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涎美色的句子
1. 千秋无绝色
悦目是佳人
倾国倾城貌
惊为天下人
2.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 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 ,绝世而独立 12.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 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 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 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 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 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 ,。
,在水一方 20. 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 ,六宫粉黛无颜色 22. 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 , 24. ,此恨绵绵无绝期 25. 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 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 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 ,天然去雕饰 30. 一枝红艳露凝香, 31.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 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 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 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 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 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1.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52.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53.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54.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55. 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56.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57.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58.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59.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60.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1.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62. 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63. 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64. 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65.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6.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67. 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8.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69.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0.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71.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2. 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73. 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74. 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75.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76.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7.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78. 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79.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80.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81.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82.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83.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84.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85. 【穆】然回首,【婷婷】玉立 86.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87. 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88. 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89.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0. 盛服浓妆韶颜雅容 91.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92. 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93. 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9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5.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96.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7.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98.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99.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00.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101.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102.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103. 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104.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05. 丽质仙娥生月殿 106. 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107.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108.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关于美色的句子
猎人七大美色 1 火红眼 塔族人情绪激瞳孔会变成鲜红色,若在死这种红色将永不消散。
2 彩色卵 一种念兽的卵,外壳极薄,会不规则的出现各种颜色。
3 白火 两极深海处生长着的一种俗称为“白火”的鱼,这种鱼全身可燃,点燃后出现美丽的白色火光(只限活着的时候),这是一种比现在世上的一切都要来的纯净的白色。
4 水琉璃 满藤类植物,生长于常年冰封的山肩。
由于大量的吸收了某种硫化合物,所以丧失花青素,全株通体透明,且有矿石般的光泽。
5 液态矿石 生成环境不明,液钛矿(并非纯钛)旨在早古有过一例,开采出的矿体取出后因气温下降而凝固(液钛矿矿内温度极高),而钛矿石极易变质,其中成功保存的世上只有极少数,特征是矿体坚硬,呈水蓝色,夜间会发出微弱的淡冰蓝光辉。
6 水晶羽骨 一种鸟的羽骨,色泽有如黑水晶,有剧毒。
这种鸟上未绝种,但数量极其稀少,据不完全统计现今世界约有两百只。
7 资料无
求古代诗歌里对汉服描写的句子,
秦宫诗 唐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
楼头曲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
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华丽衣饰讽刺卫宣公夫人(原为他儿媳)姜宣荒淫无耻。
副:用假发编成的髻,上缀珠玉 笄:簪 珈:玉饰 象服:镶嵌珠宝绣满彩色花纹的华丽礼服 翟:绣长尾野鸡图案的礼服 鬒:乌发如云 髢:假发 瑱:玉耳饰 揥:搔头簪子 展:象服内的红色绉纱礼服 绁袢:贴身内衣 羽林郎 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不知道唐代妇女是否真这样打扮,这明显是不懂化妆只知道往脸上倾泻化妆品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 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
若见织时应也惜。
白大诗人在讽谏时却不经意地给我们留下了汉服的珍贵资料,“江南春水色”该是多美的颜色
曹雪芹(清)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 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
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
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
如斯之美也
赠张云容舞 杨玉环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书杨妃留下唯一的诗篇。
张云容是其侍儿,擅跳霓裳羽衣舞。
大约是与其惺惺相惜才写诗相赠。
以其诗句措辞和意象,不难想象霓裳舞舞姿之美服饰之华。
醉垂鞭宋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咏歌女之作.双蝶写服饰纹样,朱粉闲花写梳妆.写美色,写神韵。
【红蔷薇】牛峤 晓啼珠露浑无力,绣簇罗襦不著行。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五代诗人,写梅花妆典故。
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曾在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树上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五出花瓣状。
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于是纷纷剪梅花贴于额头,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菩萨蛮 叶梦得 赤阑桥尽香街直。
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
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
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
午香吹暗尘。
这是一个骄横的贵公子形象。
唐玄宗曾选出一些姿容俊秀的少年乐工,衣黄衣,文玉带,此后黄衫成为少年公子的代称。
希望对你有帮助。
。
。
。
。
全职猎人中世界七大美色在那集有
俗话说:秋风起,蟹;菊花开,闻蟹 俗话说:秋风起,痒,九月圆月尖 为什么说是俗话说
就是在民间流传的话。
俗语。
没有出处。
秋风起,蟹脚痒”,说的是中秋节前后,大闸蟹开始上市,这时候,上海人的嗓子眼也跟着痒,秋冬季,如果不吃上几次大闸蟹,那十有八九你就不是个正宗上海人。
如果搞点情调,亦可三五知己,佳酿一壶,持蟹赏花,不亦乐乎。
何谓大闸蟹
河蟹也,但不是所有的河蟹,品种一定要是中华绒鳌蟹,个头一定要是三两以上。
据说大闸蟹之名是有来头的:当时苏州、昆山一带的捕蟹者,在港湾间设置了闸门,闸用竹片编成,夜间挂上灯火,蟹见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闸,此时只需在闸上一一捕捉,故叫大闸蟹。
通常,人们都把大闸蟹比作味中极品,因为它具备了美食所必备的色、香、味、形、质。
明代文学家张岱就曾说食大闸蟹“不加醋盐而五味俱全”。
就像墨分六色,琴具七音一样,大闸蟹也有多味: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黄一味,蟹子又一味。
而蟹肉之中,又分“四味”: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妙不可言,无法比喻。
而蟹子曝干后则是海鲜珍品,为海鲜第一味。
说到大闸蟹,不能不提上海人。
上海人和大闸蟹的情分,就像东北人和酸菜粉条、四川人和水煮鱼一样,难舍难分。
据不完全统计,大闸蟹上市期间,每个上海人每年平均吃掉大闸蟹12.5只。
在上海还流传着一种说法,“九雌十雄”,意思是九月份吃雌蟹,十月份吃雄蟹,当然这里说的是农历九十月份。
其实,除了“九雌十雄”外,上海人吃大闸蟹的讲究还有很多。
比如说因为蟹是寒性的,所以一定要有暖性的东西配:有人吃蟹时一定要喝黄酒,而且黄酒一定是要热的;有人吃蟹时蘸姜汁,这可绝对是个技术活儿,姜汁不同大闸蟹的味道会相差千里;还有人吃蟹时什么也不蘸,吃后喝姜茶,为的是保持大闸蟹鲜美的原汁原味,而不至于被姜醋抢了风头。
各人口味不同,各取所需就好。
比如说吃蟹玩心情。
古人有品蟹吟诗,玩的就是心情。
如今,人们不再吟诗,但心情同样重要,于是擅长吃蟹者想出了用绿色或白色瓷盘盛金黄色大闸蟹,赏心悦目后,吃蟹者会觉得蟹的味道也随之更鲜美。
还有,以前买蟹都是市场上或者超市里挑挑拣拣,前者凭的是自己的经验,后者看好的是品牌。
如今,上海人只要提前一两天拨个八位数电话号码,即可坐在家里等蟹上门,“三万顷”太湖清水蟹别出心裁地推出预定礼品蟹,真正让上海人见识了什么叫当天蟹的味道。
是否当天蟹是评判大闸蟹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说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活蟹的新鲜。
另外,在同为中华绒鳌蟹种的前提下,水质决定大闸蟹的优劣。
各商家也纷纷打出自己的招牌,阳澄湖自称湖水清澈见底,而“三万顷”太湖清水蟹也拿出看家本领,大呼我就产在上海的水源地太浦闸……到底哪家好,不如亲自去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