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的苗寨好不好玩
过节的时候能不能看到那边当地人的一些民族风情节目
凤凰可玩的地方很多的,一般情况下第一天逛了古城,第二天就可以到周边苗寨逛逛。
不过由于苗寨很多,这个就要看你怎么选择了。
如果你跟着一些无证的野导游去了一些所谓“非常好玩”的苗寨,十有八九你是会被宰的。
但是如果是跟着正规的旅行社过去,一般情况下,玩得都还会比较好的。
民俗风情这个在苗寨里面,你可以充分的体会到。
而且你所说的民俗风情节目都会有的,一般都包括咋苗寨一日游的费用里面。
关于去贵州西江苗寨去玩应该注意些什么当地的风俗的问题
村子里的私人旅馆不能男女同住一屋,在贵州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规矩,入乡请随俗,切勿争执。
不能再室内带斗笠不能从人前面过,要从背后走不要翘二郎腿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用食指指人其余的现在基本不用注意了
文章描写了苗寨的吊脚楼,他们个层楼的用途是什么?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
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
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名。
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
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
正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
堂屋又是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
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
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赏月。
苗寨吊脚楼主要分布在平寨、东引、羊排、南贵4个行政村,10个自然寨中。
[2]2历史渊源编辑贵州苗族是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苗蛮族团演变而来的,三苗时代就形成了。
苗族人到黔东南入住西江,包括民居建筑工艺在内的各种古老的苗族文化也随之带到了这里,并在此地继承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书上有“北人穴居,南人巢居”之说。
中国建筑分为南北两大系。
南方从巢居发展为干栏式建筑,已发现的最早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西苗寨吊脚楼正是其先民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经过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
[2]3基本特征编辑苗寨吊脚楼,富于活力,天人合一。
苗家人迁入这里后,为了留下平地作耕种用田,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自己的繁衍生息,在建造住居时,选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在传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简单而稳固性强,它是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完整空间。
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木材及其强度。
由于采用的是穿斗结构,用小材可以盖大房。
三是既节约了耕地,又适应于山地斜坡建屋,并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典型的天人合一。
房子框架全系榫卯衔接。
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等等有上千个榫眼,木匠从来不用图纸,仅凭着墨斗、斧头、凿子、锯子和各种成竹在胸的方案,便能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一栋栋3层木楼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上,足见苗族民居建筑工匠的工艺水平。
不识汉文的苗族木匠在建造民居中,运用高深的力学建筑原理和普通的几何图形。
吊脚楼的造型从宏观上看,它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是稳定而庄重的普通几何图形,给人以一种既有典雅灵秀之美又有挺拔健劲之美的感觉。
无论柱、枋、梁、檩,都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从而奠定了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然后逐个延展组合而成整个屋体。
屋面由于排水的需要,必须是两面或多面,这样就确定了它的三角形最稳定的结构。
从横向观看,房屋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由一个三棱体和两个长方体组成。
这样的建构,除了结构上的稳定得到保障之处,在艺术感觉上显得端庄稳重。
吊脚楼在虚实对比关系上,显现了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断面纤巧的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已极轻灵,苗居半边吊脚楼突出“轻”的效果。
“悬虚构屋”,架空而立,上实下虚,对比强烈。
建房习俗有浓厚的民族传统宗教色彩,备料、发墨、上梁等都要祭祀而且有很多禁忌。
[2]4建筑特点编辑苗寨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图案。
悬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下端常刻有绣球和金瓜等装饰。
大多数吊脚楼在二楼架设悬空走廊,作为进入大门的通道。
堂屋外的悬空走廊,安装有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人们称之为“美人靠”,这是因为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
[3]5主要价值编辑苗族吊脚楼是苗族先民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辗转迁徙所带来的古老干栏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逐步完善的,是苗族建筑文化的载体。
在民居建筑中,吊脚木楼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地位,它是苗族等少数民族安身立命、繁衍后代、延续民族历史的根基。
西江千户苗寨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宏,是自然环境、民族、历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综合体,对研究苗族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对苗族人民来说,它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是其经济、文化、艺术、家庭、社会和宗教观念等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
它以传承的物质形态方式表达其文化内涵。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
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
”苗寨吊脚楼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兄弟民族民居建筑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苗寨吊脚楼是人类古建筑遗迹和南方少数民族在山区环境下继承和发展干栏建筑提供的实物见证,对于启迪人们充分应用现代科学建筑技术,用其他建筑材料替代木材,保护森林的同时,又要保持各民族传统建筑的风格,去发展现代建筑文明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应该是表达作者思念家乡和对美好原始的无限向往的思想感情
苗寨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一、苗寨的空间布局 苗寨在空间组织上没有人为秩序的,根据地形特点,因地制宜,不会强行改变自然环境。
西江苗寨民居由山脚延伸至山脊顺势而上,舒缓平展,建筑高度较低,应和山体形态的原生态,最大限度的保持山体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达到建筑与自然走势的有机融合。
苗族人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人为的去破坏改造。
建筑群体轮廓的走势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山体坡度形态是一致性。
二、苗寨特色建筑——吊脚楼 ,贵州多是山地丘陵,使得苗寨建设需要依山傍水顺山就势 ,进行合理的布局,在山区利用坡地,依坡筑屋,创造出更多的使用空间,建筑群体高低错、落玲珑有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是西江苗寨设计的总体思想。
贵州苗族的吊脚楼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建筑资源,清水江、雷公山、都柳江流域,碎屑岩的地质特征选择杉树成为聚居于此的苗族的重要建材,而在南北盘江流域,石灰岩地质特征的产物是石板,因此在建筑上自然形成了以资源丰富的木材和石材为主,配以砖瓦土材料的吊脚楼建筑风格。



