画就走了,他的老婆就问:“刚才那个人是谁
”李说:“我不知道。
”这个真实的故事可见山东人的豪爽和大方。
另外这个地区的人,他们非常信仰泰山。
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尚鬼好祭,五凤寄生。
这个流域从长江发源的地方青藏高原算起,长江的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这里都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
这里面没有包括浙江省,但是长江的支流是经过我们浙江,所以我们从这几个文化圈来算的话,浙江省应该可以算这个流域的。
它是属于支流经过的地方。
那么这一带的风俗,我们用比较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就是“尚鬼好祭,五凤寄生”。
中国南方北方的民众在旧时代都信鬼,但是南方比北方要厉害得多。
南方一个地方有一个神,温州大的村落也都有自己信仰的神。
洞头有洞头的神,苍南有苍南的神。
总的来说南方的神特别兴盛,几乎各个村庄各有不同或者相同的神灵。
这一带的民众相对于北方民众那种豪爽那种彪悍,有着浪漫、温情、灵活、善舞、多玄想的特点。
那么我们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吧。
在黄河流域的土地上能产生《诗经》,或者说反映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创造出来的《诗经》,在黄河流域影响很深。
那么《楚辞》则在长江流域流传深广。
《诗经》里面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描述,当然它里面也有祭祀的文章,但大多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
而屈原写的《楚辞》,大多是属于玄想的东西。
在湖南省湘西,也就是沈从文的故乡。
有一种民间的陋习,叫做“蛊惑”。
当然根据史料记载,在广西,广东也有。
这个“蛊”怎么来的也有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说法就是在端午节的中午,把各种“蛊”虫捉来,蜈蚣、蝎子、毒蛇,很多的毒虫放在缸里面养,不给吃东西,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留下来一个,把它风干,最后成为一种药,这种药是慢性的,皮肤、饮食接触都会造成慢性中毒,最后死亡。
所以在湘西这个地方,如果这个人家里没有蜘蛛网,你不要进去,因为他家可能有“蛊”,如果你在地下看到一个荷包,你不要拿,因为可能有“蛊”,不认识的人家你最好不要吃他的东西,那里面可能放有“蛊”。
那么这“养蛊”就成了当时湘西苗族的一种特殊的民风。
青藏民俗文化圈,范围大致包括西藏的全部,青海一带、四川的西北部、甘肃西南以及新疆的南部。
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分布有藏族。
青藏民俗文化圈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宗教情结。
这从他们的建筑就可以体现出来,布达拉宫那么宏伟壮观,在中国独一无二。
然后是广大的藏族民众对于宗教的虔诚也是很少见的,他们的“活佛”有着崇高的地位,这些地方都构成了这个文化圈里一种独特的景观。
另外,藏区的寺院建筑,数以千计。
每座寺院的雕塑绘画艺术非常精美。
还有藏族的服饰也与别的民族不一样。
还有他们的藏医,藏药也是中华民族受保护文化的一部分。
藏医有他自己一整套的理论,他跟中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藏药只有在青藏高原才能生长,像“藏红花”、“冬虫夏草”,还有“雪原花”,这些基本上都是生长在青藏高原。
还有一种“藏酥油花”应该是民族的意识,也是宗教意识的体现:酥油到了冬天凝固了,然后制成各种各样的雕塑,可以维持半年多,到了第二年才融化。
云贵民俗文化圈,指云贵高原,它包括云南贵州两个省,还包括四川省西南部的一角。
这一带从自然条件来讲,气候温暖,四季如春。
这个地方少数民族就非常多了。
我们刚才谈到东北的北方民族,我们也谈到了游牧民族,谈到了青藏高原的习俗,那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数量加起来都没有这个地区多。
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我们叫他“南方民族”。
这里的少数民族仅仅云南省就有26个。
整个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这里有阿诗玛的传说,摩梭的走婚,“云南十八怪”等。
云贵高原民俗文化圈,因为少数民族多,就形成了中国民俗独特的风景。
他们的民族信仰佛教,所以这里的傣族男孩子,到了该念书的年龄都是要出家去做小和尚,到庙里去接受教育,长大了以后,又一个一个还俗回家,结婚生子,有的去做僧侣,有的去经商,那么整个傣族的文化水准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
还有他们那里的水井,不管是白族、傣族,所有的水井上都有一个建筑物,要不是一个亭子,要不就是布置一尊佛像,要不就是其他的雕塑,总而言之,他们的水井不可能是露天的,所以可以说,他们那里的人是比较讲卫生的。
闽台民俗文化圈:整个东海,包括台湾和福建。
这个区域就叫闽台民俗文化圈,很多书上都说闽台民俗文化圈就是指福建和台湾两个省。
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温州或者浙南地区应该属于这个文化圈。
闽台两省,夹着浙南地区,形成一个方言相通,习俗相仿的圈子,这几个地方都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就派生出了捕鱼业。
捕鱼在以前是高危职业,于是又派生出了“妈祖”信仰,还有一个就是“陈靖姑(即温州民间百姓信仰的陈十四娘娘)”两个女神。
从这里去台湾的人基本上讲的是闽南话。
我们浙江苍南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讲“闽南话”。
这个地方跟广州不一样,他们喝茶,喝功夫茶。
这一点在温州,以前我看见比较少,但是这个习俗在广东就比较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文化圈其实应该划大一点,闽台粤,再加上浙南地区,但是那样的话,方言又不行了,闽南话在福建在台湾和浙南地区都是有的,而在广东它又是粤语,又不是闽台话。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温州也好,闽台地区也好,基本上是村村有庙,村村有祠堂,村村有自己信仰的神,一般规模大小的村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关于七个民俗文化圈我就简单介绍了这几个方面,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
浙江自然风景最美的地方有那些
浙江旅游风光 浙江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点众多,类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
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
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
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传统旅游线 浙东水乡佛国游。
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
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
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
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
景点主要有绍兴柯岩、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新昌大佛、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村、河姆渡遗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
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
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
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及千岛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
由宁波沿东南海岸南下至温州,沿途可游览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国清古刹、石梁飞瀑,雁荡山的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镇均为浙江山水之上品。
主要景点有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永康方岩,温岭长屿硐天,温州南麂列岛、洞头渔家乐、瑶溪、泽雅、雁荡山、楠溪江,缙云仙都等。
浙北丝乡古镇游。
从杭州乘车至嘉兴,再转乘游船沿古运河直达中国另一个名城苏州;也可从杭州出发经湖州,乘船观赏太湖风光,直达风景旅游城市无锡。
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蚕乡,也是古代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沿途游人可感受到小桥流水的风情,还可参与采桑、喂蚕、织布、印蓝花布等活动。
主要景点有南浔丝业会馆、小莲庄、方丈港蚕村、西塘、南北湖、乌镇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江涌潮,是北半球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旅游者。
新江南秀丽山水旅游线 新江南秀丽山水旅游线以口岸城市及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为纽带,分为A、B两条线,覆盖了全省11个市 。
主要特色是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与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相互结合,景中有文化,文化在景中,凸显出浙江独特的文化品位。
A线从上海至嘉兴桐乡,经杭州、千岛湖、金华兰溪、衢州龙游、丽水仙都、新昌、绍兴,返至杭州离浙。
沿途可看到街道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西塘、南浔,美丽的西湖,江上渔民特殊的民俗婚礼,“江南悬空寺”建德大慈岩,千古之迷龙游石窟,还有以奇峰异石为特色的缙云仙都,以“酒乡”、“水乡”和“名士之乡”闻名海内外的绍兴古城,充满神秘氛围的兰溪诸葛八卦村。
B线从上海到湖州南浔,经杭州、绍兴、宁波、舟山普陀、台州天台、临海、路桥、温州雁荡山,返至杭州离浙。
沿途有舟山普陀山、奉化溪口雪窦山、台州天台山、温州雁荡山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江南古长城”所在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等。
专项旅游线 浙江有20余条专项旅游线 ,如江南蚕乡风情游、青山绿水生态游、书法造纸探访游、新三国旅游寻踪游、唐诗之路寻根游、千年古村探秘游、农家风情游、民间雕塑艺苑游、水乡古镇游、浙江经济探秘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