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故事情节概括
有关这部书主要的内容的介下: 《世说新语》行、言语等三十六个门类,主要记述从东汉时期到南朝刘宋年间(也有少数前代的人和事)一些名士的言谈轶事、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聪慧故事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多条,涉及的人物上自帝王将相和名儒名僧,下及一般老百姓,总共不下五六百人,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
读《世说新语》最重要的是认识其特色,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生的丰富多彩。
《世说新语经典故事》从《世说新语》中精选出经典故事,注重其故事性、生动性、趣味性,并据此汇编成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写人物言行的微型小说,它由许多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精彩小故事构成。
这些故事分开来看,处处闪耀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合起来看,又是一幅当时社会和时代的真实图景,呈现出人生百态,世事沧桑。
二、介绍这部书中经典的故事,并概括: 【千岩万壑】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
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
穅,同糠。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
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
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
穅,亦写作糠。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
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
后以华亭鹤唳。
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 【蒹葭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
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
亦常用作谦辞。
【绝妙好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
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
蒱臼,受辛也,於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
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
古时候容貌用什么称呼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
”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
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
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
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
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
《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
《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
文言文阅读(10分)【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
翼和赞都是辅佐,之意。
讦: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阴私膜:计谋,策略翼赞讦谟:尽心辅佐,揭发弊端,出谋划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