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欢是心灵的一种特别的盛开,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其实暗含的意思是享受孤独。
独欢,也就是独自一人的欢乐,独自一人的欢乐,其实有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心灵是需要在寂静中得到升华的。
一直处在非常喧闹的环境中,并不利于人的发展。
买一望采纳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描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的句子是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开门见山的将愁绪直接表达於无言独上楼的情绪中,手法上与诗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紧紧的扣住西楼独处的人,月如勾,人独悴;织就一幅好不凄凉的景色。
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
而在句法上简单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无言。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全句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求较详细的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语文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
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导: 1、在历史的那一端,间或几个帝王也拿起笔,写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合韵或不合韵的句子,自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这就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中国古代帝王文学。
帝王诗歌之作,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诗直抒胸臆,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给帝王诗歌开了个好头。
可惜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对于诗文小道并不放在眼里,除了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
在帝王中,才气最高的要数李后主了。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位南唐后主的词艺。
二、 背景及作者介绍 1、清代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
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3、问:那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呢
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二、读 1、学习诗词,先从诵读开始。
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2、他们读得怎么样
应该什么样的感情
——低沉、凄凉,在声调曲折有致 3、怎么样才能处理好作者的这种情感
A、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 B、 把握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4、再来试试读读。
(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
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 5、听录音。
小声跟读 5、一起背诵,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
三、析 1、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板书“愁”) A、往事之叹;B、亡国之恨;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经支离破碎。
对往事的怀念,命运越来越差。
C、离家之痛 3、这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
那么,问问大家, 4、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A、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
(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结:可谓比喻含泪,对比生情。
我看除了对比、比喻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
”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
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5、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
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
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四、评 1、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
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我觉得这愁愁得美。
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
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2、词家中不乏“写愁”高手,如寇准“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等等。
窃以为他们或不够“鲜活”,或不够“含蓄、深邃”,“愁”之意境均不及后主词。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
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
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的广度。
3、后人总结说,这首词的风格凄丽。
李煜的词缘何显得如此凄丽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点滴。
如果以亡国为分界线,对照李煜前后期的词作,我们能否可以这样说,是亡国的代价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
这也让我想起了《吊屈原赋》里的经典诗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李煜后期词,多折射出词人内心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远。
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 四、比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
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
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
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
无非一死,夫复何求
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
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
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
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
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
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
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五、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
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
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政府领导的。
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zhe)仙。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品味诗词的方法。
知人论文,读文识人,人文互见,相得益彰
清酒独欢这个词什么意思
清酒独欢,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好。
一杯清酒独自忧愁。
“欢”字在这里用作忧伤的意思。
《相见欢》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于言说的感受的句子是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
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下片是写“愁”的名句,与《虞美人》的结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仅个人理解哈。
相见欢将愁具象化,用剪、理生动形象地写出愁思纷乱;虞美人将愁比作一江春水,写出他眼中愁思浩瀚,东流不止。
酒红独欢,下一句怎么说
上一句是,酒红独欢,下一句是,灯明自乐。
如果是对联,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合做下联。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名句
其名句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为千古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